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2:03 | 查看全部
歌德:不随便去讨别人喜欢时间:2014-11-02 作者:未详 点击:290次   1825年2月,76岁高龄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回到魏玛,不再外出。从此,这位伟大的德国诗人、作家躲在自己的小屋里,专心于阅读和写作,孜孜以求之。他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特别是在写作时,绝对不允许任何人打扰。
  
  一天晚上,家人和上门拜访的客人都在等歌德共进晚餐,却迟迟不见歌德出来。儿媳奥迪丽觉得这样实在是怠慢了客人,于是便壮着胆子走进歌德的房间里。此时的歌德正站在桌前,一副思考的样子,在他的面前放着好几支笔。奥迪丽胆怯地对歌德说道:“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和客人都在等您呢!”
  
  没想到,话音刚落,歌德就发起了火,他生气地回应道:“你以为我会到每个等我的人那里去吗?如果要那样,这儿该怎么办?”歌德指着桌上铺开的那些纸张,“如果我赶不上时间,不抓住眼前的每分每秒,当我死了,没有一个人能替我做成我要做的!去告诉等我的那些人:晚安!”
  
  奥迪丽吓坏了,赶紧退了出来,可刚走了几步又被歌德叫了回去,这次,歌德用非常和缓的口吻说道:“我的好孩子,一个还要努力工作的老人,不应该随便去讨别人的喜欢,若是他这样做了,那后世的人就不喜欢他了。”
  
  从1825年到离世前一年的1831年,古稀之年的歌德先后完成了自己的自传《诗与真》,并且整理出版了他和德国另一位伟大作家席勒的通信,更重要的是,还完成了他认为自己“毕生的主要事业”的《浮士德》第二部——一部马克思、列宁等都无比推崇的世界名著,一颗闪烁在德国文学宝库里的钻石。
  
  勤奋的歌德,一生共完成129卷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25岁完成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82岁才全部完成的《浮士德》。
  
  不随便去讨别人的喜欢,因为那会耽误我勤奋的工作。这就是晚年的歌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2:16 | 查看全部
除了唱歌我还能做什么?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45次   我发现自己唱歌很好听是在一个萧瑟的黄昏,我走在下班后回家的路上,走过一个地下通道时,我突然感觉很累,有些眩晕,于是靠边坐了下来。
  
  对面的墙上有一张很大的广告画,画面是碧海蓝天的海岛景色。“真美啊!”我盯着那幅画浮想联翩,嘴里不禁哼起了一首很喜欢的歌——“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突然,有个人弯腰在我身前放了十元钱,我一下子懵了!没有反应过来,呆呆地看着他,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哥们!唱得真不错!挺你!”我已记不清他的模样,只记得他的笑容很温暖。他转身离去,我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通道的尽头。我拿起那张钞票,上面似乎还留有他的体温。惊喜来得太突然,我还有些恍惚,但模模糊糊有个声音在我心头响起:“我唱歌真的不错,我可以靠唱歌养活自己。”
  
  这样想着想着,我竟有些热血沸腾了,我再也不用忍受那枯燥乏味的工作了!我要做个流浪歌手,去远方自由自在地飞翔!那一刻我的万丈豪情在地下通道里熊熊燃烧。
  
  我买了把吉他,虽然不会弹,我出发了,带着个模糊的梦想:唱着好听的歌,感动了很多人,赚了很多钱,享受着生活。
  
  流浪的过程很不堪,就像北京的天空一样烟尘滚滚,我确实变得很沧桑,残酷的现实让我明白:能给钱的人都是菩萨转世,能给十元钱的人是佛祖再生。我每天都在操心吃什么住哪里,我很忧郁,这很符合流浪歌手的气质。我也曾试图去酒吧唱歌,那儿给的钱比较多,可他们说我身上的味儿太大,正常地球人都接受不了。
  
  后来我最大的梦想是:有一个带网络带电脑的免费的房间,有一个干净的带热水器的厕所,当然最重要的是免费供应一日三餐,而且有鱼有肉有酒。
  
  每个孤寂难当的夜里,我都会想起这个梦。这时候我总算明白了梦想的作用,就是当我躺在冰冷的水泥地上饥寒交迫时,它可以让我感觉好受点儿。
  
  不用为我感到伤悲,命运再次告诉我们:有梦想就会有奇迹,不管你的梦想再怎么卑微。有一天有一个人找到了我,他说要让我参加一个电视节目——《歌唱梦想秀》。
  
  此时,我很庆幸自己有唱歌的天赋,而不是其他例如跳舞、写作、弹琴什么的,电视节目制作人是这么告诉我的。他真的是个好人,他的笑容很温暖,很温暖。
  
  他让我讲讲自己的经历,听完后,他撇了撇嘴,认为过于平淡,他提示道:“你就没有什么特殊经历吗?比如为了唱歌呕心沥血剖肝扒肺,比如有个姑娘抛弃一切与你海角天涯,比如受过非人的待遇备受蹂躏……”
  
  我看着他,努力地回想,终究还是迷茫,说道:“没有啊,就是经常为吃饭睡觉操心。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洗澡了,这个行不行?”
  
