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4:04 | 查看全部
爱的悖论时间:2013-11-26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日本小说家深泽七郎曾根据乡野传说写出一个故事《樽山节考》,大意是某个偏远山村的人民生活艰苦,老人到70岁就由孩子背负送往深山,任其自生自灭以节省粮食。有位老太太才69岁,拿石头打掉她仍健康的牙齿,使自己看起来很老,要求儿子背她上山,不要当子女的负担。1983年大导演今村昌平将小说改编为电影,赢得坎城影展的大奖。
  
  爱,真能为任何事情做最后注释吗?十几年前美国有个父亲带着枪闯进医院,把病房内所有医生、护士赶走,因为他的儿子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他不要让儿子再受苦。于是在父亲的枪口下,儿子脱离所有急救设备的束缚,缓缓离去。当时他说,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儿子的痛苦。
  
  爱情可贵的地方似乎应该在付出,而不是夺走。偏偏爱往往建立于主观的认知上,至于为爱而牺牲,终究是理想主义式的空谈罢了。
  
  每次产生怀疑时,我都想起妻子的外公和外婆,他们之间如同其他的长辈,从认识他们那天起,他们便在一起,会拌嘴,会闹脾气,没见他们说过什么爱不爱,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或者有过爱情吗?
  
  外婆后来逐渐失忆,出门散步得由警察送回来,如果连警察也找不到人,得去他们几十年前住的旧家,老太太陷于时光隧道的混乱之中,回旧家去了。要是旧家也不见她的人影,她会很奇怪地出现在河边某段堤防上看日落,只有外公找得到她。很多次之后,外公说年轻时他和外婆喜欢去那里散步,如此而已。
  
  外公人生最后的十年天天陪着外婆,怕她走失,直到他最后实在太累而先走了。家人分工轮流陪外婆,也请了看护照顾外婆,但半年多后外婆也走了。就在外婆出殡那天,子孙辈发现冰箱的门掉下来,一个外孙女哭着说,外婆每天晚上起来找东西,起先大家不知她找什么,后来才明白外婆在找外公,她翻遍家里所有角落,包括冰箱,以至于冰箱门因为开关太多次而掉了下来。
  
  能把冰箱门弄坏,外婆寻找外公的次数与决心,竟到如此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4:15 | 查看全部
几米转折时间:2013-11-26 作者:未详 点击:427次   台湾漫画家几米从小就喜欢画画,可是考上大学后,他竟发现“我是画得最烂的”,深感自卑,画笔失去方向。
  
  毕业,服兵役,然后到一家广告公司上班,几米突然极想画插图,没有人教,就自己随手涂鸦。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先给《皇冠》杂志画插图,后给报纸和更多的杂志画插图。虽然当时几米画得并不是最好的,但他非常勤奋,效率又高,一步步坚持下来,渐成个人小气候。他说:“画图就像弹钢琴一样,每天弹,终究可以弹出个样子来。”
  
  当“弹出个样子”后,几米又困惑了:“等到我三十几岁的时候,上班遇到很大压力,对公司有很多抱怨。当时也在想,画插图真的可以变成我工作的主要收入吗?”
  
  人生的困惑只能由自己来解答,只是几米的解答过程更显得残酷,更比问题本身开阔深邃。
  
  有一天,几米醒来,感到右腿剧烈疼痛,不以为意,继续工作。3个月后,一次他差点昏倒在路上,急忙到医院挂了急诊。医生称,在他的脊椎里发现了癌。晴天霹雳,崩溃的几米连求生意志都几乎丧失干净。做了几个月的化疗,他自作主张,逃离出医院。
  
  整整3年,几米如脆弱的蜗牛,一直躲在狭小的房间里,戴着口罩,自怨自艾。生活和治病失去保障,经编辑朋友提议,他重新掂起画笔,虽然慢得一个礼拜才能画出一张,但画着画着,绝望的内心就生出了热,生出了力,梦想复活,希望翘首。
  
  几米以往的画风随性快乐,患癌后,变得孤独安静,甚至茫然不知未来,但恰恰是这种画风的作品让他成名蹿红,一时洛阳纸贵。但画家本人呢?他并没有将癌击败,“我是一个恐惧死亡,被疾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在几米安静纯真的画面上,谁能够读出画家内心的恐惧和重压呢?
  
