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2:54 | 查看全部
“中国的眼睛”时间:2013-09-10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章照止先生是老一辈数学家,然而,在数学圈子以外,他的名字并不太响亮。因为他的研究方向带有一丝神秘。
  
  20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际上一直认为,中国有一个神秘的人物,在他的面前,设计多么巧妙的密码都如同草芥。他们把他叫做“中国的眼睛”。
  
  中美建交的时候,双方曾经互赠礼物。
  
  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是日本“宝船”阿波丸号的沉没地点,中国后来组织力量打捞,获得大量战略物资。
  
  中国赠送给美国的,是一本小小的册子。
  
  那就是中国方面破译的苏军最新军区级军用密码。
  
  这套密码之准确,几乎让美军的情报人员吐血,他们马上就意识到了,这肯定来自“中国的眼睛”。
  
  其实,中国的眼睛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小组,如果一定要把它聚焦在一个人的身上,那就是章照止先生。中国科学院系统所研究员章照止先生,是我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
  
  大家一定认为中国最出色的密码算法专家,一定有非常隐蔽的住所,强力的保安吧。然而,章先生就住在数学所平房,上班来,下班走,和一个普通研究人员毫无二致,他的门前和每家一样搭起一个油毡的小棚,那里面放的是他家过冬烧得蜂窝煤。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章先生只根据截获的密码提供算法,至于解出来的东西是苏军的摩托化师驻扎地点还是三个月的菜谱,他根本就不知道。
  
  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的一个写作班子准备写中苏密码战。提到一个情节:他们去苏联查资料,有个原阿穆尔军区情报军官很配合帮忙,他说到了一件事。
  
  珍宝岛战斗后一年多,这个军官调到阿穆尔军区,他所在的师在黑龙江以北,是前线部队,和中国军队隔江对峙,一有风吹草动双方都很紧张。他上任第二天,有一个苏军团长请假外出失踪,苏军担心被人劫持,出动直升机和军车搜索。这时候,该军官还在熟悉工作,情报部门利用掌握的一条中国有线电话截获了中国前线一个步兵连和后方的通信。他们听到大致下面内容的对话:
  
  前线连:“×部×部,对面直升机飞我头顶了,是不是进入阵地?”
  
  后方:“不要不要,没事。”
  
  前线连:“是不是有情况?”
  
  后方:“没有没有,休息。”
  
  ……
  
  最后,后方突然补充了一句:“没事,他们丢了一个团长,已经找到了,死了。没事了。”正在这时,苏军这边拿到了搜索部队的密码电报——那个失踪团长已经找到,翻车掉到了沟里,因为下大雪被埋住,所以开始没有发现,人已经死了。
  
  这个军官当时就倒抽了一口冷气——中国人比我们还先知道啊!这是什么样的对手啊!
  
  因为他刚刚到远东前线,这件事让他印象极深。他说以后每次有重要的事情发密码电报,都有一种被脱光了在人面前走的感觉。
  
  那时候,中国有专门的破译中心,这件事苏联人已经知道。他们工作的办公室墙上就贴着标语——“警惕中国的眼睛”。
  
  有一次?一个美国海军的专家访问中国,一定要见一见“中国的眼睛”。
  
  当时章先生住的是一间半的房子,房子并不好,红砖墙的一排房子而已,顶上是水泥瓦。
  
  面对美国专家的要求,中国方面十分为难。最后,所里提出一个无奈的方案,请一位院领导暂时搬家,让章先生住进去,先应付了客人再说。就这样章先生和美国人见了面。
  
  见面十分愉快,美国专家惊讶地发现章先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密码专家,他不是军人,是个普通的儒雅的中国知识分子,双方的交流融洽而和谐。惟一让美国专家觉得有些别扭的是,在场有一个翻译无所事事却不肯走。章先生能够讲流利的英语,根本用不着他,他所能做的,也就是帮章先生把论文拿来,或者扶章先生坐到椅子上之类的事情。
  
  于是,美国人就用英语问章先生,我们能不能单独谈呢?我们不需要翻译。
  
  章先生说不行,他不是翻译,他是我的朋友,而且,我新搬来这里,他不帮我,我找不到论文在哪里,也找不到椅子。美国专家不解,问:为什么呢?
  