  他顿了顿,缓慢地略带迟疑地问道:“那你……的父母……有没有……什么……不幸的事情?”
  
  “没有,他们活得很好。”
  
  “那你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呢?”
  
  我埋头仔细想了想,道:“我三姨去年死于癌症。”
  
  他有点兴奋,忙问:“那她跟你关系如何?对你的歌唱事业有没有影响?”
  
  我苦恼地叹道:“唉!我就在三岁时见过她一面,那时候我刚学会打酱油。”
  
  他看着我,很遗憾的眼神,叹息道:“可惜啊!可惜啊!”
  
  我疑惑地问:“咱不是歌唱梦想秀吗?我只要把歌唱好不就行了吗?”
  
  他换了同情的眼神看着我,无语。
  
  为了弥补没有故事可讲的缺憾,我学会了唱几首英文歌,因为节目制作人说会唱歌的中国人不会唱英文歌显得不够档次,是没品位的表现。所以虽然我的英语很烂,但我还是用中文标注法学会了几首英文歌,可能确实我有唱歌的天赋,很多人听过后都称赞我唱出了伦敦郊区味儿。
  
  好了!我已经做好所有准备,斗志昂扬,但是节目制作人拦住了我,说还差一点包装。我对自己流浪歌手的形象还是很有自信的,多自然多正常啊,何必再包装?制作人笑道:“在娱乐圈,正常才是最大的不正常啊!”
  
  于是我就被包装成了这个模样——蘑菇头、络腮胡、白背心、花短裤再加一双人字拖。制作人还告诉了我一个娱乐圈的黄金法则——“不求最帅,但求最怪!”
  
  制作人还指出我唱歌的一个大问题——太温柔。要嘶吼!要呐喊!噪起来!这样才对得起野兽派的造型。另外制作人还告诉了我很多东西,比如该如何走上舞台、如何自我介绍、如何与评委互动、如何选歌、如何发声、如何表情等等。他真是个好人,我很感谢他。
  
  在他的帮助下,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光明远大的前程,不再风餐露宿,不再漂泊无依,跑车豪宅鲜衣靓妞都在向我招手。加油吧!为了梦想!差点忘了这茬儿,节目制作人曾反复告诫我不要忘了提“梦想”,最好把它挂在嘴边,比唱歌还好听。
  
  “为了梦想,为了梦想……”我不停地念叨着,带着笑容走过通道,走上舞台,完美的亮相,完美的鞠躬,完美的自我介绍,完美的话筒,完美的前奏响起,然后完美地……咦!我怎么不会唱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2:29 | 查看全部
国营理发店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90次   一个秋天的早晨,70多岁的苏老头,迷迷糊糊中就往外走,边走边嘟囔,他要去那家国营理发店理发。那年,国营理发店的胖子理发师傅告诉他,一个人的头发,每天大约长0。03厘米,苏老头有好久没理发了。苏老头那样的举动,当然是一场梦游,城市里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好多年前便悄然关闭了。当年那些国营理发店,早已进入了记忆的博物馆。
  
  旧式门框、白瓷脸池、陈旧海报、白色制服、蜂窝煤炉子,老式刮胡刀、推子、吹风机、理发椅……这是那些年,国营理发店的依稀面容。一进门,一股特有的气息扑鼻而来,这就像进入了当年供销社,盐、煤油、酱油的气味混在一起,缭绕了整个店铺。一个人的头发,是带着体味的,好多人的头发,混在一起,气味也混在一起了,还有推子上抹的油,披单上散发的味,搅和在一起。
  
  国营理发店,俨如一个城里小小集市,也是一个三教九流的汇集之地。
  
  我9岁那年,陪三爷爷去了一趟县城。三爷爷那年发了一笔小财,一个远房后辈从外地给他邮寄了一笔钱,三爷爷戴着一顶草帽,我和他在国营饮食店吃了一顿包子后,径直走进了一家国营理发店。三爷爷脱下草帽,吩咐理发店师傅:“给我整个头型出来。”理发店里排队的人还很多,他们大多坐在理发店里打瞌睡,一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中年男子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突然叹息了一声:“哎,巴基斯坦又地震了啊。”
  
