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5:57 | 查看全部
做实习生,你靠谱不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104次

  1
  
  与一个在世界500强工作的朋友聊天,谈起一个新来的暑期实习生:该MM性格活泼,第一天上班就给大家带了小礼物,但眼睛里似乎就只有一把手,一有机会便去跟领导套近乎,对其他人安排的工作则挑三拣四。
  
  一次领导的助理叫她下楼去取快递,MM当着众人面答:“又不远,你自己下去活动活动吧。”助理顿时石化。又一次开会,领导半开玩笑地提醒一老员工,要他注意文档中的错别字,MM在旁马上附和:“就是,我最讨厌错别字了,我一般都会认真检查几遍再交。”顿时无人接话。
  
  MM的确有些能力,但乱插嘴、乱奉承多了就会讨人嫌。积极表现并没有错,但别把自己那点小心机表现得过于明显了。与如此能“来事儿”的实习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以沉默见长的实习生,想必这也是为数最多的吧。
  
  2
  
  以前同事带过一男同学,让他帮忙查些资料,他“嗯”一声便再无他话,不问何时交,也不问有无注意事项。带他去采访,他不记笔记,也不问问题。平时在单位无事,一坐就是一天,早上从不主动帮忙打扫卫生,中午吃饭也独来独往不与其他记者交流。实习结束单位只能让其走人,同事还送他一句评价,“你就像个谜一样”。
  
  实际上,不论哪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实习生,发个招聘启事马上能收到上千份简历,但在芸芸众生中想找个靠谱的实习生,却颇不容易。在实习结束时多半老师都会给出以下中肯的评价:比如勤奋努力,但背后可能暗示你不通人情世故;比如聪明机灵,这或许暗示你欠缺勤奋踏实。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是“靠谱”二字,或许是对实习生的最高评价了。
  
  要做一个靠谱的实习生最基本的素质当是认真。你需明白公司给一个新来实习生做的事情必然是无关紧要的,他们其实已经做好了你找个借口搪塞了事或者把事情搞砸的准备。让你做的目的,无非是想考察你能将这么一件小事做到何种程度。这时候的心态最好是:这对全公司而言也许是万分之一的小事,但对你却是百分之百的机会。
  
  3
  
  记得我刚去报社实习时,刚好遇上汶川地震,带我的老师当天晚上即出发赶往四川。老师出差外地,其他实习生便自动放假。在别的实习生放假期间,我做了这么几件事:
  
  通过各种关系,在北京辗转找到了包括当地医院、汶川县官员、当地媒体记者等可能为老师的采访提供帮助的人及联系方式,并立即短信告知老师。同时在后方留意与地震相关的新闻线索。最后,考虑到老师在外忙于采访和地震后上网不便,我主动把其间其他媒体关于地震的报道角度做了收集,邮件给老师……
  
  在那之后,我开始获得比其他实习生更多的采访机会,并逐渐开始独立操作大选题。对于像我们这样既无杰出的能力又无过硬关系的实习生来说,唯一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似乎就只有“用心”二字了。
  
  4
  
  常听到学生报怨“做实习生就是打杂”,但用心的人便懂得打杂是了解新环境的最佳机会——通过倒水、跑腿、复印资料等琐碎工作,能迅速对这个公司或部门有全面了解:这个公司核心部门有哪些,核心的领导是哪几个,周围同事叫什么名字,各自有什么特点等等。
  
  我的大学同学曾在一家500强公司做暑期实习,实习结束后公司竟然多次打电话请他回去继续实习。这位如此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同学告诉我,他仅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而已。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将卫生打扫干净。开会进行头脑风暴,做会议记录的他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去跑腿送资料,他二话不说便往楼下跑。他总是在办公室留到很晚,帮那些加班的同事买外卖。实习结束时,他跟认识的朋友打招呼告别,还留下他们的联系电话。尽管他能力并非最强,英语也并非最好,但却最让其实习的部门怀念,原因不用说,因为他最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6:10 | 查看全部
你有权以自己的方式长大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77次