  章先生说:因为我看不见。“您……看不见?”“是的,”章先生慢慢地说,“我天生就几乎是个瞎子。”美国人想不到,“中国的眼睛”章照止先生,是一个先天视力障碍的半盲人。
  
  章先生送走了美国人,还是回到自己的一间半房,他也没有什么意见,觉得挺正常。
  
  但这件事后来被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写成了内参,引起相当大的震动。因为这件事,胡耀邦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谈到知识分子待遇的时候,说:“我很惭愧。”
  
  不久,胡耀邦就派人到科学院,把新建的一批楼封了。胡耀邦越级下令——“行政干部一个也不许住进来,全部分给科技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3:31 | 查看全部
像狐狸一样聪明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20次   多年前,我在一家出版社兼职。当时只需工作半天,我却没像其他人那样中午就回家。
  
  老板问了我很多次,是否愿转成全职,但我还没准备好。最终,当我觉得自己可以全职工作时,我便和他谈了,我想这次他不得不同意我提出的薪水要求。
  
  他说出一个薪水数,我说“好”。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我想,其实我应该说“不”。可现在怎么办?刚答应又马上反悔,老板会怎么想?可如果我现在不挽回,以后就更没有重新谈判的机会。于是,我还是走进老板的办公室。
  
  “我意识到我同意了您给的薪水数额,”我说,“但实际上我对它并不满意,想和您重新谈谈。”
  
  “那么,你觉得该是多少?”他问。我说了自己认为的合理工资,然后他同意了!就这样,我虽然犯了个错,但很快纠正了过来。
  
  那么,我犯了什么错?和老板展开第一次谈话前,我并没为自己设定足够清晰的目标。如果我提前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于是,我得到了教训:要设定目标。
  
  目标,其实不必宏大。我们可能并没意识到,在人生路上,我们也在一直设定着这样那样的目标:按时起床,按时锻炼,不吸烟……
  
  但生活中的很多事,并不在于你设定目标时有多坚定,而在于你实现目标时有多聪明灵活。特别是在你为目标努力、意外情况突然闯进来时,你就需要像只狐狸一样,聪慧而随机应变。
  
  这里有一个将原本似已无解的危机转化成机会的真实故事。1912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第三次参加总统竞选,成千上万的竞选传单被印制出来。那个年代,还没有电视和收音机,很多无缘见他本人的人便通过阅读传单来选择是否支持他。当然,传单上有罗斯福的照片。但糟糕的是,印传单时没人注意到,照片下方有一个尺寸很小的名字——乔治·莫菲特,照片的摄影师和版权所有人。
  
  按照美国法律,莫菲特才是有权决定是否使用这张照片的人,可罗斯福的竞选管理人忘了征得他的同意。现在,事情有点难办了:或者烧掉已印好的数量众多的传单(这可能会导致输掉大选);或者花更多的钱重印,换上另一张照片,但因前一版传单而被莫菲特起诉侵权;又或者去找莫菲特,征得他迟到的同意。到底该怎么办?
  
  最后,罗斯福竞选团队的主管乔治·珀金斯,同时也是J。P。摩根银行的合伙人,挽回了局面。他给莫菲特发了封电报,告诉他“罗斯福的竞选团队打算在其成千上万的传单上,放一张莫菲特拍的罗斯福照片,这无疑是为莫菲特的摄影工作室作了一次大广告”,并问莫菲特“愿为此出多少广告费”。
  