  理发店的男师傅,下巴上长一颗大黑痣,黑痣上还长一根粗大的毛。那男师傅说:“大爷,你在后边慢慢等,王局长还在你前头。”三爷爷似乎感到乡下人的人格受了辱,从口袋里摸出10元钱大声说:“咱又不是没钱。”顿时,全店的人呵呵大笑。那年,理一次发也就两毛钱。理发师傅绅士般摇摇头,没跟我三爷爷计较。
  
  轮到给三爷爷理发了,理发师傅把三爷爷扶上椅子,披上白布单,给三爷爷开始剪头,三爷爷在玻璃镜子里,满意地看着自己耷拉的头发经过吹理,有了一个气派光鲜的头型。完毕,三爷爷用脚蹬一下椅子右下方的转盘,靠背躺下去,理发师傅用调制的剃须膏刷到三爷爷脸上,刮胡子前,先把刮胡刀在老式砂布上磨一下刀,手起刀落,三爷爷满脸的胡子就一溜溜落下,理发师傅还把三爷爷鼻孔里那些伸出鼻孔的杂乱鼻毛给刮净了。三爷爷望着镜中模样,乐了,他对理发师傅说:“下次,还来剪,师傅手艺不错啊!下次,我给你抱一个乡下大南瓜来。”理发师傅笑了,摆摆手说:“为人民服务,应该的。”
  
  我进城以后,国营理发店还零零落落有几家,我常去一家理发店理发。那些年我很忧郁,但那家理发店的中年男师傅,总是笑眯眯的样子,他肩膀上搭一条毛巾,随时拍打着客人刚离开的椅子,然后,用炯炯眼神,对待客人的每一根头发。夏天,一次理发结束,他常是大汗淋漓。有一次,他见我不开心,跟我聊起导弹的话题,他对导弹的知识是那么丰富,让我一时窘迫,这也改变了我在人前假装清高的脾气,我又算哪条虫呢?
  
  他总是笑哈哈地认真面对每一个顾客,那么乐观,让我的忧愁,也随着河水流去了。我后来才知道,他的妻子,有一年患重病死了。他是不是把悲伤独自留给了自己,把笑容沐浴在每个人头上。
  
  这个城市最后一家国营理发店,是啥时候关门的,我真记不得了。我只记得,前些年的一天,我在大街上,遇见了当年那位男理发师傅,他已身材佝偻,秃了顶。他对我谦卑地笑着说:“他儿孙在外地成了家,他就一个人在这城里过,挺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2:48 | 查看全部
网购狂人的“双十一”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99次   丽莎当然不知道,她用拇指选择的背后,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2013年11月11日,公民刘丽莎没有看到清晨的阳光。
  
  丽莎的先生阿Ken差点以为抱错了老婆。结婚三年,每一年的11月11日,丽莎都会很早起来抱着电脑双眼放光面色潮红手指颤抖地敲击着键盘,嘴里不停冒出一些阿Ken听不懂的呓语,偶尔还有粗口,阿Ken无法将丽莎呈现出的肾上腺素升高的状态与电脑屏幕上那双好似高跷一般的靴子联系在一起,因为他自己只有在看曼联队进球或者日本动作片时才会有这种半癫狂的痴迷。更糟糕的是,这种与阿Ken无关的癫狂还要他来买单。
  
  所以,当阿Ken看到横陈在床上的丽莎,立即担心起她的健康。他晃动丽莎的肩膀,丽莎有点愠怒地醒了。
  
  “干嘛?!”
  
  “你没事吧老婆?”
  
  “有事,我在睡觉!”
  
  “可是,今天是11日……”
  
  “我当然知道今天是11日。”
  
  “那你是改了?”
  
  “嗯,改了,不用电脑了,用手机了”
  
  “……”
  
  丽莎带着从0点到凌晨5点拼杀之后的疲惫再次沉沉睡去,同样深沉的还有她的购物车。深夜的寂静和熬夜的反常兴奋带给了她更多购物激情和灵感,新的智能手机很配合地响应了她的兴奋。相比往年对着电脑网路阻塞,页面刷新不能,着急上火到爆粗口,今次手机支付显得相当闲适,11月的凉夜,丽莎蜷在被窝里,用拇指完成了17笔交易。
  
  拇指交易
  
  这一夜,与丽莎一起用拇指交易的人很多。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在“双十一”刚开始的1个多小时里,有超过1400万用户通过手机完成购买,成交额突破10亿元,通过支付宝手机支付的比例接近30%,最高的比例甚至达到了36。1%。
  
  全天下来,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4518万笔,占支付宝总体交易笔数的24。03%,手机支付额突破113亿,占支付宝总体交易额的32%。据说,这是目前全球移动支付的最高纪录。
  
