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6|回复: 36

2025年9月27日企业热点新闻

发表于 昨天 08: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经济参考报记者 于典

据上交所官网,宁波健信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信超导”)日前披露了科创板IPO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从最新披露信息来看,公司的募投项目调整为“年产600套无液氦超导磁体项目”“年产600套高场强医用超导磁体技改项目”“新型超导磁体研发项目”三个项目,此前预计投入9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则已被取消,计划募集资金总额由8.65亿元下降至7.75亿元。

聚焦MRI核心部件业务

招股书显示,健信超导主要从事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超导磁体、永磁体和梯度线圈。

根据健信超导的说法,其在超导领域已形成包括1.5T零挥发超导磁体、1.5T无液氦超导磁体、3.0T零挥发超导磁体和开放式零挥发超导磁体在内的产品矩阵,成为全球磁共振行业内排名领先的超导磁体独立供应商。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装机量口径统计,2024年公司MRI设备超导磁体全球市占率位列第五。

业绩方面,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末,健信超导营业收入分别为3.59亿元、4.51亿元、4.25亿元和2.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463.5万元、4873.47万元和5578.39万元和3191.84万元。

尽管健信超导业绩发展趋势逐年上升,但由于全球MRI设备市场集中度较高,以GPS(GE医疗、飞利浦医疗及西门子医疗)为代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公司依然面临挑战,首当其冲的便是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据披露,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末,健信超导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75%、76.68%、79.62%和83.43%,其中第一大客户富士胶片集团占比分别为34.2%、44.2%、42.71%和38.79%。健信超导在招股书中坦言:“若未来公司下游行业格局或上述主要客户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或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发新的客户,可能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对比同行业中布局磁共振整机业务的联影医疗和辰光医疗等公司,健信超导在毛利率方面的表现略显逊色。在二轮问询中,监管要求说明是否考虑开展MRI设备整机业务,以及不考虑开展整机业务的主要原因。

对此,健信超导回复称:“MRI设备独立核心部件供应商是公司的战略定位。磁共振整机设备业务在技术研发除硬件技术外,还需在成像技术等软件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入,同时需面向终端医院进行市场渠道建设。开展磁共振整机设备业务需进行大量研发与市场投入,且将与原有核心部件业务客户进行直接市场竞争,具有较大的转型风险。”

股权结构方面,公司实控人包括许建益、许卉和许电波,三人已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其中许建益为董事长。三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41.51%、4.36%和4.36%的股份,许卉通过凯方投资、启益投资分别控制公司4.84%、4.84%表决权,三人合计控制公司59.92%表决权。其中,许建益系许卉、许电波之父,许电波、许卉系兄妹关系。公司的业务前身健信机械曾在2014年7月以7967.23万元的总价,收购了南京丰盛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超导磁体业务相关的设备、存货和无形资产。

二轮问询后取消补流

与此同时,梳理上交所对于健信超导的两轮问询不难发现,募投项目中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在上交所对健信超导IPO提起的首轮问询中,就要求结合报告期内持续现金分红、募投项目已包括较大规模铺底流动资金等进一步说明补流规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到了二轮问询中,上交所又再次要求结合报告期内持续分红情况进一步说明补流规模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从健信超导的现金分红情况来看,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现金分红分别为1000万元、1999.97万元、1999.96万元和1999.96万元。对于现金分红的主要去向,公司表示外部机构股东将分红款作为投资收益,自然人股东的分红款则流向个人消费、家庭往来及开支和投资理财等。

最终在二轮问询中,健信超导表示已对募投项目进行了调整,取消补充流动资金项目,调整后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75亿元。“2025年以来,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经营性回款情况良好,预计未来经营业绩、回款情况亦将呈现积极趋势。2025年6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及募投项目铺底流动资金金额已基本覆盖未来新增流动资金需求,同时公司银行融资渠道畅通,可通过贷款等方式补充流动资金。”健信超导进一步表示。

