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0:15 | 查看全部
 美国式的拼爹,拼的是更优质的教育、教育带来的更好的人脉、父辈给予的更多的历练。这种模式使得美国的企业家们可以把财富和权力放心地交给后代,也使得企业得以长期发展。
  
  美国式“拼爹”,虽然不时有经济学家和知识分子声讨,但没有引起民众的广泛仇富。部分原因如前所说,美国人“拼爹”不是比拼财富、炫耀财富,而是比拼财富的增长能力和企业经营能力。
  
  有钱人接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经济支持自然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但这只是一半的现实。一个白手起家没爹可拼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不会过得太差。再退一步说,即使你没什么大志向,只想做个普通白领,你也能过上并不富裕但也体面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0:32 | 查看全部
富人搭公交才算发达国家
时间:2014-11-19 作者:未详 点击:147次

  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市长前阵子发言:“一个发达国家,不是穷人有车,而是富人搭公交。”如今已成了发达国家的流行新定义,也成为全球城市的愿景。
  
  富人宁可牺牲隐秘的个人空间,放弃豪华的私人交通工具,跑去跟大家挤公交,代表了社会治安良好,大众运输系统安全可靠,接驳方便准时,而且舒适洁净,人潮流量紧疏合宜,即使高峰时间也不会挤不上车。这幅发达国家的图像是一个均富社会,不炫富也不仇富,基础设施优良先进,人人平等共享。
  
  同时,富人自愿不开车,也显示了素质,为了节约能源,能不开车就不开车。发达并不仅指有钱,还有思想的觉醒、道德的进步。
  
  亚洲许多城市已经做到这点,譬如香港,譬如东京。我私下知道不少香港富豪喜欢搭地铁,甚至搭出心得来,要在哪节车厢上车,下车时车门正好开在扶手梯旁,一路畅通无阻。富豪搭地铁,省去停车麻烦,地铁准时又快速,对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省一分钟便省一块钱。而且地铁让富人混进人群,隐姓埋名进行市场考察。高中生埋头滑手机,老翁读旅游志,上来拎折叠脚踏车的年轻人,下去手挽环保袋的家庭主妇,一幅幅浮世风景。文学家看见丰富的市井生活,而富豪看见电信、手机、旅行社、自行车、运动用品、回收手袋等生意,每名乘客都是商机。
  
  美国人的建国基因包括枪和车,要美国人放弃这两样东西,简直要他们的命。然而,美国也在逐渐改变。近几年不断发生校园滥射悲剧,积极检讨枪支管制的重要性;而美国年青一代较有环保意识,喜欢住城市,开始从郊区搬往城里,自觉性选择不开车。比起美国其他城市,纽约算是“发达”,曼哈顿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家庭不养车。虽然纽约的大众运输仍有改善空间,既不准时可靠,且恶臭脏乱,周末经常停驶,但纽约仍逐渐增建改善公交系统,从去年开始,甚至提供自行车网,供市民使用。
  
  私人轿车对城市来说,其实是负面的暗示。一条街,应该是人来人往,老弱妇孺无须人陪伴,而不是因为治安不好或空气污染,而人人只能坐在车里,徒留街面光秃秃,一点人气都没有。
  
  一座城市的市政究竟办得如何,且看他们的市长自己愿不愿意天天搭公交上下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0:44 | 查看全部
餐桌上的领袖
时间:2014-11-19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我的读者都知道,我花了近10年时间撰写“新君王论”系列,其间我读了很多中外领袖的传记和故事,去钻研他们的领导技巧。但其间一个意外收获,就是同时亦涉猎了不少这些领袖生活中的琐事,如果细加咀嚼,不难从侧面透视到他们的性格和作风,更能立体地了解他们。
  
  其中一个有趣的横切面,就是饮食。
  
  英文有一句谚语,叫“youarewhatyoueat”,译作中文大概是“人如其食”。有时我们看看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喜欢吃些什么,会有一些有趣的启示。
  
