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田玉政
阅读提示
东帝汶入盟后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在融入东盟的过程中,仍需克服一定挑战。而随着东帝汶入盟,东盟也补齐了该地区最后一块拼图。从长期看,东帝汶入盟从战略和经济层面对东盟意义重大。
2025年10月26日,在第47届东盟峰会开幕式上,东帝汶历经14年等待,正式成为东盟第11个成员国。这是该国历史性的“高光时刻”,也是东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东帝汶入盟后对自身及东盟有何影响,未来发展前景怎样,值得关注。
入盟之路漫长
东帝汶地处东南亚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端,西与印尼相接,东隔帝汶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是该地区唯一位于赤道以南的国家。这个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30余万的小国,独立之路异常曲折。它曾被葡萄牙长期殖民,二战时又被日本占领。2002年,东帝汶终于独立建国,成为亚洲最年轻的国家。
自独立以来,东帝汶一直视加入东盟为优先战略目标,2005年加入东盟地区论坛,2007年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1年正式提出入盟申请。
依据《东盟宪章》,新成员入盟需满足四项条件,即位于东南亚地区、获东盟所有成员国承认、遵守《东盟宪章》、有履行成员义务的意愿和能力。东帝汶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发展落后、基础设施薄弱、人力资源水平低,难以履行成员义务,也因此遭部分东盟国家反对其入盟。东帝汶有官员自嘲称,“入盟的路比进入天堂的大门都难”。
难归难,但东帝汶始终没有放弃。在不懈努力下,2022年东帝汶被东盟原则上接纳,随后通过履行《东帝汶入盟路线图》,经过层层考核“终成正果”。在入盟签字仪式上,东帝汶总理夏纳纳激动落泪。他表示:“对东帝汶人民而言,这不仅是梦想成真,也是对我们入盟旅程的有力肯定。”
迎来发展机遇
东帝汶入盟后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该国历史也将随之翻开崭新的一页,但在融入东盟的过程中,仍需克服一定挑战。
就机遇而言,经济上,入盟有利于缩小该国与东盟其他国家的贸易差距。东帝汶市场规模小,从东盟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六成,经济对东盟依赖度高,贸易逆差大。入盟后,东帝汶可进一步吸引投资,扩大国内市场。
此外,入盟也有利于加速东帝汶的经济多元化发展。东帝汶经济结构单一,油气收入占财政收入七成以上,但随着近年来油气收入减少,其经济多元化改革迫在眉睫。入盟后,东帝汶将直接拥抱东盟大市场,享受东盟自贸区的关税优惠;并可通过东盟平台,获得更大国际市场的“入场券”,如借助中国-东盟自贸区3.0、《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政策红利,促进经济多元化。
外交上,东帝汶长期游离于东盟边缘,外交影响力弱。入盟后,东帝汶背靠东盟,有望获得更多外交支持和援助。同时,鉴于东盟采取协商一致原则,东帝汶在东盟事务决策上将拥有重要一票,自身战略价值将大幅提升。此外,东帝汶向来重视多边机制和地区合作,可借东盟平台参与跨区域合作,构建更广泛的“朋友圈”。
但同时,东帝汶入盟后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东帝汶双多边外交活动数量将倍增,但囿于国家资源有限,需谨慎平衡内外事务资源占比,在顺利推进对外交往的同时,保持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战略价值提升,东帝汶也将难免被大国拉拢,如何在大国间保持平衡,尤其是处理好与印尼、澳大利亚的关系,将考验其外交智慧。
东盟补齐拼图
随着东帝汶入盟,东盟补齐了该地区最后一块拼图,拍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家福”。新成员的加入对东盟利弊兼具,但长期看,终归是好事一桩,利大于弊。
在一定程度上,东帝汶入盟或影响东盟共同体建设和地区一体化进程。2024年,东帝汶国内生产总值为18.8亿美元,仅占东盟总量的0.05%,且面临高失业率、高文盲率、高物价的“三高”问题,甚至粮食难以自给,42%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鉴于其“自主造血”能力差,短期内难以跟上东盟发展步伐,或影响《东盟共同体愿景2045》的目标进程。
此外,东帝汶仍需在贸易机制、法律框架、海关体系等方面追赶东盟标准,且每年需参加上千场会议,缴纳约250万美元东盟“会费”,需有能力举办大型多边会议,于其而言任务艰巨。
但从长期看,东帝汶入盟对东盟意义重大。战略层面,东盟近年来地缘环境趋紧,既有缅甸动荡、泰柬冲突等内忧,又面临美“关税战”、美西方主导的小多边机制冲击等外患,地区中心地位被削弱。东帝汶在此背景下入盟,犹如一剂强心针,加强了东盟地区认同感和内部凝聚力,以及护持中心地位的决心和信心。
经济层面,东帝汶加入利于东盟进一步拓展内外市场。一方面,东帝汶虽经济滞后,但油气和海洋资源丰富,大日升油气田有待开采;交通基础设施、旅游资源被视为“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投资机会较多。目前,东盟多国已瞄准该国市场,如印尼拟建跨境自贸区,新加坡欲投资高档酒店等。另一方面,东帝汶是东南亚唯一的葡语国家共同体成员和太平洋岛国论坛观察员,有望架起东盟与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合作桥梁。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