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7:41 | 查看全部
照明的演进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208次

  南唐国主李煜风流倜傥,留下了这个故事:宋灭南唐后,有一个大将捉了李后主的宠姬。他晚上要与宠姬亲热,宠姬很挑剔,看见点燃的蜡烛就闭眼睛说有烟气。大将不服气地说:“你们宫里就不点蜡烛吗?”宠姬振振有词:“宫里每到晚上就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好像大中午的日头似的。”
  
  这里头当然有夸张的成分:日光灯似的大宝珠,听起来过于科幻,简直是从《封神榜》里来的。但古代如何照明,着实是一个大问题。
  
  现代的夜间照明过于发达。如果冬天晚上8点走在上海或北京的街上,你基本分不清照亮街道的是路灯、饭馆的招牌、来往的车灯,还是居民楼窗里流出的灯光。但在古代,人们会正经讨论剪烛,讨论秉烛夜游,讨论“点灯说话,吹灯做伴”。《儒林外史》里,严监生临死前还伸出两根手指,要求剪掉一根灯草。
  
  文艺复兴前后,欧洲最富裕的国家是荷兰,但入了夜,阿姆斯特丹还是黑灯瞎火,大概只有港口处灯火长明,给来往的夜船照明。1579年,政府强迫每个酒馆的老板彻夜点油灯,老板消极怠工,以至于1587年政府需要重新训令一次;1595年,政府要求每隔12家就要挂一盏灯笼以照亮街道,但蜡烛太贵,市民经常拒点,于是政府还得组织点灯队,去点燃各家的灯笼。1669年之后,荷兰有了路灯;画家凡·戴·埃登向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交过一个计划,专门适用于室外照明。10年之后,阿姆斯特丹有了133盏路灯;1689年,有2400盏。
  
  为什么17世纪中叶,荷兰画家画的画中凡是室内景,无不幽暗昏黄,尤其是以伦勃朗为最呢?原因之一是一到夜间,他们就没什么照明的工具;其二沿着北海的欧洲城市,房子为了驱寒避湿,承重墙甚少开窗。近代欧洲人为什么屡屡得肺炎,而且一得就治不好,必须由医生慢条斯理地开药并嘱咐:“夫人,您需要去亚琛泡一泡温泉。”这么糟糕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也算是得病缘由之一。
  
  在电灯发明之前,欧洲昏暗如此:100支蜡烛的光芒,大概等于一盏100瓦的电灯,所以,18世纪欧洲的大多数家庭,入夜之后所拥有的光芒,也就是我们如今开一开冰箱门的亮度。18世纪的伦敦,客人和主人凑在一张桌子上,围着一根蜡烛玩牌的事儿不胜枚举;美洲殖民地的阔佬,住着白松木造的西班牙式房子,驱赶着奴隶,然后在自家宽敞的餐厅里,点上4根蜡烛、3盏油灯,就可以举办晚宴了。
  
  有一个传说是这样的:詹姆斯·鲍斯维尔——一个出生在爱丁堡的天才、亚当·斯密的弟子,第一次去伦敦,只觉得进了花花世界。1762年,22岁的他通过法律考试,父亲每年给他200英镑,于是他大肆花销。23岁时,他做了两件有名的事:一是认识了英国大文豪约翰生博士并与之成为朋友,多年后他写了《约翰生传》;二是他和一个妓女在西敏寺桥上露天胡作非为而没人发觉,因为那会儿伦敦的夜太黑了。
  
  1783年,一个瑞士人阿米·阿尔冈发明了一种灯:可以通过旋钮,给火焰输送氧气,使之光芒四射。这是造福人类的伟大发明,很可惜他一辈子没能靠这玩意儿挣到钱。美国历史上最聪明的总统托马斯·杰弗逊先生,每次见有朋友从巴黎回来,就托人私带几盏阿尔冈灯回来,好比我们现在托人带iPhone过关。在煤油灯出现之前,阿尔冈灯就算是人类的福音。
  