从近期科创板IPO的企业情况来看,已有不少企业选择取消“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如江苏锡华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PO申报时募资金额为20.48亿元,上会时调整为14.98亿元,原计划5.5亿元的补流项目被取消。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同样在其新披露的IPO上会稿中取消了8000万元的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拟募资金额降至8.09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得益于政策的深化引导以及监管对于募投项目审核的进一步细化,过去“超募”和“补流占比过高”等问题得到精准约束,有效促进资本市场由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8 | 查看全部

9月25日,随着最后一声爆破的轰鸣在巴山腹地消散,历时917天,中铁北京局西渝高铁站前五标冉家坡隧道顺利贯通。

冉家坡隧道地处达州市宣汉县三河乡,全长4454米,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时速350公里。该隧道施工穿越两处V型沟浅埋段,最小埋深1.6米,围岩以泥岩、砂岩互层为主且节理裂隙较发育,施工中易发生掉块、坍塌,同时因地处巴山腹地,夏季洞内作业温度高达40摄氏度,整体施工的安全风险及技术难度较大。

为应对复杂施工条件,项目部多方面发力,全面落实穿透式网格化管理,实行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风险动态辨识能力。常态化开展“六防”应急演练,全覆盖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强化安全员巡查周期,牢筑洞内施工安全屏障,确保作业人员与工程安全。

施工中,项目部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二衬紧跟”标准化施工原则,全面落实开挖循环进尺及隧道施工步距要求。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重要手段,在混凝土施工、隧道掌子面、衬砌养护等各专业工程中,搭建了集“远程监控、数据采集、风险预警、指挥调度”于一体的智慧化管理系统,提高掘进效率的同时,为隧道施工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针对洞内施工高温问题,项目部采取高温错峰施工,在隧道内放置冰块降低洞内温度,及时为作业人员发防暑降温用品,确保施工安全平稳推进。

据悉,西渝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和包(银)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线全长478公里。建成通车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成都至重庆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重庆至昆明高铁、西安至延安高铁、西安至十堰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中西部地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赵冠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8 | 查看全部

9月23日,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在北京大北农凤凰国际创新园盛大开幕。本届丰收节由大北农集团、中国农民研修学院、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专委会联合主办,大有谷集团承办,以“创新强农,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一场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活动,全景展现新时代现代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澎湃新动能。

作为本届丰收节的核心亮点,2025年大北农集团丰收节同步开启丰收节嘉年华。以“创新强农”为内核,搭建起一个集农业创新成果展示、产业交流合作于一体的高能平台,全方位呈现现代农业与科技、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大集精心设置六大特色板块,每一处都藏着农业发展的新惊喜:大有谷系展区内,盐田虾、五常大米、敖汉金小米等优质农产品整齐陈列,通过标准化展示、沉浸式品鉴,让观众直观感受优质农产品的品质魅力,读懂“好农产背后的好技术”;农业科技创新展区里,智慧农业装备、绿色种植技术等前沿成果集中亮相,生动展现科技如何为农业生产提效、为农产品品质赋能;农业教育文创一条街则巧妙串联起农耕文化与现代创意,复古农具搭配新潮文创产品,让沉淀千年的农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鲜活活力;特色农产品展区、宠兰科技爱宠集市、园区趣味活动打卡点,更让大集成为“可看、可尝、可玩、可购”的农业嘉年华。

此外,农特产大集还充分发挥平台纽带作用,为农业发展架起“产销对接桥”。现场邀请三农达人直播带货,让优质农产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走出产地、走向全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设置整点抽奖、好礼派送等互动环节,让每一位参与者在欢乐氛围中加深对现代农业的认知与喜爱。这场大集早已不是简单的“成果检阅”,更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为各地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据悉,2025年大北农丰收节将持续至10月6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莫荞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8 | 查看全部

日前,随着涪陵LNG工厂中控室远程流量计实时数据确认LNG产品已正式进入储罐,标志着由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涪陵LNG运维项目组承揽运维工作的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一次开车成功,涪陵LNG工厂产能提升至200万立方米/日,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天然气液化工厂。

