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2:06 | 查看全部
我爸爸和我妈妈一辈子非富非贵,小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家里穷,没有钱。到了我大二,有段时间感觉有点不习惯,想来想去,是日子过好了,很久没听见我妈妈说家里穷了。但是,日子一直过得体面,要强,来往亲厚,交下了很多亲朋好友。
  
  在我成长过程中,我想,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不仅仅是他们多么爱我,而是他们彼此相爱!我的感情道路一直很坎坷,特别莽撞,特别敢爱,有自找的成分,也有自由的关系,我想,其实也是因为爱的能量足,特别容易相信会幸福!这是家庭给我打的底子。
  
  在我20岁那年,妈妈得了怪病,下肢渐渐麻痹,去医院,诊断是脊髓狭窄症。如做手术,只有40%的概率痊愈,如果不好,就是瘫痪。那时,我独自去北京打拼,在北京电影学院旁听。这一切,他们都是瞒着我的。在去上海做手术之前,我妈妈将我爸爸的四季衣裳全部洗好熨好,收拾整齐。并且,她给我爸爸物色了一个媳妇儿:一个40岁左右的离婚女人,长得不错。她是准备如果瘫痪就不回来了。
  
  在上海,手术前夜,太害怕了,我妈妈说:这手术不做了行吗?我爸爸说行。两人就逃回老家了。这一切我都不知道。电话里妈妈很开心地说:“你爸爸带我去了东方明珠吃饭!你爸爸总算阔气了一回!吃那么贵的饭,眉头都没皱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2:16 | 查看全部
 后来,一个乡下亲戚告诉了一个偏方,居然治好了我妈妈的病。如今她行走如常。
  
  2009年五一,我在老家,深夜,我妈妈病发,吐血,心力衰竭。我永远记得那天晚上,次日凌晨1时30分,我爸爸开车,我们去医院。我妈一口一口吐血,我一张一张给她抽纸巾,她跟我说,疼!当时我脑门子都紧起来了。爸爸的车,开得特别稳,特别慢。我以为他是镇静,后来才知道,是吓懵了。我一直跟自己说,不许哭!不许哭!不许哭!在车上,我妈说,孩子,我有一张银行卡,你爸爸不知道,藏在……
  
  那半个小时,是我这30年,走得最漫长的一段路。
  
  在医院,我跑上跑下,做一切决定。挂水,大量泻水,减轻心脏负担。上了几次厕所,明显感觉妈好起来了,嘴唇有了血色。解除危险了,我笑着说:妈,你光告诉我卡在哪,也没告诉我密码啊!妈笑了,我爸爸也笑了,我们三个人笑成一团。劫后余生的庆幸。
  
  第二天午后,我回家,看见我爸爸在沙发上一个人哭,无声地哭,眼泪滚滚。我没打扰他。
  
  今年,爸爸62了,妈妈56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3:12 | 查看全部
真正的领导
时间:2014-11-18 作者:未详 点击:135次

  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想看看什么叫“猴急屁股红”。游客经常给猴子喂东西吃,如果猴子配合游客,做几个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就会得到更多的奖赏。猴子越闹,游客越欢。
  
  尽管猴子可以吃到游客送的食物,但是它们保持了“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头猴经常带猴子上山摘果子。猴子爬的山路崎岖险峻,有一段路非常狭窄,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每次猴群“组团”采购,都是头猴在前,样子威武得很。
  
  游客看了,说,猴如人,看那只头猴多威风呀,什么都占先,找母猴占先,上山摘果子也占先。
  
  有一次,一只倒霉催的猴子黑着猴脸,跳到头猴前面,想领猴群上山摘果子,结果把头猴的“小宇宙”给引爆了。只见头猴跳到那只猴子身边,抡圆胳膊一阵猛打,一边打嘴里还“吱吱”叫个不停。打完了,“骂”完了,头猴又摸摸那只倒霉催的猴子,好像在安慰它,而那只犯错的猴子则低着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其他猴子大眼瞪小眼,没一个敢吱声的。
  