  给职场新人
  
  1.工作是你应该面对的现实,因为你在醒着的时间中一半以上都在工作。
  
  2.目前对你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加深资历和增长知识,而不是赚钱的多少。
  
  3.要有耐心,成功不会一夜降临。
  
  4.不要自满,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个世界,还有很大的天地没有开垦。
  
  5.把你所干的每一件事都做记录,并存档。长期积累后你会清楚自己做过什么,你的优点、缺点。
  
  6.没有人白白给你加薪,你必须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好好学习吧,不要守株待兔。
  
  7.在你试图换一个工作环境前必须学有所获。就是说,从你从事的每一份工作中学到东西,不管是实际的工作技能,还是人生体验。
  
  8.不要太在乎官衔和职称,它们不能替你付账,多考虑你的实际收获。
  
  9.有一个以上的拥护者或良师益友。因为,你常常能从他人的宝贵经验中长进,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10.没有人会像你那么关注自己的职业,一切靠自己,不要过多指望他人。
  
  嗨!亲爱的办公室新鲜人小姑娘:
  
  就在刚才,在洗手间里,我听出了在隔间里伤心哭泣的人是你。回到我的办公室,突然发现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于是我开始给你写这封信。
  
  我想今天对你来说,一定是很艰难的一天。早上,你红着眼睛来上班,我知道你一定又和男朋友吵架了。上午你接了一个电话,脸色立刻黯淡了,是房东要涨房租。度过了这样的半天,也就难怪在下午的会议上,你做幻灯演示的时候语无伦次,以尴尬的沉默告终。接着,在我要上周就交给你做的报表,而你说你还没做好的时候,我板着脸告诉你,如果你不搞明白什么事情是不能拖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然后我就去忙自己的了。你也许没注意到,我也有自己的上司,如何让他满意是我每一天最头疼的问题。直到我在洗手间里听见你的哭泣,我才又想起你来。你哭泣的声音还那么的稚嫩,于是我一下子想起了,你今年才二十三岁。
  
  二十三岁时候的我自己是什么样子?碰巧,在我记忆中最清晰的也是一次哭泣。那天我现在的老公,当时的男朋友和我在电话里分手,我独自去火锅店吃了一大锅毛血旺,接着发现我的皮包被偷了,所有的生活费和银行卡都在里面。刚从警察局立案出来,我接到了大学同学的电话,邀请我去喝她的喜酒。然后,说是因为心疼红包有点丢脸,但是在当时那确实是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就那样在冬日的街头上,不顾过往行人诧异的目光,放声大哭。
  
  也许生活要让每一个女孩都从一场痛哭开始,了解它玫瑰面纱背后的真面目。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总是愿意相信一句话:生活在别处。你们很轻易地放弃一份工作,很轻易地放弃一段爱情,很轻易地放弃一个朋友,莫不是因为这种相信。可惜人要到很久之后才能明白,你兜兜转转最终得到的,也不过是你在第一个站台错过的。
  
  所以小姑娘,我要对你说出今天的第一句忠告:好好工作。工作是一切并非天生公主的女孩成为女王唯一的方式。工作是一切自由幻觉中最接近现实的一种。更重要的是,工作帮助一个女人学会怎样爱自己,然后你才能好好地爱这个世界,爱别人,以及被爱。
  
  我知道,在你的眼里,三十多岁的女人已经老得如同隔夜菜了。四十多岁的女人就可以去死了。没关系,我不介意,因为我二十出头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让我再告诉你一句话:比老去更可怕的是老了还没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亲爱的小姑娘啊,你得加紧了,否则你一回首已是三十身。
  
  现在的你,距离一个成熟、专业的职业女性,还差得很远。
  
  你看,当你穿着泡泡纱公主裙来上班,或者在我和你谈话的时候顺手抓起一个文件夹支着下巴,作为一个女人及一个妈妈来说我觉得你十分可爱,可是下一次我考虑下属升职的时候,可能我无法选择你。
  
  我不需要你下班后加班,也不需要你在我走近的一刹那赶紧把QQ页面关掉。我们这儿是外企,一切都是结果导向,苦劳不计入分数。但我还是劝你,不妨用功一点。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别跟着那些老男人小男人抱怨社会,你改变不了社会,也不可能重新选一个爸爸,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但你也不是真的干得那么坏。事实上当你在会议上颤抖着声音阐述你的新模型的时候,会议室里的那一片死寂代表的并不是不屑,而是震惊。
  