  1998年的春天到来了,几米的心跟着花草一起绿了起来。他突然感到内心有很多话要表达,创作的欲望如雨后春笋,拔节有声。他一张紧接一张的画下去,轻盈朗润的色彩似乎漫天飞舞。身体依然不好,创作依然辛苦,几米却对手中的画笔不离不弃,“我觉得我通过一笔一画,抒解了很多我对世界的悲叹和自己的恐慌。”
  
  从春天一直画到夏天,几米没有等到秋天,就收获了两枚诱人的硕果《森林里的秘密》和《微笑的鱼》。
  
  可是,当几米将画稿拿出版社的人看时,对方却说:没有文字的书,读者看不懂,也不会买,你能不能拿回去再配些文字?
  
  硕果已有了,还怕不会包装吗?几米很不习惯用文字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只好买回一大堆诗集细细研习,模仿这些诗人为画稿配文字,却越模仿越迷茫,没有想要的那种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感觉。
  
  后来,一些做童书的朋友给几米谈论创作经验,他不由豁然开朗,何不也怀着一颗真真烂漫的童心,来为自己的画稿写一些童趣好玩的文字?于是,他开始写道:“森林里的秘密,星期三的下午风在吹,白色的窗帘轻轻地飘了起来。是谁在窗外吹着口哨呼唤我?”然后又写道:“我看见一条鱼,一条对我微笑的鱼。不管白天夜晚,当我经过时,她总是摇摇摆摆地游向我。”
  
  几米轻松快乐地说:“我就这样把我的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念出来了,写出来了。”
  
  至此,几米也真正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和心灵转折。他身上携带着危险潜伏的癌,然而读者看到的总是慈悲为蕊、芳香四溢的花,一颗天真无畏、淡定自在的未泯童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4:26 | 查看全部
自然之声时间:2013-11-26 作者:未详 点击:330次   空气如水晶般透明,只觉无限美好。我转身向前,去欣赏这份美丽。
  
  白杨树站得笔直,按自己的法则用枝干写意坚毅挺拔。柳柳也褪去了冬日黯淡的灰装,没有叶的装点,本摇曳生姿的柳枝反增添几分俊逸。小松树恣意地摆着姿势,俏皮可爱。
  
  天空爽朗,白云自由,草木轻灵,河流安好。只觉生命最美好的一切莫过于此,喧嚣,烦恼,忧虑,在不自觉中远去。我静静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只觉得每一棵小草都是一首诗,每一片叶子都是一幅画。他们用一种自然所特有的唯美向我们讲述生命的真谛。曾有过很多人都在追寻这种生命与自然的契合,聆听自然之声,获取灵魂升华。所以陶潜种豆南山下,追寻梦中的桃花源,所以梭罗走进了瓦尔登湖,完成心灵的洗礼……
  
  可是,今天能听到这自然之声的人却少之又少。或者说,是愿意亲近自然的人真的是凤毛麟角。我们借助电脑、手机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交流和需要,我们宁愿在电脑前兴致勃勃地浏览着网上的风景照,也不愿意在阳光下舒朗的微笑:我们在QQ农场里经营着自己的土地,却不曾记得青草的味道。铮亮的轿车驶过,只留一片尘烟,谁还记得花径漫步的感觉?
  
  我们造出了高楼大厦,也囚禁了我们在阳光下自由呼吸的酣畅,我们发明了电脑,便以为虚拟的空间能代替自然的美妙,可是,照片记录下的是景色,如何才能复制陶醉于自然的那份心安,如何代替伟大自然所带来的无尽启迪?
  
