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14 16:43:03
|
查看全部
男孩成长史
丁俊晖出生于江苏宜兴,受父亲丁文钧的影响,在小学一年级就已接触台球。一次丁父在一场众人围观的街头台球赛中,因内急而暂时离场,在众人煽动之下,10岁的丁俊晖代父上阵,竟然打赢了这场比赛。发现儿子的台球天赋之后,丁文钧决定儿子将来应以此为业。他卖掉房产,举家搬至当时国内台球水平最高的东莞,一家3口挤住在球房一角用三合板隔出的临时房间里,丁俊晖随即退学,吃两块钱的盒饭,每天进行12个小时以上的训练。
如此冒险的培养模式自然备受争议,引发的讨论至今仍未终止,但丁俊晖用努力和源源不断的好成绩,替父亲消除了外界从不停息的质疑。那会儿丁俊晖训练,可以整整两个小时不说一句话。他只要拿起球杆,就一定要赢,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哪怕只是随便玩玩。
15岁时,丁俊晖几乎已经拿遍了世界范围内业余球员能够得到的所有冠军头衔,英国的台球经纪公司主动向他抛出橄榄枝,邀请他成为职业球手。
独自来到英国时,丁俊晖刚刚16岁,局面似乎失控了。原先那个专注沉稳的丁俊晖变了,在叛逆的青春期脱离了父亲的管束,他开始缺乏节制地宣泄自己内心的情绪。有时输了比赛,他会一脚踹开门,将饮水机打翻在地,或是把球杆摔在地上。那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情绪最为焦躁不安的阶段,这种焦躁来自于强烈的求胜心。当对手变成斯诺克发源地的职业球员时,他屡战屡败。
除了暴躁,丁俊晖当时的另一大特征是爱哭——只要一输球,经常哭得稀里哗啦。好在哭完之后,丁俊晖选择在球台上化解所有的痛苦——打不过你,我就玩命练。每天8小时的训练,丁俊晖只说“开灯”“关灯”“摆球”,此外几乎不说一句话。
英国的斯诺克选手们在场下多有交流,甚至成为毕生好友,但当时的丁俊晖却总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童年时长年与球为伴的经历,消解了他与人交友的意愿。相比于周围的人,他更愿意信任自己床头堆积成山的玩具熊。直到20岁以前,如果不抱着玩具熊他都难以入睡。
可以说,斯诺克在当时完全控制了丁俊晖的生活。记者曾问他:“除了拿冠军,作为一个18岁的年轻人,你还有什么愿望?”他的回答毫不迟疑:“没有。除了斯诺克还是斯诺克。”
当时的丁俊晖就像一根直挺挺的钢筋,拼命向前顶,突然迎面遇上一堵厚墙,可他居然硬生生就顶过去了——2005年3月,斯诺克中国公开赛在北京举行。短短一周内,丁俊晖连克6大高手,闯入决赛。2005年4月3日,在丁俊晖18岁生日后的第2天,将近1亿中国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看到满脸青春痘的丁俊晖以9∶5的悬殊比分,战胜了“台球皇帝”亨德利。
丁俊晖彻底改变了他的世界,也改变了世界斯诺克球坛的格局。这个在英国本土日渐式微的项目,仿佛一夜之间在遥远的东方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在某种程度上,比起1年前在雅典横空出世的刘翔,草根出身的丁俊晖更能唤起中国观众的亲切感——毕竟110米栏大多数人只能在电视机前观赏,而斯诺克则是人人可以参与的运动项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