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13 21:12:09
|
查看全部
“二胎”能解决什么问题?
新加坡政府内阁资政李光耀在他的《出生率下降为发达国家敲响警钟》一文中说,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的人口是新加坡的两个最大隐忧。
在中国,人们的传统生育观念也因之改变。早在1997年国家计生委所作的一项调查就显示,城市和农村妇女的生育意愿已分别降至1。56和1。8。
不少专家早就指出,中国的人口政策发展到今日已到一个转型关口。人口专家的注意力几乎不约而同地放在了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这个议题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行生育政策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素质下降等问题,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困扰中国。
一个担忧则来自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的趋势。据国家计生委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3。55亿,成为不折不扣的“银发社会”。今年4月间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老年人口将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二十世纪50年代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相继进入老年,“十二五”期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年均增长800万以上,总量将突破2亿。
从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早已经走上老龄化的快车道。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1。78亿人,占比13。26%,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据国际通用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
但在学者翟振武看来,“假定放开了二胎政策,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龄化的问题,只可以缓解一些老龄化的过程和速度,所以,靠多生孩子来解决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我觉得起的作用不大。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根本之策还是要建立完善的、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体系,这是根本。”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进入老龄化的同时也进入少子化阶段。据“六普”数据,目前中国0岁至14岁人口仅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而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一个社会0岁—14岁人口占比15%—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少子化意味着未来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持续减少。
另一个担忧是,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已达117(即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平均有117个男婴),远远高于103—107的正常值。“这说明人口群体在性别比例上失去了调整的空间,按照婚龄差距在5岁之间测算,中国婚姻市场将有2000万—3000万男性面临婚姻压力,这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建民曾不无忧虑地提醒记者。
对于靠放开二胎政策解决出生性别比的问题,翟振武则认为,那同样是杯水车薪,“放开二胎,会使得出生性别比有一定的缓解,但靠放开二胎去解决出生性别比的问题,这也是期望太高了,它的影响有限,把这作为解决性别比的根本之策,它承担不了这样的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