  这一幕把游客逗得前仰后合,这哪是猴子呀,分明就是人嘛。头猴用的是“打你一棒给你个甜枣”,真是个优秀的管理者,能让下属输得心服口服。
  
  头猴领着猴群上了山,回来的时候,也是头猴领路,它手里抱着两个果子,表情很是凝重,其他猴子跟在它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直乐。
  
  游客说,当领导就是威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3:21 | 查看全部
 可是,游客们不知道,猴子上山十分危险,稍不留神就会失足摔下来,跌落山下必死无疑。头猴之所以在前面是为猴群探路,有危险自己先担着。它知道自己是领导,有责任保护猴群的安全。而山下有很多猴子的尸体,都是曾经的头猴。
  
  地位高,责任重。人们在嘲笑猴子的同时,它们可能也在鄙视我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3:31 | 查看全部
寻找哆啦A梦
时间:2014-11-18 作者:未详 点击:117次

  2014年7月28日,深圳华侨城东组团小区。
  
  这是一处幽静的老社区。蓝胖子机器人(37。560,1。38,3。81%)公司就位于其中的一套民居中——三室一厅中的两室一厅归这个公司使用。
  
  十多平方米的客厅里塞着几张自制的简易桌,摆满电脑和一些叫不上名的设备,像个小车间,又像实验室。
  
  客厅中央,一台金属制的机器人努力地追随着前方移动的目标板,让自己发射出的红色激光射线始终瞄准目标板的中心。与科幻大片里无所不能的机器超人不同,它的动作略显迟缓笨拙,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
  
  “它刚来还不到两周,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跟它磨合。”张浩向本刊记者解释。
  
  张浩,资深机器人玩家,5个多月前创立了蓝胖子机器人公司——包括他在内一共两个人。
  
  这两个人,在这样一处陋室中,做着一件很酷的事——做机器人。刚刚展示的这个,就是他们最新的研究项目——“3D视觉伺服机器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3:56 | 查看全部
通俗来说,3D视觉伺服技术可以让机器人通过特定的光学装置和传感器,自动跟随目标物的移动而活动。对于目前大多数自动化生产线上那些只能沿固定轨迹移动的“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来说,这是个很大的突破。
  
  这项研究,可以让机器人从事家电等产品的外表喷涂,从而把人类从有毒害的喷涂剂料中解放出来。因为家电产品形态各异,“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难以适应。
  
  “这个项目启动才一个月,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张浩语气轻快。
  
  这只是他梦想之路上的一个小小里程碑,最终的目的地,是哆啦A梦。
  
  “我要做一个像哆啦A梦那样的全能型家务机器人,它可以完成主人的一切指令,例如去冰箱拿饮料、出门买东西等。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做得廉价,让更多人可以享用。”张浩说。
  
  从玩家到创客
  
  27岁的张浩T恤短裤,语速很快,思维缜密。
  
  他对机器人的研究自大学时代开始,2009年他曾在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季军。
  
  2010年大学毕业后,张浩去了刚创立的果壳网,做DIY版块的编辑。
  
  创造内容,而不单单是组织内容——他利用专业知识制作一些硬件,例如探测核辐射强度的盖格计数器、3D投影仪等,然后把过程分享给读者。其中一个叫做“瀑布永动机”的作品还获得了2011年全球DIY大赛MakerBotChallenge一等奖。
  
  张浩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名创客——当时这个概念还没有在国内流行起来。
  
  偶然见到了创客圈的“教父”米奇·奥特曼(MitchAltman),张浩终于正式推开创客世界的神奇大门。
  
  这位奥特曼大叔以其发明的可以控制公共场合的电视机开关的遥控器而闻名,并在旧金山创立了全球最著名的创客空间Noisebridge,为硬件爱好者提供场地、工具和技术指导。而他本人则周游世界传授硬件制作入门技术,比如焊接。张浩就曾受教于他。
  
  这最终促成了张浩的第一次创业。2011年初,以技术入股,他与包括王盛林在内的5人联合创立了北京创客空间,希望做一个中国版的Noisebridge,催生更多的中国创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4:18 | 查看全部
用“意念”控制飞行器
  
