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7:42 | 查看全部
钱和权时间:2013-09-08 作者:未详 点击:205次   陈布雷曾对邵力子说:“中国的事情坏就坏在一个‘钱’字和一个‘权’字上。国民党现在呈江河日下之势,也就坏在这上面。孔祥熙和宋子文在国民党里弄钱,两个人都是不顾老百姓死活的弄钱能手;陈立夫兄弟在国民党里弄权,两人都是欺上压下的弄权能手。”
  
  邵力子叹道:“布雷,我们是回天乏术啊!眼看着船下沉,我们也只有同归于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7:52 | 查看全部
张元济拒子承业时间:2013-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1932年,商务印书馆的负责人张元济的儿子张树年从美国留学回来后,打算通过父亲的关系到商务印书馆工作,但张元济拒绝了。
  
  张元济告诉儿子,进商务有三不利:一是对你不利。你若进了商务,必然会有人吹捧你,你就会失去刻苦锻炼的机会,浮在上面,领取高薪,岂不毁了你的一生。二是对我不利。父子同一处工作,我就要受到牵制,尤其在人事安排上,很难主持公道,讲话无力。三是对公司不利。你进公司,这将形成恶劣的风气,必然有人要求援。人人都有儿子,大家都要把儿子塞进来,这成了什么样的企业?
  
  最终,父亲的这番话打消了张树年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念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8:27 | 查看全部
家庭财务中的几个数字定律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79次   财富规划其实是件很个性化的事情,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不一样,主人性格千差万别,可以开发的资源不同,这些都决定了你的理财方式跟别的家庭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家庭理财又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比如说理财的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虽然可能很简单,但它们是已经被无数人证实过的、行之有效的、基本的财富处理方式。所以掌握这些原则,即使没有更多的理财动作,你也能让家庭财富稳定,令抗风险能力较之其他家庭更高。
  
  4321原则
  
  所谓4321,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家庭的收入分成4份,比例分别为40%、30%、20%和10%,把这些钱分别用于投资、基要生活开销、机动备用金以及保险和储蓄。
  
  这种划分理论比较像一个理财金字塔,其中,投资的部分由风险投资和稳妥投资合并而成。
  
  80法则
  
  80法则是理财投资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个法则,意思就是放在高风险投资产品上的资产比例不要超过80减去你的年龄。
  
  比如说你今年30岁,包括存款在内的现金资产有20万,按照80法则,你放在高风险投资上的资产不可以超过50%,也就是10万。而到了50岁,你的现金资产有200万,那么也只能放30%,也就是最多可放60万在高风险投资上。
  
  80法则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就是强调了年龄和风险投资之间的关系——年龄越大,就越要减少高风险项目的投资比例,从对收益的追求转向对本金的保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8:38 | 查看全部
 双十定律
  
  双十定律的规划对象主要是保险。所谓双十,就是指保险额度应该为10年的家庭年收入,而保费的支出应该为家庭年收入的10%。
  
  打个比方,你目前的家庭年收入是10万,那么购买的意外、医疗、财产等保险的总保额应该在100万左右,而保费不能超过1万。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用最少的钱去获得足够多的保障。
  
  “不过三”定律
  
  所谓“不过三”定律,意思就是房贷的负担不要超过家庭月收入的30%。比如你的家庭月收入是1。5万,那么房贷最好不要超过4500元。
  
  其实无论哪种法则或者定律,都只是给我们设置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财,出问题的概率不会大,不过要想获得收益的稳定保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家庭个性,制定自己专属的收支和理财计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8:58 | 查看全部
买房,你不知道的几个关键数据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房地产市场其实从来就没有冷过。虽然政策的限制让买房的人们放缓了脚步,但压抑的需求还是在不断释放。加之国人传统的置业安家的观念,现在又加上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存钱买房的想法在很多人的脑海里一直都未远去。不过,同样是买房,在2010年之前买可能怎么看都是个正确的决定,如今因为政府的调控和未来经济前景的难以预测,却可能是个错误判断。我们不得不提醒你,在买房这件事情上,关键的数据一定要知道,它们至少可以让你不被开发商的巧言辞令所迷惑。
  