  莫菲特回复,他愿付250美元。罗斯福的竞选主管当然同意了。
  
  就这样,一个原本无比棘手、可能牵扯到法律和经济事务的难题,被巧妙地化解了。这其中,无非是多了点狐狸般的聪明狡黠——从多个不同角度去想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3:41 | 查看全部
美食凝聚力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95次   在谷歌公司,几乎年年当选明星员工的人不是创始人谢尔盖,也不是技术工程师,而是一位名叫艾尔斯的普通员工。艾尔斯不会编程,也不懂经营,他只是谷歌公司食堂里的一位厨师,是谷歌公司创立初期用高薪聘请来为员工做可口的免费午餐的。谢尔盖向艾尔斯承诺,如果做得好可以得到公司的股份。艾尔斯竭尽所能为大家烹饪美食。后来,谷歌公司做了一项调查,请员工们列出谷歌让人留恋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不是高收入也不是光明的职业前景,而是艾尔斯的美食。
  
  现在外界对谷歌公司的印象里,依旧有谷歌放满美食的吧台。这恐怕是许多深谙商道的人意想不到的。
  
  美食是具有凝聚力的,它是一种美妙的“经营手段”。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也没有听说有哪家单位认真对待员工的“工作餐”,大都是从外面叫一些盒饭,今天加排骨明天加鸡腿,就算很OK了。
  
  谷歌把工作餐作为一种“文化”来经营,让它成为员工们心中最大的念想。
  
  所以这世界上多的是平庸的公司,少的是像谷歌这样有个性的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3:55 | 查看全部
营销与人性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77次   亥尔波特讨厌做重复的事情,他喜欢创新,喜欢挑战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有一次,我们路过一家奔驰车的卖场,他看好其中的一款,非常喜欢,然后指着那辆车“诡异”地冲我说:“克亚,你看到了吗?那辆奔驰车售价7万美金,但我准备用5万美金开回去。”
  
  我有些吃惊,觉得他简直是异想天开,因为奔驰车是不打折的。我摇摇头,说:“这不可能。”他嘿嘿一笑,笃定地说:“你看吧,他们会在一个月内让我把车开回去。”
  
  后来他写了一封信给奔驰卖场的老板,言辞诚恳地说:“我这几天围着您的车转了好几圈,这款车实在是太棒了。我也看了标价是7万美金,说真的,您应该卖到9万美金甚至更高,因为我非常渴望拥有它。但现在我的银行账户只有5万美金,我把5万美金的支票放在信封里,我不奢求您一定要卖,但如果万一有一天您想卖给我时,就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去开车。如果实在不行,请您务必在3个月内把支票退还给我。”
  
  结果,支票寄出去不到一个月,卖场的老板就打电话过来让他去开车。
  
  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我的再三追问之下,亥尔波特揭示了谜底:
  
  首先,直接去跟车行讨价还价是很困难的,一般老板也不会轻易答应,但人性决定了一般人都不会轻易拒绝现金,尤其是到手的大笔现金。如果你让一个人把到手的现金再掏出来还给你,对他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决定,他也不情愿做。
  
  其次,奔驰车再好卖,也不一定每个星期都能卖出去,万一一周业绩不好,而又需要给员工发薪水,那么这5万美金对车行老板就是个不小的诱惑。
  
  再次,每个月的月底,奔驰公司可能会给代理商做一个评定。比如这个月你的业绩量可能会决定你下个月的销售利润。如果刚好差那么一辆车的业绩,那对车行就会有很大的返点差别。比如这个月卖了9辆返点10%,卖10辆就返点20%,这样对于车行老板来说,这辆车这时卖7万还是卖5万已经不是最重要了,重要的是他能多卖出一辆车,得到最好的返点率。
  
  亥尔波特证明了一点:只要你参透了人性,你的营销就会变得很轻松。这个道理让我终身受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4:06 | 查看全部
书和CD带了吗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友人嫁了个美国男人,她说选择婚姻时,理由很简单:那个男人喜欢阅读,喜欢音乐,并且乐在其中。我很少听到这样的结婚理由,但真的为好友喝彩,她的幸福很简洁,很聪明,有旋律感。这只是个引子。她说去美国度完蜜月返回时,婆婆去机场送他们,没有常见的叮嘱,诸如带什么吃的啊,难舍难分什么的,倒是婆婆问了先生一句:“路上要看的书、要听的CD都带了吗?”她听了,感到非常意外。这两种在很多中国人眼里的可有可无之物,在他们看来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需品,要随身携带。在机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拿着手机忙着接听电话、拿着iPad浏览各大网页信息的人,生怕漏过一个其实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她的先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常觉得不可思议:被一个电子小盒子控制了大脑,难怪会焦虑。
  