  现在,让我们聊一聊爱情。鉴于我们都是异性恋,我们姑且把这一点简称为:男人。我二十三岁的那年错爱了一个不值得的男人,导致了我和现在的老公,当时的男朋友的分手。还好后来我又有一个机会回头。
  
  而你,亲爱的小姑娘,我不得不说,你分明也在一场错爱之中。这一点我从你红着眼睛来上班的次数就可以知道。不过没关系,每一个女孩的二十三岁如果不浪费在错爱之中,简直就是一种浪费。过一段时间,你一定会像当年的我那样明白过来:爱情,归根结底是为了快乐。虽然现在有一个流行的词叫做“虐恋”,但生活不是电视剧,和Mr。Wrong一味纠缠下去也拿不到片酬。
  
  其实大多数男人都不懂得,女人的心灵结构是这样的:最外面的一层属于没有希望的追求者带给我们的小心动;中间的一层属于会伤我们心的坏男人;但是最深刻、最珍贵的心灵角落,永远只属于那个能让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爱的男人。
  
  最后是金钱。恭喜你,你开始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了!请你非常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在你大学毕业之前,生活不是不严酷,只是当时是你的父母在为你付账单。而现在,你进入社会了,你自觉的将许多欲望视为自己的责任了。
  
  你毕业于不错的大学不错的专业,口齿伶俐,相貌清秀!你是这样的幸运,你却羡慕我的房子,我的车,我的钻石耳钉。我都不知道你在羡慕些什么。你没有必要因为你的衣服不如别人,包包不是名牌,或者存款还不到五位数而觉得不安。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再也没有比二十三岁的贫穷更理直气壮的事情了。
  
  而相反,你不知道当你的年轻肌肤上带一点汗水,在我们这些老家伙的眼中是怎样千金难换的美好。
  
  我不是说我羡慕你,因为我自己的二十岁过的足够耀眼。其实我喜欢现在的自己,我喜欢每一个阶段的自己。电视里常常有女明星受访的时候这样说,别怀疑,是真的。在我像你一样二十多岁的时候,世界在我的眼前是混沌的,唯一清晰的只有我青春美丽的身体。但现在,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很清楚。我眼前的路,我眼前的人,当然也包括你。
  
  亲爱的小姑娘,虽然生活在今天对于你来说,天是暗的,风是冷的,也许喝口凉水都会塞牙。但是,我多希望能让你了解,一切最终都会化为一个会心的微笑。请好好享受你的二十三岁,努力而不费力地,等待岁月为你揭晓的答案。
  
  你看,生活总是令我们出其不意。你在洗手间里的一次哭泣,却让你的上司老女人理解了二十三岁时的她自己。为此,我要谢谢你。也同时决定了,我只会将这封信存在我的电脑硬盘上。因为你,亲爱的孩子,有权用你自己的方式成长。
  
  你的上司老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6:22 | 查看全部
所谓爱,其实是一种德行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许道军,河南新县人,博士,副教授,现在上海大学中文系任教。
  
  人生格言:不想成为一个好爸爸的丈夫,不是一个好作家。
  
  将自己的事与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分开,这是一个朋友说的。
  
  把山羊和绵羊分开,这是作家懿翎的小说题目。
  
  将自己的爱人和别人的爱人分开,这是一种德行。
  
  要爱自己的爱人,尤其是在她已经不可爱的时刻,如果你不爱,这个世界就没有人去爱她了。不要去爱别人的爱人(包括财富),哪怕她真的是人见人爱。所谓爱,其实是一种德行。爱与不爱,都是道德。
  
  爱不是要挟
  
  你爱一个人,这是好的,因为你还有爱的能力,但是你不能强求你爱的人成为你的爱人,这不道德。爱与爱人,love与lover,是两回事。世界是你的世界,也是别人的世界,最大的现实是,世界是世界自己的世界。它不作为你的镜像,也不作为你的象征而存在,存在者只为自己存在。
  
  是的,你很有钱,可以额外为别人购买服务;也有权,可以让别人的错误不被惩罚。但是这就可以成为爱一个人的理由吗?有爱又如何呢?日本人结婚时,新郎总要谦逊地对新娘说:“你以后跟我受苦了。”是啊,爱不是筹码,更不是要挟,你怎么能因为爱别人就要求别人接受你的生活和未来不可知的命运?伤害、侵犯他人是不道德的,然而强行地去爱一个人就正确吗?
  