  例如,毛泽东嗜好吃辣,每餐都无辣不欢,就是小小几颗辣椒,已经可以足够让他吃掉一大碗饭。他的名言是:“能吃辣的人革命性较强。”“辣”与“革命”一样,都洋溢着一种火热澎湃的能量。嗜好吃辣的人,常常吃得脸红耳热,那就像革命的炽热激情。
  
  另外,毛泽东也爱吃红烧肉,随着年纪渐长,旁人都劝他改掉这个肥腻的饮食习惯,但他却说自己是农民之子,自小习惯过的,就是农民的生活方式。嗜吃红烧肉,从侧面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农民革命领袖的遗传基因。
  
  事实上,毛泽东最终能在一众共产党创党精英中排众而出,成为新中国的头号开国元勋,靠的就是对中国农民的认识,能够把他们动员起来闹革命,通过分田分地这种中国历代农民革命领袖的土法智慧,争取农民支持。所以喜欢吃红烧肉,也成了毛泽东作为一位农民革命领袖最形象化的一个标记。
  
  如果毛泽东这个湖南人,无辣不欢,最爱吃红烧肉这类农家菜,反映了其包拗颈、爱搞对立和斗争的性格,以及一个农民的标记,那么周恩来这位江苏人,曾经放洋留学,性格随和,最爱与人为善,一位出身城市的知识分子,他又喜爱吃些什么?会否如江苏人般嗜甜呢?告诉你,他最爱吃的是冰糖肘子,是不是与你对其观感很匹配呢?事实上,也是这位总理,一锤定音,以精致、调味清淡、口味清鲜平和、南北皆宜的淮扬菜,定为中国国宴的基调。
  
  至于孙中山,他喜欢吃的是简单廉宜的豆腐,这里除了反映其节俭的作风之外,背后还有他这位革命先行者,半生颠沛流离,为了革命奔波劳碌的故事,结果弄坏了身体,尤其是胃,所以晚年只吃得进豆腐、蔬果、鱼肉之类容易消化的食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0:53 | 查看全部
至于毛泽东的宿敌蒋介石,出身军旅,到后来仍然一直保持严格的军人纪律和作风,不抽烟不喝酒,甚至连茶也不喝,只喝白开水。之前我到南京旅游,特地去国民政府旧总统府参观,到了国会会议厅,我无意中发现,其他座位摆放的都是茶杯,唯独蒋介石座位上摆放的是水杯,证明他只喜欢喝水。再到总统府内的蒋介石办公室,亦发现蒋办公桌上摆放的,也是水杯。
  
  至于蒋介石最喜欢吃的,则是一味黄埔蛋,除了因为他牙齿不好之外,还因为他在1924年,孙中山委任他当黄埔军校校长,其间,蒋鼓励校内厉行节约,无论师生都吃得十分简单,但作为校长,他的营养还是受到特别照顾,但也只不过是让他吃只鸡蛋,那就是后来被称为黄埔蛋的炒鸡蛋。
  
  再看看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这样一位从小在美国受教育,说得一口地道英语,曾经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英文之好让老美惊叹,生活作风十分洋化的贵妇第一夫人,她又喜欢吃些什么?原来她的饮食口味也十分吻合,每餐必吃的是青菜沙拉,闲来也爱吃朱古力。
  
  餐桌是一个别开生面的角度,也可以去了解政治领袖的性格和作风,换个角度说,餐桌上的领袖和我们一样,也是一个平凡的“吃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2:10 | 查看全部
弹幕来袭
时间:2014-11-19 作者:未详 点击:72次

  在中国,黑暗的放映厅和沉默的陌生人长久以来让看电影成了一种庄重的仪式,与看演唱会或者听相声不同,看电影时高声叫好或相互讨论都是不礼貌的。然而弹幕电影的出现打破了这种禁忌。由于允许观众实时评论、互动,弹幕电影突然间在全国火爆起来,动画片《秦时明月》在北京、上海和杭州几个城市试水了弹幕电影,8月在全国举办了100场弹幕专场,《绣春刀》也紧跟潮流在北京举办了弹幕专场以吸引观众。
  
