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3:41 | 查看全部
  聚沙成塔的色彩
  
  海的主导色是蓝色,而海面上的珊瑚礁、海岸边的沟边藻的荧光、海底的藻类森林,都是蓝色海洋的修饰。除此之外,更有一种因藻而起的颜色变化,令人恐惧,那就是赤潮。
  
  赤潮是硅藻和甲藻大规模爆发的结果,这两种藻因为富含硅和体内色素的差别,颜色并非蓝绿色,而呈棕黄色,当数以亿计的棕黄色藻类聚集在海水中的时候,便呈现或艳或暗的红色,仿佛海底在发生什么大规模屠杀事件。有人说,《旧约·出埃及记》中埃及人被迫出走前尼罗河的血变之灾就是最早关于赤潮的记录。赤潮的可怕倒并不在于其颜色,而是因为引起赤潮的硅、甲藻往往会释放藻毒素,这类神经毒素毒性不亚于氰化钾,所到之处渔业损失惨重,更有可能进一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普遍认为赤潮的一大诱因是人类活动向水体排放了大量的营养盐,造成上述藻类的大量增殖。但它的爆发与洋流、风力、水质等因素都有关系,多年来仍旧难以预测。与它类似的,就是近年来青岛频频出现的浒苔爆发,因为浒苔属于绿藻,所以又被称为绿潮,好在浒苔并没有毒素,只是遮蔽了水面的光线和氧交换,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略小。淡水水体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情况,不过主力是释放藻毒素的蓝藻,而它爆发时水中的粘绿色被称为水华。
  
  改变大气组成、维持生态系统、造陆、变色……这些地球上最小的生命体用不懈的努力,凭着巨大的数量,以人类不可见的方式,将自己与这个星球上最大的栖息地——海洋联系了起来。它们作用的方式有的被人类认可甚至赞叹,有的却引起人类恐慌,而它们并不在意自身行为的任何意义,这些生物只是在有限营养和众多摄食者的严苛环境中搜寻一切生存机会,伺机爆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4:06 | 查看全部
电话“男闺蜜”
时间:2014-12-09 作者:未详 点击:216次

  在你的手机通讯录里,有没有一个号码,可以随时随地拨通?无论你是在百无聊赖地等人,或者面对一个蜡像般乏味的饭局对象,甚至你正在马桶上酝酿一番大事业,他们都可以在电话那头与你共同谋杀这些无处消磨的时间。
  
  文子就是这样一个闪耀的角色。我们认识10年了,关系从最初的编辑与作者变成朋友。见面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80小时,但相互吐槽几乎涵盖了彼此的成长史,见证了各种重要时刻。有一次去面试,我无意中瞥见房间铭牌上的名字正是文子曾经采访过的人,于是躲去洗手间给他电话,他二话不说,噼里啪啦细述我未来上司的风格、喜好,让我避让雷区并不露声色地投其所好,顺利拿到OFFER。
  
  从此觉得文子这枚“电话闺蜜”实在是必备良品。首先他单身,这让我减轻了心理压力,不用担心电话那头有一团虎视眈眈的眼神。其次,作为混媒体圈的,他眼界宽广,大到特首选举小到润手霜品牌,都能把话题活色生香地接下去。他晚睡、热心、受不了冷场、保密意识强、不畏电话辐射,而且常常正相谈甚欢时我所等之人来了,我简洁地说一句“再见,谢谢”准备弃他而去,他也会很绅士地回一句“mypleasure”,让人感激。
  
  文子的事迹,成为朋友圈子的典范。但我发现情况在悄悄发生变化。
  
  最初的迹象是,我打电话给他,他言辞闪烁,时而说在开车,时而说老板电话进来了,再也没有以前的兴致。一开始还能理解,情况多了难免让人生疑,我是不是得罪他了?直到某天我收到一条陌生短信:“我已经和文子在一起了,请你好自为之。”
  
  他恋爱了。这又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他似乎随时都处在恋爱阶段,我也习以为常。但这一次,是要结婚了吗?
  
