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9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2 | 查看全部
蔡罗刚

“4班3倒太熬人了,6天白班、中班、夜班连轴转下来,回家倒头就睡,什么事也做不了。”近日,中煤伊犁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发电运行部集控室内,运行三值员工郭学斌划动着手机里的倒班方案直叹气,指尖在“方案5”的排班表上顿了顿,“这次能自己投票选,咱总算有了实打实的话语权了!”

原来,因近年员工结构调整,年轻员工占比逐年提升,大家对“工作少熬夜、休息能顾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公司发电运行部决定将沿用13年的“4班3倒”调整为更灵活的“5班3倒”。为让方案贴合员工心意,部门提前1个月摸底调研,整理出8种备选方案:有侧重“集中长休”的,有倾向“灵活调班”的,还有减少白班加黑班(俗称“白加黑”)的“短班制”,每种都附了详细的排班示例,哪天上什么班、能休几天一目了然。

“你看方案8,虽没了白加黑,但休息都是断断续续的,想攒个完整的假都难。”运行三值的00后员工苗家欣正和同事凑在一起比对,手机屏幕上,他给方案2标了红——这个方案虽然要连着上好几天班,但休息时间更集中一些。旁边的老师傅更倾向于方案1:“每天在岗8小时不变,但夜班间隔从2天拉长到4天,对咱这年纪的人来说,扛得住。”

为期两天的投票,发电运行部125名员工全员参与,不少人还在投票页备注了理由:“方案6求选,上2~3天就有休息。”“方案7没有白加黑,也更符合作息规律,建议保留。”据部门负责人介绍,投票结束后,会组织员工代表核对票数,结合大家的意见敲定最终方案,全程公开投票数据,让结果经得起看。

“不管选哪个,只要能让夜班少熬点夜、多陪陪家人,就值!”郭学斌说。

从“领导拍板”到“员工共商”,这场小小的排班投票,没讲什么大道理,却让常年亮着灯的集控室里,多了份烟火气的温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2 | 查看全部
本报记者 叶小钟 本报通讯员 何建明

清晨7点,中铁建工深汕站项目钢筋班组的焊花划破晨雾。

“小王,这处绑扎间距差了2厘米,得返工!”班组长拿着卷尺逐点丈量,他的黄马甲后背早已洇出盐渍。班组现场的“毫米级较真”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中铁建工深汕站项目木工班组的“班前一刻钟”正开得火热。“今天支模高度5.3米,立杆间距必须按方案来,我盯着!”技术员叶煜凯在纸上画着受力简图,工友们围拢着点头。角落里,刚入职的小林把“临边防护必检查”记在安全帽内侧——这是班组老规矩,每人都有专属的“安全备忘录”。

正午的钢筋加工区,降温喷雾准时启动。焊工班组用“双检制”把关:自己焊完敲开焊渣查一遍,班组长再用探伤仪复核,合格后才挂上牌。

暮色中,中铁建工混凝土班组的“夜光质检”开始了。拿着手电筒照裂缝、测平整度,质检员老周的“三看三摸”手法:看色泽、看气泡、看养护膜,摸强度、摸光洁度、摸边角硬度。“站房的每一寸,都得经得住细瞅。”他边说边在检查表上按下鲜红的手印。

从晨光里的卷尺到月光下的手电,中铁建工深汕站的班组现场,正用千万个扎实的细节,砌筑着未来枢纽的根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2 | 查看全部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车辆段挑选班组中的技术骨干与新入职青工“结对子”,全程帮保促学,一对一指导检修技巧方法。图为师父梁杨(右)指导徒弟王子祥使用轮径尺检查镟修后轮径。刘泊廷 安峻逸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2 | 查看全部

随着2025年暑运落幕,9月1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工务段在宁西铁路白秋至唐河段利用边坡清筛机对铁路道床边坡进行清筛作业,确保秋季铁路运输安全。王宽 宁磊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3 | 查看全部
王汉强