  10%
  
  第二套房买进和卖出的税费加起来,占到总价的10%以上。
  
  一个已成定论的事实是:租金比售价更能反映真实的居住需求。买房更多是出于保值、增值目的的资产配置,很难判断其中有多少是为了满足居住为主的需求,有多少是纯粹的投资、投机行为。但是从居住的角度看,租房是纯粹的解决居住需要的消费性行为。
  
  因此,衡量一个地区的房价是否偏离真实的居住需求,租金是一个重要标杆。目前中国绝大部分城市的房价与租金的比例早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如果用静态的月租金和房屋总价来计算,北、上、广、深的很多房子要出租40年甚至50到60年才能收回成本。这说明现在想靠买套房子来赚租金,在一线城市和不少二线城市几乎都是亏本买卖。
  
  经过了几轮政策调整,买卖房屋的交易成本也很高。即使不考虑贷款利息、房屋折旧等因素,大多数家庭第二套房买进和卖出的税费加起来,也要占到总价的10%以上。买入时1。5%至3%的契税,卖出时有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中介费,如果贷款,还要支付贷款担保费等。这些都是从房子售价里看不到的钱,但是你必须支付。
  
  2%
  
  房屋每空置一个星期,就相当于你的年租金收入下降了2%,最好在房子空到第3周之前接受8%以内的还价。
  
  如果你有一套闲置的房子要出租,在谈租金的时候要时刻记住:这房子有空置的机会成本。所以,在决定是否接受对方的出价之前,要先算好这笔账。
  
  对方哪怕只是砍下来200元的月租金,对你来说都是每年少收了2400元——这可能相当于大半个月的租金;但是如果由于你对租金太过坚持导致房子空置,最终也是由你自己来承担损失——每空置一个星期,就相当于你的年租金收入下降了2%。
  
  一般来说,房子挂牌后你平均一周多才能遇到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租客,这时你的年租金已经少了2%,所以在对方要求降价而你拒绝时,你面临的最大可能就是再损失至少2%的年租金。除非你确定下周就有让人满意的租客出更高的价格,否则你最好在房子空到第3周之前接受8%以内的还价。
  
  10分钟
  
  步行10分钟之内到地铁站的房子相比同等条件但步行到地铁站超过10分钟的房屋,租金通常高5%至7%。
  
  附近有地铁的不一定是地铁房。只有步行10分钟之内可到达地铁站的区域才算地铁房。按这个标准,在深圳,地铁房的数量不可能超过总量的30%。
  
  以这个“步行10分钟”的标准为界,在这个范围内和超过这个范围,房租收益回报的差别很明显。因此,交通便利是决定房屋市场租金最重要的因素。比如,以2000元至3000元租金的价位段为基准,步行10分钟之内到地铁站的房子相比同等条件但步行到地铁站超过10分钟的房屋,通常前者以比后者高5%至7%的租金成交——也就是说,租房人宁愿每月多花150元至200元来达到节省上下班时间和体力的目的。而步行到地铁站需要20到30分钟的房屋,则通常会以低于地铁房平均价15%左右的租金成交。
  
  这种租金上的差别还表现在空置率上,10分钟内能步行到地铁站的房子从挂牌出租到顺利成交,间隔期基本上都不会超过一个星期。而离地铁站相对远些的房子,挂牌成交的速度就明显慢了,一般中间间隔的时间是一至两个星期。
  
  1万~1。5万元
  
  将装修款分摊到10年里面,一套房子每年大概有1万元至1。5万元的装修支出。
  
  不论是要自己住得舒适,还是要多赚些租金,装修维护基本上是每隔10年就要重新来一次。而目前普通的房屋装修成本在每平方米1000元至2000元,按照这个标准计算,7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一次的花费大概在10万元至15万元,10年以后你就该面临第二次装修了。所以,如果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将装修款分摊到10年里面,你这一套房子每年大概有1万元至1。5万元的装修支出。
  
