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0:02 | 查看全部
人生的一碗面时间:2013-08-27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回家第一天是表弟考上大学的庆功宴,站在他旁边看他从一个街头的篮球少年老老实实安静长成一个大学生。穿的还是往常的街头服装,只是又小心翼翼地在外面套了一件米白的马甲,上面缀了一朵胸花以示重视。
  
  他母亲看了很好笑。我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看他递烟,看他发口香糖,面对陌生的长辈局促的样子。怎么想象得出他一个月长时间的旷课,一个星期便穿坏一双NIKE的篮球鞋,一天也不愿好好看书的过去。
  
  爷爷奶奶从姑爹的车上下来,颤颤微微,几乎让人看不出精神状态,离我上一次看见他们,似乎已经有了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我走过去扶他们,他们从我身边经过没有任何反应。我愣生生喊了一句奶奶。她也只是看了我一眼。在旁人的提醒之下,她才恍然大悟,面前的我是她的长孙。她非常歉意地握着我的手,说我变胖了,头发剪短了,连说话语气都变得跟以往不同了。上次见面只是在半年前,半年我的变化不足以陌生,半年她的变化却让我感到莫名的恐惧。那是有感知地面对至亲,因为生命逐渐衰落而暂时遗忘世事的现实。
  
  味觉是最易存留在内心的东西。
  
  去年春节,奶奶一动不动坐在沙发上,看着她看不清楚的电视,听着她听不清楚的声音。与旁边喧哗嬉闹的家族其他人硬生生地隔离成两个世界。突然想起她曾经给我做的面,里面放了无数的小料。那是只有她才知道的小料,每年回家都会吃上好几碗。其他人在吃大鱼大肉时,只有我会要求奶奶给我做一碗简单的面,然后过一个满足的除夕。
  
  那一刻,她静静地坐在那儿,我突然对她说,我想吃一碗面。
  
  于是她站起来,摸摸索索走到了厨房,开始为了我,重新做起味道永远不会变的那碗面。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无心地按动着相机的快门。我知道,或许她每一个动作都有可能是她给我做面的最后一次动作。我不知道那天之后,我是否还可以再吃到她给我做的放了油渣放了蒜姜小料的面。
  
  也许,这个世界上,除了我关心这个问题之外,不会有人再关心是否世界上还有同样味觉的面。奶奶不会。父母不会。至亲不会。至于我的晚辈们,他们已经可以在麦当劳肯德基里安排他们的除夕晚餐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奶奶原来可以做出那么好吃的面。
  
  一碗面的历史,长达十几年,一一扎根在了一个人的记忆里,略显寂寞。热气腾腾的清面汤水,油泞黑厚的窗台尘埃,映着奶奶那张已分不出怅然所失或欢喜满心的脸,内心有了重重的失落。就像小时候,在夕阳遍野的下午,第一次考虑到死亡时的惘然。
  
  再翻出九个月前的相片,说不出是庆幸还是难过。但总归是有了一个回忆的由头,有一处私人的纪念得以保留。奶奶已经很难认出我了。这是事实。
  
  外公离开的时候,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北京。一个人独处时号啕大哭。对于离开,我仍不似大人般可以对自己宽慰。对于奶奶生命逐渐的缓慢,突然在飞机落地那一刻在《素年锦时》这本书里找到了打破胸腔、长久以来内心呼喊出的回应。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人健壮时有多么辉煌,而是在它逐渐凋落时,有明白她的人在一旁静静地陪着她,不言,不语,屏息中交换生命的本真。任凭四周的嘈杂与纠纷。
  
  陪着她一直下去。静静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0:13 | 查看全部
此刻时间:2013-08-27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如果我能够重新活一次,
  在下一生——我将试着
  ——犯更多的错误,

  我不再设法做得这样完美,
  我将让自己多一点放松,
  我将变得更加愚蠢——比起我现在,
  事实上,我将认真地做更少的事,
  我将不那么讲卫生,
  我将冒更多的风险,
  我将更多去旅行,
  我将看更多的落日,
  我将爬更多的高山,
  我将在更多的河水中游泳,
  我将去更多地方——那些我没有去过的,
  我将吃更多的冰奶酪和更少的酸橙豆,
  我将问更多真实的问题——少问那些假想的。
  
  就象那些人中间的一个,我会
  谨慎而丰富地
  活在我生命里的每一时刻,
  当然,我也会有许多欢乐的瞬间——可是,
  如果我能重新活着,我将试着只要那些好的瞬间。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建造那样的生活,
  那就不要丢掉了现在!
  