  我发短信给他说我“被情敌”了,请他帮我洗冤。他回我:“我懂。但以后我可能不能像以前那么敬业了。”我自然也懂。男女之间真正的友情在彼此眼中是存在的,但在身边人眼中,是不可信的,婚姻不一定是爱情的坟墓,但一定是异性友情的坟墓。岁月中那些异性朋友,像被UFO掳走,突然就消失了,即使再见到,也只能说着外星人般的话。
  
  最近一次见到文子是在某品牌的发布会上,我们一左一右站在采访室门口,明星在给工作人员签名。他告诉我他刚结婚。我从钱包里掏出钱,找了一个信封当场封给他说“恭喜”。他压低声音说:“人家以为我们钱色交易呢。”我扑哧一笑:“你陪了我那么多年,该你的,别客气。”明星抬头看了我们一眼,那复杂的眼神,像是在构思剧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4:20 | 查看全部
老北京的天价房
时间:2014-12-09 作者:未详 点击:92次

  “现在北京的房价可了不得了!”
  
  “可不是嘛,简直涨得没有王法了,要照这个闹法儿,这简直是不叫下等人在北京里头住了。”
  
  听了上面的对话,我猜很多朋友会以为这是两个现代的购房者在抱怨,但让人惊奇的是,这个对话出现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北京,被一个名叫加藤鎌三郎的日本留学生听见,如实记录在了一本名叫《北京风俗问答》的小书里。
  
  民国十三年北京的房价,自然比民国初年高一些,不过要是跟今天相比,那实在是便宜到了姥姥家。众所周知,就在那一年鲁迅先生在北京第二次买房,买的是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一座四合院,3间正房、3间南房、东西各两间小厢房,总共10间房子,占地400平方米,不算契税和装修费,总共才花了800块大洋。
  
  那时候,北京城内三等巡警月薪8块大洋,纺织厂女工、估衣(旧衣)店伙计和小学教师这三个工种的平均月薪是16块大洋,人力车夫昼夜倒班拉车,刨去违章罚款和交给车行的“份儿钱”,旺季一个月能挣15块大洋。鲁迅属于高收入群体,他在教育部上班,工资加上稿费,每月能挣300块大洋。谭鑫培、梅兰芳等戏曲大腕的收入就更高了,在台上唱一出戏,就能拿到几百块大洋的“戏份儿”。也就是说,当时工薪阶层忙活四五年时间,挣的钱就够买下一处小型四合院了;明星买房更容易,一座四合院仅仅是两出戏的报酬。由此可见,那时候北京的房价还算合理。
  
  但是老百姓为什么还要抱怨房价“涨得没有王法了”呢?两条原因,第一,他们不像我们这么容易满足,花十几年时间还清房贷,还感到倍儿划算,那时候的人们还没经受过高房价的洗礼,即使工作四五年就能挣一套四合院,他们也觉得太贵,也许在他们心目中,理应工作两三年就能挣一套四合院。第二,他们感慨并抱怨的,不是800块大洋一套的四合院,而是一处天价房。
  
  那处天价房位于王府井附近,业主是满洲人,曾经是清廷的军机大臣,鉴于他的后人都还健在,这里不便提他的名字,姑且以军机大臣称之。话说军机大臣在民国不再是军机大臣,没有了挣外快拿高薪的机会,一大家子人坐吃山空,渐渐出现了财政危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4:34 | 查看全部
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军机大臣想把自家多余的房子高价租出去,每月赚些细水长流的房租,足以补贴家用。
  
  可是四九城里那么多花园别墅濒水豪宅,人家凭什么愿意出高价租用他的房子呢?有人帮军机大臣出了一主意:炒作。
  
  炒作的手法很简单,那就是高价卖房,使劲往高里报价,让他的房子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于是军机大臣贴出告示:某某胡同某某花园21间房屋出售,起价5万两。
  
  5万两是白银,折成大洋是7。5万块,21间卖7。5万块,每间就是3570块,按一间房20平方米估算,这些房子的单价就接近每平方米180块。这个价位当然是天价,因为当时北京最贵的新式洋房,配有电灯电话和“能冲水的洋马子”(即我们现在说的抽水马桶),位于地价最贵的西交民巷,每平方米也不过要价70块大洋,军机大臣家的房子虽然由日本建筑师设计,带一座堆着假山的花园,但毕竟是前清时盖的,还是旧式的瓦房,里面没电灯没电话没有洋马子,位置也不在西交民巷,每平方米敢要180块大洋,岂不疯了?
  