  艾瑞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965。1亿元,环比增长152。6%。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移动支付处于推广初期,预计未来1-2年将迎来爆发期。
  
  丽莎当然不知道,她用拇指选择的背后,是一场真正的战争。
  
  对于习惯了每天一睁眼先看微信朋友圈、地铁上打发时间和躲避陌生人面面相觑的目光时看看微信好友发的各式帖子、开会时领导的车轱辘话说了多久就能聊多久微信的丽莎,微信已经成了她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通道,她在微信里有了存在感,也帮助别人得到存在感,时不时发个赞,心情好时点个评,让丽莎觉得生活充实了不少,而且还充实得比较美好。大部分人在微信里都显得快乐健康、积极向上,有时候真的会让丽莎产生温暖温馨世界和平的感觉。
  
  意外的是,丽莎发现,这次微信也可以买东西了:几天前,微信有个更新通知,加了一个“我的银行卡”功能,丽莎点开来,发现新增了一个“双十一精品,便宜还免邮”的选项,点击后即可进入易迅双十一微信卖场。腾讯公司悄悄地将旗下电商易迅网嫁接上了微信平台,人在北上广的“丽莎们”被试点了。
  
  丽莎看了看,虽然整个微信卖场的商品种类不多,但不少热门商品都出现其中,有iPadmini、iPhone5C、苹果笔记本电脑等,挑起丽莎兴奋点的,是16GWi-Fi版iPadmini,1888元的价格令她毫不手软地收了:想想自己每天上下班来回在地铁上的两个小时,看看美剧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况且还能练口语听力,“老板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英文了,soeasy”。
  
  买入一样新东西,丽莎向来能给自己找到千百个理由,从百般游移到理直气壮,最后,有时甚至有沉冤昭雪的感觉。
  
  丽莎发现,这个微信卖场里的东西没有每次购物都有的商品详情展示、搜索等功能,选出来卖的东西都是平时都很了解的,不需要太多的参考配置、参数,也不用再做过多比较,想买的话直接下单就好。同时,易迅的这个微信卖场购物流程也不大一样,丽莎点了iPadmini之后,直接跳出来的就是订单确认,没有加入购物车这一步骤,而后可以直接通过绑定的银行卡进行微信支付。
  
  事后丽莎才知道,这个叫做“闪购”。这个“闪”字很是新潮,特别适合明明无所事事却非耍什么都图快都靠抢的现代人。而且东西抢完一款再上一款,抢到了会让内心获得极大满足感。
  
  丽莎努力在8点半挣扎起来,照例只化妆不吃早饭,然后9点挤进地铁,习惯性又看了看微信,发现微信卖场还有新小米盒子卖,立即又下手抢了一台。中午在食堂吃饭时,边喝着面目模糊的酸辣汤,边看手机,发现小米盒子已经卖完了,丽莎嘴角泛起一丝得意的微笑,堪比蒙娜丽莎一股神秘,坐在对面的耍好同事佳佳调侃道:“谁呀?老公还是情人?”丽莎并不直接解释,留个悬念显得自己生活丰富,她问佳佳:“双十一呐,你买东西没?”佳佳撇撇嘴角“嘁”了一声道:“我就缺个新版的GUCCI手拿包,有折扣伐?”丽莎的好心情瞬间被杀掉大半,熬夜的疲倦袭上眼眶,她打个大大的呵欠,对佳佳说:“走,Starbucks还是Costa?我请。”
  
  谁来埋单
  
  请佳佳喝了大杯摩卡,丽莎自己要了中杯拿铁,她也说不清为什么要请佳佳喝咖啡,自己明明已经买了那么多东西,大出血,看到佳佳那副满不在乎的表情,丽莎更是觉得自己除了十三点,还很二。
  
  无处排解的丽莎打电话给阿Ken,约他下班之后一起在公司附近的必胜客吃饭。阿Ken嗯嗯啊啊地说要加班,丽莎忽然就起了疑心,说:“你有什么事啊,吃个饭这么不痛快。”阿Ken沉吟了足足有一分钟,丽莎觉得相当漫长,但她还是努力忍住等待,就在她刚要爆发的时候,阿Ken像是终于下定了决心似的说:“我查了下今天新增的信用卡账单和支付宝,你,是不是有点过分?”
  