  煤油灯的发明意味着什么,很少有人在意。毕竟19世纪中期,挂着煤油路灯的伦敦还是黑得很。路灯并不提供一路明亮的光带,而是制造一个个光点。你在街上走,从一个光点走到下一个光点,大概有一个篮球场的边那么长。光点和光点之间的黑暗,还是得靠你自己小心。19世纪是报纸、杂志和长篇小说连载的黄金时期,大仲马和巴尔扎克等作家,成为第一批真正靠大众趣味和作品版税捞到钱的作家。19世纪初,英国的报纸和杂志不到150种,19世纪末,已达5000种开外;巴黎的报纸订户,1824年有4。7万,1846年增长到20万。读者的增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了可靠的光源,支持阅读。1900年,巴黎成为欧洲夜生活的都会,理由呢?他们设置了大量的夜灯。
  
  1939年秋天,为了对抗德国人的轰炸,英国人的策略是关灯。晚上不许点灯,点香烟都违法。于是德国飞行员到伦敦上空望下去,啥都看不见。结果,在战争的头4个月里,有4133人死在马路上,近3000人是普通行人。《英国医学杂志》抱怨说,德国人一颗炸弹都没扔,伦敦每个月就死掉几百人。实际上,那是因为英国人都忘了,在发明电灯之前,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
  
  所以,光就是一切,其他的许多事情,比如夜生活,比如阅读,比如大量的爱情故事和更长的人生(对大部分人来说,夜间照明使他们的人生从每天12小时变成24小时),都是这么来的。《圣经》说得对:“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一切皆明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7:58 | 查看全部
三星堆未解之谜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凡是去过三星堆的人都会觉得,它的文化充满了神秘色彩,有许多难以解释的地方。有些谜题至今都没有最终答案,吸引着很多学者去破解……
  
  谜题一:青铜大立人的手中原本握着什么?
  
  青铜大立人是三星堆的一大镇馆之宝,人像高1。72米,相当于一个现代普通成年男子的身高,加上底座,总高达2。6米,看起来非常尊贵雄伟。他被认为是古蜀国的国王或者大巫师。
  
  青铜大立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姿势:两只手环握在胸前,好像举着什么东西,而且那两只手的位置还有一定的弧度,并没有在一条直线上。这说明他手中所拿的东西不会是直杆状的。于是有人猜测他手里原本拿的是一根粗壮的象牙,正在带领古蜀先民举行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05 | 查看全部
谜题二:青铜面具为何如此奇怪?
  
  向前凸出的大眼睛、两侧伸展的长耳朵,还有一张长长的大嘴巴,这长相简直就是电影里的外星人!为什么古蜀国人要制作这样一个“怪物”呢?原来,这很有可能是根据古蜀国的第一位国王——蚕丛的样貌制作的。传说蚕丛王的长相很奇特,尤其他的眼睛是向前凸出的。蚕丛王带领古蜀人来到成都平原发展农业,使大家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于是,人们就做了这些面具来表示对他的感激和尊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14 | 查看全部
谜题三:三星堆有文字吗?
  
  一直到现在,考古人员都没有在三星堆发现文字,只在个别陶器上发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但由于这些符号是单个出现的,不能构成整篇的文字,意思也不清楚。那么三星堆文化到底为什么没有文字呢?
  
  根据考古学的资料,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距离现在有3400多年历史,它包含了4000多个不同的字形。那时候,使用文字应该是一种被少数人掌握的特权,商周贵族只有在举行祭祀和记录重大事件时才用到,因此,商周平民和全国其他地方都没有使用文字的迹象。这样看来,三星堆没有发现文字也是正常现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21 | 查看全部
谜题四:三星堆居民是西方人吗?
  
  三星堆出现了一些颇具“异域风情”的器物,比如金面具和金手杖。在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金面具和金手杖常常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在古代中国,青铜器和玉器才是最重要的东西,象征天子权力的是青铜鼎,喻指君子美德的是各种玉器。这是不是说明古蜀人来自西方呢?这个可能性其实很小。因为三星堆的文物还是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黄金制品只有极少数。不过这少数的金器也很值得研究,因为它们很可能是那时候我国与西方世界交流的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30 | 查看全部
谜题五:三星堆的居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大约3000年前,三星堆古城渐渐被废弃,大量珍贵的器具被埋进这两个土坑里,居民们陆续离开了这里。他们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乡,后来又到哪儿去了?2001年,考古学家在成都市内发现了金沙遗址,距离三星堆只有50千米,出土的文物从种类到形状,都同三星堆的文物非常相似。由此专家一致认为:古蜀国并没有消失,他们搬到了金沙,开始了新的生活。虽然有很多种猜测,但是古蜀人离开三星堆的真正原因至今未解。
  
