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0月21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18日,中国五矿华中地区第一届职工运动会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运动会由中国五矿工会主办、中冶南方工会承办,来自中国五矿华中地区所属企业的18支代表队1000余名运动员、600名观众齐聚赛场,在赛事中践行五矿精神,弘扬企业文化,凝聚奋进力量,以昂扬姿态庆祝集团公司成立75周年。

中国五矿党组副书记、董事王杰之,武汉市总工会常委、国防科研工会主席徐艳,中冶南方党委书记、董事长郑剑辉及在汉领导出席开幕式。中冶南方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黄能超主持开幕式。

中冶南方以一出构思精巧、气韵生动的国风扇子舞表演点亮开幕式。演员们以扇为笔,绘出一幅柔中带刚的画卷,既是五矿人“矿业报国”初心的艺术呈现,也为集团公司75周年华诞献上了一场欢庆礼赞。

运动会设置个人竞技、个人趣味、集体竞技、集体趣味、现场体验5大类共计28项比赛项目。中冶南方代表队共有8家分子公司96名运动员参赛,参赛范围涵盖全部项目。

跑道上,运动员们如离弦之箭,奋力冲刺;田赛场地上,每一次投掷、每一次跳跃都凝聚着力量与技巧;趣味项目中,欢声笑语不断,默契配合尽显团队智慧;集体竞技场上,战术配合天衣无缝,呐喊助威声震云霄。

经过一天的激烈角逐,中冶南方代表队最终以个人赛1金1银8铜,6项集体趣味赛中1项第一名、1项第二名,2项集体竞技赛第六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团体总分三等奖、优秀组织奖。(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主办的2025世界粮食论坛在意大利罗马正式开幕。作为亚洲企业代表,拼多多已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论坛。在论坛上,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分享了平台在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受邀在粮农创新大赛中担任评委。

世界粮食论坛是粮农组织打造的年度旗舰活动,也是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最高规格的盛会。本届论坛恰逢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多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以“携手共创美好食物和美好未来”为主题,共商世界粮食体系转型之策,规模空前。

“全球已经步入AI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而青年人才是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也是科技普惠的践行者。拼多多从农业起家,我们希望借助‘千亿扶持’等平台举措,培育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接地气,更具数字视野的‘新农人’,为中国及全球的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王海薇在科学与创新论坛上表示。

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科学与创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张锐 摄

科学与创新论坛是世界粮食论坛的旗舰活动,出席本届科学与创新论坛的嘉宾还包括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等。作为参会企业代表,拼多多曾于2022年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企业获奖者。

中国团队亮相世界舞台 农创青年力量显锋芒

“你们创建的SaaS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健康预警和AI洞察,我想进一步了解,你们此前试点项目的用户续费率数据如何?”在粮农创新大赛上,王海薇对一支来自印度的农创客团队进行了点评和提问。该团队针对当地家禽高死亡率的问题,创新搭建AI辨声系统,通过分辨禽类不同状态下的声音,监测其健康状况,帮助农户更好地照料家禽。

在本届科学与创新论坛上,12支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农创客团队带来了其农业科创方案。在经过一轮激烈的角逐后,共有6支队伍晋级决赛,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牧原云计算”和来自美国的“Verdia Diagnostics”团队,这两支队伍此前在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中分别夺得银奖和铜奖,并在拼多多的支持下,首次站上了世界粮食论坛的舞台。

“牧原云计算”团队分享如何通过AI实现猪只全天候监测。 张锐 摄

针对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破坏性影响,“牧原云计算”团队通过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猪只采食、运动、社交等细微行为的全天候监测,可秒级识别猪只发热、嗜睡、打斗、跛行等异常并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为生猪规模养殖的精准化提供了完善的智能方案。

据团队成员介绍,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生猪疾病预警提前了7天,也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效率,目前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以饲养1万头猪。“我们希望用数字技术重塑养猪业,携手全球同行打造更高效、更便捷的养猪模式。目前的实践表明,我们的解决方案具有可观的回报,研发上每投入1元人民币,便能产生7元人民币的回报。”“牧原云计算”团队成员在路演决赛时表示。

“Verdia Diagnostics”团队则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推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纳米传感器实时捕捉作物散发的醛类、醇类气体,精准识别、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目前我们的方案已经在番茄种植中进行了验证,可以在视觉症状出现前的3到7天检测到疾病,大幅提升种植效益。”团队负责人这样介绍。