  丽莎被点破,顿感五味杂陈,有点羞愧自责,但更多是委屈愤懑,想想跟佳佳相比她并不差什么,嫁了不同的人,境遇竟如此不同。她买了那么多东西,加起来的价格还不及一个GUCCI的手包,阿Ken还说她过分。要知道,那些东西里,也有给阿Ken买的一件外套,虽然只有一件,可也还是想着他的吧,怎么能……
  
  阿Ken见丽莎不说话,以为丽莎有悔悟之心,接着说:“今晚我不想跟你吃饭,因为我怕自己忍不住发火,对大家都不好。你调高了信用卡额度,都不告诉我。”丽莎仍是不说话。阿Ken觉出气氛不对,竟然不哭不怒不抱怨,今天第二次反常。于是又说:“不过没关系,这次就算了,以后不要这样了……”
  
  丽莎啪一下挂断电话,阿Ken像受了一记耳光,不知如何是好之下,赶紧先研究起怎么对付丽莎的那将近3万块账单来。
  
  丽莎花掉阿Ken两个月的薪水,而不许阿Ken有意见,这令阿Ken无比郁闷。而丽莎算账则是分摊在每个月的,这些东西她老早就想买,为了省钱才一直忍到现在,半价购入,多划算,多么勤俭持家,所以丽莎也深感委屈。
  
  丽莎提前申请了提升自己信用卡的临时额度,但信用卡还款卡是阿Ken的工资卡,阿Ken不得不面对现实,吐槽无用。阿Ken知道,持卡人获得的临时授信额度是有“有效期”的,大多为30天。到期后持卡人的信用卡授信额度将自动恢复到原来的额度,所以只要跟丽莎好好谈淡,下次不透支就好。但麻烦的是,一般来说,临时申请调高的额度是不能分期还的,而且期限大都在一个月内,因此临时申请的额度若在本月产生了消费,自然就属于当期需归还的账款。所以,必须按时一次还清。
  
  除了直接用信用卡付款,丽莎还用了支付宝。阿Ken微信上问了对银行业务清楚的朋友,被提醒要注意的是,各家银行在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上开通的跨行还款合作银行会有所不同。
  
  其中,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拉卡拉”还款,需要交纳2元/笔的手续费。而目前使用电脑在支付宝给自己的信用卡还款,仍免收服务赞,给他人还款将收取还款金额0。2%的服务费,最少2元/笔,最多25元/笔。
  
  不过持卡人在手机使用支付宝手机客户端,无论给自己还是他人的信用卡还款,都免收服务赞。不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款通常不能实时到账,所以得预留出足够的时间以便资金到账,需要提前还款。
  
  这时,阿Ken的微信“吱吱”叫了两声,拿起来看,正是丽莎。
  
  “我已经找到人帮我付这笔钱,你不用那么生气了。”
  
  阿Ken一肴,立即坐直了身体,脑袋冷了一下。发出“什么意思?”时,手指有点不听使唤。
  
  丽莎却没有回复。
  
  网购将来时
  
  傍晚6点,丽莎从公司走出来时,看到阿Ken站在大门口,有点冷,他的手插在衣袋里,目光茫然。丽莎走到阿Ken身边时,阿Ken甚至都没有觉察到。“咳嗯。”丽莎故意清清喉咙。阿Ken梦醒一般左右寻找,丽莎觉得有点好笑,道:“走神走成这样,想什么呢你?”阿Ken答:“想是谁帮你付那笔账。”
  
  “重要么?”
  
  “当然,当然很重要。我是你老公呀,什么为什么?别人谁无缘无故帮你付账!”
  
  “知道就好。是你自己说的,自己哭着喊着要求帮我付账的,是吧?”
  
  阿Ken自知中计,也无可奈何,有个网购狂的老婆,只能在漫长道路上斗智。他有些憎恨起移动平台的网购方式,这样一来,还不是全天候无时差无条件限制地便于丽莎网购了?
  
  阿Ken闻言不语,在初冬的冷风里紧紧衣领,一只手不自觉地摸了摸钱包,分明有些瘦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3:00 | 查看全部
“圈子”就是财富吗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一知名公司的CEO到沃顿商学院参加演讲,他首先向大家提问:“你们读MBA的目的是什么?”并给出了3个选择:MBA的名声、圈子和知识。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圈子,然后还反过来问他:“你1953年毕业,到现在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说:“就是圈子。”
  
  圈子,实际是一种信息和人脉的集合。
  
  很多人读大学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进入某个圈子。比如哈佛大学的招生广告就指出:“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同样耶鲁大学也说:“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小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的步伐。”
  
  读EMBA也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进入上层圈子。长江商学院等名校在富人圈炙手可热,即使学费要65。8万元人民币,有钱还难进,门槛越高“圈子”越火。“70%读过EMBA的人表示还想再读一遍,不是为了课程,而是为了人际圈子。”这是胡润给出的调查结论。
  