  还有一笔维修基金。如果是买新房,你需要在拿到房产证前缴纳占房款2%到3%的维修基金。这笔钱你个人无权动用,其使用权属于小区全体业主,用作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区域的管道、绿地、电梯等的改造和维护。在二手房屋买卖中,这笔钱是单独转让还是随房附送,可以由买卖双方自己商量着办,但双方都不能从银行调取使用。也就是说,如果是自己的房子漏水、损坏,还得自己掏钱修。所以,“维修基金”你必须得付,但它无法帮你分担自己房子本身的维修支出,因为它并不归你支配。
  
  5年
  
  新建商业物业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5年才能稳定在8%以上,也就是说,前面5年,你一直在亏。
  
  2010年之前,用这个方法投资已经成熟的商业物业还稍微可行。那时贷款购买住宅普遍享受7。5折到8折的利率优惠,贷款购买商业产权物业,首付至少5成,贷款利率是基准利率。以2009年的利率水平和成熟的商业物业8%以上的回报率估算,这个投资还是划算的。
  
  但是现在,银行不但对第二套以上的房产限贷限购,对不属于限购范围的商业产权物业的贷款要求也更严格,需要支付至少50%的首付,贷款利率也上浮1。1倍。按照现在的利率水平,每年的租金回报至少要高于7。48%,才能抵消贷款利息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9:11 | 查看全部
 200元
  
  房龄太老会影响租金收入吗?这点不用太担心,有办法弥补。
  
  影响租金回报率的因素的排序依次是:地段、价格、装修、小区环境、房龄。房龄对租金的影响力是排在最末位的,租客在对新旧小区的选择上也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
  
  我们能给你的建议是,把房龄的缺陷用装修弥补回来。在地产中介经手的案例中,即便是30年房龄的旧小区,只要出租的房子有精致的装修,配备了液晶电视、木地板和比较新的家用电器,租金通常都比同地区10年房龄左右的新建小区的普通房屋高200元左右。
  
  从租客的角度看,比起硬装修,他们普遍更关心表面的软装修、装饰的水平。与其在地板、墙砖等硬装修上翻新和装潢,房东不如在房子的家具、窗帘、灯饰等软装修上花心思,因为这些更容易吸引租客。
  
  3%
  
  “不限购、总价低、地铁边”的酒店式公寓确实诱人,不过你最好先搞清楚为什么你能在一个周边都是住宅社区的近郊地段买到一套酒店式公寓。
  
  原因很简单,在新的住宅小区里建造一间酒店式公寓,开发商的建造目的通常是补足容积率。
  
  容积率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与地表建造房屋数量之比,国家为了保证土地可供应充足的房屋数量,规定建设用地只有达到一定容积率才能被批准用于建房。房子的容积率从大到小分别是酒店式公寓>高层住宅>小高层住宅>多层住宅>别墅。如果开发商在小区里建造了容积率最小的别墅,为了达到地块总体容积率标准,必须用容积率更高、房屋密度也更高的酒店式公寓来补充建房数量。
  
  为了补缺建起来的酒店式公寓,其盈利能力很值得怀疑。决定出租收益的关键是它周边的配套条件:这类酒店式公寓周边没有适合办公的商圈氛围;尽管有地铁,但地处市郊;租金高于周边的住宅。酒店式公寓和写字楼一样靠租金获取盈利,市场上写字楼的租金收益平均在4%以上,而这类酒店式公寓因为位置尴尬,租金收益通常不会超过3%,按照这个水平,或许你在40年的产权期限内都赚不回投资本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9:22 | 查看全部
外国式过马路时间:2013-09-07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指的是行人在过马路时完全不顾信号灯的指示,凑够一拨人就走。这一现象自被披露以来,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并引来种种议论。那么,外国人又是怎样过马路的呢?
  