  前面已经讲过,三星堆文化距离我们有三四千年之久。这个结论令人非常震惊!因为在过去,人们认为长江流域的文明比较落后,黄河才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从夏代开始直到唐宋,中华民族都是在黄河流域发展。但是现在,长江流域的三星堆出土了这么多制作精良的文物,发现了这么大规模的城市,说明古蜀国曾经非常强大,虽然制作的文物很奇特,但是工艺水平很高,制作黄金的技术也更胜一筹!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东部和西部、沿海与内陆,每个地方都滋养出属于自己的文化。三星堆文化是长江文明的孩子,它接受长江的哺育,利用川西平原的富庶,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青铜奇迹,为中华文明锦上添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40 | 查看全部
如何为科技产品取名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虽然你清楚地知道Siri只是一个电脑程序,但与那个甜美的嗓音——尽管发音生硬——对话的时候,你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把“它”当成“她”。
  
  事实上,“Siri”本身就是一个常见的挪威女性名字,意思是“指引你走向成功的美丽女性”。据说,设计师本来打算把这个名字送给自己尚未出世的女儿。
  
  苹果公司的两大竞争对手微软和谷歌,也不约而同地给自己的语音助手取了一个女性化名字:分别叫Cortana和Maluuba——在英语里,以“a”结尾是一种将任何单词女性化的简单做法。
  
  看上去,这些公司都希望用户把自己的虚拟助手设想为女性。这符合人类固有的文化模式:虚拟大部分的工作内容与秘书相似,而秘书一职一般由女性担任。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佳明(Garmin)全球卫星导航会选择塑造Karen和Jill这两个男性身份:在方向感和驾驶技能上,男性被普遍认为强过女性。
  
  打造性别特征是第一步,毕竟,性别只有两种分类,想让产品具有市场辨识度,就要赋予它更丰富的个性,至少别取个满大街都是的名字。想象一下,你的语音助手叫Anna,但你身边就有三个好朋友叫这个名字,你有何感想?
  
  在这一点上,Siri的表现差强人意。尽管它在挪威很常见,但别忘了,对全世界人民来说,它是一个新鲜的名字。
  
  问题是,在独特性上明显更胜一筹的Cortana、Maluuba,为何知名度远不如Siri?曾为数百款产品命名的品牌专家卡琳·西玛给出了第三个命名原则:起一个古怪神秘的名字未必是最佳策略,简短才是上策。
  
  “Siri做到了这一点,但Cortana缺乏广泛的市场吸引力。”西玛评价说,“Maluuba违反了一切规则,最好避免双元音,因为太复杂难懂,听起来也不舒服。”
  
  西玛认为,这些命名之所以失败,或许是因为“用力过猛”,太想传达丰富的含义。相比之下,GoogleNow的命名算得上是鹤立鸡群,尽管它甚至算不上一个“名字”,只是一个代号,但它符合谷歌的整体策略:无论什么形式的产品,都将拥有同一个名字——谷歌。
  
  另一个天才典范是亚马逊的电子阅读器Kindle,“它既属于某种企业的共同语言,同时又能暗指非同寻常的独特含义”。它的命名者,恰好就是卡琳·西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8:54 | 查看全部
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105次

  未来100年,你能想象得出我们的出行工具将会是哪般模样吗?“电脑绘图学会”组织了一次设计大赛,以下是他们创作的一些最有趣的参赛作品。
  
  甜甜圈形飞行器
  
  未来公共交通系统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是不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人们都搭乘甜甜圈形的金属结构飞行器,往返于住处与公司之间?如果未来的交通系统均由这样的飞行器构成,我们便可在眨眼之间,跨越相当远的距离,前往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巨型概念车NOMAD
  
  NOMAD的设计灵感来自米德的巨型概念车,其最大的特征当属大容量移动桥和停机坪。它采用核动力驱动,可以长时间保持运转状态,即使连续工作相当长的时间也不会疲倦。
  
  汽车编队
  
  如果将你的汽车与其他人的汽车连接在一起,形成车队并交由头车控制,所有后车的驾驶者在上班途中,便可简单地坐在座位上休息放松和浏览当天的新闻,无须亲自操控汽车。如此的编队出行,听起来是不是非常具有“未来派”色彩?目前,欧洲正在研发和测试一个类似的交通系统。
  