  2012年,意识到创客空间已经无法给予自己足够的资源做机器人,张浩选择离开,远赴美国——那里是创客文化及高科技的发源地,可以为创客提供最好的研究环境。
  
  2012年5月底,在参加完一个机器人学术会议之后,张浩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Noisebridge,并因此而拥有了一段非凡的际遇。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将别人做出来的由脑波控制的轮椅,改造成一个全功能服务机器人平台开源机器人项目DoraBot—目标直指哆啦A梦。
  
  不久,张浩接到轮椅的前主人SteveCastellotti的电话:Discovery计划到Noisebridge拍纪录片,而被他改掉的轮椅正是主角。
  
  为了纪录片,他们想出一个解决方案——换一个新主角。两人的项目被合体,成为脑波控制的轮椅机器人。
  
  SteveCastellotti欣赏张浩在硬件设计方面的才华,邀请他作为首席硬件架构师,加入他的公司Puzzlebox研发了多年的项目——脑波控制飞行器PuzzleboxOrbit。
  
  SteveCastellotti之前对于脑波控制直升机已有多年研究,并曾被多家美国媒体报道过。PuzzleboxOrbit本身除了作为玩具之外,也是神经科学的入门科普器材。Puzzlebox希望通过开源的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神经科学,增加对脑机接口(BCI)的了解。
  
  张浩后来曾在许多场合演示过这个项目的简化版:将几个钢丝圈组合成球状,中间固定住螺旋桨和控制装置,操作者集中注意力,通过脑波耳机,就可以让这个小球飞起来——简直像是魔法。
  
  由于双方都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这个项目并没有花费太长时间,2012年12月在Kickstarter上大获成功,最终募集资金75799美元,远超过最初设定的1万美元的目标。张浩也因此成为Kickstarter上第一个众筹成功的中国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4:30 | 查看全部
 无心插柳的奇遇
  
  2012年圣诞节,张浩回到中国,在深圳负责PuzzleboxOrbit的后期生产——再炫的创意,最终都要以产品呈现。而深圳,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硬件制造条件。
  
  张浩甚至还有更多发现。“这里的创客文化很浓厚,有几个非常热的创客圈子,相比几年前,中国的创客群体越来越大了。”
  
  这让张浩热情高涨,在深圳组织了一个兴趣小组,讲授开源机器人技术。周丹旦就是在这个课程上与张浩结缘,最终跳槽到蓝胖子公司,成为他惟一的员工和伙伴。
  
  当初,周丹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张浩的机器人兴趣小组,而今天,他在工作之余,仍会坚持在每周四参加深圳DIY社团组织的创客空间的活动。
  
  “这样的人有很多。”周丹旦向本刊记者展示了手机屏幕上的一个监控画面。
  
  这画面每隔几秒钟刷新一次,显示着创客空间里的最新动向:租来的厂房略显凌乱,堆着各种机器和杂物,人头攒动。
  
  如此浓厚的创客氛围令张浩觉得,可以在深圳继续完成他的哆啦A梦。他选择落脚创业。
  
  张浩似乎是个最接近定义的标准创客——为了兴趣而做东西,不考虑短期盈利——除非遇到生存问题。去美国混Noisebridge时,张浩靠之前的积蓄维持生活,接近弹尽粮绝时,恰好遇到了Puzzlebox。一切仿佛自有安排。
  
  而今,已经荣升为老板的张浩仍过着简单的生活:住在公司同一个小区的另一套民居中,以便日夜赶工;公司的一个角落有一箱浙江老家的特产小吃,随时补充能量。
  
  目前的3D视觉伺服项目,被张浩自嘲为“对现实的妥协”。“我们需要有项目盈利来维持以后的研究。”
  
  “这个项目的合作方是做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的。我只是在网上看到了他们销售的机器人,随便问问,其实我买不起。但是对方对我为什么需要它很好奇,聊起来之后就碰撞出这个项目。”——又是一次无心插柳的奇遇。
  
  不久,合作方送来了那台价值20万元的工业机器人,这对张浩来说是雪中送炭。“有了它,我们的研究可以上一个新台阶了。”
  