  我是那些人中间的一个:他们哪儿也没有去过,
  没有一支温度计,
  没有一个热水袋,
  没有一把雨伞也没有降落伞。
  
  如果我能重新活一次——我将向着光明旅行,
  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将赤脚行走,
  从春天的开端一直走到
  秋天结束,
  我将坐更多的马车,
  我将看更多的黎明,和更多的孩子游戏,
  如果我还有生命去活着——可是我现在85岁了
  ——我知道我即将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0:27 | 查看全部
邮递员的终生悔恨时间:2013-08-27 作者:未详 点击:107次   人生如此短暂,我必须忏悔才能安心地走!我必须忏悔,我不能错过你给予我的这个珍贵的机会。人的内心都潜藏着魔鬼,我年轻时的一次单相思和致命的嫉妒,让我毁了一个美丽而高贵的女孩的幸福,以至生命,至今无人知晓。我不想带走这个秘密,否则我到了另一个世界也定会永无宁日。
  
  那年我23岁,在曼哈顿东城的一个邮局当邮差。我负责递送邮件和报刊的那个区域是富人区,其中有一户是律师柯林斯家。柯林斯一家住在一栋“二战”前盖的老式二层碣石小楼里。一次送信时,我碰巧遇到他们一家人外出,亲眼见到了柯林斯先生和他美丽的妻子及女儿,他们一家人一看就是很有教养的人。柯林斯先生的女儿年轻貌美,有着淡褐色的头发和深蓝色的眼睛,总爱穿一件鹅黄色的长裙。在我开始工作半年后的那段时间里,每次当我的自行车还没有骑至她家时,就能远远看到柯林斯小姐已经准时站在她家门口的台阶上向我张望了。当然,她等的是我给她带来的信,而不是我。她焦灼的眼神似乎从远处就触及我的所有神经。她一直在等一封从中国来的信。每当我把一封贴着古怪的中国邮票的航空信递到她手里时,她就会兴奋地连声谢我,接着就来回仔细地看那些奇怪的中国字,然后呼吸急促地跑回家去。从邮戳上看,那些从中国来的信每次都要走三四个星期,平均一星期来一封,有时两封。信封上总写着:奥莉维亚·柯林斯小姐收。落款是穆克,只有姓,没有名。
  
  有一段时间,我是那样享受柯林斯小姐那期盼的眼神和接到信时那种瞬间幸福洋溢的表情,感到自己就像是上帝派来专为人类传递幸福的使者。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所有羡慕之情逐渐变成了难以忍受的妒忌,让我内心隐隐作痛。后来,每当迎着奥莉维亚那焦灼和期盼的眼神时,我就开始想象她等待的其实是我。她每次接到信后,脸上的陶醉表情都让我这个当时20出头的小伙子嫉妒得发狂。我只有5。3英尺高,两眼长得很近,鼻子很长,可以说其貌不扬,因此很少有姑娘喜欢我。我知道我与奥莉维亚之间没有任何可能,就如同天地永远不能相接一样。可是,我们日复一日地在门口相遇,奥莉维亚的美丽和多情再也不能不让我动心,我终于疯狂地、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爱穿鹅黄色连衣裙的女孩。虽然我深知那期盼的眼神并不属于我,但是人类的理智从一开始就没有被上帝制造健全,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如果说我爱上奥莉维亚有什么错的话,那么上帝也是有责任的,至少有一部分。
  
  绝望最终让我丧失了理智。我开始把奥莉维亚未婚夫的来信都扣压起来,并私自拆看了它们。我知道了那个叫大卫·穆克的年轻人正在中国云南的滇缅边境服役,是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里的主力飞行员。他在信中对奥莉维亚说他每天都在想她,并把她的照片贴在自己的飞机驾驶舱里,只是为了每时每刻都能看见她迷人的笑脸。“你的微笑总能保佑我躲过日本飞机的攻击,你是庇护我的女神,奥莉维亚!”他这样写道。
  