  没有真正亲近自然的人,是不可能感觉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玄妙的,亦是永远无法体会那种心凝形释,与万化暝合的境界。在中国有女娲以泥造人之说,古希腊普拉塔格拉也提出“万物是用水做的”,这些都阐明了一个全人类共同的认识——人之精髓源之于自然,自然即是人之根本。若失去了自然之源,生命便如同竭泽之鱼,纵使彼此间相濡以沫,已难得救赎。
  
  或者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在密封良好的单元楼里感受到舒适,却感受不到舒畅;我们可以看形形色色的电视节目来娱乐,却感受不到心灵深处的快乐;我们在游戏中声嘶力竭寻找刺激,满足却并不补充。用叛逆疯狂去尝试冲破一切的桎梏,可还是得不到心灵深处真正的自由。
  
  “心若自由,身沐长风。”这句话不知在何处听到。此刻,蓝天高远,白云悠然,风不轻不重地拂过树梢,传来几声不知名的鸟叫,小草羞答答地低下头,反更显得俏皮可爱。我张开双臂,让风从发梢、耳际、双肩、臂上穿过,只觉无尽的清爽、舒畅漫天袭来。这就是自由的感觉吗?
  
  佛家曰:“放下即自在。”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生命安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5:03 | 查看全部
缺憾是份馈赠时间:2013-11-22 作者:未详 点击:310次   很久以前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有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画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景动的小黑点,他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这个故事一直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心情浮躁纠结时,看了它内心就会释然淡然。我想,在这个故事中,农夫一定会庆幸自己当初没来得及卖掉黑羊,因为这种无奈的接纳竟给他带来了幸运。有时表面的缺憾孕育大的福分,也许会收获更美好的回馈。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世间事情谁能洞悉看透?曾经参加过一个残疾人沙龙活动,他们当中有聋哑人,有盲人,有肢体残疾的,表面看,他们的生命是灰色的,但他们活得生气勃勃,那些人当中有的成了画家,有的成了手工艺家,有的人拥有了自己的网店、按摩店等,当人生的不幸降临于身上,他们善待缺憾,没有气馁,而是重新审视人生,去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想,也许当他们人生没有缺憾时,可能不会焕发生命深处的那种张力,他们也可能活得庸庸碌碌,终了一生。有时缺憾也是一种圆满。
  
  邻居中有一对知识分子老夫妻,他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小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出国留学,拥有了不错的职位和婚姻,唯独二儿子生性木讷、学业平平,做了名工人,老夫妻俩一直为大小两个儿子感到荣耀,逢人也喜欢说起他们,而相比之下二儿子让他们觉得脸上无光,也让他们觉得在教育子女方面的缺憾。
  
  可是老了后,他们的想法却有了改观,因为那两个优秀的儿子虽然孝顺,但出国打拼,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二儿子住在身边,他勤劳能干,媳妇也善良贤惠,他们对老人照顾周到,体贴入微,让老人觉得老而无憾,也发觉二儿子同样是他们生命的骄傲。
  
  大自然中,日光是一种灿烂的大美,而残月也具有一种婉约之美,有时完美是形而上的,缺憾也许更深邃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5:16 | 查看全部
名人幼慧巧应对时间:2013-11-23 作者:未详 点击:277次   古往今来,我国不少名人从小就聪慧过人,才思敏捷,擅长吟诗作对,被人们称之为“神童”。这里仅撷取数例,即可窥见一斑。
  
  (一)
  
  北宋文学家王禹,在他7岁时的一天,随父亲赴宴,席间主人出了个上联,请客人作答:
  
  鹦鹉能言难似凤;
  
  在座的各人虽然大多是文人墨客,但此时却没有人能对上。正尴尬时,小小的王禹却大声地说出了下联:
  
  蜘蛛虽巧不如蚕。
  
  王禹刚说罢,厅堂里立刻爆发出一片喝彩声:“对得好!对得好!”
  
