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9月23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唐勇 郅磊

“怎么停下了?”正专注查阅资料的河南油田油服中心测试队低压班班长高葵从副驾驶抬起头,望向窗外。

“积水太深,通行风险大,咱们得步行进去!”低压班操作工兼汽车驾驶员蔡翠娟果断熄火停车。此时是9月19日,连续强降雨让通往赵安86油井的道路泥泞不堪。

两人默契地开始清点设备。她们肩扛手提重达50斤的测试仪器和工具,深一脚浅一脚地向200米外的井场进发。这段平时只需3分钟的路程,她们艰难行进了10分钟。

“冲程参数调大后注意观察功图变化。”蔡翠娟稳稳扶住梯子提醒道。“最大载荷90千牛,最小载荷52千牛,冲程4.66米,都在正常范围。但是……”高葵从抽油机测试盘取出示功仪,“这个功图左下角怎么有个‘小尾巴’?”

“参数调大可能引起碰泵,但井口没有听到撞击声。”蔡翠娟沉着建议,“再测一张示功图对比看看。”第二张示功图依然显示出相同的“小尾巴”。高葵仔细分析后判断:“这是抽油泵柱塞与泵筒底部轻微撞击造成的,目前情况还不严重,但必须及时上报。”

雨幕中,两个身影在抽油机旁忙碌着,重新调整防冲距。果然,一通操作过后,“小尾巴”消除了。当日该车组圆满完成5口井的示功图和10口井的动液面测试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夏忠

“以前不愿意学打锤,这会儿主动练上了?”9月10日下午,中能建建筑集团大件安装班的青工马汉慈和小伙伴们从施工现场安装龙门吊回来,便轮番上阵挥舞大铁锤。老师傅们好奇不已地问宫班长。

宫班长说,他们20分钟前“跌面子”了。小马取出电动锤准备安装龙门吊桥架销轴时,发现附近没有电源,需到500米开外拉线接电。“接线接通电源最快也要近1个小时。别拉电源了,用大铁锤来安装吧。”说着,小马便提起24磅大铁锤,没想到使出全身力气,销轴纹丝不动。另外3名青工也分别上阵,累得气喘吁吁,销轴只“打”进了一半。

宫班长上前,拾起大锤,站好马步,挥舞大锤,销轴立马“温顺”,钻入销孔内。4节桥架12只销轴,宫班长不到30分钟就“打”到位了。

小伙子们夸赞他是“大力士”。宫班长却说,大铁锤虽说“过时”了,但要学会使用,以备不时之需。小伙子们想起刚进班组时,安排他们学习打大锤,但觉得这老掉牙的“手艺”无用,就没有认真练习,没想到今天竟“打脸”了。

为此,小伙子们一回班组便练起了“锤功”。老师傅们知道原因后,纷纷上前“观战”,还不时提醒动作要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筑牢“双节”安全网

本报讯 9月19日,浙江开化县公路港航与运输管理中心养护班组,在205国道开化县K1741+900路段更换受损变形的防撞钢质护栏,确保国道畅通。连日来,该中心专门组织机械和人力,对县境内管辖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线路的安保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检修,筑牢即将到来的中秋国庆期间交通安全网。(徐曙光 楼雄军)

用行动彰显青年担当

本报讯 为解决在外值乘职工后顾之忧,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客运段成立“581我帮你”青年志愿服务队。生活物资代购、家庭急事代办、老人紧急照料、助力子女学业、心理情绪关怀,五大服务让乘务员“家里有事别犯难”。一部热线随时响应,坚持“职工的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用行动诠释“我帮你”的温度。(董华)

培训安全“守门员”

本报讯 近日,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洛阳车务段举办了驻站联络员资格培训班,来自一线班组的40多名职工参加了培训。驻站联络员的职责主要是为现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防护。培训中,驻站联络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认真学习了铁路营业线施工管理办法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提升了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杨金科)

提升全员质量意识

本报讯 为普及质量知识,提升全员质量意识,9月11日,淮北矿业集团生产装备分公司开展“质量月”有奖知识竞答活动,旨在通过竞答活动让职工学习掌握质量管理知识和方法,促进质量意识和素质提升,大力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赵德强)