  你与他,存在与存在,只是相互的瞬间、彼此的过客。如果你爱,就珍惜无限短暂的瞬间吧。希望你的遇见,也是世界的遇见。如果你不想被世界改变,那就学会不去强行改变这个世界。
  
  爱不是要挟。
  
  小鱼知痛
  
  我们从菜市场买回一大堆小鱼,准备给女儿烧汤。
  
  女儿欢呼起来,快活极了,像预想中的那样。
  
  小鱼儿在水盆里游来游去,活蹦乱跳,女儿在旁边兴致勃勃地围观,并且给它们起名:“这是尼莫”、“这是多莉”。
  
  爱人捉住一条小鱼,开始退鳞,我打下手。
  
  “小鱼痛吗?”女儿问。
  
  爱人像扔掉火炭一样跳起来,“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她几乎要哭了。
  
  我有什么办法。被命名的小鱼不再是我们假设的有罪、不知疼痛的生物,而是我们的“同类”。爱“同类”,这本来是人类虚伪的道德。如果万物都是我们的同类,又该如何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时候也多,我们还会认为小鱼不知疼痛吗?
  
  事已至此,只好将它们养起来了。
  
  从此,我家多了一个鱼缸,鱼缸里养着一群大爷。
  
  大鱼怎能吃小鱼
  
  送女儿去幼儿园途中,路过一个鱼塘。
  
  我开始跟她讲:池塘里有水,水里有鱼。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女儿怎么也不明白,小鱼是大鱼的孩子啊,大鱼怎么会吃小鱼呢?我想了想,有些小鱼是别人的孩子啊。但是话没有出口,就打住了:难道别人的孩子就可以吃吗?
  
  谁敢动我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6:31 | 查看全部
现实与爱情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理想,无论你流血流汗还是掏心掏肺,无论你遭人白眼还是挨人黑棍,它们总是百追不着,人们说这就是现实。

  而生活中也总有那么一些姑娘,哪怕你没房没车,哪怕你没钱没权,哪怕你爸真的不是大款他只是农民,她们也总是愿意跟着你黏着你,人们说,这,就是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6:40 | 查看全部
乡村教师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127次

  一位乡村女老师上公开课,在黑板上写下了“飞机”两个字。学生问,老师,人坐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老师说,人坐在飞机的翅膀里!
  
  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可是,学生们却深信不疑。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谁也没有坐过飞机。不过,在教室的后面坐着一个经常坐飞机的人。这个人就是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
  
  这件事发生在2006年。女教师的“错误”让崔永元觉得做智力慈善比做金钱慈善要重要得多。他想,如果让这位乡村女教师坐飞机去一趟北京,那么,这位女教师就不会告诉学生乘客是坐在飞机的翅膀里了。
  
  崔永元回到北京,就开始运作智力慈善。于是,“乡村教师培训计划”出台了。这一做就是五年。乡村教师培训的费用全部是崔永元自己募捐来的。
  
  2007年夏天,那位女教师与其他99位乡村教师一起坐飞机到了北京。女教师在机场见到崔永元,不好意思地说,崔老师,那次我讲错了。原来乘客是坐在飞机的肚子里呀!崔永元笑了。崔永元说,你能知道乘客是坐在飞机肚子里,那我们这次培训就算是成功了。
  
  当然,这100名乡村教师的收获远远不只是找到了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他们亲眼看到了天安门,目睹了升国旗仪式的全过程,更巧的是,他们还赶上了观看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团演出的《天鹅湖》。在《实话实说》现场,崔永元问一位男教师观看《天鹅湖》的感受。那位男教师红着脸说,她们穿得那么少,距离我又是那么近,慌得我不敢正眼看。
  