  友人讲了一件事:她先生有个大家庭,待在一起时,大家常常争论一些无用的事。有一次,好像是听到一段音乐,他们就为是谁的作品讨论了半天。她乍一听,非常奇怪,这么无关紧要的问题,他们居然可以郑重其事地花时间讨论和推测。
  
  更有趣的是,先生和家人准备去露营,居然为一个帐篷讨论半天,什么样的帐篷看星星会更直接,中午午睡时晒进阳光的角度会更好……露营的第二天清晨,先生游完泳后,捧着一本书坐在湖边看,她说,清晨的阳光那么柔和,看着他的背影,她居然莫名地感动,他们真的太会过简单的日子了。友人很感慨,说她总算明白了,为什么看到国外大街上行走的人表情那么安宁和友好,因为他们的内心很宁静。
  
  她说第一次去先生父母家时,看到客厅里有一幅油画,非常有田园气息,她好奇地问:“这是谁的作品?”先生答:“是我奶奶的。”老太太业余画着玩的,没有章法,连小孩都会。再问桌上的十字绣是谁绣的,答曰:“我姥姥。”这也是绣着玩儿的。他们家里只陈列自家人的作品。比起他们来,中国的老人实际得多,哪会弄这些花时间却无用的东西?先生家里几乎人人会乐器,但学乐器远没中国小孩那么“苦大仇深”。她先生教书,但是很喜欢钢琴,常常在业余时间很享受地弹一首曲子放松,自得其乐;先生的弟弟不喜欢钢琴,却爱好贝司,就是喜欢弹,觉得过瘾,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周末家庭聚会时间,一家人弹弹唱唱,开心得很。他们学乐器不是拿来用的,只是拿来随便玩玩。随便玩玩,才会乐在其中。友人说:“先生在业余时间看书、听音乐、弹钢琴,他很重视自己的家庭生活。他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在做这些无用的事,所以很少见到他不开心。”
  
  还有一件小事,我们时常忽略,觉得无所谓,他们却非常看重:先生与她回老家过春节,跟父母一起吃饭,她妈妈突然被水呛了一下,开始咳嗽,没想到,先生马上起身,去轻拍她妈妈的肩膀,让她一下子张大了嘴巴。先生这个很自然的动作,让她妈妈也很意外,但非常感动。谁会注意到这么小的事?更让人惊诧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他们大家族的聚餐上:她舅舅也是因为说话呛了一下,没想到,她先生同样起身去拍,这一次,让在座的七大姑八大姨同样惊诧不已,这些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忽视的,却是她先生习以为常的,所以动作非常自然。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她先生会逐个问每个人想喝什么,茶、咖啡,还是别的?他关注每个人的口味。一杯茶在我们看来是可有可无的,先生却觉得是必需的。他说,一定要让大家享受每一个饮茶时间,喝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心灵宁静和被关注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是我们以为不需要,便过滤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4:18 | 查看全部
巴黎街头的浪漫瑕疵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96次   总以为像巴黎这样的大都市,每个角落都是光鲜如新的,直到前不久,来到这个浪漫之都,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巴黎很多老旧建筑的外墙,难免都有一些瑕疵——裂开的缝隙,掉落的沙灰,斑驳的石块……然而,浪漫的巴黎人却让这些瑕疵也散发着艺术气息。
  
  我是在一座老教堂的外面第一次发现这些细节的。那应该算是一座社区的小教堂,看上去有些年岁了,光鲜不再。在一个储物室的外面,我发现门已经有些破损了,而刷在外墙上的沙灰也有些起浮脱落了。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美观,因为在凹凸不平的墙体上,有人模仿“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的画面,画上了一群小鸟和小猪,憨态可掬,让人忍俊不禁。
  