“师带徒”助力技能传承

本报讯 为发挥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近日,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机务段完善师带徒培训制度,将培训分为定职前、定职后和名师带徒三种类型,明确培养目标、职责义务、期限、内容、任务和考核方式。加强过程监督,定期考评徒弟技能,确保合格出徒。建立激励机制,对成效显著者表彰,筑牢班组技能传承根基。(马仁林)

让安全规程落地生根

本报讯 为了让新版《煤矿安全规程》走进一线、融入日常,黄陵矿业一号煤矿创新方法,将其巧妙嵌入“每日一题”学习机制,并将内容分解为一道道填空题。通过班前讲解、现场对照、循环考核的方式,推动职工从“被动学”到“主动用”,实现规程学习由“入耳”到“入心”的转变。(张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洋采油厂埕北22F平台围绕扎实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在海上化学驱开发中,严格把控药剂质量、母液配制等关键节点,强化指标控制,精细注采调配,提升注聚质量。张灿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中铁诺德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华南(广州)城市公司工会开展职工慰问活动,为全体职工送上绿豆、洗衣液、驱蚊水等慰问品,送上企业的关怀。同时,针对近期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病仍在广东区域内有流行态势,工会印发防控指南和预防通知,配备应急药箱,要求城市公司和所属项目强化蚊虫消杀,及时清理卫生及积水,叮嘱大家注意防暑降温,做好自身防护,确保安全健康工作。(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思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近期,广东绿日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AI系统“小绿斗”在内部开启试运行,将工艺参数、技术流程等核心数据纳入其中,可快速生成定制化环保解决方案。

“这是我们基于多年实际业务经验,创新打造的AI智慧环保平台。初期,它类似一个AI语料库,可根据提问智能生成不同工艺方案。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提升其AI能力,积极拓展行业场景应用创新,探索‘人工智能+环保’发展新路径。”绿日环境创始人朱钟霞说。

近年来,绿日环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实现从单一环保技术突破到全链式生态治理服务体系建立,闯出一条环保企业高质量发展新路。

技术突围

“打铁还需自身硬。技术过硬、产品过硬,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朱钟霞说,公司成立之初,确定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涵盖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处理,兼做少量土壤修复、废气治理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水污染治理领域,生态处理技术能通过恢复水体自净能力,构建起长效管理机制,支撑水环境可持续改善。

聚焦生态技术研发,绿日环境研发团队历时数年攻关,破解生物膜反应器的稳定与效率等难题,创新推出自主研发的强化耦合反应器(EHR)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朱钟霞告诉记者,这项技术将生物共生理念融入传统生化工艺,利用“植物+微生物”构建生态链,再加上检测仪器、数学模型和过程控制系统,实现高效脱氮除磷、污水除臭和景观改造,使污水处理厂与周边环境相融合。

“应用该技术后,污水处理厂变身生态花园。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技术能为项目节省25%至40%的用地面积,降低三分之一运行成本,全面提升治理效益。公司将持续延伸应用场景,拓展至风水塘水环境治理等领域。”朱钟霞说。

技术突围不止于此。绿日环境推出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一体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技术,并在5家企业落地应用,工程投资共节省2276万元,运行费用共节省661万元/年,累计减排COD(化学需氧量)4000余吨/年。

“随着公司快速打开市场、站稳脚跟,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近年来,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生态技术快速迭代,都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技术必须时刻保持领先。”朱钟霞说。

绿日环境技术研发负责人袁飞介绍,为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公司搭建起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科技专家工作站,与多所高校深度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并立足“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技术体系,每年将营收的8%投入预备性研发,专注攻克下一代技术突破。

数智升级

“面对人工智能浪潮,公司加快组建专业人才团队,提速相关技术研发步伐,推动AI技术与环保硬件相结合。”袁飞说,2022年,环境智慧运营云平台正式上线,通过融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环保一张图和污水处理运营全流程监管,将传统依赖人工经验、被动响应的“粗放运营”模式,升级为数据驱动、主动优化的“智慧治污”模式。目前,该平台已成功接入多个污水处理站点。

在绿日环境承接的福建某分布式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中,环境智慧运营云平台实时监控各站点水量、水质及设备状态,有效解决传统治理中站点分散、监管难、响应慢等难题。在运行过程中,平台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推送预警工单,运维人员接到后即可远程调试或现场处理,并反馈结果,形成线上闭环管理,全过程留痕可追溯,提升运维效率;同时,平台基于历史大数据分析,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精细化运营。