  韩国:会“轻功”才敢过马路
  
  在韩国首都首尔,交通最拥挤的区域是市政厅周围,那里不但交警严阵以待,且安装有许多信号灯。在那里,绝大多数行人都是遵守交通规则的,即使聚集了十几二十人,依然会等待绿灯,很少看到随意闯红灯的行人。
  
  但并不是所有韩国人都如此遵守交通规则的,让我们来看一下风靡全球的“神曲”《江南style》中讲的首尔江南区吧。江南区是首尔重要的商业地区,在韩国人眼中,这里是富人聚居区,并象征着“时尚”和“富裕”。在江南区只有两个车道的狭窄道路上,我们能见到很多快速横穿马路,并保持警惕,集中全部精力躲避来往车辆的行人,他们身手敏捷、反应迅速,有如武侠片中会“轻功”的武林高手一样。即使前方百米左右就有人行横道,许多人仍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走过去。尤其是在那些车辆需要预先减速的路段,我们更能频繁地看到随意横穿马路的行人。
  
  与“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拨人就走的方式不同,韩国人在过马路时连凑人数的意识都没有。据相关专家研究表明,这种“韩国式过马路”是由韩国人凡事求快的“急脾气”决定的。永远有人希望能比别人早一些、快一些过马路,因此也便不难理解为何会频频出现横穿马路的现象了。
  
  与韩国经济发展步调一致的是,韩国人已将快速行动的习惯浸入自己的骨髓。在韩国人点餐或是打出租车的时候,多半会听到他们催促“快点,快点”的声音。韩国人着急的性格甚至已达到“10年时间可以建成的高速公路,3年就要完工”的程度。这种性格固然促进了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亦为他们的交通形象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世界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交通事故死亡率经常位居榜首的韩国,去年再度登上了“黑榜”榜首。
  
  交通事故在韩国已成为很大的社会问题,韩国政府为此开展了“抢行5分钟,您就会失去50年”的宣传活动,并采取多种方式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如在没有人行道的路段设置隔离带,阻止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努力改变国民的交通安全意识,积极倡导成年人帮助孩子安全过马路的交通文化;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实施双倍罚款等。这些措施目前看来也有一定成效,与2007年相比,到2011年,韩国的交通事故已减少了15。2%,特别是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儿童人数,从2007年的179名减少到了2011年的80名,降低了55。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9:35 | 查看全部
 日本:闯红灯也有底线
  
  在日本街头,我们虽不能说完全看不到闯红灯的行为,但总体来说,在大城市、大路口、交通干道及枢纽等地区、地段,人车通行还算是井然有序的,鲜见闯红灯行为。在东京城繁华的涩谷十字路口,自四面八方走来的行人过马路的壮观景象如今已成为这座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在这里,绝大部分人会十分严格地遵从交通信号灯的指示,当红灯亮起时,即使没有车辆,他们也会等待绿灯亮起后再通行。
  
  据了解,日本人遵守交通规则是与人性化的城市交通设计密不可分的,设计者会将如何让行人安全便利地过马路、如何换乘交通工具这些细节问题提前考虑在内。并且信号灯变色的时间间隔也是非常短的,不让行人失去耐心。而在那些红灯持续时间较长的地段,一般会设有带电梯的过街天桥。至于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如地铁、电车等,一般都十分先进且相当准时,这就让民众出行有了比较好的保障。
  
  当然,闯红灯的现象在日本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日本人普遍有从众心理,倘若只有个别人闯红灯,其他民众都能做到坚持等待绿灯。但若有超过两个人带头闯红灯的话,其他人也会跟着一起闯,特别是在那些没有信号灯或车辆较少的地段。不过,即使是闯红灯,日本人也会有他们的底线,那就是他们会观察周围是否有老人、小孩,当确定没有时,他们才会选择闯红灯。
  
  美国:“有选择”地闯红灯
  
  美国人走路时经常闯红灯。在闯红灯问题上,美国人的原则是:如果有车,遇见红灯绝不能闯;但倘若没有车,大多数美国人都会选择闯红灯。有专家分析认为,美国人之所以会这样“有选择”地闯红灯,是因为在一个行人至上的国家,红灯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保证车辆最低限度的通行权,而非对行人的“禁行”。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纽约在任何时间、任何路口都能看到成群结队的行人闯红灯,这种“美国式过马路”是全然不顾车辆和其他行人的,只要想走就随意地在马路上穿行。假如还有谁面对红灯犹豫不决,或对闯红灯的人群充满疑惑,那毋庸置疑是外来游客了。
  