涪陵LNG工厂是我国首个页岩气处理加工厂和示范工程。涪陵LNG工厂一期项目于2018年3月建成投入运营。二期项目于2023年开始建设,新建1套100万立方米/日产量的液化天然气装置,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低能耗液化技术,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LNG工厂。二期项目建成投产后,进一步提升LNG资源保障能力,助力天然气产业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

江汉油田采服中心涪陵LNG运维项目组自2017年承揽该工厂生产运维服务,已深度融入化工企业运行模式,安全运行超过2900天,处理页岩气超24亿立方米,和甲方通汇能源有限公司建立起深厚的合作意愿,连续8年被赠送“最佳合作伙伴”的牌匾,成为“金牌”运维组。

2023年二期项目建设开始后,为确保项目顺利投产,采服中心组建了由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组成的精英运维团队。两年来,团队累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80余人次,组织各类技术讲座32场次,为项目储备了一批高素质技术人才。运维团队在中心及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创新实施“提前介入”管理模式,超前组织技术人员全程参与设备安装调试和全过程操作管理,编制操作规程87项,开展模拟演练16次,为一次性开车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涪陵LNG工厂二期项目的建成投产,体现了采服中心涪陵LNG运维组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其开拓市场,承揽相关业务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黄慧 解维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9 | 查看全部

9月25日,恰逢中国石油成立75周年,西南油气田公司资阳天然气净化厂第Ⅰ列装置开始进气,各项运行参数均达到设计指标,标志着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新能源装机总规模最大、智能化建设水平最高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正式投产,有效解决了川中古隆起地面生产瓶颈,进一步提升产能释放能力,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西南油气田公司总经理雍锐告诉记者,2025年,西南油气田公司将建成年产500亿方大气区,川中古隆起是公司天然气规模上产的主战场。今年,随着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川中古隆起累计钻获17口百万方高产气井,后续日产能将大幅提升,但受制于区域天然气净化能力,天然气“产得出、输不出”成为制约产能发挥的最大瓶颈。天然气净化厂按期投产成为保障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的关键工程。

资阳天然气净化厂设计年处理原料气40亿方,单套装置日处理规模达720万方,为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项目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模式,建设工期11个月,较传统净化厂建投工期减少5个月、投资降低30%,刷新国内常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建设纪录,为行业发展提供集约化、高效化建设范例。

工厂采用智能化与自主化深度融合模式,实现国内天然气净化领域的首次数字化正向交付。同步建成APC先进控制、智能巡检、动设备在线监测等25项智能系统,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通过智能化升级,操作人员大幅减少,效率提升37%,智能化水平行业领先。通过余压发电、余热回收、光伏发电等利用模式,预计全年可节电3738.4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相当于种植超100万棵树,单位能耗较同规模净化厂降低约21%,实现“生产清洁能源”与“自身低碳运行”的双重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净化厂在我国首次成功应用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CPO氧化吸收工艺包+专利溶剂”,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节约引进费用2000万元,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同时,创新采用“两级常规克劳斯+超级克劳斯+氧化吸收尾气处理”组合工艺,将尾气排放浓度降至每方164毫克,较国家标准降低6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西南油气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何骁表示,随着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建成投产,川中古隆起日产气量将达到5700万方以上,基本建成年产200亿方特大型气田。到2025年底,资阳天然气净化厂将处理天然气10亿方,进一步夯实公司高质量上产500亿方的底气。(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9 | 查看全部