  让张浩欣慰的是,无论再怎么对现实“妥协”,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没有偏离哆啦A梦,总归是越走越近。
  
  “其实现在有许多机器人,会下棋的,会打球的,但只能执行某一项任务,因为他只装了一个程序。我要做的机器人,它需要能够做非常多的事情,那就意味着可能需要一万个程序。”张浩边啃肉松饼边不厌其烦地向本刊记者做着科普。
  
  事情当然不会像听上去这么简单。但是,尽管曲曲折折,张浩却不会放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6:18 | 查看全部
乌龙在古代是指家犬
时间:2014-11-17 作者:未详 点击:184次

  在足球赛事中,“乌龙”指球员将球踢进自家球门。其实,在古代中国,“乌龙”是条家犬。
  
  据唐人冯贽的《云仙杂记》载,晋朝会稽人张然家里养了条狗,名叫“乌龙”。张然对乌龙很好,乌龙对张然也极为忠诚。张然因公外出,一年多没回家。其妻耐不住寂寞,与家中仆人私通。张然在外,自然不知妻子红杏出墙,但这一切都被乌龙看在眼里。
  
  张然办完事回到家后,逐渐察觉仆人和妻子的关系颇不正常,仆人担心“外遇”之事泄露,便与张妻合谋,欲杀害张然。某日,仆人趁张然酒后熟睡之机,持刀进入张然卧室行刺。哪料想,此时乌龙也突然闯了进来,蹲在张然的床榻旁,虎视眈眈地盯着仆人。
  
  仆人刚欲举刀行凶,乌龙一声狂吠,旋风一样扑上去,一通狂咬,将仆人咬得伤痕累累。被惊醒的张然目睹人犬相搏的情景,心中已完全明白。他怒气冲冲地捡起地上的刀,将仆人杀死。
  
  “乌龙救主”的故事被传为佳话,写入书册。“乌龙”也成为了义犬的代名词。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乌龙卧不惊,青鸟飞相逐。”李商隐也有诗提到乌龙:“遥知小阁还斜照,羡杀乌龙卧锦茵。”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有记者在报道中开始使用“乌龙”一词,意指英语owngoal(自进本方球门的球)。于是,媒体开始将“乌龙”引用到足球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6 13:16:24 | 查看全部
泡面桶里有石蜡?
时间:2014-11-17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网上一直流传着关于方便面里含石蜡的说法,称桶装泡面用的桶内壁附有一层石蜡,由于我们肠胃无法消化,石蜡会附着在胃壁上,一个常吃桶装方便面的顾客被开刀检查出胃里面有一层蜡膜。甚至还有说方便面每根面条上都喷有一层蜡,所以吃之前应该先用开水烫一下再把水倒掉,否则蜡也会附着在胃壁上,人体无法分解。方便面的纸桶内壁真的含石蜡吗?石蜡是否对人体有害?
  
  石蜡是什么?
  
  石蜡全称为石油蜡,它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石蜡可分为液体石蜡、固体石蜡、微晶蜡、凡士林等产品。蜡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人类应用蜡的历史其实非常久远。在石油蜡没有大规模出现前,其来源主要有动物蜡和植物蜡两个方面。如我国的蜂蜡就是蜜蜂科分泌的蜡质经加工而成的。直到大规模开采石油,提炼出石油蜡之后,蜡才得到广泛应用。
  
  石蜡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汽车防护防腐、炸药生产、板材生产、印刷油墨、日化产品和果蔬保鲜等。石蜡在食品行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GB2760中规定,石蜡可以作为食品加工助剂使用于薯片、油脂、糖果及粮食加工中,主要做消泡剂或者脱模剂使用;石蜡还可以作为胶基糖果中的基础剂物质。另外,石蜡也可以作为被膜剂用于鲜鸡蛋表面,有防虫防灰的作用。在食品包装中,石蜡可用于与食品接触的容器、包装材料的浸渍用蜡,主要起防水作用。不过,石蜡并不允许直接用在面条中,而且,也没有理由要在面条的加工中使用石蜡,因此,方便面的面条上是没有石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