  男教师的话引起了嘉宾们哄堂大笑。可是,崔永元没有笑。崔永元哭了。他掏出纸巾抹了抹眼泪,说,这是我们这次智力慈善的最大收获。这位老师说的是大实话,我真的很感动。乡村教师太需要出来走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6:55 | 查看全部
借给伯父一百元
时间:2015-06-16 作者:未详 点击:253次

  十二岁那年,我读小学六年级,一个雪夜,很少到我家的伯父突然造访。母亲和伯母以前有过节,伯父和父亲也从那时开始生疏了。伯父突然到访,倒颇出父母的意外,赶紧叫我把椅子让出来给伯父坐。母亲也站了起来,但脸阴着,见伯父坐下去后,也埋头坐下去。
  
  伯父把一盒烟抽得只剩几根时,便使劲用脚踩地下的烟蒂,最后才在异常的气氛中开了口。
  
  伯父说:“三弟,我想借几百元钱。”此话一出,本已寒极的夜更冰冻三尺。父母亲的脸阴得能拧下水来。
  
  母亲咳嗽了一下,说:“我们哪有钱?上次你们借的钱我们就不要了。明年我们全儿也要上初中,为此我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
  
  父亲不做声,只是垂着头,做思考状。
  
  伯父刚才挤出满脸的笑容,一下子和刚才扔下的烟头一样,脚一踩,熄在寒夜中。
  
  又过一会儿,伯父没再说什么,起来向门外走去。
  
  父亲说:“不多坐一会儿?”
  
  伯父说:“不坐了。”
  
  我知道伯父是为啥事而来。大堂兄在村里打架,失手把人家打成重伤。人家不告官,只要求把伤治好。伯父为了给人家筹医疗费,花尽了积蓄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眼看要过年了,伯父兜里却空空如也。那动不动几千的医疗费,伯父还能上哪儿筹钱去?
  
  当我看到父母亲的冷漠无情,心里如结了一层冰。
  
  最后我走到自己床前,找出自己几年来每年在各处拜年时人家给的积蓄压岁钱,分分毛毛数了一下,有一百多块,最后我留了零头,包上那一百元向屋外的伯父背影追去。
  
  追上后,伯父转过身说:“大雪夜里,追来干什么?快回去,别冻着。”
  
  伯父这一句话就如一把火,把我浑身烤热了。我说:“伯父,这是爸爸叫我给你送来的一百元钱。”
  
  递给伯父后,我一溜烟地跑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7:05 | 查看全部
战争改变女性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00次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人们都上了战场,很多人长眠他乡。女人们开始独立持家,她们制造炮弹、开有轨电车、焊接金属……也有一些女人上了战场,成为护士或者战士。一战改变了女性的生活。
  
  ①战争爆发后,各交战国都有大量妇女自愿参战。一开始,法国和德国不许妇女参军。英国于1917年创立陆军、海军、空军中的女兵部队,美国女人也在这一年上了战场。图为英国陆军女兵。
  
  ②在俄国,1917年,以雅什卡为首的女人们成立了“妇女敢死营”,到前线参战。当年就有2000多妇女报名参加。图为1918年2月,在前线获得了荣誉的队员们作为招募新兵的引导者。
  
  ③一战前,英美的女权主义者都在为争取选举权而奔走呼号。一战爆发后,英国女权运动领袖爱米琳·潘克赫斯特向政府表示,不再因为选举权问题而给政府找麻烦。她号召成千上万的普通妇女为战争而工作。图为爱米琳·潘克赫斯特在一次演讲中。
  
  ④数以百万计的妇女向社会偏见和传统习俗挑战,她们进入重工厂、办公室甚至运输领域,挑起大梁。图为1914年,在英国一家武器装备厂工作的女工。
  
  ⑤很多女工进入危险的军工领域。图为1917年,英国诺丁汉郡奇维尔,英国第六弹药灌装厂,女工在生产炮弹。1918年7月,该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34人死亡、250人受伤。整个一战期间,该厂共生产了1935。9万发炮弹。
  
  ⑥一战期间,女性服役是一项大胆的尝试。图为战场上,英国皇家女子空军部队的机械师在修理Avro-504飞机。
  
  ⑦战时,女人们拿到的薪水非常低,有时甚至不及做同样工作的男同事的一半。图为工厂女工。
  
  ⑧重活儿、脏活儿、累活儿女人们都干,她们已经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图为运输瓦砾的妇女。
  