近日,晋陕蒙能源走廊核心区域传来捷报——由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承建的兴保铁路复线项目冯家川站及装车复线接触网热滑试验顺利完成,试验列车受电弓与接触网实现零故障稳定接触,各项关键参数均达设计标准,标志着该项目电气化工程进入联调联试冲刺阶段,为全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兴保铁路复线的核心节点,冯家川站既是全线铺轨基地的“神经中枢”,更是我国“西煤东运”战略的重要装车站枢纽。此次热滑试验覆盖车站站场及新建装车复线全段,是对接触网系统的全方位“体检”。在通电状态下,试验列车以不同速度往返滑行,技术人员通过实时监测受流网压、弓网接触力等关键指标,精准检验了接触网架设精度、设备安装质量及弓网配合稳定性。经过连续的严苛测试,全线接触网平顺性、弹性均符合重载铁路运营要求,实现“零拉弧、零弹跳、零故障”的优异成绩。

冯家川站地处山区,桥隧相连的地形与既有线运营的安全压力交织,装车复线采用国内先进的双环装车设计,接触网需适应环形线路的复杂曲线半径。为破解难题,项目部提前模拟接触网悬挂参数,对接触网导线进行精准调整,将拉出值偏差控制在毫米以内。

施工期间,团队还面临既有线交叉作业干扰、工期紧张等考验。针对装车环线与既有车场仅4米的最小线间距,项目部优化施工方案,将设备安装拆解为多道标准化工序,技术人员与施工班组24小时轮班作业,在确保既有线安全的前提下,比计划提前4天完成接触网架设。“我们在隧道进出口等关键部位采用弹性吊索技术,有效解决了弓网过渡平顺性难题。”项目总工程师介绍,团队还创新应用故障—安全导向设计,确保任何设备异常均能自动导向安全状态。

此次热滑试验成功,不仅验证了冯家川站电气化系统的可靠性,更激活了兴保铁路复线的能源运输潜能。作为瓦日铁路集运系统的关键组成,该项目建成后年输送煤炭可达5000万吨,将有力疏解神东、府谷等产煤基地的运输压力。新建的双环装车复线与通信铁塔等设施形成联动,可实现煤炭“即装即运”,为大宗货物“公转铁”提供硬核支撑。

“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进联调联试,确保项目早日通车。”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项目负责人表示。随着兴保铁路复线逐步贯通,这条能源动脉将进一步完善晋陕蒙毗邻地区路网结构,为国家能源安全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西煤东运”的时代画卷中书写新的篇章。(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钱程 芦昊 周晨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09 | 查看全部

9月24日,中铁科工首创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晟航”系统实船试验在宜昌产投(宜都)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区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船舶建造特种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为沿江、沿海及内陆地区船舶产业绿色智能升级提供全新的“一站式”智能装备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首套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系统,“晟航”由中铁科工自主研发,融合特种起重装备、重载运输装备、下水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四大核心模块,构建起覆盖万吨级船舶从建造、运输到下水全流程的装备体系。此次实船试验中,系统通过“陆上牵引—堤顶转换—滑道入水”三阶作业体系与上下两段式滑道设计,成功完成绿色智能船舶的“翻堤越坝”下水作业,实现了船舶先提升越过大堤、再平稳滑移入江的安全作业,有效保障了长江大堤结构安全与流域防洪安全。

试验过程中,“晟航”系统的智能化优势尽显。集成的87台门式、桥式等起重装备,覆盖3吨至300吨全载荷区间,满足船舶部件装配与大型分段吊运需求;“PLC协同控制+模块车编组运行”模式实现毫米级定位与异常秒级报警,配套的智能视频监控与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测各受力点数据,确保全流程可视化、数智化管控。相比传统作业模式,“晟航”系统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中铁科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方敏表示,“晟航”系统实船试验成功,是践行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智能升级的重要成果。该系统不仅破解了沿江、沿海及内陆船舶建造中生态保护与防洪安全的双重难题,更可为船舶基地制造升级提供可复制的装备解决方案。未来,中铁科工将继续以“晟航”系统助力船舶建造产业补链强链,迈向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通讯员 兰亭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10 | 查看全部

为进一步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缓解工作压力,提升团队凝聚力与协作效率,营造积极健康、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近日,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京沪维管公司苏州维管段工会精心组织了一场以“探索情绪的真相,做情绪的主人”为主题的员工心理团辅活动。来自各科室、各工区的40余名员工积极参与,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了心灵的成长与团队的温暖。