  在巴黎的一条小巷里,我还发现了一幢老旧的居民楼,墙根下有许多沙灰成块成块地掉落了,里面的砖石也裸露在外。但没关系,有人根据这个破损处的形状,在顶上画了一只皮球和几根胡须,居然就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海狮,其想象力真让人惊叹。
  
  在一家小超市的后门,我看到了非常“惊险”的一幕:那扇门的拉手是弓箭的形状,似箭在弦上,蓄势待发;在“箭头”两米外的墙上,居然画着一个头上顶着红苹果的“火柴人”。“他”张大嘴巴,表情惊恐不已,让人觉得有人正拉着弓箭要射“他”头顶的苹果。
  
  在另一堵墙上,有人在一条裂缝的下端画了一个正在纵身飞跃的“蜘蛛侠”,结果那条裂缝自然成了“蜘蛛侠”的飞索。
  
  后来,只要我稍加留意,便能收获意外的惊喜:一个窨井盖成了一只大蜗牛,人行横道线成了一道强烈的电筒光,一堵破墙成了一座正冒着浓烟的工厂……一天,我正漫步于一座小桥,不经意间看到一个人正蹲在桥头路基旁画着什么。走近一看,原来他在一道起伏不平的裂缝上画了几只略显疲态的骆驼,就这样,一道小裂缝居然成了一条延绵逶迤的沙漠线。
  
  我与他聊起天来才知道,原来他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在经营画廊的同时,有空就喜欢到街上找一些有碍观瞻的小瑕疵,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因地制宜地创作一些小画作,改变城市面貌。
  
  他告诉我,像他这样的艺术家还有很多。“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不是盖了多少大楼,而是在细微中体现出一些艺术气息。”他有些自豪地笑着说,“我们只是用小小的涂鸦改善街头的环境,不会大面积地画一整面墙,也不会改变某个设施的样子,只是在一些小瑕疵上添加巧妙的想象和创作,让它们变成一件件富有美感的艺术品!”
  
  确实,巴黎不愧是一座艺术的都市,就连这些瑕疵也能成为一件件极富浪漫主义的艺术品,似也不输大师们的画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4:33 | 查看全部
钞票的“牌照管家”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210次   冠字号码
  
  “冠字”,是印在纸币上用来标记印刷批次的两个或三个英文字母,由印钞厂按一定规律编排和印刷;“号码”,则是印在冠字后面的阿拉伯数字,用来标明每张钞票在同冠字批次中的排列顺序。
  
  在一般人眼中,钞票看起来都一样,除了左下角的一长串字母数字(冠字号码)不同,没什么特殊的。但老百姓纳闷儿,那些冠字号码以HD90、AZ88开头的假钞,都是从哪里来的。
  
  对此,银行也很头疼。我们手中的钱都是取自银行,最终又存入银行,这就是所谓的银行现金交易,它是社会流通钞票的最初来源,也是钞票的最终归宿。对于存取款,银行最大的困境是:虽然客户的身份是可以确定的,但钞票的“身份”是难以确定的。银行不知道一笔现金交易中使用了哪些钞票,也不知道这些钞票曾经被谁使用过,去过哪些地方。不知道这些,银行就很难在一些金额巨大的现金交易中发现隐藏着的假币、洗钱等风险。
  
  因此,要管好钱,摸清钞票的来龙去脉,就得给钞票“牌照”。其实,钞票“天生”是不同的,不同就在于每张钞票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冠字号码。“牌照管理”就是对冠字号码实现管理,即对冠字号码进行记录、存储、分析,改变钞票“不记名”的特性。冠字号码记录信息的保存期限由使用者确定,这使我们可以像通过牌照对汽车进行管理一样,通过冠字号码对现金交易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
  