  军机大臣没疯,他高价卖房,用意不在于卖,而在于租,把房子弄成天价房,买是不大可能有人买的,但名气必然打响,租价必然上涨。果然不出他所料,天价房的名气打出去之后,很多有钱而且烧包的富人慕名而来,租借他的花园办红白喜事和招待贵宾,每天的租金竟然涨到了200块大洋!这个手法颇似前段时间风头甚健的钓鱼台七号院把房价报到30万一平方米,然后再声明不卖,留给企业“自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4:47 | 查看全部
都市里的族谱
时间:2014-12-09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热播电视剧《四世同堂》再次勾起了我们对大家族的回忆,但想来却有隔世之感。家族曾是中国社会结构中最强大的支撑之一,城市化的洪流让家族在都市中变成了遥远的传说,同事关系、利益关系成了社会结构的主流,甚至作为家族留存的家庭生活方式都已渐趋消逝。
  
  但血毕竟浓于水,家族成员的交往有天然的契合点。喧闹的北京城里,有这样一个100多人的大家族,他们AA制的定期集会,认真的建设家谱,很现代的交往互助,打造了都市中“其乐融融”的大部族。
  
  四世同堂
  
  2009年正月,河北蠡县,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了。
  
  在100公里外的北京,齐一郑重地将小孩姓名敲入电脑表格,名单上已经有125人。她不是登记员,而是婴儿的姑姑,这份名单上则是齐家所有的家庭成员。
  
  今年38岁的齐一在京城一家旅行社工作,在她的背后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
  
  齐一爷爷今年92岁,有弟、妹5人,排行老大,这样包括齐一爷爷,还有三位姑奶奶和二爷、三爷共6位祖辈老人,这也是这个大家庭的组成基础。
  
  在齐一的父亲这辈中,爷爷家有5个孩子,大姑奶家有7个孩子,二爷家4个,三爷家2个……总共齐一父辈的叔叔、姑姑们有20多人。
  
  齐一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人,这代又有了20多人。
  
  最后是齐一儿女这一代,虽然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但在已然形成的大家族里,仍然人数众多。这样一个四世同堂的家族,再算上由于嫁人和娶妻而加入的外姓人,截止到今年5月,齐家的家族名单上已经有125口人了,除了在河北老家有40多人外,其余的七八十人都在北京定居。
  
  这样百多口人的家族,在旁人看来,别说认全叫什么、知道彼此之间关系,就是能记个脸熟,也要花上十天半月。齐一告诉记者,像自己这样从小在这个家族里长大的她都能认全,只是对河北老家的一些人分不清排行,因为他们“长得太像了”,而家族里的小孩子,用了几年时间也就都认全了,倒是一些刚刚结婚到齐家的姑爷或媳妇,常常分不清彼此,弄出张冠李戴的趣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4:57 | 查看全部
AA制与网聚
  
  齐家人喜欢热闹,虽然家族人多,但几乎每周都有聚会,赶上端午、中秋、圣诞这样的节日,或者谁的生日、结婚纪念日,老家来亲戚之类,更是作为聚会的理由。
  
  比较固定的是每周六在通县齐一爷爷家的聚会,虽然有的人不是每周都来,但每次总能有五六十人。大家来了围坐在一起,沙发、椅子、小板凳全用上,没位子就站着,好在爷爷家的住处是一个大院子,一家子人也能挤得下。
  
  在一起也就是聊天,家常事,孩子上学、工作、生活上的事情,要是遇到谁家有什么难题,大家伙一块出主意帮着解决。齐家老人们看见这样的热闹劲就高兴。
  
  夏天的时候在家里聚会就热了,齐家在北京郊区怀柔找了一处景点的农家院,长期包下来,家里的退休老人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年轻人和小孩周末有空就去住住,给老人带些吃的,一起爬爬山。由于家人长期住,那里的饭菜也比较符合齐家口味,齐一的叔叔经常去,都快被看成是当地的村长了。
  
  齐家聚会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费用都AA制,一般的吃饭、聚会活动,去的人要分摊,家里的小孩只要上了学,也要按照人头来分摊。像去农家院度假,吃住一天每个人只要几十块钱,大家都觉得很便宜,也不会对哪家形成负担。
  
  不仅是周末,齐家人也几乎每天晚上都通过网络来聊天。QQ、MSN、SKYPE,齐一有弟弟妹妹在海外留学,网络是他们和家族交流最方便的工具,在河北老家,这两年也开始用这种方式和北京这边联系,一些老人最初不懂电脑,甚至把“移动鼠标”理解为拿起鼠标晃晃,现在慢慢地也会使用最基本的功能了。最近,齐家还在家谱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谱树,以记录下家族中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5:09 | 查看全部
  家族“春晚”
  