  (二)
  
  解缙是明代永乐年间翰林学士,六七岁时就能吟诗作对。
  
  一次,父亲带解缙到江边洗澡,把脱下的衣服挂在老树上,出一上联云: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望着烟波浩涉的大江对道:
  
  万里长江作浴盆。
  
  即使作为解缙的父亲,也不能不惊叹自己幼年儿子的才华。
  
  (三)
  
  明代著名军事家于谦,七八岁时便能诗善对。在一次上学的路上,他与一个叫古春的和尚同行。和尚说:“咱俩对对子吧,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吧。”小于谦说:“行啊!”于是,和尚出了个上联:
  
  牛头喜得生龙角;
  
  和尚借此取笑于谦长的像牛头。
  
  于谦以“狗嘴”回敬了和尚:
  
  狗嘴何曾出象牙。
  
  于谦放学回家后,要求母亲不要梳两个角的发髻了,因为和尚取笑了他的两个发髻。
  
  第二天上学前,母亲给了于谦梳了三角形的发髻。上学路上他又遇见了吉春和尚。古春和尚见他头上梳成了三角形发髻,便又说出了一上联取笑他:
  
  三角如鼓架;
  
  于谦听后十分气愤,马上以下联反击:
  
  一秃似锣槌。
  
  此下联的意思是你古春和尚的秃头,像个打锣用的锣槌。古春和尚虽挨了骂,但他很佩服小于谦的文思敏捷,对答如流,自知理亏,羞愧地走开了。
  
  (四)
  
  梁启超10岁那年的一天,他随父入城住在秀才李兆镜家。次日晨,在花园玩耐时见带露杏花很可爱,梁启超便随手折了一枝,藏在袖筒里。这一举动被父亲和朋友的家人看到,碍于面子,没有当面责备他。进到厅堂坐下后,梁启超的父亲始终为儿子的举动而惴惴不安,想暗示儿子一番,便对梁启超说:“开宴前,我出上联,你对下联。对得妙,方可举箸,否则,只能在一旁为长辈们斟酒。”梁启超欣然应允。梁父略加思索,便出了个上联:
  
  袖中笼花,小子暗藏春色;
  
  梁启超听了一惊,随后恍然大悟,知道父亲暗示自己,不免有些羞愧,因而对道:
  
  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
  
  李兆镜听了拍掌叫绝说:“好!好!让老夫也来考考坚侄。”说罢,吟出一上联:
  
  推车出小陌;
  
  梁启超皱了皱眉头,立刻对道:
  
  策马入长安。
  
  李兆镜又禁不住再一次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5:26 | 查看全部
每天一次的激烈相会时间:2013-11-23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告别寒冷空旷的冬牧场应该是快乐的事吧,做一只春羔看上去也是那么幸福,能够降生在温暖又干燥的春牧场,白天里被太阳烤得热烘烘的,柔软的小卷毛喜悦地蓬松着,黑眼睛那么的美,那么的宁静。夜里则和小朋友们挤在一起,紧紧蜷着身子,沉入平安的睡眠中,深深地、浓黏地成长。不远处的星空下,母亲们静默跪卧着,头朝东方,等待天亮。
  
  大羊和小羊一定要分开牧放。可可在我家毡房驻扎的山坡东侧用旧房架子围搭了一个简易的羊圈,简单地蒙了些破毡片挡风。每天晚上只赶小羊入圈,大羊就会在羊圈外守着,一整夜一步也不离开。每天早上,得先把大羊赶走很远很远,一直远得一时半刻回不了家为止,这才把小羊放出来往相反的方向驱赶。大约中午时分,母亲们惦记着哺乳孩子,就会急急忙忙往家赶。而那时孩子也开始馋奶水了,不知不觉扭头走向来时的路。这样,母亲们和孩子们会在毡房外下方那片倾斜的巨大空地上会合。
  