“班组里的设备就像自家的老伙计,得天天上心照料着!”在马钢矿业生态修复公司酸水产线,操作工蒋海波边记录设备参数边说。作为生产的“神经末梢”,班组成为设备管理的坚实前哨。

谁在管?公司构建“管理层—部门—班组—岗位”四级责任链,推行“人人有承包区”机制。班前会查问题、班中巡检抓细节、班后总结补短板,成为各班组的“三部曲”。每月召开设备专题会,集中会诊“老大难”,分级推进整改。今年以来,设备故障停机率下降8%,维修响应速度提升10%,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怎么管?智慧升级提质效。面对设备“老龄化”挑战,班组主动求变。酸水产线班组率先掌握升级后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提升协同效率;推动关键区域加装智能监控,实现视频实时覆盖、异常快速响应。班组自发开设“技术小课堂”,提升全员点检能力,推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如何长效?标准引领促规范。每台设备均建立动态“履历表”,涵盖维修记录、备件消耗、技术参数及资产台账,由班组轮值更新。班组还深度参与修订点检、操作、维护、检修“四大标准”,运用PDCA循环持续优化管理流程。

“设备管理,班组永远是主力。”公司设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预防性维修体系,让班组生产的“齿轮”转得更稳、更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43 | 查看全部
开辟秋收“绿色通道”

本报讯 “不仅可以免费走高速,还能在收费站口收到专属礼包!”9月2日,在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窑淮收费站,从安徽来房县的李师傅高兴地说道。为切实做好“三秋”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鄂西北运营公司650公里管段内35个收费站开辟秋收“绿色通道”,持续优化窗口服务,为过境跨区作业车辆提供专属温馨服务。(贺永)

强“兵头”抓“将尾”

本报讯 今年以来,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聚焦班组安全建设,强化“兵头将尾”关键作用。开展班组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以安全法规解读、现场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实操为核心系统授课,同步配套“师带徒”传帮带机制,每月组织班组安全实战演练,还将安全履职成效纳入班组长考核激励体系,有效激发一线班组自主管理活力,筑牢班组安全防线。(黄俭)

“技能交换”走进班前会

本报讯 近日,“技能交换”微课堂走进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运转组的班前会,112名职工通过“讲解+提问+研讨”模式,共享机车专业知识、操作方法、设备改造等内容,在互助互学、取长补短中打破岗位技能壁垒,推动职工从“单一技能”向“多能人才”转变。截至目前,该公司32个班组已经完成“技能交换”26课时。(王杨)

人文关怀“匠心独运”

本报讯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乘务组通过精细化服务管理,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服务环节。该段结合值乘线路特点,准备特色服务备品,如:旅游手册、儿童画本、针线盒、行李捆绑绳、胶带纸等。同时列车推出一线一菜,结合沿线旅客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喜好,推出具有特色的、品种丰富的菜单,用特色美味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孔祥瑞)

安全锦囊进班组

本报讯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采气作业二区,将“安全经验天天讲”固化成制度:全区9个基层班组按日轮值,清晨7点30分前在工作群推送一条“文字+短视频”案例,内容聚焦安全事故事件、未遂隐患和操作经验等;值班干部利用交接班、晨会、微培训等碎片时段,组织全员观看、学习及讨论,实现“上一班经验、下一班即用”,提升全员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邵帅)

“技术帮帮团”助职工提素

本报讯 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段将课堂搬到现场,挑选业务知识全面、操作技能过硬、现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工匠技师以及工班长组成“技术帮帮团”,将岗位应知应会、基本规章和专业规章以及防范风险点等内容,通过采用图片、图纸为职工进行详细讲解。(李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4 | 查看全部
开辟秋收“绿色通道”

本报讯 “不仅可以免费走高速,还能在收费站口收到专属礼包!”9月2日,在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窑淮收费站,从安徽来房县的李师傅高兴地说道。为切实做好“三秋”运输服务保障工作,鄂西北运营公司650公里管段内35个收费站开辟秋收“绿色通道”,持续优化窗口服务,为过境跨区作业车辆提供专属温馨服务。(贺永)

