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38:27 | 查看全部
  相信很多人的高中语文老师都教过他们怎么在高考时多拿5分。我的老师是这样说的:“保持卷面整洁,不要过多的涂涂改改,写错了划两条线就行。写作文的时候要字迹工整,分段清楚,整张考卷看起来清清爽爽,印象分就可以多5分。”他还补充道:“想象你们自己是阅卷的老师,六七月的酷暑天气,看到脏兮兮的卷面、潦草的字迹,心情会怎样?”
  
  我自己组织过几次活动,要给活动成员发短信,一下子能让我记住的人,就是那些短信品格好的人。什么叫短信品格好的人?就是每次收到短信都能够及时回复你的人,他会很快给你回应“收到”“好的,谢谢”。相比那些收到短信后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他看没看到的人,我更喜欢那类短信品格好的人。与之接触,我会注意自己的短信品格如何,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一些我之前不懂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38:54 | 查看全部
讲了这么多,一句话总结:“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很多人一直以为自己与他人拼的是吃苦,是天赋,什么刻苦奋斗,什么拼命学霸,其实拼的只是一点点认真、一点点细节、一点点本分,连勤奋都谈不上。在你的周围,懒汉实在太多,你只要做到基本的勤劳,就可以致富了;在你的世界里,大多数人都是盲人,你只要有一只眼睛,就有资格称王了。一个人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其实非常简单,他要做的事情大多都是一些小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本分的事情。人是通过细节和小事展现自己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多在一些细节或一件简单的小事情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39:05 | 查看全部
  不要看不起小事情,生活本来就是一件件小事的集合,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你就能过好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人生。

  如果更进一步,你除了做好自己的本分,还能将每一件小事情做到极致,像庖丁解牛,会怎么样呢?

  《士兵突击》中有一句台词:“他做的每一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棵救命稻草一样,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0:36 | 查看全部
一线之隔,天壤之别时间:2014-08-09 作者:未详 点击:211次   2011年春节我和史玉柱、陈东升,还有美特斯邦威的周成建、佘山高尔夫的张总等一起去了澳大利亚队西部的一个小岛。
  
  这个岛是在地球版图独立的岛屿当中华人比较多的一个,有133平方公里,上面有1400名居民,其中三分之二是华人,我们在岛上呆了两三天,考察了华人在海外的发展,我们在考察中,被当地华人拓展中国事业和文化的精神所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0:49 | 查看全部
 在这个孤悬海外的岛上,我们看到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并引发了对人权的新的理解。因为在这个岛上还关了三千多难民,他们来自于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我发现,难民分成两种,一种叫有钱的难民,一种叫真正的无依无靠的难民。有钱的难民是跨境的难民,通过交六千到一万美金给人蛇,人蛇把这些人从上述国家运到印度尼西亚,然后他们在印度尼西亚再租一条船,冲到这个岛上。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有意思,因为海上边境有一条线,澳大利亚的军警、海上警察会不断驱赶这些难民船远离不许靠近这条界线。前一段有报道,有一艘难民船触礁,死了好多人。驱赶的过程中,警察如果把难民船赶走了,就赶走了,非常严厉。但如果没赶走,进到线内来了,就不赶了,改欢迎了。就跟两人打球一样,只要一冲过去,就算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1:00 | 查看全部
引导到港口以后,难民就有人权了。我们在那里的当天有55个难民冲过来,浪非常大,这时澳大利亚政府海军就把这些人引导到浪小的港口,他们自己在浪大的码头上给他们装运毛毯、香烟、牛奶、衣服,然后把这些东西拿到风平浪静的码头分发给这些难民。
  
  难民临时集中在一个地方,铁丝网围着。我们参观了一所难民儿童的学校,发现难民小孩可以上学,他们不仅要喝牛奶、吃面包、穿衣服、有毯子,而且住的房子比我们经济适用房还好。据说有一个难民小孩不能上学,他妈起诉了政府,政府还赔钱了。我们看到难民小孩编成班,全部穿白色的新衣服,比当地居民小孩穿得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1:10 | 查看全部
  这些难民有家庭的和没有家庭的还分开,有家庭的保证家庭成员住在一起,没有家庭的可以住在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听到他们在里边唱歌,还很高兴。后来又一问才知道,因为要保障人权,所以政府要花很多钱,大概三个月以后,他们经过甄别,大部分都会运到澳大利亚本土,补充澳大利亚的劳动者队伍,也有少部分送到第三国。政府在保障人权方面,实际对他们非常之好。所以当地居民很有意见,据说这个事情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整个社会的问题,就是对于非法难民的待遇,难民抢了当地人的就业机会,政府还要拿纳税人的钱给他们,所以澳大利亚本地有很多争论。但我们通过这件事情看到了在澳洲算是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下,对人权的具体落实和采取的方法,也就是说,落实人权是要买单的,每一句好话都是要买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1:21 | 查看全部
 我发现世界上说好话之所以不容易落实,因为好话后边就是要买单,做好人也是要买单的。一个人如果只想说好话,不想为好话买单,这个人是虚伪的,最终都会被戳穿。如果一个人只买单,而不怎么说好话,大家最终还会认为这是一个好人。
  