  在另一封信里,穆克激动地说,战争一结束他就会回来与奥莉维亚结婚,并说他们一定要生很多孩子,女孩子一定都会像奥莉维亚一样美丽。
  
  由于柯林斯家的人每次都会把要寄出的邮件放在邮箱里让我带走,我竟然把奥莉维亚寄给她未婚夫的信也扣留了。不久,我在大卫·穆克的信里看到他开始询问奥莉维亚为什么不给他写信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还是她病了?十几封这样的信之后,他的来信开始减少,信里的语气也充满了疑惑和失望。“奥莉维亚,你不再保佑我了吗?没有你的庇护,我的命运难卜。今天我的飞机被一架日本飞机打中了尾巴,我侥幸逃生。收不到你的来信,我的生命已经失去意义,开始枯萎,我不知道每天出航的意义何在了。”
  
  在那段时间里,我目睹奥莉维亚一次次因为没有收到未婚夫的来信而心焦和失望,心里的确充满内疚。但是我偏偏好像被魔鬼附身一样,就是不把她未婚夫的来信交给她。时间一久,奥莉维亚的脸色渐渐变得苍白而憔悴,她出现在门口等信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偶尔出现一次,她以往焦灼期待的眼神已经被绝望、忧郁和麻木取代了。
  
  一次,我送信来到奥莉维亚的邻居——老古董商斯通先生的家门口时,听见他家的两个佣人看见刚刚出来等信未果的奥莉维亚的身影后的一番低声议论。其中一个说,听说那个可怜的姑娘得了肺炎,病得好像不轻呢。另一个接着说,听说是因为受不了未婚夫阵亡的打击才病的。
  
  上帝啊,奥莉维亚已经认定大卫·穆克阵亡了才中断了与他的通信,而对方呢?他会不会以为奥莉维亚变了心,或者出了什么事?可我扣留他们信件的时候怎么没有想到呢?一切都已经太晚了,因为穆克已经不再来信了。他会不会因为收不到未婚妻的信已经阵亡?
  
  从那以后,我只见过一次奥莉维亚。那一次,她手扶着墙壁,用黯淡绝望的眼睛看了一眼我除了报纸外的空空两手,然后慢慢地转身回去。她的确已经变了一个人,孱弱无力,眼睛深陷而呆滞。我不敢和她对视,急忙骑车离去。可是,奥莉维亚痛苦的面容和日渐病弱的身影都没有使我停止那疯狂而致命的恶作剧。我又扣留了大卫·穆克的最后来信。他在信里说他已经受了重伤,只希望自己尽快死去。我拿着那封信,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个魔鬼。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在为自己的贫穷和丑陋而发泄,还是为了没有女友又无望的事实而卑鄙地向别人的幸福复仇。
  
  奥莉维亚再也没有出来等信了。
  
  终于有一天,我送信路过柯林斯家时,看到门口聚集着前来参加奥莉维亚葬礼的一群人。她的母亲被人搀扶着,止不住地哀哀恸哭。奥莉维亚是柯林斯夫妇唯一的孩子,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和生活的全部寄托。直到那时,我似乎才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到底对那个姑娘和她的家人做了什么。我的恶作剧绝对不次于任何真正的谋杀!那一刻,我清楚地知道,我此生不值得任何人去爱,也不可能去爱任何人了。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人、罪人、刽子手。
  
  我不敢去想大卫·穆克是否还活着。
  
  我很快辞去了工作——我不可能再给柯林斯家送信了。然后我远离纽约,移居到西部的加州,当了很多年的园林工人,这样我可以不必与人打太多交道。直到我59岁那年,我父亲去世(我母亲已先他去世),我才重返纽约。我是家里的独子,后半生就一直住在父母留下的位于皇后区的一所普通的房子里。我再也没有去看过曼哈顿东区的那所碣石房子。我后来一直独身,人长得丑加上性格古怪,对我感兴趣的女人不是少,而是根本没有。我也乐得如此,因为我的良心不允许我此生再接近任何一位女性了。
  