  每年春节的聚会是齐家最隆重的一次。齐家以前是分别去6个老人家拜年聚会,往往很拥挤,假期也排得满满的,后来有人提议一起去度假村过年,大家一呼百应,到今年,齐家已经连续9年在度假村过春节了。而且,齐家一百多人在一起不只是吃饭聊天,齐家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举办“春晚”。
  
  每年正月初一,河北老家的40多人就包车来到北京,齐一在旅行社工作,给联系住的地方,老姑奶一家管吃,有车的人则去接他们,谁能解决什么,就主动去做什么。
  
  大家在度假村除了互相问候聊天,在一顿丰盛的家宴后,就是期待已久的晚会了。之前齐一姐妹三人布置会场,自己动手制作条幅、拉花等,各家的负责人也准备节目单,说相声、唱歌、京剧、三句半等节目都有,齐家人最擅长的是改歌词,将流行的歌词改成唱自己家的事情。这类的创新节目齐家可是花了很长时间准备的,甚至在前一年的“五一”就开始策划了,平时一家人聚会时坐在一起就想歌词、排练。
  
  每年春节结束后,齐一退休在家的姑姑还把所有节目制作到光盘里面,留作纪念,现在,包括平时的照片,记录齐家家族活动的光盘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摞。
  
  齐一觉得这样的大家族除了亲情外,还有一个好处是,遇到红白事,或者上学找工作的事情,一大家人能帮助解决很多困难。
  
  齐一拿出一份名单,上面是齐家人所工作的地方,其中有学校、房地产、化工厂、邮局、银行、医院、证券公司、律师所、军队、自来水公司,还有在海外留学的,所以,对于齐家来说,各个行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平时谁家的小孩考学,去医院看病等事情,碰到谁了解的,招呼一声就去帮忙,每个人都觉得给家里人帮忙是分内之事。
  
  这么多人有事一起商量,也使得齐家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上不会出现偏颇。比如对子女的教育上,齐家的孩子或许是最能与人融洽相处的。比如孩子们过生日都是在周末聚会的时候,如果与别人的纪念日临近,那在蛋糕上面就不会写字,大家一起庆祝一下。
  
  齐家里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的教师都有,经常在聚会的时候,齐一的小学教师姐姐拿来一些卷子让孩子们去做,给孩子们一些指导,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很少会出现教育子女上的失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5:20 | 查看全部
寻觅赞美别人的亮点
时间:2014-12-09 作者:未详 点击:121次

  我在纽约的三十三号街和第八大道邮局里排队等候,寄一封挂号信。我注意到柜台后面的那位邮务员,显然对他的工作很不耐烦——称重、递出邮票、找零钱、分发收据,年复一年都是同样单调的工作。
  
  当他为我的信件称重时,我热忱地对他说:“真希望能有你这样一头好发。”
  
  他抬起头,惊讶地看着我又从惊讶中恢复过来,泛出笑容,很客气地说:“啊,它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
  
  我很确切地告诉他,或许没有过去的光泽,不过现在看起来,他的头发仍然状况极佳,他非常高兴。我们愉快地谈了几句,最后他对我说:“许多人称赞过我的头发。”
  
  我敢打赌这位先生出去吃午饭的时候,他的脚步就像腾云驾雾般轻松。晚上回家的时候,他一定会跟太太提到这件事,还会对着镜子说:“这头发确实不错。”
  
  我在公共场所讲过这个故事,当时有人问我:“你想从那邮务员身上得到什么?”
  
  是的,我确实想要从那个人身上得到些什么,但那东西是无价的,而且我已经得到了,我使他感觉到,我替他做了一件不需要他报答的事。我得到了助人的快乐,那种记忆即使过了很久,也会在我的记忆中闪耀出光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5:32 | 查看全部
盘点各国车牌管理制度
时间:2014-12-09 作者:未详 点击:127次

  据媒体报道,自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严”新交规,浙江司机鲍先生也因此遇到了一些麻烦:5日那天他提了新车高高兴兴上路,结果因为无牌行驶被交警拦下进行调查。鲍先生说这是新车,临时牌照放在后备厢,一看临时牌照到期时间是2013年1月4日,已经过期一天。根据新交规内容,鲍先生一次性被扣12分。要回炉重考驾照。
  
  那么国外的汽车牌照都有着怎样的管理制度呢?
  
