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5:52 | 查看全部
旅行与艳遇的错觉
时间:2014-11-10 作者:未详 点击:116次

  旅行和艳遇有类似之处:人都爱幻想,总希望在一段新的旅途或新的爱情里,发现另一个自己。早年间,世界还很广阔未知时,文艺作品大都以此为主题:堂吉诃德出门旅行,寻找骑士梦;意大利的民间故事里净是骑士出门,夜宿磨坊,品尝面包和女主人的滋味;梅里美以第一人称写旅游到西班牙时,听到了卡门的传说;夏多布里昂喜欢写主角去蛮荒地带,被美女倾心,被蛮族追杀……
  
  所以,人类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情感,姑且叫作“旅行/艳遇尾声恐惧症”:你希望一段旅途永不结束,一段艳遇永不熄灭,一个众人欢饮的夜晚,可以通过无限换酒吧续摊,逼得天色永远不亮……但这里面,有一点幻觉的成分。
  
  早在19世纪,巴尔扎克就写明白了:世上最奢侈的爱好,就是养个情妇。你可以让老婆吃糠咽菜,但必然不好意思驳回情妇的诸多要求。
  
  假想一下,把旅游当作一个美丽的情妇好了——许多人爱旅游,其实是爱这样一种状态:啊,开始旅游啦!好难得出门啊!我要过另一种生活!我要把工作都抛掉!要把平时攒的钱都用上!我要把日常对自己的压榨和抠搜,都在旅行中找补回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6:02 | 查看全部
 在旅行中,人就像面对情妇一般,因为过上了远离日常生活的另一种未知而新鲜的生活,于是格外慷慨,特别好奇,尤其大惊小怪,经常一惊一乍。你会更认真地去端详他乡的天空,而你在故乡可能从没注意过天空的颜色;他乡的狗都比较可爱,尽管你在故乡可能特别讨厌狗的味道;他乡的空气都那么沁人心脾,而家乡的空气,你从没仔细闻过;他乡的劣质手工小商品,颜色似乎都比家乡的鲜艳些,能让你情不自禁地抖出信用卡来。
  
  《罗马假日》里,赫本和派克成就了古往今来最老套但又最传奇的爱情。纳博科夫在用俄语和英文写作时不断讲同一个故事:他如何坐着俄罗斯的长途火车,去海边的度假胜地,在金色的沙滩上遇到一个女孩子(在他早期的俄语短篇小说里,那常是个爱滚铁环的女孩子;在《洛丽塔》里,那是洛丽塔的前身安娜贝尔)。托马斯·曼的作品中的许多爱情发生于疗养胜地,《死于威尼斯》里,阿申巴赫在他的假期中遇到了传奇美少年达齐奥。茨威格写过至少两个“我在度假时遇到有人和我倾诉他的假期爱情故事”的短篇。所以你看,所有人都把旅行当作爱情的一部分,或者干脆就是爱情。
  
  与其说旅行比生活美满得多,不如说我们试图让假期比生活更美满。所以旅行和梦不一样,做梦,你不知道何时醒来;旅行,你知道它何时结束。旅行是一种短暂的、浓缩了的生活,另一个人的短暂天堂。而旅行的尾声,就像离开情妇回归家庭,意味着:哎呀,我又要回去工作了,又要朝九晚五了,又要回到那种抠搜省钱的日子了!因为结束的阴影和绝望感如此浓烈,所以在旅行里,一切都迫不及待。《死于威尼斯》里阿申巴赫爱上达齐奥后死去了,《洛丽塔》里安娜贝尔也很快病死了。旅行的结束等于重回现实,等于一种浪漫生活的终结,等于离开情妇回到妻子身边。而这种“终于还是会回到日常生活”里的苦闷,就像橘子汁里的涩,只会让甜来得更浓烈些。所以旅行里的阳光、果汁、单车、刺得人脖子发痒的草坪、大海、风筝、写有电话号码的纸片、贴着礼物标签的CD、游泳池旁边的树影、平时根本来不及一口气读完的书,都带着爱情的颜色,比平时的风景美好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6:13 | 查看全部
当然,去掉“旅行=情妇”的仓促又浓烈的幻觉成分,仍有人会相信:旅行时,的确可以见识各类新的东西。但这里有一个常见的悖论:你特意跑去旅游的陌生城市、搜着店名去排队的名吃、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你会格外熟悉;自己所处的城市、小区后门外的小吃、买来摆在书架上积灰的书、在身边很久的人,你反而会想不起。
  