  我已经76岁了,从去年开始身体莫名地出现了衰竭的迹象,已经住了两次医院。我清楚地预感到,很快我就要离开人世了。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做了一件恶毒的事,伤害了两个无辜的年轻人和他们的家人。这个罪孽让我的后半生一直在孤独中度过,我的灵魂每一天都在被懊悔啃噬。很多年来我一直做最累的义工去赎我犯下的罪孽,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人的内心从出生起就被上帝安装了一台自动的精密天平,即良心。凡做过的事情,无一不被记录、衡量、留痕。不该做的,即使无人知晓,也终将会被天平的另一端,以良心不安作为终生无法摆脱的惩罚,来保持那无影无形却永恒存在的平衡。我知道我不值得任何人爱了,因此后来一直独身,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包括我的父母。你是第一个知道我罪孽的人,只因为你是个陌生人,我愿意像你所说,把这个沉重的秘密卸下,留在尘世,因为我很快就要走了。我必须忏悔才能安心地走,我不能错过你给我的这个唯一的机会。
  
  如果能有来世,我只想变成一朵玫瑰,活着只为有情人传递幸福,即使隔天就会枯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1:09 | 查看全部
平铺而无力的社会时间:2013-08-26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中国社会自宋以下,就造成了一个平铺的社会。封建贵族公爵伯爵之类早就废去,官吏不能世袭,政权普遍公开,考试合条件的,谁都可以入仕途。
  
  这种平铺的社会,也有其毛病。平铺了就不见有力量。这件事在近代中国,曾有两个人讲到过。一个是顾亭林。他是明末清初人,他想革命排满,但他深感社会没有力量,无可凭借。他曾跑到山西,看见一个裴村,全村都是姓裴的,他们祖先在唐代是大门第,做过好几任宰相,直到明末,还是几百几千家聚族而居。他看见这样的村庄,遂认为社会要封建才能有力量。外面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可以到处起来反抗。但他所讲的封建,却并不是要特权,只是要分权。中央把权分给地方,中央垮了,地方还可有办法。这是顾亭林的苦心。
  
  再一位是孙中山先生。他要革命,他跑到外国,只联合一些知识分子,这是不够力量的。他看见中国社会有许多帮会和秘密结社,他认为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力量,可以利用。这种帮会组织,自然不能说它是封建的,也不是资本主义。当知只要有组织,便可有力量。我们看西方,一个大工厂,几千几万人,有的政党便尽量挑拨利用,闹起事来,一罢工就可产生大影响。因为是一个组织,所以是一个力量了。中国近代社会却找不出这些力量来。人都是平铺的,散漫的,于是我们就只能利用学生罢课,上街游行,随便一集合,几百几千人,这也就算是力量了。
  
  西方由封建主义的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社会,不过是由大地主变成大厂家,对于群众,还是能一把抓。在此一把抓之下,却形成了力量。中国传统政治,向来就注意节制资本,封建势力打倒了,没有资本集中,于是社会成为一种平铺的社会。若要讲平等,中国人最平等;若要讲自由,中国人也最自由。孙中山先生看此情形再透彻不过了。然而正因为太过平等自由了,就不能有力量。
  
  平等之后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该谁来管政治呢?政府终是高高在上的。社会平等,什么人该爬上来当官掌权呢?中国传统政治,规定只许读书人可以出来问政,读书人经过考试合格就可做官。读书人大都来自农村,他纵做了官,他的儿孙未必仍做官,于是别的家庭又起来了,穷苦发奋的人又出了头,这办法是好的。不过积久了,读书人愈来愈多,做官的人也愈来愈多,因为政权是开放的,社会上的聪明才智之士都想走做官这条路,工商业就被人看不起。
  
  西方社会就不同,起先根本不让你做官,实际纵使封建贵族,也没有所谓官。于是社会上的聪明才智之人都去经营工商业,待他们自己有了力量,才结合着争政权。这就形成了今天的西方社会。
  
  中国很早就奖励读书人,所谓学而优则仕,聪明人都读书,读了书就想做官去,所以中国政治表现出一种臃肿的毛病。好像一个人身上无用的脂肪太多了,变肥胖了,这不是件好事。但这现象,直到今天,还是扭转不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1:20 | 查看全部
故居时间:2013-08-26 作者:未详 点击:94次   游维也纳,免不了到多瑙河、黑森林、歌剧院、博物馆去。司机懂英语,兼做导游。
  