  当母亲们和孩子们会合———我第一次看到那种情形时,简直给吓坏了!目瞪口呆、双手空空地站在荒野中,简直无处藏身———发生什么事了?我骇得连连后退。群山震动,咩叫轰天!群羊奔跑的嗒嗒声震得脚下的大地都忽闪忽闪。尘土从相对的两座山顶弥漫开来,向低处滚滚奔腾。烟尘之中,每一个奔跑的身影都有准确的、毫不迟疑的目标,每一双眼睛都笔直地看到了孩子或母亲……整个山谷都为之晃动,如同已经离别了一百年似的,惊狂的喜悦啊……
  
  才开始,我还以为场面是失控了,以为它们预感到了某种即将爆发的自然灾害,以为在被什么大兽追赶———地震了吗?狼来了吗?吓得我大喊“妈妈”,但没人理我。
  
  两支羊群猛地撞合到一起后,母亲疾步走向孩子,孩子奔向属于自己的乳房。遍野的呼喊声慢慢沉淀下去,尘土仍漫天飞扬。最后只剩唯一的一个水淋淋的小嗓门仍然焦急地穿梭在烟尘沸腾的羊群中,它的母亲昨夜刚刚死去。
  
  我远远站在沼泽边的乱石堆里看着这一幕壮烈的相会,头盖骨快要被掀开一般,某种巨大的事物轰然通过身体,而身体微弱得像大风中的火苗。
  
  这样的相会,尽管每天都会有一次,但每一次都如同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5:36 | 查看全部
误了趟航班,找到份好工作时间:2013-11-23 作者:未详 点击:402次   你还在为找工作发愁吗?确实,如今被称为史上最难找工作季,可是厦门大学的李豫晨她却在国外找到份不错的工作,到新加坡机场任职地勤客服长官,而且可以说是“捡”来的。
  
  李豫晨是夏大2009级生科系学生,去年底,豫晨到新加坡参加一个心理学课程。课程结束准备回国时,却因睡过头错过了航班。在新加坡机场,她身上只有六毛新币,也没有电话卡,怎么办呢?她并没有惊慌失错,而是想起了刚学过的课程:“要勇于打破自己的‘舒适区’,不用害怕别人的眼光。”她便豁出去了,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困难,做起了“乞丐”:“是否愿意凑钱为我买一张返程机票?”
  
  豫晨大方地举着牌,效果还不错,仅仅半个小时,她就募集到80元新币。同时,机场的大堂经理也注意到了豫晨,前来询问她:“你好,遇到困难了,是否需要帮助。”豫晨便讲述了自己的处境,没想到经理对她挺感兴趣的,两人便聊了起来。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怎么不怕呢?”“因为我曾环球旅行,什么困难没见过!”“哦,看来你是见过大世面啊!”“那是。”原来豫晨读了两年后,突然对前途迷失了方向,于是有些迷茫。老师提醒她说:“你这样下去,可毕不了业,更别想找到好工作哦。”可她就是提起精神来,不知道该继续念下去,还是转专业。在大三上学期,她抑制不住想要看看外面世界的心,正好有一个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交换生项目,于是她报了名,结果让她大开了眼界。交换生一结束,她飞回厦门就办了休学手续,她要和世界各地100多位同伴边做义工边旅行。
  
  经理笑了说:“你胆子挺大啊!”
  
  接着豫晨讲了很多旅游见闻:她遇见了坚持自己梦想的乐观导游;她遇见了不收一分钱借房间给她们休息等巴士的旅店老板;在柬埔寨,她遇见了洪涝和在洪水里游泳的孩子……她几乎每个星期换个城市。她去过戒毒所,也在防家暴中心做过咨询,见过富人区,也去过贫民区。
  
  豫晨在旅游中认识了很多人,听了很多故事。他们的团队里有一名来自伊拉克的难民Fady,他是一名牙医,曾经在伊拉克过着上游社会的生活,战争爆发后以难民身份来到美国,成为一名保安。从一个被人尊重的社会名流,沦落到漂泊他乡被人轻视的人,苦难却没有在他脸上留下印记。在图森,豫晨住进了一个有德国背景的寄宿家庭,她前夫在德国一次理发的途中被纳粹关入监狱,几经波折,前夫越狱逃到美国,才与她组建起了家庭……这些听起来都像电影情节的故事却是现实生活真实地发生的。
  
