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3 21:17:06
|
查看全部
流浪汉
来慈善厨房领包子的有市区里领着“低保”的鳏夫,来自河南、吉林等地遭遇家庭变故的年轻人,也有为治病倾家荡产的老人,还有喜怒无常的精神病患者。
头发花白的李宾,今年48岁,宝鸡市陈仓区人。他身体左半边偏瘫、偏盲,拄着双拐。李宾2008年之前是个长途车司机,脑梗塞病发后,家里的12万元积蓄全花光仍不见好转,只得行乞。他的拐杖和不锈钢保温杯都是托尼给的。两周前,托尼刚带几位流浪汉看过病,医生开了中药。因为流浪者没有煎药器具,所以托尼付钱让医院煎好,再带到食堂分发给对应病患。保温杯就是买给他们喝中药用的。
对浪迹天涯的“李宾们”而言,有地方吃饭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获得尊严,寄托情感。事实上,“黄河慈善厨房”起到了社会矛盾缓冲阀的作用。流浪汉杀人等治安问题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今年6月西安东大街就有一名拾荒者田某持菜刀砍杀了与其发生口角的女青年。托尼认为田某是少数,相反,很多流浪者的内心非常安静,尽管困难很多,但他们每天仍然快乐。相比之下,那些有很多钱的人反而没有他们生活得开心。“我看到他们的时候,我不觉得他们比我低,他们也是我的老师。”
曾经有志愿者生托尼的气,不少来吃饭的人有能力找份工作,为什么花钱养着他们,不让他们自己谋生?托尼却操着流利而略显蹩脚的中文回答:“每个人的生活不一样,所以有的人流浪,我觉得没有什么区别,需要一点时间理解。我们不知道他们以前有什么困难,现在有什么困难,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这样生活。有可能他们没有办法改变,他们需要支持、需要帮助,他们可以自己去改变。”
第一位选择自己改变的流浪者是商洛市山阳县人王丹华。他2004年遭遇车祸,失去了右小腿,只好坐轮椅乞讨。与其他人不同的是,40多岁的王丹华非常坚强,他希望安装假肢,靠自己生活。于是托尼带他去定做假肢,假肢厂负责人得知情况后,决定免费为其安装。2011年8月,来“黄河慈善厨房”4年后,王丹华终于可以像常人一样走路了。紧接着,托尼帮他在浦菲沃(西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找了一份工作,月薪1200元。王丹华的生命轨迹于是在3周之内完全改变。
“黄河慈善厨房”迄今已经帮助20多位流浪者找到了工作。类似王丹华这样的自强者还有小黎和小杨,他们经常回到慈善厨房来帮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