本次心理团辅活动特别邀请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中国心理教练、觉观训练师全程带领。老师围绕情绪讲解、团体辅导与个案咨询三大模块,为员工带来一场身心成长的深度体验。(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唐欣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10 | 查看全部
9月19日,伴随着最后一片40米预制T梁精准平稳落位,由中煤矿建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控制性工程——麻田大桥胜利实现双幅贯通。这标志着全长13.3公里的皖赣项目较原施工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实现全线双幅贯通,为2025年底全线通车目标筑牢了坚实基础。

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桥隧比高达90%,是一条穿山越岭的“天路”,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中煤矿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精锐之师,安徽开源路桥怀揣高度“主人翁”意识与“挑大梁”担当,毅然扛起这项重任。

其中,麻田大桥施工堪称“极限挑战”。该桥右幅长121米,需架设15片40米T梁,难点高度集中。

大桥左右幅两端紧贴隧道洞口,作业面极为狭窄,项目团队先后攻克大型设备运转、材料运输周转等多重难题。项目地处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水保要求严苛。项目团队将生态保护视作不可逾越的红线,立志建成“绿色公路”。桥位原为隧道施工通道,需在隧道贯通后同步开展平台开挖与桥梁施工,多工序、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对安全管理、资源协调和施工组织提出极致要求。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考验,开源路桥项目部紧扣中煤矿建“1236”总体改革思路,将项目现场作为锤炼现代工程企业核心能力的实战平台,全力打造彰显开源品质的坚强堡垒。

项目部充分发挥“一盘棋”优势,公司上下高效协同,集中优势资源支援一线。技术团队常驻现场动态优化方案,采用“时空穿插、循环推进”法,将计划精确到小时,确保隧道、路基、桥梁工序无缝衔接。仅用两个月便完成大桥双幅贯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开源速度”,彰显卓越执行力。截至目前,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0%。麻田大桥的贯通,彻底清除全线建设最后障碍,为后续路面及附属工程施工打通畅通通道。(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魏向东 记者 陈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12 | 查看全部
9月19日,伴随着最后一片40米预制T梁精准平稳落位,由中煤矿建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控制性工程——麻田大桥胜利实现双幅贯通。这标志着全长13.3公里的皖赣项目较原施工计划提前一个半月实现全线双幅贯通,为2025年底全线通车目标筑牢了坚实基础。

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桥隧比高达90%,是一条穿山越岭的“天路”,建设难度可想而知。作为中煤矿建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精锐之师,安徽开源路桥怀揣高度“主人翁”意识与“挑大梁”担当,毅然扛起这项重任。

其中,麻田大桥施工堪称“极限挑战”。该桥右幅长121米,需架设15片40米T梁,难点高度集中。

大桥左右幅两端紧贴隧道洞口,作业面极为狭窄,项目团队先后攻克大型设备运转、材料运输周转等多重难题。项目地处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保水保要求严苛。项目团队将生态保护视作不可逾越的红线,立志建成“绿色公路”。桥位原为隧道施工通道,需在隧道贯通后同步开展平台开挖与桥梁施工,多工序、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对安全管理、资源协调和施工组织提出极致要求。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严峻考验,开源路桥项目部紧扣中煤矿建“1236”总体改革思路,将项目现场作为锤炼现代工程企业核心能力的实战平台,全力打造彰显开源品质的坚强堡垒。

项目部充分发挥“一盘棋”优势,公司上下高效协同,集中优势资源支援一线。技术团队常驻现场动态优化方案,采用“时空穿插、循环推进”法,将计划精确到小时,确保隧道、路基、桥梁工序无缝衔接。仅用两个月便完成大桥双幅贯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开源速度”,彰显卓越执行力。截至目前,德上高速皖赣项目总体进度已完成90%。麻田大桥的贯通,彻底清除全线建设最后障碍,为后续路面及附属工程施工打通畅通通道。(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魏向东 记者 陈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