  ⑨战后,受伤的男人们回家。最后,人们是否能够接受女人在战争中取得的社会地位和她们已经掌握的技术?图为战场上的女护士和受伤的士兵。
  
  ⑩战后,那些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发现自己失去了工作,几乎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厨房里。但是,她们也取得了有限的胜利。1918年,英国规定30岁以上的妇女拥有选举权。另一方面,战后,英国女人比男人多出近200万,一代女性失去结婚和做母亲的机会。图为战后返乡士兵在街头亲吻女人。
  
  [11]战争也改变了女人的外在——裤子有史以来第一次被穿在女性身上,紧身衣逐渐告别历史舞台,短短的“波波头”成为时尚。女人已经证明了她们能做什么,战争没有她们就不可能取胜。她们可以骄傲地告诉后代:她们正在成为公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7:17 | 查看全部
苦,没什么可炫耀的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44次

  这两天脑子里总盘旋着蒋勋的一段话,这段话我一直特别喜欢:所有生活的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忙。忙就是心灵死亡,不要再忙了,你就开始有了生活美学。
  
  大家都在忙,忙仿佛成为意义的代名词。如果今天我很闲,而王老三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忙到半夜”这种信息,那么我貌似就被他远远甩在了身后。
  
  如果别人早起赶飞机,夜晚不休眠,于觥筹交错中识朋友、拓人脉,而我只是在家喝喝茶、看看书,我是不是就堕落了。这是很多人内心的问题。
  
  于不知不觉中,很多人丢掉让自己舒服的生活方式,扶着眼镜遍地去找另一种生活方式。
  
  说实话,我的视野里不乏拼命三郎和三娘们,我承认这些人的奋斗热情在很多时候为我打了不少免费鸡血。他们不顾一切,他们目光炯炯,随便一条微信就已经是最好的励志鸡汤。
  
  但不好意思,我现在越来越厌烦这种晒“苦逼”的行为了。如果你真的享受加班加点,真的沉醉于定期的发烧、头痛、打点滴,真的浸淫于没时间的优越感中,那我只能说,你有病。
  
  大部分正常人的追求,是精神的轻松和快乐,至少一定不是疲劳得如狗一般狼狈。可如果有人日日以“苦逼”二字来给自己的粗糙生活涂脂抹粉,是否太不美观呢?
  
  当代成功学的毒害辐射面太广,其中一条就是,让不少人觉得:因为成功的人就是忙碌的人、没时间的人,所以如果我天天忙得打后脑勺,那我也约等于成功的人。
  
  别自欺欺人了,上述假设还可能约等于你很蠢、工作效率很低;或者你做的决定多半都是错的,只能不断补救,少走弯路。
  
  比起那些天天在喧闹中拼命、像对待陀螺般抽打自己的人,我现在更欣赏那些活得有张有弛、游刃有余的人。比如有的朋友会在密集工作一个月之后,倏然飞往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推掉好几个闪闪发亮的小机会,宅在家好几天不洗脸也不社交。
  
  我有个特别好的朋友在央视新闻频道工作,恨不得天天加班,没假期。但有一天,她在朋友圈晒了一张挺漂亮的油画,说是自己报了个周末油画班去学的,我一下子爱她爱得不行。她和我一样,特别反感刻意拓展人脉的、看似高大上的局,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人和调调,机会再好也不去。
  
  还有我特别欣赏的一位朋友,她的生活也很有滋味。身处模特圈,却从不受浮华习气的影响,从不拼命拢资源、造人气,把自己搞得疲惫不堪。她曾经跟我说,人可以决定自己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有些东西,她选择不去接触,因为她觉得自己可能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她潜心做自己的服装设计,喜欢复古风就沉浸到底。她是真的随遇而安,非常潇洒淡定,有机会就出去旅行看世界,可事业照样风生水起。前几天我发现她把新款服装带去巴黎拍摄,一边玩一边拍。
  
  人家没下功夫吗?人家没享受生活吗?
  