  “牌照管理”的四大作用
  
  作用1:银行是否付出假钞有证可举
  
  我们常听说有人从银行取出假钞,但双方各执一词,是非难以确定。通过冠字号码记录,这种纠纷的解决将增加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客户的取款凭条上记载了在某一时间,银行通过某一渠道付出的钞票的冠字号码。如果客户投诉的假钞的冠字号码出现在银行的记录中,银行就应承担相应责任。
  
  作用2:破损钞票不再次进入流通
  
  从银行取到破损的钞票也是偶然会发生的事情。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应进行挑剔残损钞票的清分操作后,才能将钞票对外付出,以防止残损钞票因不便流通而损害客户利益,大面额的钞票还必须经过清分机的清分。但一些银行为了省事而违反规定,不对钞票进行清分就直接付出,使本应该被回收销毁的残损钞票又流通到市场上。以前,这种违规行为不易被认定。通过冠字号码记录,可以了解银行支付的每一张钞票是否经过了清分。
  
  作用3:寻找洗钱、行贿、偷漏税的线索
  
  实行冠字号码管理后,钞票的身份与客户的身份关联起来,可以掌握存入银行的钞票的来源和银行付出的钞票的去向。如果发现客户甲存入的钞票的冠字号码与客户乙之前取走的钞票的冠字号码相同或相同率很高,就有理由相信他们之间存在资金关联。这将大大增加利用大额现金交易进行洗钱、行贿、偷漏税等违法活动的难度,也可以为发现地下钱庄、现金走私等提供线索。
  
  作用4:假钞、被盗钞票,露头就能抓
  
  问题钞票是指,与已知假钞冠字号码相同或相近的钞票,或经执法机关认定,与各种犯罪活动有关的钞票,比如确知被盗窃、抢劫、贪污的钞票。当第一种问题钞票出现时,冠字号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示使用者予以特别关注,以防误收假钞。第二种问题钞票出现时,即如果有人从银行取钱后遭遇抢劫,可以在向公安机关报案时提供从银行取出的钞票的冠字号码,一旦这些冠字号码再次出现,公安机关就能够掌握线索,顺藤摸瓜抓获犯罪嫌疑人。
  
  除了银行,现金交易量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应该纳入冠字号码管理的范围,以防目的不正当的现金交易利用这些渠道,绕开管理。还应对出入境钞票的冠字号码进行记录,以防止利用境外交易绕开冠字号码管理。还可考虑将现金交易量大的企业纳入冠字号码管理的范围。
  
  编者注:2011年,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工作在江苏南京试点;2012年,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工作在广东全省试点;2013年,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工作将在全国范围铺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4:44 | 查看全部
南开女中的“另类”校规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1931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苦难深重的一年。从6月起,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洪水,沿江堤岸多处溃决。根据当时国民政府的公报,到8月间,全国受灾地区波及16个省672个县。其中武汉灾情尤为严重,在洪水中浸泡了133天,整个江城一片泽国。《国文周报》记述道:“大船若蛙,半浮水面,小船如蚁,漂流四围。”足见其景象之悲惨。天灾之后,人祸又起。一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洪灾发生后,全国各地纷纷将赈灾捐款、募集物资送往灾区。津城也发起大规模赈济募捐活动,南开女中就因此而制定了一条新校规。民国二十年(1931)十一月五日第六百九十九期《北洋画报》上,吴秋尘以“秋尘”的署名,发表了一篇名为《南开女中点验旧绳衣》的文章来报道此事。
  
  这里所说的绳衣就是今天的毛衣。当年毛线多数来自外国进口,而且价格不菲,因此毛衣绝对算得上是奢侈品。
  
  正是出于这种情况,南开女中的顾如、蔡秀卿两位女老师发动大家,检查登记毛线制品,每人只允许拥有一件,如发现另有其他,则充公捐给灾区。具体的操作办法是:凡是南开女中人员,不管教员还是学生,一律将毛织品送到学校登记,大到外衣,小到手套,均在其列。学校登记后,在衣物上缝制一个盖有紫色“验讫”二字印章的小白布证章。此后,主人方可穿戴。直到穿破为止,才可以再行添置。如果发现有人违反此规定,罚款一元,新衣物没收充公,捐往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6:17 | 查看全部
何苦一肚子气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某人和太太吵完架后余怒难消,于是出外散心,等到黄昏时分才回到家,这时早已饥肠辘辘了。当他到了家门口,才发现妻子也出去了,而且大门紧锁。他没有带钥匙,只得气呼呼地坐在门前的台阶上,等着妻子回来,准备好好算账。
  