  “弹幕”原本是军事用语,在二次元世界则表示“像密集的炮弹一样飞过屏幕的评论”。在专门的视频网站上,它是观众评论视频内容的独特方式:观众一边看视频,一边发表评论,不同观众发送的文字评论以视频播放时间为主轴串联在屏幕中,其他人也能看到。由于弹幕的实时性,各类搞笑吐槽内容在一个活跃的“讨论场”中能瞬间引起共鸣。国内最有名的弹幕网站AcFun和bilibili有着几千万的用户。
  
  陈肃的团队琢磨了几个月,终于把这种二次元爱好者热衷的体验从线上搬到了线下。8月4日的放映会比普通电影放映成本高出很多。放映会前三天,20多人的团队开始在北京东四环的一家影院进行实地测试。临开场前,在电影院的放映厅搭建WiFi热点和发送弹幕的网络用了两个小时,为了能让近300名观众一起使用WiFi不掉线,他们花了3万块钱的宽带费,给观众用的充电宝也备了20多个,整场成本超过5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2:43 | 查看全部
 当天,《小时代3》弹幕专场的观众有三分之二是从新浪微博、bilibili弹幕网上征集来的。热衷网络吐槽和发弹幕的观众很快适应了“弹幕电影”的新玩法,他们通过手机发送评论到大银幕上,并可以看到其他人的评论。电影刚开场,工作人员为了暖场放了网络神曲《小苹果》的MV,观众们马上进入吐槽状态,筷子兄弟这首用于电影宣传的歌曲早已在bilibili网站上成为弹幕吐槽的焦点。
  
  整场放映中,除了服务器由于请求过多而宕机的20分钟,平均每5秒大银幕上就有20多条弹幕飞过。由新晋导演郭敬明执导的电影本身充满“槽点”,当剧情进行到高潮,表情严峻的女演员们认真地表演着吵架和互掐时,五颜六色的评论盖满了整个银幕,评论内容大部分是调侃、大笑和戏谑。
  
  弹幕网站在2008年左右被引进中国,原型是日本的Niconico网站,国内最具人气的两家网站是AcFun和bilibili,他们的发展都和动漫亚文化在年轻人中的风靡有着直接的联系。2012年是日本动漫新作品的爆发年,包括《进击的巨人》《FateZero》等一系列精品动画在AcFun网站上播出后,一天之内点击量就能达到千万以上。也是在这个时间点,弹幕开始大规模流行,成为互联网上二次元年轻人中的一个时尚。“交流方便,实时互动”是他看好弹幕的原因。
  
  弹幕狂欢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孤独感,“只要你曾经在电脑前感受过孤独,弹幕就能稍稍慰藉到你。”是网络上关于弹幕的一句精辟诠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2:57 | 查看全部
所幸90后们善于在互联网上发泄孤独感,玩弹幕的过程让他们产生存在感、获得身份认同。弹幕网站上活跃的不仅是观众,还有大量乐于上传视频的原创者,他们之间能产生内部循环的良性互动。
  
  张小锐是bilibili网站上的一个小有名气的视频作者,擅长自拍搞笑视频,他一年前注册了账户,上传的每个视频点击量都在十万以上。通过弹幕,张小锐可以第一时间感知观众的反馈,“知道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到底在别人眼里是怎样的,不管是吐槽还是赞,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支持。”他说,看到自己的视频上飘满弹幕,有一种成就感。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都是互联网内容、品牌正在崛起的迹象。放映会后第二天,乐视影业CEO张昭分享自家电影公司的互联网经验时也提到了这个概念,在前两部《小时代》粉丝经济与O2O商业模式的融合基础上,今年他加入了“互联网IP”(互联网知识产权)和“影院社交”的提法。
  