  “旅游有什么收获呢?”经理问道。豫晨在旅游中认识了很多朋友,并且真是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觉,甚至可以说旅游改变了她的观念和人生。她越说越带劲,她说,旅游使我找到信仰。她悟到,生命旅途中没有了信仰,人生也会看不到希望,找不到生命的意义。旅游中她有了信仰!改变了她的心态。她走过最繁华的地方,也在最贫瘠的山村留下了足迹,她感受秀美的山川,感受着迷人的文化,在生理极限时感受生命,在孤独和艰难的时刻召唤勇气。远行归来,她发现自己变了,变得心境坦白,视野开阔,对困难和危险是那么熟悉,以至于可以笑着面对它们。旅游还改变了她的性格,她曾一个人独自到一个风景点旅游一周后,回来后,不再内向了,不再犹豫了,不再害怕上司了,不再汲汲于浮名了。她从新加坡到马来西亚,从美国到墨西哥,他们走了三个大洲、14个国家、20多个城镇,住过20个寄宿家庭,还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把青春塞进旅行箱》。
  
  大堂经理也被她感染了,便问,“我们这里正好在招聘,我发现你挺合适的,你要不要试一试。”
  
  面试时,豫晨毫不怯场,她说:“自己喜欢旅行,对机场有异样的亲切感,这份工作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打交道。”新加坡机场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他们正好需要了解多元文化背景的雇员。就这样,半个月后豫晨接到了录取通知。
  
  豫晨说找工作并不难,就看你胆子够不够大,敢不敢闯荡人生,有没有丰富的阅历,有没有独立的见解,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5:45 | 查看全部
豹王的山顶时间:2013-11-25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这只山豹在小的时候,妈妈告诉她有两件事不要去做,一是征服人类,二是登上山顶。
  
  后来,这只山豹变得凶猛善战,很快成了豹王,山的主峰下最大的环围山林,从此以豹为王,连狮虎都退避而逃。
  
  豹王对征服人类没兴趣,她见识过人类,只不过是些结群而行蠢笨渺小的弱肉。她多次跟踪前来登山的人群,发现人类都很想登上这山顶,但却没人能做到。大雪、伤痛、饥饿、死亡——都能让人类认输退逃。
  
  一次大雪过后,豹王跑出山林,从远处仰望山顶。
  
  天光之中,云和雪迷幻成万彩天堂,神奇壮丽且与豹色相当!
  
  豹王明白了,这山顶有生灵的王者之魂,是属于豹子而绝非人类!
  
  于是,豹王正式登山。
  
  对豹王来说,成功只是一次性的,从出发到抵达,没有人类那么多重复,更无须结群和辅助,只需一颗豹心四只豹蹄。
  
  第二天,暴风狂雪持久不停,豹王实在无法攀登时就扎稳四蹄决不后退,怒啸!
  
  第四天,豹王腹中已无点滴残食,只剩下豹魂豹骨,她吞一口雪,冲着山顶,怒啸……
  
  60年后的一天,当失败了无数次的人类终于登上这座山顶时,骇然发现:一只化为壮丽冰雕的豹子,豹色豹骨仍在,俯卧于地,豹头高昂,其势啸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6:33 | 查看全部
乞力马扎罗山的爱情时间:2013-11-25 作者:未详 点击:258次   乞力马扎罗山脚下有一个村子,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最先被村民们驯化的动物是一群形若鸵鸟的山鸡,那时候山鸡长有翅膀,虽然体格庞大,但它们却能够飞翔,村子里的青年们用当时珍贵的秕谷引诱它们进圈,山鸡贪嘴,很快中了埋伏。
  