  “那是贝多芬故居,要不要停下来走走?”他问。
  
  屋子有个小花园,进入大厅,墙上挂满贝多芬画像和乐谱原稿,却不摆钢琴。
  
  “这里没有,在另一个他住过的地方才能看到。”司机解释。
  
  经过郊外时,他指着一栋小房,说:“贝多芬在这里去世,死后用石膏盖了一个模子。”
  
  走马观花地逛了一圈后,我们又上路了。
  
  “这里还有一间也是他住过的。”司机说完又指另一处,“那也是贝多芬故居。”
  
  “到底贝多芬在维也纳有多少间屋子?”我问。
  
  “二十几间。”他回答。
  
  “为什么那么多?”
  
  司机不厌其烦地解释:“因为贝多芬晚年耳朵聋了,钢琴要弹得很大声才能听到,邻居嫌他吵,常把他赶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1:31 | 查看全部
革命的帽子时间:2013-08-26 作者:未详 点击:84次   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国》中提到一个概念,叫做“革命的帽子”,任何人戴上这顶帽子,便占据了俯瞰一切的道德高地,便拥有了毋庸置疑的话语权。而作为“反革命”的对手,便立刻居于下风,被打倒并被踏上一万只脚,永世不得翻身。
  
  法国大革命时期着名的革命家罗兰夫人,作为吉伦特派的领导人之一,她曾经是革命的,但是在更“革命”的雅各宾派执政时,就突然变成了反革命。1793年11月8日,她被雅各宾派请上了断头台。临刑时,她在自由神像前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声声泪,字字血,这是生命对“自由”的控诉。然而吊诡的是,自由正是当初罗兰夫人等革命者所追求的革命目标之一。因而,罗兰夫人的名言似亦可置换为:“革命,革命,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雅各宾派所谓的“革命”行为,事实亦大抵如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1:42 | 查看全部
关于追求的名言时间:2013-07-02 作者:未详 点击:14508次 关于追求的名言:

  追求: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美国英特尔副总裁)虞有澄没有追求的人很快就会消沉。哪怕只有不足挂齿的追求也总比没有要好。——(英国作家)卡莱尔
  
  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法国作家)司汤达
  
  追求幸运的人应该是行李越轻越好!——(法国作家)巴尔扎克
  
  别意欲超乎你的能力以外的东西:意欲超过能力以外的人们有着一种恶劣的虚伪。——(德国哲学家)尼采
  
  我们的一切追求和作为都是一个令人厌倦的过程。作一个不识厌倦为何物的人就好。——(德国诗人)歌德
  
  我有手杖可以打击猛兽。为了得到我所追求的东西,我愿与猛兽搏斗。(中国作家)巳金
  
  对真理的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尽管把这种自豪感喊得最响的却往往是那些努力最小的人。——(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2:02 | 查看全部
 世间的任何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
  
  只有不断地追求探索,永远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的人,生活才是美好的、有价值的。——(前苏联作家)萨帕林娜
  
  生命之箭一经射出就永不停止,永远追逐着那逃避它的目标。——(法国作家)罗曼·罗兰
  
  为一生工作而进行探索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元须再探索其他的幸福了。——(英国作家)卡莱尔
  
  一个人只有在他还没有占据和拥有的领域内才会希望获得满足和实现,他决不会从他过多拥有的东西中得到乐趣。(——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一个人有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黎巴嫩作家)纪伯伦
  
  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十分乏味的。——(英国诗人)乔治·爱略特
  
  人生就是行动、斗争和发展,因而不可能有什么固定不变的目标,人生的欲望和追求决不会停止不动。——(美国哲学家)弗兰克·梯利
  
  人致力于一个目标……是人在生活过程中追求完整之需要的一种表现。——(美国社会学家)弗洛姆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能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起始必须从几乎无路可通的丛莽中斩棘披荆,寻觅一处可有发现金沙的所在,然后淘尽了数千斤沙石,希望至少找到几金屑。——(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中国作家)朱自清
  
  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美国投资专家)维纳德
  
  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占有不能带来幸福,人只有在不断地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中国作家)赵鑫珊
  