  工作永远做不完,事业可以做得一天比一天大,可是持续扩张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还记得前年去希腊的时候,导游跟我们讲,有一帮中国大老板跑到当地一家酒窖,跟酒窖主人谈合作,每年买多少多少箱酒,结果被拒绝了。主人说,我们每年只做这么多酒,多的不做,如果做太多,我就没时间去酒吧、去旅游了。
  
  不仅如此,酒窖主人还把这群人傻钱多的大老板,介绍给了毗邻的酒窖主人。
  
  这不是傻吗,自己不赚钱也就罢了,还把钱主动送到竞争对手那儿去。可惜这只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现在打鸡血的机构太多,可鸡血到底哪家强?我想给大家提供的鸡血,是这样的:我们打鸡血的目的,是享受生活,是丰富人生体验,是和家人们一起咀嚼奋斗成果,而不是打鸡血本身的快感。
  
  况且,你真的觉得自己需要那么多的鸡血吗?需要时再打,不需要时,请屏蔽。
  
  所以相比那些每天高喊自己没时间吃早饭、没时间睡午觉、病了也没时间打点滴的人,我更喜欢悠闲地把生活安排好、除了工作还特别会开发别的有趣事儿的人。哪怕他的生产力没那么“惊艳”。
  
  在意义太多的时代,意义少就是奢侈品。比如和一帮朋友嘻嘻哈哈地吃顿饭,笑出眼泪来;比如在别人连看画展、听音乐会都一场接一场,丰富灵魂都要生吞的时候,我则优哉游哉地选一场自己真正喜欢的去看。
  
  在这惜时如金的年代,某个女人周末跑去练书法、学茶道,我就特别欣赏。既不能考级,也不能变现,就是自己玩儿的。
  
  我正在探索更好的形式,帮助大家一起来享受生活,而不是被别人的生活标准所折磨。
  
  别再标榜自己多“苦逼”了,现在不流行这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7:28 | 查看全部
人生有命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210次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遭遇和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是命,就犟不过。所以只好认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曾国藩顶讲实际,据说他不信天,信命。许多人辛勤一世,总是不得意,老来叹口气说:“服服命吧。”
  
  我爸爸不信命,我家从不算命。我上大学二年级的暑假,特地到上海报考转学清华,准考证已领到,正准备转学考试,不料我大弟由肺结核忽转为急性脑膜炎,高烧七八天后,半夜去世了。全家都起来了没再睡。正逢酷暑,天亮就入殓。我那天够紧张的。我妈妈因我大姐是教徒,于是将入殓奉行的一套迷信规矩,都托付于我。有部分在大弟病中就办了。我一一照办,直到盖上棺材。丧事自有家人管,不到一天全办完了。
  
  下午,我浴后到后园乘凉,后园只有二姑妈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爸爸妈妈都在屋里没出来),忽听得墙外有个弹弦子的走过,这是苏州有名的算命瞎子“梆冈冈”。因为他弹的弦子是这个声调,所以“梆冈冈”就成了他的名字。不记得是弟弟还是七妹妹建议叫瞎子进来算个命,想借此安慰妈妈。二姑妈懂得怎样算命,她常住我们家,知道每个人的“八字”。她也同意了。我们就叫女佣开了后门把瞎子引进园来。
  
  瞎子一手抱着弦子,由女佣拉着他的手杖引进园来。他坐定后,问我们算啥。我们说“问病”。二姑妈报了大弟的“八字”。瞎子掐指一算,摇头说:“好不了,天克地冲。”我们怀疑瞎子知道我家有丧事,因为那天大门口搭着丧棚呢。其实,我家的前门、后门之间,有五亩地的距离,瞎子无从知道。可是我们肯定瞎子是知道的,所以一说就对。我们要考考他。我们的三姐两年前生的第一个孩子是男孩,不到百日就夭折了。他的“八字”二姑妈也知道。我们就请瞎子算这死孩子的命。瞎子掐指一算,勃然大怒,发作道:“你们家怎么回事,拿人家‘寻开心’(苏州话,指开玩笑)吗!这个孩子有命无数,早死了!”瞎子气得脸都青了。我和弟弟妹妹很抱歉,又请他算了爸爸、妈妈、弟弟和三姐的命——其他姐妹都是未出阁的小姐,不兴得算命。瞎子虽然只略说几句,但都很准。他赚了好多钱,满意而去。我第一次见识了算命。我们把算命瞎子的话报告了妈妈,妈妈听了也得到些安慰。那天正是清华转学考试的第一天,我恰恰错过。我一心要做清华本科生,末一个机会又错过了,也算是命吧。不过我只信“梆冈冈”会算,并不是对每个算命的都信,而且既是命中注定,算不算都一样,不必事先去算。
  