  所以在西方如果要保障人权,实际上就面临着要安排一整套制度,要有强大的预算来支持。任何一个社会保障人权都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仅是道德伦理、法律,还有财务的问题,一定要为这个好话、为这个权利买单。
  
  中国人权状况目前有很大改善的一个标志,就是对人的买单越来越高。比如现在出现一个矿难,要几十万、上百万这个单才能买完,以前几万块钱就了事。这就是人权改善的标志,对每一个人的生命给予更高的估价。当遇到灾害的时候,遇到意外的时候,要给更多的价钱来补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的确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1:33 | 查看全部
最成功的合资时间:2014-08-09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很多西方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而且相较于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在中国的合资公司显得更加成功,此事引起了西方商业界的高度重视。

  一天,通用公司的老总去哈佛给MBA学员授课,有位学员提出了疑问:“先生,您的公司与中国上海汽车的合作如此成功,请问有什么秘诀?”
  
  通用的老总回答:“因为我们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两国文化在合资公司中都能受到优先的尊重,所以合作起来非常顺畅。”
  
  那位学员不太理解:“两国的文化总是有冲突的,在一家公司中总有先后,怎么可能同时受到尊重而又互不影响?”
  
  通用的老总笑了:“这很简单,因为中美文化的互补性强。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视自己的姓名,中国人姓在前,名在后,我们美国人则相反。我们成立的合资公司叫上海通用,中国人觉得他们受到了尊重,因为这家公司姓上海;我们也觉得非常自豪,因为这家公司姓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4 16:41:45 | 查看全部
情义生死签时间:2014-08-09 作者:未详 点击:105次   曾祖父是个说书人,临终时给我们讲了一个他落入匪窝,抽“生死签”的故事。民国年间,燕山有一股打家劫舍的土匪。土匪头子杀人时,都要抽一次生死签:抽到死签,便逼其喝一碗卤水,了结生命;若抽到生签,就顺应天意,赐其喝一碗热豆汁,放人生还。
  
  一天,曾祖父被抓到了山上,由李家双胞胎兄弟负责处置。也怪他命运不济,竟抽到了死签,偏巧这李家兄弟都是“书迷”,处决他喝卤水前,非要让说一段书给听听。
  
  曾祖父答应了,说了一段《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他说书一向地道,虽是生死关头,依然把书说得有板有眼,丝丝入扣,只听得李家兄弟目瞪口呆,眉飞色舞。当他说到征西元帅杨文广被困三关口,派将突围回朝搬兵时,却戛然而止,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来世分解。”随后端起卤水就要喝。
  
  李家兄弟正听得入迷,如果说书人死了,那被困三关口的杨文广可咋办呀?于是,兄弟俩夺过了卤水碗,悄悄地把曾祖父给放了。
  
  李家兄弟私自放生,触犯了山规。事情败露后,土匪头子要处决兄弟俩中的一个,便在他们面前摆了一碗卤水和一碗热豆汁,说既是一奶同胞,就不抽签决生死了。谁喝卤水谁喝豆汁,由他们自己决定。
  
  只见李家兄弟中的哥哥猛地抄起那碗卤水就喝,刚喝到一半,弟弟已反应过来,一下将碗夺过去,一扬脖,喝光了剩下的卤水。之后,他们俩把那碗热豆汁匀到两个碗里,每人半碗喝了下去。
  
  故事说到这里,正是李家兄弟性命攸关之时,曾祖父却说了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来世分解。”便含笑九泉了。
  
  后来,曾祖母告诉我,那李家兄弟要是一人喝卤水,一人喝豆汁,必定得死一个。可是,他们俩抢着分喝了那碗卤水,之后又喝了豆汁,肚子里的卤水让豆汁一化解,哥俩自然都活下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