强“兵头”抓“将尾”

本报讯 今年以来,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建工公司聚焦班组安全建设,强化“兵头将尾”关键作用。开展班组长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以安全法规解读、现场隐患排查、应急处置实操为核心系统授课,同步配套“师带徒”传帮带机制,每月组织班组安全实战演练,还将安全履职成效纳入班组长考核激励体系,有效激发一线班组自主管理活力,筑牢班组安全防线。(黄俭)

“技能交换”走进班前会

本报讯 近日,“技能交换”微课堂走进河钢集团张宣科技物流公司运转组的班前会,112名职工通过“讲解+提问+研讨”模式,共享机车专业知识、操作方法、设备改造等内容,在互助互学、取长补短中打破岗位技能壁垒,推动职工从“单一技能”向“多能人才”转变。截至目前,该公司32个班组已经完成“技能交换”26课时。(王杨)

人文关怀“匠心独运”

本报讯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乘务组通过精细化服务管理,将人文关怀融入每个服务环节。该段结合值乘线路特点,准备特色服务备品,如:旅游手册、儿童画本、针线盒、行李捆绑绳、胶带纸等。同时列车推出一线一菜,结合沿线旅客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喜好,推出具有特色的、品种丰富的菜单,用特色美味满足旅客的多样化需求。(孔祥瑞)

安全锦囊进班组

本报讯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苏里格气田分公司采气作业二区,将“安全经验天天讲”固化成制度:全区9个基层班组按日轮值,清晨7点30分前在工作群推送一条“文字+短视频”案例,内容聚焦安全事故事件、未遂隐患和操作经验等;值班干部利用交接班、晨会、微培训等碎片时段,组织全员观看、学习及讨论,实现“上一班经验、下一班即用”,提升全员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邵帅)

“技术帮帮团”助职工提素

本报讯 近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车辆段将课堂搬到现场,挑选业务知识全面、操作技能过硬、现场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工匠技师以及工班长组成“技术帮帮团”,将岗位应知应会、基本规章和专业规章以及防范风险点等内容,通过采用图片、图纸为职工进行详细讲解。(李各)

责任编辑:朱晶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4 | 查看全部
本报记者 彭冰 柳姗姗 本报通讯员 刘志杰

在吉林松原查干湖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原机场”),场务特车室团队被誉为“铁军”,这个由13名职工组成的一线班组,肩负着飞行区管理、航班勤务、通航保障的重任,班组成立6年来,创造出连续无责任鸟击、通航保障零差错的优异成绩,助力松原机场成为东北地区通航业务量最大、保障能力最强的支线机场。

走进场务特车室的工作区,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内务秩序、一尘不染的办公环境、锃亮如新的特种车辆。“我们以军事化管理塑形立规,要求每件工具都有固定位置,每个操作都有标准流程。”班组长赵庆峰说,军事化管理为整个团队注入了“精气神”。

2019年,松原机场将场务与特车业务合并,场务特车室班组从成立那天起,就立志将自身锻造成“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钢铁团队。面对零基础的新人,班组采用“师徒结对+项目练兵”的培养模式,帮助8名新员工在短短半年内迅速成长为“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业务能手。2024年,这支年轻的队伍在海南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技能比武大赛中一举斩获团体、个人全能及所有单项的第三名,创造了集团同类机场中最好成绩。

凭借过硬本领,班组员工发挥聪明才智,立足岗位积极创新创效。2024年松原机场更新驱鸟设备,其中25万元的冲击波煤气炮,按厂家要求只能固定安装,覆盖范围有限。为让设备发挥更大效能,场务特车室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将冲击波煤气炮搭载到驱鸟车上,改造成360度可移动的“驱鸟坦克”,使设备机动性大幅提升,作业范围覆盖全部飞行区,驱鸟效率远超厂家设定标准。