全球农创客大赛铜奖团队“Verdia Diagnostics”再次斩获SIF路演大赛银奖。 张锐 摄

经过激烈比拼,最终,“Verdia Diagnostics”团队脱颖而出,斩获了论坛大赛银奖。尽管未获相应奖项,但“牧原云计算”的成员们仍显兴奋,“从中国杭州到意大利罗马,全球农创客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全球视野,拼多多对‘新农人’的培育让我们有机会与全球同行交流切磋,我们的项目也借此收获了全球关注。我们将继续完善项目,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牧原云计算”团队成员表示。

持续投入“新农人”培育 激发青年农创活力

今年是拼多多连续第二年支持青年农创客队伍登上世界粮食论坛的舞台。

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金奖团队“Identi”的负责人Robinson在拼多多的资金支持下,首度登上科学与创新论坛的国际舞台,向全球投资者和国际组织展示团队研发的“去中心化可交互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农户种植、采买开支、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化,推动农业生产到销售的全局性高效决策。

今年5月,“Identi”团队再度在拼多多支持下从秘鲁来到中国大理,参与拼多多主办的农创客训练营活动,与中国农业高校深入交流,与中国企业洽谈合作。王海薇表示,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科研机构正在携手构建一种机制,帮助农创客们跨越国界,嫁接全球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2020年以来,拼多多已连续五届支持了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累计吸引全球超1000支团队、数千名青年农业科创者积极参与。今年8月,2025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再次在浙江杭州启幕,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8月,“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路演在杭州落下帷幕。 傅俊豪 摄

“我们见证了数百个全球优秀项目的成长,从种子到规模化,从实验室到田间应用,青年人才的力量让农业这一古老产业再度充满了想象力。”王海薇表示。

除了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还长期支持“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国科技小院大赛”等农业技术创新赛事,通过以赛促研,激发青年农创活力,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农业的可行性方案。

“拼多多始终将农业作为核心战略,不止要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也希望深入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搭建一座桥,让全球农创青年的智慧能够流向田间地头,形成一个从想法到试验再到市场的闭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王海薇在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下称“粮农组织”)主办的2025世界粮食论坛在意大利罗马正式开幕。作为亚洲企业代表,拼多多已连续两年受邀出席论坛。在论坛上,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分享了平台在创新发展数字农业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并受邀在粮农创新大赛中担任评委。

世界粮食论坛是粮农组织打造的年度旗舰活动,也是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最高规格的盛会。本届论坛恰逢粮农组织成立80周年,多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以“携手共创美好食物和美好未来”为主题,共商世界粮食体系转型之策,规模空前。

“全球已经步入AI时代,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而青年人才是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也是科技普惠的践行者。拼多多从农业起家,我们希望借助‘千亿扶持’等平台举措,培育出一批既懂技术,又接地气,更具数字视野的‘新农人’,为中国及全球的农业粮食体系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王海薇在科学与创新论坛上表示。

拼多多企业发展副总裁王海薇在科学与创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 张锐 摄

科学与创新论坛是世界粮食论坛的旗舰活动,出席本届科学与创新论坛的嘉宾还包括粮农组织创新办公室主任马文森等。作为参会企业代表,拼多多曾于2022年荣获粮农组织颁发的年度创新奖,成为当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企业获奖者。

中国团队亮相世界舞台 农创青年力量显锋芒

“你们创建的SaaS平台的核心价值在于健康预警和AI洞察,我想进一步了解,你们此前试点项目的用户续费率数据如何?”在粮农创新大赛上,王海薇对一支来自印度的农创客团队进行了点评和提问。该团队针对当地家禽高死亡率的问题,创新搭建AI辨声系统,通过分辨禽类不同状态下的声音,监测其健康状况,帮助农户更好地照料家禽。

在本届科学与创新论坛上,12支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农创客团队带来了其农业科创方案。在经过一轮激烈的角逐后,共有6支队伍晋级决赛,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牧原云计算”和来自美国的“Verdia Diagnostics”团队,这两支队伍此前在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中分别夺得银奖和铜奖,并在拼多多的支持下,首次站上了世界粮食论坛的舞台。

“牧原云计算”团队分享如何通过AI实现猪只全天候监测。 张锐 摄

针对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的破坏性影响,“牧原云计算”团队通过AI视觉与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实现猪只采食、运动、社交等细微行为的全天候监测,可秒级识别猪只发热、嗜睡、打斗、跛行等异常并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为生猪规模养殖的精准化提供了完善的智能方案。

据团队成员介绍,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让生猪疾病预警提前了7天,也极大地提升了人工效率,目前在育肥阶段,1名饲养员一年可以饲养1万头猪。“我们希望用数字技术重塑养猪业,携手全球同行打造更高效、更便捷的养猪模式。目前的实践表明,我们的解决方案具有可观的回报,研发上每投入1元人民币,便能产生7元人民币的回报。”“牧原云计算”团队成员在路演决赛时表示。