  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美国诗人)海伦·凯勒
  
  对精神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但是脱离了前者的后者,是虚空、堕落;脱离了后者的前者,是虚假、倒退。——(中国作家)陈祖芬
  
  人生的追求,情感的冲撞,进取的热情,可以隐匿却不可以贫乏,可以泻然却不可以清淡。——(中国作家)余秋雨
  
  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泊中,飞峨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得到热了。——(中国作家)巴金
  
  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物质上元止境的追求,其结果是对个人价值元止境的否定。——(中国作家)罗兰
  
  天地万物都在追求自身的独一无二的完美。——(印度作家)泰戈尔
  
  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像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我求索我得不到的,我得到了我不求索的。——(印度作家)泰戈尔
  
  对我来说,没有任可事实是神圣的,没有任何事实是污秽的;我只是进行实验,永无止境地追求。在我身后没有过去。——(美国作家)爱默生
  
  生活中常有这种事情:来到跟前的往往轻易放过,远在天边的却又苦苦追求;占有它时感到平淡无味,失去它时方觉可贵。(中国地理学家)丁谦
  
  凡是追逐不依靠自身而依赖外界方能获得幸福的人,命运总是和他作对的。(法国作家)莫罗阿
  
  有不少人,他们不追求那些物质的东西,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从而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

关于追求的名言名句: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
  
  在企业经营和金融投资领域,追求真理与追求金钱是一致的。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孔子有句名言:“朝闻道,夕可死矣。”
  
  脚踏实地。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你就会有以外的收获
  
  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
  
  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日子象念珠一样,一天接着一天滑过,串成周,串成月
  
  年华一去不复返,事业放弃在难成
  
  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我们的后面
  
  时间是脑力劳动者的资本
  
  文学之知识乃是学问之门禁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知识象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识永远战胜愚昧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如果不想在世界上虚度一生,那就要学习一辈子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的好,必须耕耘的好
  
  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忘记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记
  
  你若需要时间,还得自己把他造出来
  
  时间是没有声音的锉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2:15 | 查看全部
学习死亡时间:2013-08-26 作者:未详 点击:227次   我的太婆、太公、祖母,都是老到一定年龄之后,在躺下或做某件家务事时,突然离开人世的。平静而无痛苦,是一种善始善终。而祖父、父亲、叔叔,在死去之前都曾经受医疗手段对肉身的侵入,只是被侵入的时间或短或长。这种痛苦和煎熬对身边的亲人来说,也是折磨。这些目睹死亡的经历,使我一直有一种想法:人应始终保持强烈而及时的生活。
  
  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间。生命过程可以坎坷而用力,死亡则应平顺而安稳。生是为死亡而做的准备。
  
  一个印第安巫师说,如果让儿童目睹一次葬礼,抚摸一次死人的身体,会驯服孩子内心的浅薄与顽劣不羁。他获得了真正的灵魂的成长。死亡是最需要被学习和认识的内容。
  
  二三十岁,人为爱情、为工作、为自身在这个世间的作为和努力而存在。40岁之后,则应为心灵的完善和超越而活。后者的发力和承担更为沉重。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逐渐老去的人,绝非喂鱼养花忙于俗务或在广场跳健身操打太极拳,就能做到镇定应对生命的衰竭。我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家印度人开的店铺里,买了一张印度尊者的照片。那个男子年老时肢体清瘦,白色短发,全身赤裸,只裹一条白色兜裆布,眼神清澈坚毅。修行不止,施与不止。
  
  不好的事情不是死去,而是不美。
  
  不美即代表不强烈,不真实,没有始终,生命未曾有所完尽和取得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02:25 | 查看全部
废墟时间:2013-08-26 作者:未详 点击:146次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在北方,对这件事没有什么直接感触;

  电视里的报道只是平面图像,伤亡只是数字,心里没有灾难的具象。可是后来我发现,四川人,尤其是成都人,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描述时间的习惯,说起一个事儿,只说“地震前……”“地震后……”,比如“那房子是地震前买的”“我跟他是地震后分手的”。

  事件已经成为纪年方式,在每个人的生命纪年表中,深深地刻下了一笔。

  我想,这大约就是废墟的力量,它提醒着曾经的伟大与浮华如此不堪一击,提醒着,历史是怎样默不做声地站在我们身边,像个隐形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