  圈子是机遇、是订单。对于怀有创业激情和创新想法的年轻人而言,其所置身的圈子对创业的成败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为此,美国最大信封企业的老板麦肯锡,乘飞机出差只坐头等舱,什么原因呢?他说:“坐头等舱都是什么人啊?有钱人。有时我在头等舱认识一个客户,就可能给我带来一年的收益。”他的很多客户都是在头等舱认识的。据说杭州某楼盘的营销负责人李小姐自费攻读浙大EMBA,结果她居然在同学圈中卖出了36套房子。
  
  圈子是灵感、是进步的台阶。王人庆说“圈子”是另一个层面的生产力,在这里,很容易得到合作伙伴、朋友、引路人。2000年,他参加了重庆大学的一次培训,在圈子里他遇到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让他对企业的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位老师告诉他企业要做精,不能三心二意,要学会做减法。他突然悟到:“做减法,做到品类第一”,于是他果断地转型,做黑色养生火锅。另外,曾经是某品牌医疗器械浙江区总代理的曾先生,在攻读EMBA学位时听取同学建议,转行做起了茶产品的生意,拿到了2000万元的订单……几乎每个参加EMBA班的学生,都有这样“成功的案例”。
  
  圈子是战斗力、是生产力。这里不仅仅是交友平台,更是关系转化为“融资能力”乃至“生产力”的平台。保罗·艾伦年轻时就与盖茨志趣相投,一起干事业,这就奠定了他的未来。与一个注定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交往,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穷人呢?你与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来!窦大海称:“以前手机里存的都是些平凡的名字,现在突然加上了马云、史玉柱,那种感觉非常棒。”
  
  圈子是金钱、是财富。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有一句话:和狼生活在一起,你只能学会嗥叫,和那些优秀的人接触,你就会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成为一名优秀的人。具有传奇色彩的找“圈”鼻祖还当数《赢在中国》。创业者要混的很多圈子:知识圈、技术圈、人脉圈、经济圈等。IT创业者的圈子是社会最耳熟能详的,比如雷军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网易“创业帮”、清华创投圈等,可以被称为创业者密度最大的地方。还有温州商会、浙江商会、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博鳌论坛等,这些“圈子”融合了国内甚至国际顶尖的人脉,随便一个人都可以让你的事业平步青云。
  
  但是,谁都不能忘记,所谓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为重要的还是你的知识和内功的积累。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遇到更多的“贵人”。你只有奋斗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如果自身层次不够,你即使到了那个圈子,也只能是一个可怜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3:12 | 查看全部
孙正义的“时差法则”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67次   前阵子,美国《福布斯》杂志发表“201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人物”排行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位居第57位。而在日本人中,比安倍首相的名次更加靠前的是软银集团的社长孙正义,位居第45位。
  
  我采访过众多日本企业经营者,他们之中的99%都是“典型的日本人”。前不久,日剧《半泽直树》在中国也引起了很大的话题性,大家通过这部剧就会知道,日本公司里,比起让公司营业额十倍增长的人才,那些能做到维持现有的营业额、并且对上司誓死效忠的人更能出人头地。日本就是这样一个极端保守的社会。
  
  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身为韩裔日本人的孙正义却是日本为数不多的具有进攻性的企业经营者。换种说法,他就像是中国的“老板”一样。出生在日本西部九州贫困家庭的他高中退学后迁居美国,从身无分文到巨大成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草根经营者”。
  
  与中国一样,日本也有三大电信公司。三家公司之中,只有软银集团没有采取集团协议制,而是由孙正义社长一人拍板决策。2013年7月,软银集团以216亿日元(约合13。5亿元人民币)收购了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NextelCorp。10月,软银集团又以1500亿日元(约合93。7亿元人民币)收购了芬兰智能手机游戏开发商Supercell公司51%的股份。当被问及为何收购游戏开发公司时,孙正义回答称:“因为智能手机将不再是电话机,而是游戏机。”
  
  去年发表的4月至9月半年结算显示,软银集团201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949亿日元,首次超越了NTTDOCOMO,跃居日本第一大电信公司。NTT又被称为原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曾经是独揽整个日本电话行业的巨头企业。从公社时代以来,NTT始终处于日本电信行业的霸主地位,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软银集团所超越,在几年前连想都未曾想过。
  
  软银集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应该归功于它特有的商业模式:“时差法则”。所谓“时差法则”,是指在几乎像是美国附属国的日本,美国当下所流行的东西,几年后也必定会大受欢迎。不管是好莱坞电影还是畅销小说,甚至是星巴克的饮品菜单……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毫无例外。所以,只要查到美国当下的流行商品,并将其尽早引入日本,那么这个商品便会在几年内大受欢迎。
  