“Verdia Diagnostics”团队则针对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推出了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纳米传感器实时捕捉作物散发的醛类、醇类气体,精准识别、预警农作物病虫害。“目前我们的方案已经在番茄种植中进行了验证,可以在视觉症状出现前的3到7天检测到疾病,大幅提升种植效益。”团队负责人这样介绍。

全球农创客大赛铜奖团队“Verdia Diagnostics”再次斩获SIF路演大赛银奖。 张锐 摄

经过激烈比拼,最终,“Verdia Diagnostics”团队脱颖而出,斩获了论坛大赛银奖。尽管未获相应奖项,但“牧原云计算”的成员们仍显兴奋,“从中国杭州到意大利罗马,全球农创客大赛为我们提供了全球视野,拼多多对‘新农人’的培育让我们有机会与全球同行交流切磋,我们的项目也借此收获了全球关注。我们将继续完善项目,为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牧原云计算”团队成员表示。

持续投入“新农人”培育 激发青年农创活力

今年是拼多多连续第二年支持青年农创客队伍登上世界粮食论坛的舞台。

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金奖团队“Identi”的负责人Robinson在拼多多的资金支持下,首度登上科学与创新论坛的国际舞台,向全球投资者和国际组织展示团队研发的“去中心化可交互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农户种植、采买开支、销售的全流程数据化,推动农业生产到销售的全局性高效决策。

今年5月,“Identi”团队再度在拼多多支持下从秘鲁来到中国大理,参与拼多多主办的农创客训练营活动,与中国农业高校深入交流,与中国企业洽谈合作。王海薇表示,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科研机构正在携手构建一种机制,帮助农创客们跨越国界,嫁接全球资源,因地制宜推动当地农业发展。

2020年以来,拼多多已连续五届支持了粮农组织与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全球农创客大赛,累计吸引全球超1000支团队、数千名青年农业科创者积极参与。今年8月,2025 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再次在浙江杭州启幕,共吸引全球97个国家、519份数字农业解决方案报名参赛,项目申请数量和覆盖范围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8月,“2025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路演在杭州落下帷幕。 傅俊豪 摄

“我们见证了数百个全球优秀项目的成长,从种子到规模化,从实验室到田间应用,青年人才的力量让农业这一古老产业再度充满了想象力。”王海薇表示。

除了全球农创客大赛,拼多多还长期支持“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全国科技小院大赛”等农业技术创新赛事,通过以赛促研,激发青年农创活力,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赋能农业的可行性方案。

“拼多多始终将农业作为核心战略,不止要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也希望深入农研创新‘最初一公里’。我们希望通过大赛搭建一座桥,让全球农创青年的智慧能够流向田间地头,形成一个从想法到试验再到市场的闭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王海薇在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胜利油田鲁胜公司胜坨油田一口沉睡多年的“老兵”——胜328-侧斜21井,经过精准的侧钻技术“微创手术”,重获新生。投产后该井日产油3.2吨,远远超出设计产量,展现出侧钻井技术的巨大潜力。

历经多年开发的老油田,面临着“新区资源接替不足,老区调整不到位”的严峻挑战。在鲁胜公司长停井数量近200口,其中半数以上是因工程因素被迫关停,这些井蕴含着巨大的可盘活资源潜力。而新井建井则面临投资高、征地难、环评难度大“三大问题”。

“井停了,但我们的认识不能停,挖潜工作更不能停。”鲁胜公司未动用项目组负责人郝爱刚坚定地表示,面对套损井、报废井、长停井数量众多、潜力巨大,但治理技术适应性差的矛盾,侧钻井技术无疑成为了破局的关键“钥匙”,是打开老油田新发展大门的希望所在。

侧钻技术虽在油田已普遍推广,但在鲁胜公司却面临着老井井径和“开窗口”限制,井眼狭小、通径狭窄,进而导致后期防砂效果差、无法下大泵提液等问题。核心技术壁垒在于如何在小井眼里实现“大通径”和“高固井质量”。

为此,鲁胜公司以低成本井网完善和井筒长寿命为目标,深入深化油藏认识,大力推进工艺技术迭代升级。项目组技术骨干王文峰介绍,他们巧妙地集成取换套和侧钻技术,潜心研究拔套裸眼侧钻技术,成功形成了一套低成本井筒重建技术体系,实现了套损、报废井治理后等同于新井的华丽转变。