  让村中青年们又爱又恨的是,始终有一只有着彩色翎羽的山鸡不曾被逮。那个时候,秕谷是很珍贵的东西,而这只被青年们称之为“凤凰”的山鸡却始终不曾中了埋伏。它吃掉秕谷,尔后如神助般巧妙脱身。
  
  村民们设计了一种大网,在一次精心布置的围猎中,“凤凰”就地被擒。
  
  豹子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凤凰”网住的第三天,村子有好奇的青年目睹了“凤凰”是怎么脱身的:一只豹子潜伏在地,似一个机警的护卫,扒开圈门,用爪子和牙齿撕咬着网,直到网破开一个大洞,“凤凰”得以从中钻出。这时候,青年已经召集了很多人,拿着火把,对“凤凰”与豹子围截,火把烧得正旺,锣声大得震天,“凤凰”从破网中飞出,直冲云霄,豹子在地面飞奔。人们拿着火把,一直追到乞力马扎罗山下,它们犹如一对私奔的情侣,“凤凰”在空中引路,豹子得到“凤凰”的指引,开始攀爬高山,村民们在下面敲打着锣,直到豹子消失在乞力马扎罗山中。
  
  很久以后,有村民攀爬到乞力马扎罗山寻找药草,他们发现了山的高峰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村民们想不通一只豹子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他在寻找什么?村民准备把豹子的尸体带回村里,在拿开豹子的一刹那,所有的人都惊诧了,在豹子的身下,有一只类似鸵鸟形状的遗骸。看上去,它们相互依偎,像一对完美的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11:16:45 | 查看全部
留住半颗良心时间:2013-11-25 作者:未详 点击:206次   当你在马路上遇到有人摔倒时,想管又怕惹事,悄悄地走开了;但如果旁边有路人愿意作证,或摔倒之人意识清醒愿意签个字或被手机录个音,你就帮忙一把,给他送到医院。毕竟还是好人多,病人的亲属大都明白事理,酬谢补偿。就是遇到纠缠不清的,也吃不了大亏。
  
  当你偶然捡到钱包,实在缺钱就把现金留下。打电话告诉失主,把信用卡、身份证、驾驶执照等还给人家,一般人家这时都不会在乎那点钱了。把人家的地址记在你的笔记本上,以后有钱了找人家道个歉,把钱还给人家。
  
  当你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头老太时,怕送回家太麻烦,就送到派出所。实在不行替他们打个电话也行,反正也不缺那点电话费。
  
  你明白了,现在办事送礼是寻常事,谁都送过,也遭过人家冷脸。如果有人有事托到你,那人不巧又挺穷,送的礼薄或没送,也不要在意。所收礼物也要仅限在土特产、低价日用品之类,成沓的人民币或有一串数字的银行卡,就不要了。如果事情没办成,一定要想法把礼品给人照原数退回去。
  
  当你遇到抢劫或行凶的,立刻躲开或装看不见,这无可厚非;但你如离得较远或较隐蔽,不妨给110打个报警电话,并尽可能把罪犯的特征记清楚。在公交车火车上看见小输行窃,你要不敢管就别管;但如当时你正要咳嗽,那咳嗽的声音就稍大一点;或者装作不小心似的用身体碰一下失主。
  
  当你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如果不太累,或过几站就要下车,就让一下座。但要注意用身体挡住其他人,好把空位子给需要的人,然后走远点默然下车。
  
  你在单位里发现,正直老实的人受到领导打击和众人排挤,这时候你可以不挺身支持,但也要不做声,不置一句贬斥之词。在楼道走廊与之相遇,又没有别人,就微笑着在他肩膀轻轻地拍一下。
  
  你一个人走在冬天冷风里,遇到夜晚摆地摊的,“大哥大姐叔叔阿姨”地叫几声。不想多花钱,就掏三五块钱买点,别还价。付钱多出几角,就别找人家要了。
  
  其实,你不为别的,也没有很高的道德情操,但最起码还留得一半良心,倒也活得踏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