  因为人们多少总是存着这样一种心思:放在身边的,随时都能观赏,所以还是先瞻望远处好了,身边的东西下次再说,下次再说……于是很多时候,就这么下次再说,终于错过了。
  
  如果尝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好些,不总指望着把好好享受的希望寄托在别处、未来和旅途上;如果对自己日常生活的伴侣好一些,不总指望着命运给你埋伏着许多段一见钟情,那以后,到旅途末尾,你想到要回归家庭和日常生活时,便会少些恐慌,而会一边听歌,一边想象回家睡一觉,第二天起来吃热腾腾的早饭的场景。简单说来,无非是:平时对自己好些,旅行时就没那么神经质地恋恋不舍;对自己身边的人好些,情妇就没那么大诱惑力了。道理十分简单,晏殊很早就写了:“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6:27 | 查看全部
无法设计的人生
时间:2014-11-10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由于职业关系,许多朋友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孩子的教育问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专业性咨询意见。问题不外乎是上哪所学校最好;是出国读书好,还是在国内读书好;如果要出国,什么时候出去最好,等等。可以看出,每个家长都竭尽全力地想为自己的孩子设计出一条最好的教育路线。其隐含的逻辑是:最好的教育等于未来更大的成就或更好的生活。但我反问的第一个问题往往令他们难以回答:“孩子的想法是什么?”
  
  中国的父母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孩子越大他们越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通常情况下,爸爸都太忙,既没有时间也不善于和孩子进行平等坦诚的交流,妈妈虽然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但常常局限于生活上的照料而缺乏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或者失之于琐碎唠叨,叮嘱教训多而倾听分享少;另一方面,中国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懂什么,只要按照大人为之设计好的路线付出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一个璀璨的前程和美好的人生。孩子的任务是付出自己的全部努力,家长的任务是尽一切可能为之创造最好的条件,内因和外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还有什么理由不能取得成功呢?
  
  吊诡的是,即使按照最完美的路线教育出来的孩子,当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生子之后,他们中间不成功、不如意的人也似乎越来越多。拿到了美国顶尖大学的博士学位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在国家机关努力工作了十多年却连个副处也没混到,唱歌跳舞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高学历女生却一心要嫁给只有高中学历的同学,工作上发展顺利的人没承想天天闹着要离婚……许多人心力交瘁地问我,当初为孩子费尽心思的设计有意义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6:38 | 查看全部
 教育过程可以设计,但人生不行。教育路线图尽可以被制定得尽善尽美,然而生活往往不会按照预先写好的剧本上演。米兰·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没错,生活仿佛特别喜欢和人开一些不大不小甚至是残酷的玩笑。你越想追求的就越得不到,你拼命想躲开的却常常鬼使神差地找上门来。除了学习和学术——甚至有时候学术界也不例外——之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简直让人困惑不解。最常见的情况是,你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却往往连百分之一的收获都得不到。有多少人禁不住为此愤愤不平、牢骚满腹,总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却很少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一开始的设计和追求对吗?
  
  没有人会觉得自己最初的目标不对,否则就不会去追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当我们开始设计路线图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把追求的结果当成了人生的目标和全部。但如果只是为了结果而追求,我们就有可能走上人生的歧途。
  
  老实本分的农民很少会抱怨。他们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满怀希望地等待着秋天能够有一个好收成。但是,当秋天到来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所有的农作物都毁掉了。农民所能做的是什么呢?他们总是默默地做好该做的事,来年春天,继续播撒希望的种子。在农民看来,天气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因此,重要的是做好每天自己能够控制的事情,深耕、浇水、除虫,等等,至于结果如何,就由老天决定吧。
  
  过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可以乐在其中。在过程中,你有思考、有体验、有感悟,也有收获和进步,这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就像登山一样,登顶的结果固然壮观,但你终究是要下山的,而登山途中所欣赏到的不同景致、滴下的汗水,都会让你由衷体会到由内到外的乐趣和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6:50 | 查看全部
 然而,我们的学生现在越来越不重视过程,都是直奔结果而去。上学只为就业,工作只为职务和薪水,至于阅读本身、思考过程、一天一天的经验积累,都被毫不吝惜地丢弃了。表面上看是社会风气急功近利,实际上根子在家长所设计的“完美”的教育路线图。因为在这样一幅路线图中,孩子没有任何主动性的参与,只是被动地按照家长的安排,得到一个预先知道的结果。他们已经丧失了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在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往往会走向设计初衷的反面。小时候家里穷,父母连打带骂让我好好读书的目的是希望我以后可以成天坐在办公室里上班,不用像他们一样辛苦,但现在父母看到我真的坐在办公室里上班了,却一天到晚忙得比他们当年还累,又常常后悔不应该当让我读那么多书;朋友以前成天告诫女儿要好好学习、不许谈恋爱,但等他女儿研究生毕业还没有男朋友的时候,又成天催她赶紧谈恋爱结婚;还有的朋友看到身边的人纷纷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也不甘落后地加入了这个行列,等孩子真的离开后,才发现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是多么痛苦。
  