不仅如此,单井治理费用相较于新钻井节省150万元,真正实现了“侧钻能干浅钻的活”,通过低成本利用报废井,有效盘活低效无效资产,充分释放产能,有力支撑了老油田的效益开发,让老油田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昂 通讯员陈军光 武瑞涛 孙梦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随着“龙腾号”盾构机精准抵达接收井,由中建五局承建的国内超长穿海盾构隧道管网工程——广西深海管网项目盾构隧道全线贯通,连通北海市铁山东西港。

这是一次深海之下的极限挑战。项目全长约8km,其中跨海盾构段长约5km,隧道最大埋深45m,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交互穿越强透水粉细砂、黏土、基岩突起等多种复杂地层,施工难度高;超长距离、超高水压、复杂线路穿海掘进,安全风险高;下穿国家级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环保要求高。

面对“三高”挑战,项目量身定制“龙腾号”盾构机执行隧道掘进任务,全长123米,总重量955吨,开挖直径8.09米,为全国首台8米级使用整体式箱涵的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项目团队对“龙腾号”整体结构布局、刀盘设计、推进系统、泥水循环系统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使其全面胜任穿海掘进的高精度施工要求。

在项目团队科学管理和有序组织下,成功克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考验,13天完成分体组装并始发,29天完成三次分体吊装,实现整机掘进,分体始发效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50%。面对“有限空间+交叉复杂工序+同步施工”的多重难题,项目采用“管片拼装+整体式箱涵同步拼装”系统,搭载分体式机械臂和液压顶推系统,实现管片与箱涵“毫米级”协同定位,较传统分步工法效率提升40%,整体工期缩短约15%,月均掘进里程超500米,远超行业水平。

项目采用动态智能保压系统,使盾构机在弱透水饱和砂层中实现地层“零扰动”,底栖生物“零伤害”。同时,项目还为盾构机配备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现泥浆“零排放”,单公里施工碳排放减少60%,实现盾构掘进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的“双向奔赴”。

不仅如此,项目创立“博士创新工作室”,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行业专家多次现场“诊脉”,成功攻克了长距离大纵坡运输、竖曲线急变坡操控、复杂地层浆液配比等多项“超级难题”,同时构建高精度管片、箱涵质量管控全过程体系,应用双层止水密封、同步双液注浆等一系列创新技术,助力成型隧道成为“零渗漏、零破损、零错台”的行业标杆。

据悉,作为广西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北海铁山港、铁山东港、玉林龙潭等产业园区150余家企业生产尾水排放问题,促进产业升级,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开创向海图强新局面。(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陈亭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在位于福建漳州诏安的海天领鲜生蚝初加工基地,刚上岸的生蚝被迅速送入工厂,“走”向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设备随即高效剥离生蚝表面的淤泥杂质,车间内的工人们熟练地给生蚝开壳,一只洁白饱满的生蚝瞬间完整无损地呈现出来了……

作为居民日常必备调味品——蚝油的核心原料,生蚝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蚝油的产品品质。

近年来,海天味业不断强化原材料源头管控,率先构建起“从生蚝养殖-加工-循环处理”一体化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2024年,企业在研发与生产环节投入近亿元,重点推进加工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与产能扩建,持续提升工艺创新水平。

海天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在全国多个黄金纬度海域,建立数万亩高标准海洋牧场养殖基地,同时在养殖基地周边就近布局了现代化生蚝加工基地,实现了捕捞、运输与熬制环节的高效无缝衔接。

“每日捕捞的生蚝当日即送入工厂加工,在极致新鲜的状态下进入生产流程。”该负责人说,以清洗环节为例,海天采用自动化设备高效去除泥沙,杜绝微生物污染;在开壳环节,企业引入现代化技术设备,全程低温管控+2小时内快速完成,高效、安全又卫生。

从海洋到餐桌,这套紧邻产地、高效协同的运作体系,确保了海天蚝油风味醇正和品质稳定,并实现了规模化高标准生产,而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与独特风味,海天蚝油已走进千家万户,连续6年蝉联中国蚝油品牌销量第一。

另外,为推动蚝壳的资源化利用,企业还通过高温技术将废弃蚝壳转化为土壤调理剂,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累计修复12省市酸化土地190万亩以上,带动水稻、蜜柚等70多种农作物增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10月20日起,国铁集团将优化升级“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对14至28周岁持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的常旅客会员实施更大幅度的积分优惠,会员积分在兑换火车票的基础上,新增座位升席功能,常旅客会员积分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旅客将获得更多实惠,有利于激发“铁路+”消费潜力,促进人员流动和沿线经济发展,为全面扩大内需注入新动能。

国铁集团客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优化升级,是国铁集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进一步扩大以铁路为纽带的服务消费,更好满足旅客对美好旅行生活向往的具体措施。