  曾留学美国的孙正义社长看准了未来将是互联网的时代,果断入股日本雅虎,收获了巨大成功。之后,他又转而投资中国的阿里巴巴,再次赚得盆满钵满。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之际,孙社长捐款100亿日元的个人资产,收获了日本国民的民心。接着,软银集团成为iPhone的日本代理商,将主打日本原产智能手机的NTT逼到了绝境。
  
  现如今,孙正义的下一个目标是“制霸美国”。2013年9月,软银集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建起大型办公楼,孙正义有一半时间在那里度过。据闻,他的目标是“成为首个制霸美国的日本企业”。
  
  不过,想要完成这个目标可谓无比艰难。因为,虽然孙正义是拥有“日本规格外”头脑的天才,但是他的大部分属下仍然是典型的日本人。出生在狭小的岛国,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下成长起来,并没有“制霸美国大陆”这样雄伟的野心。他们最关心的不过是退休之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金额罢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大陆的中国经营者们才更有可能成功制霸美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3:23 | 查看全部
酒到极致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92次   有一个朋友,喜豪饮。听说城南新开张一家酒店,头三天,啤酒免费。于是,一通手机联系,叫来了五个人。简单要了几个凉菜,便喝起来。
  
  中间,服务员几次催点热菜,他们说不着急。后来,实在没办法了,象征性地要了两个热菜。然后,继续喝。他们是下午去的,一直喝到午夜两点,一共喝掉103扎啤酒。临走的时候,结账,花了不到100块钱。
  
  据说,第二天,酒店就取消了免费啤酒。酒店是不是被这几个哥们儿喝怕了,不知道。
  
  我有一个姑父,嗜酒。他的早晨常常从下午开始。他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喝酒,喝完,到街上转一圈,或者打几圈麻将,回来,又是一通喝,然后,不管到没到晚上,便拥被而睡。睡到凌晨两三点的时候,起来,找点咸菜,趴在被窝里,再喝起来,喝得差不多了,把酒瓶子往旁边一推,倒头呼呼大睡,一直到第二天下午。
  
  喝醉了,他常撒酒疯,骂骂咧咧。谩骂的内容,多少年没有变过:你们这些害人的王八蛋,干吗往我的酒里兑水。
  
  其实,哪里有人给他兑过水。
  
  另一个故事,是会上听来的。说有一个人,酒鬼。他到田里收庄稼,也不忘带着酒。到了地头,他并不急着收割,而是先在地中间放半瓶酒,在地的另一端再放半瓶酒。田割到一半的时候,他什么也不吃,先把半瓶酒喝了。然后,一口气割到地头,再把另半瓶酒喝了。
  
  有人奚落他,说你这酒鬼,割地也忘不了喝酒。他辩解说,我哪里是要喝酒,我只不过是给自己设立个目标嘛。
  
  “竹林七贤”都善饮酒,刘伶更是如此。据说,他喝酒的时候,常要一个仆人扛着铁锨跟在后边,并且嘱咐说,死便埋我。
  
  一个人,酒喝到这个份儿上,真是超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4:02 | 查看全部
世界第一胖的逆袭时间:2014-11-02 作者:未详 点击:98次   保罗·梅森,家住英格兰东部城市伊普斯维奇,现年52岁。2009年,由于患上强迫性进食紊乱症,胡吃海塞的梅森每天摄入两万卡路里热量,是正常人胃口的十倍之多,体重一度飙升至440多公斤,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胖”。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梅森的食谱,早餐:一包培根,四根香肠,四个鸡蛋及蔬菜肉丁;午餐:四人份的鱼和炸土豆条,外加两份烤牛肉;晚餐:一份外卖咖喱或一份披萨;除此之外,每天还有不限量的蛋糕、巧克力、薯片。所有的这一切仅仅只是身为“世界第一胖”的梅森一天的食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4:16 | 查看全部
 不减肥就得死
  
  一边是肥胖症,一边是食物的诱惑。这两下都让梅森像囚犯一样被禁锢在家中。近20年时间,梅森都躺在床上,处于随时准备吃的状态,任凭脂肪蔓延。这一切都让这个大胖子感到很痛苦。由于不能行动,梅森只能躺在床上,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吃了睡,睡醒了再接着吃。
  
  梅森有一个护理团队照顾他的生活,团队护理员玛利亚这么描述自己的工作:“我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8点来照顾他,帮他做饭、泡茶,照顾他洗漱,帮他打扫房间。”对于这个大胖子,玛利亚也深感同情:“在我看来,梅森自己心情也很低落,只是尽量保持乐观。他自己也因为肥胖而烦恼。”
  