  Trakker全地形车
  
  未来的执法者可能不得不应对复杂而多变的地形,工作地点也将不局限于地球,同时也要在其他行星上执法。对于他们来说,拥有一款可以做到“任我行”的交通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Trakker全地形车能够征服所遭遇的任何地形,即使奔赴最偏远的区域,也能畅通无阻。
  
  航天器SpacetimeRunner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能无须依靠传统的太空飞行方式,耗时数千年前往遥远的星球。我们要做的就是搭乘类似SpacetimeRunner这样的航天器,将“虫洞”作为一条捷径,飞往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
  
  自治数据库运输工具
  
  自治数据库运输车专为2137年设计,这是一个极富独创性的想法,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和人力并确保数据安全,防止遭到无孔不入的黑客的攻击。
  
  移动城市
  
  当地球的资源耗尽、整颗星球陷入危机之中时,人类便可能生活在可以移动的城市里。利用地球上的树木和其他植物,每一座移动城市的外壳内,都拥有一个可供居民生活呼吸的大气层。借助于居民生活产生的废物,移动城市可以将所到之处的土壤变得肥沃。
  
  激光驱动城市列车
  
  2112年,人类在月球上发现一种新的矿物质。这种矿物质让研发新型高能激光成为一种可能。这种激光能量巨大,足以驱动城市列车。未来城市将遍布可以发射激光的特殊建筑,必要的时候,激光还可以改变路线。
  
  飞行器Sydpelin
  
  Sydpelin是一款时尚、靓丽的飞行器,灵感来自经典的齐柏林飞艇和概念艺术家米德的标志性设计作品。与最初的齐柏林飞艇设计有所不同的是,Sydpelin采用等离子束作为动力,在驱动发动机运转的同时,为飞行器内部供暖。
  
  这款交通工具是针对一个被称之为“Praetoria”的文明设计的。此时的地球已沦为一个混乱无序的世界,生活在地面已经毫无安全可言。由于污染极为严重,加之匪徒充斥各个角落,有钱人被迫移居到飘浮在高空的岛屿上。Sydpelin是人们来往于地面与岛屿的唯一交通工具。
  
  ATV概念车
  
  ATV概念车不单单借助轮子行进,同时也可借助类似动物的腿移动,征服难以应对的地形。它的驾驶舱距地面很高,易于驾驶员观察前方动向,如有麻烦,可及时做出反应。
  
  “沙漠螳螂”
  
  在沙漠中寻找适宜建立人类居住地的所在,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但如果有“沙漠螳螂”帮助,情况便会大不一样。这款交通工具外表怪异、粗犷,利用其独特的运动系统,它可以征服任何类型的地形。
  
  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Ⅱ
  
  在未来世界,固定酒店将成为过去,而类似游轮的漂浮酒店将变得非常流行。漂浮酒店亚特兰蒂斯II的面积以及绝大多数特征,都与一座小城市类似。
  
  Acinonyx概念车
  
  Acinonyx概念车融合了动物与机器的诸多特征,是一种全地形车,即使遭遇最恶劣的地形,它也能轻松应对。
  
  Urb-01两轮回转仪城市车
  
  四轮汽车占据了公路上的大量空间,在充斥着高科技的未来世界,面临诸多机械方面局限的四轮车,显然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Urb-01是一款两轮回转仪城市车,让通勤变得更简单、更时尚。
  
  水下交通工具“章鱼”
  
  当人类文明移居水下,我们将需要一种新型交通工具,以便穿梭于被水包围的城市。“章鱼”在有机元素与机械之间形成一种美妙的平衡,允许驾驶者在行进的同时,受到由有机材料制成的触角保护,保证出行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9:05 | 查看全部
史上最优秀影片名单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史上百佳影片”是由78位影评家评选出来的,首发于电影界最权威的《电影手册》杂志上。
  
  入选这一榜单的影片来自多个国家,从“默片小丑”查理·卓别林到音乐片大师文森特·明奈利,从意大利巨匠弗德里科·费里尼到苏联先驱谢尔盖·爱森斯坦,都榜上有名。
  
  以下是这份榜单的十佳作品:
  