目前,普通常旅客会员购票乘车后可获得票面金额5倍的积分,年满60周岁的老年常旅客会员可获得票面金额15倍的积分,为普通常旅客会员的三倍。10月20日起,14至28周岁的常旅客会员购票乘车后将获得票面金额10倍的积分,为普通常旅客会员的两倍,即普通常旅客会员花费1000元购票乘车,可获赠5000积分、抵50元使用;14至28周岁的常旅客会员花费1000元购票乘车可获赠10000积分、抵100元使用。选择购买学生优惠票的常旅客会员暂不叠加双倍积分优惠。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常旅客会员积分可为本人或指定受让人兑换火车票,兑换火车票时100积分可抵1元使用,兑换的车票可办理1次改签并扣减部分积分作为改签费,不办理退票、变更到站业务。

10月20日起,常旅客会员积分应用场景将新增列车座位升席功能,会员本人可使用积分在列车上兑换办理原车票未乘区间内的任意区间座位的升席。乘车途中,会员可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二维码登记升席需求,也可直接联系列车工作人员办理;接到旅客升席需求后,列车工作人员将根据列车座席空余情况及时进行办理。使用会员积分升席后的新车票不能办理退票、改签业务,因不可抗力或铁路责任造成升席车票不能使用时,可办理退票,升席车票未乘区间的积分将返回会员账户。(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17日,随着最后一面35kV开关柜断路器合闸,由中铁电气化局参建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35kV环网系统送电成功,标志着该线路全面进入“电通”新阶段,为后续接触网“带电”、热滑试验和系统联合调试等工作奠定了先决条件。

此次送电范围涵盖深圳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11座车站、2座区间变电所及公明车辆段。自今年6月进场以来,中铁电气化局项目团队直面大型设备运输难、轨行区作业空间有限、多专业交叉施工协调难度大等挑战,科学有序地完成了区间支架安装、设备运输及安装、电缆敷设接续及设备调试试验等关键工序。

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中铁电气化局项目团队应用BIM建模技术规划供电夹层电缆排布,优化线缆路径,提升现场工艺。同时,投入自主研发的供电设备运输平板、环网电缆敷设装置等装备,以“智能化安装+机械化作业”双轮驱动模式,保障了工程优质高效推进、送电目标高质量完成。

下一步,深圳地铁13号线二期北延工程将有序开展400V低压送电、接触网热滑及列车上线调试等工作,全力冲刺试运行目标。未来,该线路与13号线一期工程贯通运营后,将成为串联南山、宝安、光明三区的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有效缓解深圳西部南北向交通压力,大幅缩短市民通勤时间。(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韩国瑶 王海 记者 窦菲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日前,由泰康保险集团投资、中建五局三公司承建的泰康之家·通园项目在江苏省南通市举办享老新生活发布会。政府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代表及相关部门、社区居民等400余人参加活动。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保德林表示,南通市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致力于构建多元协同的康养新格局。将持续优化服务保障,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并期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企业在健康管理、产业孵化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康养+社区+产业”的生态链,为南通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建五局三公司华东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邓小锋表示,公司将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以责任意识守护安全,以创新驱动提升效能,将通园打造成一个“更安全、更舒适、更有温度”的颐养家园。

据悉,泰康之家通园项目位于南通市创新区,地上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可提供约1500个养老单元,配置医疗机构,为不同身体情况的长辈提供独立生活、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照护等一站式连续性医养服务。项目预计于2027年正式运营。(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通讯员 崔亚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0月17日,中国中铁旗下中铁七局承建的平漯周高铁商周特大桥跨安罗高速连续T构成功合龙。

平漯周铁路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大陆桥走廊支线南京经平顶山至洛阳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正线全长199.67公里,工程总投资367.54亿元,全线共设车站6座。此次合龙的跨安罗高速连续梁位于平漯周高铁商周特大桥212号至216号墩,总长403米,全联共分为20个梁段。

为最大限度降低对安罗高速通行的影响,项目团队按照“底处向高处推进、左右对称、斜向分段、水平分层”的浇筑顺序,创新采用钢管支架法现浇工艺,挂篮下部实现全兜底封闭,道路保通人员24小时值班坚守,确保高速安全通行。此前,项目团队通过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并优化专项施工及防护方案,依次完成了跨颍河、跨230国道、跨X017县道、跨贾鲁河、跨沙河连续梁等连续梁合龙任务。

平漯周高铁是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旅客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的重要联络通道。项目建成后,对完善我国铁路运输网络,促进中原城市群内部,中原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城市群之间的合作互动具有重要意义。(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甘皙 通讯员 李浩浩 罗鹏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