  由于体型庞大,光是帮助梅森擦洗身体和换洗衣物就要花掉护理人员四个小时的时间。而对寂寞的梅森来说,能和护理员开开玩笑也算是难得的消遣了。而这位世界首胖近半吨的体重也严重影响到了他的身体机能。2010年初,为了避免因肥胖症引起的多项并发症而死去,梅森必须得接受缩胃手术。
  
  萨默斯是英国最顶尖的肥胖症外科医生,已经成功为超过两千例肥胖症患者主刀。萨默斯说:“梅森无法运动,就无法燃烧掉脂肪,吃什么对他来说都太多了,所以很难减掉脂肪。”在萨默斯看来,梅森要想活下去,就只能接受手术。但这对梅森来说,做手术无疑是去鬼门关“遛弯”,因为手术的成功率只有50%。
  
  然而,不手术就难逃一死。这种恐惧还是让梅森坚定了做手术的决心。而英国健全的医保系统则为梅森提供了资金支持。在英国,所有有收入的公民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这构成英国全民医疗服务体系,简称NHS,它曾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大放异彩。
  
  此次,保罗·梅森也在英国医保的支持下接受免费手术。萨默斯医生对梅森成功地进行了胃旁路手术,将肠道结构改变,关闭大部分胃功能,减缓胃排空的速度,控制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每一例严重肥胖症患者或是屡次减肥失败的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没有人一大早醒来希望自己是个大胖子,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使得美食成了最好的安抚方式。”
  
  保罗·梅森年轻时曾是一名邮递员,不到20岁时相继经历了与女友分手、父亲去世、母亲健康恶化,随即开始暴饮暴食,强迫性的进食紊乱使梅森的进食量达到正常人的十倍,身体像吹皮球一样膨胀,以至于不再能担任邮递员的工作。2002年起,梅森就只能蜗居在家里;同一年,一次疝气手术让他成为英国媒体的头条红人。为了把他从屋里弄出来,开着救护车来接人的医院找来了消防队,先将他的房间的窗户与一部分墙壁取走,再推倒了邻居家的院墙,以便开入铲车将他运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8 18:54:36 | 查看全部
 减肥收获爱情
  
  这一次有点“奇葩”的经历让梅森痛下决心,并在2007年成功减肥288公斤,勉强能通过一辆一米宽的特殊轮椅四处活动。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梅森体重迅速反弹,甚至超过以往。2010年的胃旁路手术帮助梅森大减305公斤。手术后的梅森可以更多地走出家门,溜溜狗,晒晒太阳,选择更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然而“苗条”到139公斤的梅森又面临新问题。
  
  梅森开始为自己松弛的皮肤而感到困扰,手术让他增加了近38公斤的多余皮肤。而要想通过第二次手术去掉这些皮肤,却属于整容范畴,医保无法为他承担费用。而爆肥期间的梅森,每年要花掉纳税人10万英镑,过去十年的花销总额高达100万英镑,这引起了英国纳税人的不满。有网友公开表示,不能因为梅森的肥胖症就占用大量的公共资源,瘦弱的厌食症患者也应得到同等救助。
  
  于是梅森开始自己动手,在家中制作珠宝首饰,希望通过网上出售为手术筹款。而态度的积极改变也为梅森带来了“空降”的爱情。40岁的丽贝卡·芒廷来自美国波士顿,是一家宠物猫公司的创办者,她在看完BBC有关梅森的节目后感到有必要帮助他,于是她通过社交媒体与梅森取得联系。两人首先通了邮件,然后决定进行网络视频通话,第一通电话就打了四个半小时。这通电话也迅速让善良的友情深化为热烈的爱情。
  
  起初两人还很淡定,而从第二次通话起,梅森就有些神魂颠倒了。芒廷也感到了化学反应:“肥胖让梅森更真实,减肥的经历让我明白他就是我爱的人。”尽管相隔5500公里,但他们每天都要通话几小时。梅森还给芒廷寄去了由他亲手制作、写着精美诗句的情书。而芒廷最近表示,由于梅森行动不便,她将前往英国与梅森见面,一解双方的相思之苦。芒廷还表示,她愿意为梅森说服英国卫生署,向公众筹款,为他除去减肥后的赘皮。
  
  梅森与芒廷的这段网络跨国恋情因为梅森的“世界首胖”的身份而变得格外引人关注。剥掉这段恋情外面所有的猎奇因素,打动我们的也恰恰正是这种普通的情愫。它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普通人的心都离得很近。如今梅森和芒廷有了一个好的开端,相信有了爱情的陪伴,梅森会有更加坚定和强大的动力。虽然两人还没见面,梅森内心对自己的外貌还有些担心,但是相信芒廷从看BBC节目开始时,就已经被梅森的内在美所打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