  1。《公民凯恩》(导演奥森·威尔斯):《公民凯恩》几乎总是被评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影片以新闻出版大亨威廉·兰道尔夫·赫斯特为原型,用创新的叙事手法和开拓性的摄影技巧,讲述了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故事。
  
  2。《猎人之夜》(导演查尔斯·劳顿):这部黑色影片最初上映时并没有引起轰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赢得了影评家的称赞。罗杰·约瑟夫·埃伯特甚至称其为“最伟大的美国电影之一”。电影讲述了一个云游牧师以杀害富裕寡妇为业的故事。
  
  3。《游戏的规则》(导演让·雷诺阿):这部1939年出品的喜剧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前夕拍摄的,它对法国上流社会作出了适时的讽刺。
  
  4。《日出》(导演F。W。茂瑙):在来到好莱坞前,德国导演茂瑙便拍摄了《诺斯费拉图》(又名《吸血僵尸》)这样的佳作。他到美国发展后的首部作品,是一部关于男子陷入婚外情的《日出》,进入了十佳电影的榜单。
  
  5。《亚特兰大号》(导演让·维戈):这部拍摄于1934年的法国电影,讲述了一名女子与驳船船长婚后来到巴黎,在这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中游历的故事。
  
  6。《凶手M》(导演弗里茨·朗):这部德国惊悚片讲述了如何追捕一个专门杀害儿童的杀人犯的故事。杀人犯由著名影星彼得·洛饰演。
  
  7。《雨中曲》(导演斯坦利·多南,主演吉恩·凯利):这部影片被许多人认为是美国歌舞片的精品力作,也让观众得以轻松一窥好莱坞从默片向有声片的转型过程。
  
  8。《迷魂记》(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詹姆斯·斯图尔特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患有恐高症的私家侦探。2012年,在《画面与音响》季刊评选的史上佳片中,《迷魂记》取代了《公民凯恩》成为最佳影片。
  
  9。《天堂的孩子》(导演马塞尔·卡尔内):剧情发生在19世纪,讲述了一个美貌的法国剧院女演员和4名追求者之间的故事。
  
  10。《搜索者》(导演约翰·福特):这是唯一跻身十佳作品的美国西部片,讲述了一名老兵辗转寻找侄女的故事。影评家虽然肯定了影片的总体内容和韦恩的表演,但仍对影片不时流露的种族主义观点提出了质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4:19:19 | 查看全部
名校校训——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
时间:2015-07-02 作者:未详 点击:181次

  印第安纳大学校训:光明和真理。拉丁文:LuxetVeritas,英文:LightandTruth。大学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知识,探索真理。决定人的价值的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的精神。校训期冀莘莘学子以知识之光明,驱除蒙昧和黑暗,照亮探索真理之路,在此过程中,实践大学教育的目的,实现学子的人生价值。
  
  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是一所位于美国中西部印第安纳州伯明顿市的公立大学。该大学建校于1820年,是印第安纳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学校,也是印第安纳大学8所分校中最具学术声誉的分校。伯明顿分校的校园以葱葱郁郁的绿色和具有浓厚历史气息的19世纪石灰岩建筑为特征,被誉为全美最漂亮的校园之一。学校所在地伯明顿市到印第安纳州首府波利斯市的距离约有80千米,到芝加哥市的距离是315千米,到圣路易市的距离是354千米。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大都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伯明顿市自成一体,发展为充满青春活力和学术氛围的大学城和美国中西部的文化和艺术中心之一。
  
  建校以来,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以思想自由和学术创新为办学之道,迅速发展为北美水平最高的研究型大学之一,是美国“公立常春藤大学”的一员;与西北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密歇根大学等知名大学同为美国中西部“十大联盟”高校。
  
  印第安纳大学为美国和世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家科学院院士等。该校实力最强的学科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它也由此成为全美文科最强的大学之一。教师中约有1/3的人从事社会科学的教学科研工作,社科类研究生项目80%以上在全美排名前20名,尤以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传媒、心理学、社会学最为突出。其Kelly商学院、Jacobs音乐学院、法学院、公共事务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在全美乃至世界享有盛誉。该校的化学系也是全美最顶尖的化学系之一,其分析化学排名一直位列全美前三。在201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美综合大学排名中,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为全国第76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