  无论弹幕电影是否真的有强大生命力,但是至少目前有一个方向是清晰的,“90后思维”与日趋主流的90后亚文化都存在无限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3:06 | 查看全部
《大爆炸》追上了《老友记》?
时间:2014-11-19 作者:未详 点击:191次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生活大爆炸》了,但估计佩妮跟莱纳德的关系仍旧时好时坏,谢耳朵仍旧高傲,拉杰仍旧那么腼腆。关于这部剧的新闻倒是不断:《生活大爆炸》的劳资谈判不久前终于结束,主演们成功获得加薪:谢耳朵、莱纳德和佩妮的片酬涨到了每集100万美元,霍华德和拉杰的片酬涨到每集80万美元。而且他们都能拿到1%~25%的收益分成。艾米和伯纳黛特的片酬是每集6万美元。因谈判而推迟的第8季拍摄工作8月6日正式开始。
  
  演员能拿到这么高的片酬是好事,如该片制片人所说:“他们该拿这么多。这是一个很优秀的团队。每个人都应该很成功、很快乐、很有钱。”电视台拿到那么多广告费,该多分给演员一点。
  
  问题是,霍华德和拉杰只是可以被替换掉的配角吗?“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编剧们是不是也应该多挣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3:16 | 查看全部
 另一个问题是,《生活大爆炸》拍到第8季,已经不像刚开始那样有趣了。
  
  按照《纽约》杂志的统计,《我为喜剧狂》中每分钟有4。6个笑话,《生活大爆炸》中每分钟有4。3个笑话,但我们并没感觉自己会笑那么多次。刚开始,谢耳朵是一个怪人,但惹人喜爱,莱纳德是一个可爱的失败者,拉杰很内向,霍华德神经质、像个娘们儿。但他们慢慢变得不那么有趣了。佩妮也失去了她的魅力,变成了对她自己的戏仿。谢耳朵变得易怒,莱纳德变得可怜,霍华德变得淡而无味,拉杰变得沉闷,伯纳黛特很僵。
  
  主演们如今的薪水达到了《老友记》最后一季的水平,如今一集100万美元甚至超过了当年《老友记》演员们薪水的含金量,因为那时电视台的广告生意更好,愿意出这笔钱。但是如今《生活大爆炸》只算得上二流的《老友记》,也不会像《老友记》那样长命,《老友记》持续了10年时间,仍具有可看性。
  
  有人说,中国观众看完10季《老友记》,英语听力和口语肯定就没问题了。相比之下,《生活大爆炸》没有学英语的用途,因为它里面科学词汇太多,还有不太好懂的印度口音英语。
  
  时至今日,《老友记》这样的美剧再也不可能出现了。美剧产业背后的意识形态之手已不会允许剧中出现六个白人主演这样政治不正确的现象。《金装律师》中两个白人要配一个黑人女老板,《破产姐妹》中要配一个滑稽的韩裔餐馆店主,《生活大爆炸》中要有个印度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03:24 | 查看全部
《生活大爆炸》之所以收视率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看上去很极客,而这是一个极客的时代,几乎人人都算得上一个极客,超级英雄电影、漫画等已经不是小众文化。可它不是拍给极客们看的电视剧,只是关于极客的电视剧。科幻的东西只是它用到的材料,它并不会感染年轻人成为极客。它应该有许多关于科学和数学的笑话才对。虽然几乎每一集的名字都包含一个科学术语,如鲁本菲尔德衰变、橘子因数、兜裆布拓扑学、霍夫斯塔德同位素,但弄明白笑话的好笑之处并不需要了解这些术语。
  
  “谢耳朵”出名后买了一套房子,之后又买了一辆奔驰敞篷车。可是扮演谢耳朵并没有让吉姆·帕森斯变成一个电脑专家。他也没有变成物理学达人,拍了七季之后,他仍需要上词典网站查看剧本中一些词的读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