  美国人之所以在闯红灯过马路的问题上这样大胆,一方面与交警对行人的宽松放任有关。美国交警对于行人闯红灯鲜有过问的,更不必提处罚了。1998年,纽约市整顿交通秩序,交警向一位乱穿马路的女士开出了50美元的罚单,那是美国有史以来对于行人闯红灯额度最高的一张罚单。另一方面,美国人闯红灯也与不合理的城市交通设计有关。以纽约为例,纽约市区内鲜有立交桥和行人过街天桥,绿灯亮时,行人通过,但交叉方向的汽车也开始右行,人与车就会发生地理空间上的冲突。这就难免出现“人车抢路”的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9:47 | 查看全部
 英国:成群结队闯红灯
  
  与美国人相似的是,英国人在过马路时,只有在交通流量非常大的主干道上,他们才愿意遵循信号灯的指示。在其他地方,只要路上没车,行人就会快速地横穿马路。据旅英华人称,在伦敦,英国人闯红灯绝不是罕见之事,而且他们闯红灯绝不是一人两人,往往是一大群人一起闯,场面非常“壮观”。于是,许多中国人也被“同化”了,过马路时遵守信号灯指示的意识愈发淡薄,只要没有车辆经过,不管信号灯,只管跟着伦敦市民往前走。
  
  不过,英国人可以“随意”闯红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英国,“车让人”的规则被遵守得十分到位。如果行人需要过马路,可以先按路边的铃,这样指示灯很快就会变色以便让行人先过。车辆只要行驶到路口处,总会自然而然地减速,看到行人,司机的第一反应就是踩刹车让道,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英国人敢这样成群结队地闯红灯了。因为对他们而言,闯红灯并不是一件过于危险的事情。
  
  德国:“成本”过高,不敢闯红灯
  
  乍一到德国,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德国人将他们的严谨也带到了遵守交通规则上,无论车辆还是行人,都极少有人闯红灯。即使周围没有任何车辆,行人也会在信号灯前规规矩矩地等待绿灯亮起。在德国,你简直不能想象会有人跨过护栏过马路或是从快车道上横穿马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十分遵守交通规则的。
  
  德国人之所以如此遵守交通规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德国的交通安全教育系统中,培养儿童的交通安全意识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自幼儿园起,德国政府就开始了交通安全教育固定课程。到了青少年时期,孩子们骑自行车也要由学校组织,请警察带领着在路上“实习”之后才能单独上路。倘若要在夜间骑自行车,则必须打开车灯等照明识别装置,甚至穿上反光的服装,至于安全头盔这样的保护措施就更为常见了。而对于成人的驾照考试,德国执行得更为严格,稍不留神便不能通过。
  
  此外,德国人闯红灯后也会面临严重的后果。在德国,闯红灯会与个人信用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假如闯了红灯,别人进行消费行为时可以分期付款、延期支付,可以向银行申请较长时间的贷款,闯红灯者却不可以。同时,在贷款利率方面,闯红灯者也远比其他人高。因为德国人认为,闯红灯的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那他们就是危险的人,生命随时不保,自然也无从谈及信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8 19:29:55 | 查看全部
同样的闯红灯,不同的缘由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明了,闯红灯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然而,同样的表象下隐藏着不同的缘由。譬如美国、英国这些国家的人之所以可以大胆闯红灯,与“行人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是分不开的。正因为有了“行人至上”这把“尚方宝剑”,车辆十分尊重行人,在道路上通常会让行人先行,行人闯红灯的危险系数降低,才敢闯红灯。
  
  此外,上述国家在交通安全教育、城市交通设计等问题上的一些措施同样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盲目比“烂”并不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从别国学习一些如何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方法才是我们观察“外国式过马路”的目的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