  邻居见状有些不忍,遂上前说道:“先到我家吃晚饭吧,你太太又不知何时回来。”“不,谢了,”他以坚定的口吻说,“如果吃饱喝足,等我老婆回来时,我这口气就消下去了。”
  
  真傻。肚子可不是用来装愤怒的,也不是用来装苦毒的。《圣经》上说:“不可含怒到日落。”既然难免会有怒气,何不给自己定一个生气的规则?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跟自己过不去,生气最容易伤身伤心,是天底下最划不来的事。
  
  情、理、法在婚姻中,最好用的就是情。有时候我们在法上、在理上都站得住脚,以至可以振振有词,据理力争,然而往往于事无补,甚至破坏了彼此的关系。试试看,不用法、少用理、多用情,这是婚姻和谐的保证,也是百年好合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6 16:26:40 | 查看全部
七爷的故事时间:2013-09-09 作者:未详 点击:85次   七爷比我父亲还小三岁,辈分大。父亲说,七爷是他们那一拨中最风流的一个。
  
  说七爷风流,是因为他年轻时自由恋爱过。土改那会儿,七爷是村会计,兰花是村妇女主任,俩人经常在一块儿为村里的事奔忙,日久生情,互相爱慕。那会儿自由恋爱在农村这片土壤上还是一棵嫩苗,他们俩只能悄悄进行。没有不透风的墙,俩人的事很快在本村里传开,兰花爹娘嫌伤风败俗,死活不同意。最后随便找了一户人家,就匆匆把兰花嫁了出去。后来,通过媒妁之言,七奶奶就嫁给了七爷。
  
  七爷没有逃脱先结婚后恋爱的老套路,心里的弯子始终转不过来。
  
  吵吵闹闹、恩恩怨怨,七爷和七奶奶的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走了过来。村人对此见怪不怪。我父亲倒是比七爷看得现实,就劝他:“睁着眼过闭着眼过,横竖都是一辈子。感情又不能当饭吃,过日子就得好好过。”七爷低头不语。
  
  七奶奶瘫痪了。儿女们都已成家另过,各自忙活,伺候七奶奶的任务就落在了七爷的肩上。不知是良心发现后的醒悟,还是出于人道,七爷对七奶奶的态度大转变,做饭喂饭,端屎倒尿,坐在七奶奶的炕头前寸步不离。探望七奶奶后,我回家对父亲感叹:“七爷脾气变了。”父亲也感叹:“他总算开始长人心了。”
  
  七奶奶在炕上躺了三年,七爷尽心伺候了三年。打发七奶奶入土,参加葬礼的人散去后,七爷抱着七奶奶的蓝棉袄在炕上躺着流泪。
  
  我劝七爷注意身体,他反而更加伤心,指着棉袄上的一块补丁说:“她要平平常常走了,我也没那么伤心,谁知道她临走还给我留想头。”
  
  七奶奶瘫痪后,知道自己的病很难治好,稍贵重一点的药都不让买,怕花钱。到最后连含糊不清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要东西都是用手指指。临咽气前两天,七奶奶手指炕上的木柜,七爷以为她想看看存放在柜里的寿衣,结果不是,七奶奶要拿蓝布棉袄。秋天还不冷拿棉袄干啥?七爷纳闷。七奶奶指着棉袄胳膊上的一块补丁让七爷撕开,里边缝着她生病前攒下的四百六十块钱。七奶奶指指自己又指指七爷,意思是:我活不了多久了,这钱你留着花吧!
  
  讲完,七爷泣不成声,我和父亲也早已泪流满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