在打造数字化运维平台的同时,绿日环境着眼硬件创新,推出人工智能采样船、无人清扫机器人,实现水质采集与污染清理自动化,提升环保作业效率与精度。

袁飞介绍,针对传统水质监测过程中,人工划船采样效率低、危险性高、数据离散等问题,人工智能采样船搭载自动导航与多参数监测模块,支持远程操控完成定点采样,并可实时回传数据至云端平台,有效解决人工采样滞后性与覆盖盲区问题。无人清扫机器人则采用折叠式设计,配备视觉识别与机械臂抓取系统,可全天候作业,实现作业全程无人化,大幅减少水面清洁人力成本,解决传统水域保洁的人力依赖高、清洁盲区多、成本攀升等难题。

“人工智能采样船及无人清扫机器人将逐步在环保、水文、水务及水域环卫等领域开展实际应用。”袁飞说。

以创新为引领,绿日环境从仅有3人的初创团队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构建起集“治理+监测+节能”于一体的产品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公司已取得37项技术专利、27项软件著作权。

双向赋能

随着生态治理理念不断发展,传统依靠“卖设备”的单一服务模式已不适应当前行业发展需求。“为顺应新趋势,公司从‘单点治理’转向‘系统服务’,逐步建立‘前期诊断—工艺包设计—智慧运维—碳资产开发’全链条服务体系。”朱钟霞介绍,去年在广西某产业园项目中,公司创新推出“环保管家”,通过云平台将园区内12家企业的水、气、能等数据打通,形成一体化环保治理模式,助力其整体运营成本下降18%。

技术创新与全链服务双向赋能,增强企业发展韧性。“2020年至2023年,凭借技术实力与稳定服务,公司实现每年30%左右的营收增长。近两年,虽受市场影响,公司年营收仍维持在2亿元至3亿元,呈现出较强抗风险能力。”朱钟霞说。

近年来,绿日环境稳步踏上国际化发展新征程。“公司已在多个国家开展项目,位于东非的原油外输管道营地水处理项目正在建设中。2024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近2000万元。”绿日环境市场部总监康宽华介绍,未来5年,公司将在稳扎国内市场基础上,以“技术输出+轻资产合作”模式,加大海外市场探索力度,积极推动中国环保技术标准出海。

“通过持续深耕生态治理领域,我们深刻感受到,单纯的末端治理始终难以满足未来长远的生态保护需求,必须推动公司业务向‘前端介入’延伸,构建起‘污染治理—节能改造’全周期生态服务链。”朱钟霞说,公司将聚焦新能源等领域,深入生产前端,从流程设计阶段开始,为工厂提供废水处理与余热回收协同方案,并将业务场景拓展至智能建筑低碳改造等领域,助力工厂实现环保与节能深度协同。

同时,绿日环境积极布局“资源回收利用”领域,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进资源化技术创新,并计划在农业环保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将养殖、种植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原材料,以实现环保与产业价值双赢。“相关技术正处于验证阶段,预计两年后可推向市场。”朱钟霞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由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江门国道G240线新会会城至牛湾段改建工程迎来重大节点——潭江特大桥连续梁全桥顺利合龙,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改建工程是广东省及江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路线全长约37公里。为安全高效推进连续梁施工,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抽调技术骨干针对重难点进行专项突破,多次组织技术研讨会,结合实际工期和现场条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与细节。

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悬臂挂篮分段浇筑”工艺和“对称浇筑+动态配重”技术,有效平衡悬臂端荷载,确保结构稳定。为减少温差引起的混凝土收缩变形,合龙段施工选择在夜间低温时段进行,并综合运用水袋预压配重、刚性支撑锁定等技术措施,精准控制合龙口间距,最终实现“零误差”对接。

潭江特大桥的贯通,进一步完善了江门市国道G240的交通布局,显著提升该路段通行连贯性与顺畅度。大桥有效连接两岸交通,为区域运输提供新通道,有助于缓解周边交通压力,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促进区域人员往来与物资流通。(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甘皙 通讯员 蒋百奇 贺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