  我和钱锺书结婚前,钱家要我的“八字”。爸爸说:“从前男女不相识,用双方‘八字’合婚。现在已经订婚,还问什么‘八字’?如果‘八字’不合,怎么办?”所以钱家不知道我的“八字”。我公公《年谱》上,有我的“八字”,他自己也知道不准确。我们结婚后离家出国之前,我公公交给我一份钱锺书的命书。我记得开头说:“父猪母鼠,妻小一岁,命中注定。”算命照例先要问几句早年的大事。料想我公公老实,一定给套出了实话,所以我对那份命书全不信了。那份命书是算了终身的命,批得很详细,每步运都有批语。可是短期内无由断定准不准。末一句我还记得:“六旬又八载,一去料不返。”批语是:“夕阳西下数已终。”
  
  我后来才知道那份命书称“铁板算命”。一个时辰有一百二十分钟,“铁板算命”把一个时辰分作几段算,所以特准。
  
  我们由干校回北京后,“流亡”北师大那年,锺书大病送医院抢救,据那位算命先生说,那年就可能丧命。但锺书享年八十八岁,足足多了二十年,而且在他坎坷的一生中,运道最好,除了末后大病的几年。不知那位“铁板算命”的又怎么解释。
  
  “生死有命”是老话。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用一定的方式算命,也是实际生活中大家知道的事。西方人有句老话:“命中该受绞刑的人,绝不会淹死。”我国的人不但算命,还信相面,例如《麻衣相法》就是讲相面的法则。相信相面的,认为面相更能表达性格。吉普赛人看手纹,预言一生的命运。我翻译过西班牙的一本书,主人公也信算命,大概是受摩尔人的影响。西方人只说“性格即命运”或“性格决定命运”。反正一般人都知道人生有命,命运是不容否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27:37 | 查看全部
执屋哲学
时间:2015-06-17 作者:未详 点击:75次

  日本有位近藤麻理惠女士写了一本《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成为年度畅销书,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后,同样大卖,《纽约时报》还专文推介。一本小书,为何有如此魔力?这本书产生的背景,在东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也在物质愈来愈丰裕的年代,所以值得我们参考。
  
  书中教我们怎样处理家具、衣物的摆设和折叠方法等,总的来说,就是教你每天怎样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清爽明亮。如何整理和布置家居,只是技巧的应用,坊间这类书籍多得很,这本书有何值得推介的?
  
  原来作者有一套生活哲学,与别人不同。
  
  一是随心而行。看看满屋子的杂物,长久用不着、铺着灰尘的物品,勇敢地一次性彻底扔掉,不要心慈手软。只有“让你怦然心动”、特别喜爱的才留下。
  
  二是不要按房间场所来收拾东西,而要按东西的类别来整理。她认为物品也有灵性,把同类放在一起,物品才会感觉舒服。用衣架让衣物伸展,也会令衣物舒服。反过来,东西乱七八糟地堆放,不但人不舒服,东西也觉得不舒服。
  
  三是整理杂物不是工作,而是与物品对话。对扔掉的,讲一声对不起;对喜爱而留下的,说声谢谢。准备扔掉东西时,别问家人的意见,他们通常会因舍不得而拦阻。
  
  不要试图用箱子把物品有条理地堆叠起来,那会使杂物愈来愈多。因为空出来的空间很快又会堆满,而箱中物品又永远不会被打开使用,家中很快就会变成货仓。
  
  太多杂物会使人们的心情烦躁,心灵缺乏力量。家中尽量放最少的物品,这样,全家人的品性都会提升,这是迈向理想生活的第一步,这一步跨不出去,一切免谈。这本书不是教我们“执屋”,而是借着丢杂物,改善与家人相处的状态,治疗心灵创伤,增进彼此感情。一句话:家居清爽是好心情的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