  临时牌照管理
  
  在我国,新车购置后到正式牌照到位前,车管部门会给车主授权一个临时性牌照,以解新车过度时期“裸奔”的尴尬。那世界各国新车的牌照又是如何管理的?在旅居法国的万凌虹女士眼中,以随意风格著称的法国人在履行新车上路规则方面却出奇的严苛。
  
  万凌虹说,所有新车都会有临时牌照,临时牌照也是需要挂出来的,如果没有挂汽车牌照要一次性扣分6分,然后还会罚款90欧元,如果3天之内没有交罚款的话,它就是135欧元了,再过15天还没交,罚款的金额会越来越多。
  
  和中国类似,法国对驾驶者也实行12分制管理,不同的是,规定时间内,被扣分数不会清零。
  
  万凌虹表示,刚开始拿驾驶执照在三年之内你作为是一个新手来的,它的分数只有6分,满了3年新手之后,才有12分。中国是每年扣分之后会清零,但在法国不是的,车主第一年被扣了3分,那么第二年的分数就是9分,然后第二年车主又被扣了2分,第三年就剩7分了,如果第三年没有收到任何违章通知,警察局会给车主分数奖励会回一个点或者两个点。
  
  在美国留学的李暘说,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几乎不会看到无牌车辆大摇大摆上路行驶。因为美国的法规规定,如果在正式的牌照颁发之前的30天—40天必须要悬挂临时牌照,过了这个期限以后,按照规定就需要及时换上正式牌照。临时牌照必须要摆放在车辆的后视窗,也可以放在固定正式牌照的框里面,有一些车辆管理部门甚至允许新车辆所有人在登记新车或者是二手车的时候可以在你购买以后直接就很快的在网上进行登记,而且他们还设置了提供这种服务,就是你可以把临时牌照直接打印出来,打印出来以后就可以在你的后视窗上进行张贴。
  
  李暘说,美国相关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对于临时车牌与正式车牌的交接工作给与了充裕的时间,也留给车主一些自主空间:
  
  生活在日本东京的黄学清女士对日本严苛的行车管理制度深有体会。她说:“在日本的街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行驶中的没有车牌的车辆,没有车牌的车如果想要移动只能用专门运送车辆的卡车来运送,日本的法律对车牌有不少规定,比如在车牌上套上可以吸收红外线或者可以反射光鲜的套子是违法的,日本国土交通省从2010年秋天开始全面禁止车牌使用有颜色的套子,违者最高可处以50万日元相当于37000人民币的罚款,曾经有过为改造成不易识别车牌提供零件的厂家受到起诉的事情,如果车牌被泥土、灰尘等自然污染,放任不清洗也有可能被视为是违反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21:15:45 | 查看全部
 车牌组成方式
  
  中国的汽车牌照管理规定确定通过计算机公开自动选择机动车号牌号码,后又引来了对个性化车牌的呼吁之声。2002年,北京等4城市试行个性化车牌,但开始12天后,就因为一些低俗甚至不合法的“个性”而被紧急叫停。2005年11月17日后,从开封市开始,一些地区陆续启用自编自选式车牌至今,但并未大规模推广。那其他国家在车牌的组成方面又与中国有哪些不同?
  
  荷兰1898年颁发了第一份车牌,成为最早由政府颁发车牌的国家。荷兰现行的车牌制度始于1951年,根据车辆的所属功用安排号码,如AA打头的车牌,是荷兰皇家的专用车牌,B是商用车牌,CDJ是国际法庭专用车牌等。
  
  德国现行的车牌左侧,增加了欧盟12颗金星的蓝旗标志,并用大写的“D”代表德国。号码用字母标明车辆注册地区。最大的城市用该城市第一个字母代表,比如,B为柏林,M为慕尼黑。次一级的城市和地区,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缩写字目。
  
  美国车牌除了尺寸统一以外,每个州都有不同的设计,有人在车牌上写上售车商的名字,加安彩灯装饰等,都没有被执法部门制止。现在,美国各州的车牌上根据车辆总数,有7个字码的,也有6个字码的,排列完全按自己州的需要。但是每个州的车牌都会标明州名全称,而不用缩写。
  
  其他加拿大的车牌政策与美国相似。俄罗斯车牌上有加盟共和国的旗帜和加盟共和国缩写,并用数字代表城市和地区,如77、99、97和177是莫斯科。日本车牌则用汉字注明该车的注册地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