“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班组技术员张飞波告诉记者,他们还经过三个月攻关,为机场的三合一扫雪车加装了可视装置和通讯指挥系统,彻底扫除了扫雪车存在视野盲区、与指挥沟通不畅等问题,驾驶员可实时调整作业参数,除雪效率大幅提升,不仅为机场筑牢了安全屏障,也为业界破解同类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做好通航保障,是机场的头等大事。场务特车室团队坚持“24小时待命,全天候响应”,无论凌晨深夜,始终“有呼必应、随叫随到”。零下30℃的极寒天气里,他们每天10多个小时不间断开展飞行区巡视;盛夏酷暑,他们顶着40℃的高温在机坪汗流浃背地作业。

去年冬季,机场飞行区2800米长的排水沟受冰雪冻融影响,大面积坍塌,场务特车室班组主动请缨,利用航班间隙的碎片时间,化身“泥瓦匠”,历时8个月鏖战,自主完成维修,虽然大家手上布满磨出的血泡,却为企业节省了百万元委外维修费用。

“这个排水沟深2米、宽2.5米,但没有一座通行桥,跨区域作业要绕行1公里多”,机场巡查员小王介绍,为解决这个问题,场务特车室团队反复测量、画图、研究讨论,最终用3200元的边角废料搭建了10座简易桥,给需要跨区域作业的员工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场务特车室班组的努力下,松原机场万米围界常年完好无损,飞行区的草坪平整如毯,跑道两侧2800米的鸟网笔直如线……如今,这支铁军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困难面前有我们”的使命担当,力争在保障航空安全、服务企业发展的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4 | 查看全部
9月6日,中铁大桥局承建的沪渝蓉高铁崇启公铁长江大桥3号、4号主塔墩上塔柱上游侧第25节混凝土浇筑完成。目前两个主塔的高度均已浇筑到144.5米,距离主塔封顶还有8.5米。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双主塔计划在本月底喜封金顶。

崇启公铁长江大桥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铁控制性节点工程,全长4.09公里,横跨长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其构造为双层布置的公铁两用桥,上层为双向6车道、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下层为时速350公里的双线高速铁路+时速250公里的双线城际铁路,是目前我国长江上时速最快的公铁两用过江通道。大桥主通航孔桥为主跨400米的双塔双索面钢桁结合梁斜拉桥,是世界最大跨度的双塔双索面公铁两用无砟轨道斜拉桥。

项目建成后,将在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间建起一条快速新通道,对于优化沿长江地区铁路网布局、服务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崔永兴 李梦竹 王世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5:25 | 查看全部

日前,随着西延高铁6座牵引变电所相继合闸,标志着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施工的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送电成功,为后续线路热滑试验和联调联试工作奠定基础。接触网送电是西延高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送电后,全线所有供电接触网及其相连部件将接通27.5KV高压电,相当于家庭用电220伏电压的125倍,为高铁列车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西成客专陕西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召开西延高铁接触网工程送电及热滑启动会,共同编制送电方案,开展安全与技术交底,协调解决送电事宜,为西延高铁全线接触网成功送电提供全方位保障。

西成客专陕西公司西延指挥部指挥长周卫民说:“为确保送电任务顺利完成,我们成立安全检查组,提前对平行线路、建筑物、架空电力、通信线路进行排查整治。本次西延高铁接触网送电成功,不仅验证了全线接触网工程的施工质量,更充分证明了整个供电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为圆满完成送电任务,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先后完成了接触网导线架设、设备安装调试、冷滑等前期工作,并对沿线锚段关节、分相装置等关键节点开展多轮次严格的绝缘导通测试,通过精准调控实现接触网架设毫米级精度控制,从源头上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送电任务完成后,西延高铁将立即转入热滑试验阶段,重点验证高速运行状态下弓网受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下一步联调联试奠定扎实基础。

据悉,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正在建设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线路全长299.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加快构建包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优化国家高速铁路网络布局、提升陕西省区位优势和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宁泽君 杨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