  今天,人们在批评中国教育功利化的同时,却又不断给孩子设定一个又一个目标。功利化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然而,我们常常忽视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另一面,即读书对人修身养性的作用。这使得我们失去了教育和生活的根本。
  
  人生是一段旅程,生活的质量在于人内心的感悟。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我们给孩子设计了多么完美的教育路线图,都必须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如果我们意识到人生无法被设计的道理,放手让孩子去做他们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除非是明显错误的——对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那么他们的一生一定会过得更加快乐、幸福和充实。至少将来有一天,他不会充满懊悔地说:“这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情,是父母替我安排设计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09:29:18 | 查看全部
2015年7月18日(星期六)
农历乙未年六月初三
每天三分钟 知晓天下事
新闻早餐(第3931期)
A、【国内】
1)习近平考察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习近平:农村要来个厕所革命,让村民用上卫生厕所/习近平长春考察:把实体经济抓上去、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
2)中央部门决算迎来第五年公开,多个“首次”折射公开再加码;
3)[反腐] 国平:彻“三严三实”,让“四风”从“不敢”转为“不想”/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黄小祥被免职/中铝国贸公款旅游、高管与下属打麻将被通报;
4)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2020年首都高校医院疏解到位/北京:确保今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177万人以内;
5)新华网发布二季度热点舆情:网民表达日渐理性;
6)广东深汕高速惠东段一大客车发生事故3人死亡、7人重伤和35人轻伤;
7)安徽蚌埠公交集团发工资:每人五百枚硬币。
8)[军事] 中国神雕无人机罕见细节曝光,反隐身战力世界独创/中国展出顶尖军工成果,海上人工岛可做军事基地;
9)[港澳] 澳门新城区规划:打造多元、宜居、永续发展之城/香港食用水“铅慌”扩散,十屋邨大验水;
10)[台湾] 国民党基隆民代初选启动,郝龙斌迁籍破“空降说”/洪秀柱竞选团队缺“大脑”,苦寻选战“操盘手”。
B、【国际】
1)李克强会见世行行长金墉:中国有能力稳定市场预期/金墉:10月与亚投行探讨联合投资项目/李克强晤日安保局长:中日关系敏感性、复杂性仍突出;
2)常万全:日方应在历史问题上发出明确信息;
3)德国将投票定希腊命运,柏林受够了,美国施压;
4)美军B-52往返飞行3万公里,模拟攻击中国南沙;
5)非洲白化病患者遭猎杀,器官被抢走制药剂;
6)国际奥数比赛美国队胜中国队,英媒叹“破天荒”;
7)英国每日邮报: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系双胞胎,或蕴含外星生命存在。
C、【财经证券】
1)《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近期将印发;
2)央行:上半年累计发债8.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0%;
3)央行六年来首次大规模增持黄金储备,金价创5年新低;
4)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5)昨日收盘:沪指3957.35/+134.17 深成指13004.96/+647.35 创业板2783.32/+156.24 恒指25415.27/+252.49。
D、【文化体娱】
1)中国将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支持戏曲传承发展;
2)上海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办法出台:将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的缴费比例为8%,个人的缴费比例为4%;
3)北京教委论证学校安空气净化器,已有中小学自行安装;
4)杨绛迎104岁生日:坚持练字写作,谢绝拜访;
5)女排大奖赛-中国3-0完胜日本,豪取八连胜。
E、【生活服务】
1)以房养老政策落地:广州老人500万房产可月领1万5;
2)杭州试点智能路灯杆:自带WiFi还能“兼职”充电桩;
3)滴滴巴士登陆北京深圳,整体价格7到13元不等;
4)江苏:男子信用卡透支6毛钱,6年后欠费近万元;
5)7月18日 我国可见双星伴月,金木合月成“笑脸”。
F、【健康养生】
1)[长寿老人的四字养生秘诀] 淡:少盐淡食、杂:粗粮细粮荤菜素菜搭配、鲜:吃东西特别讲究新鲜、野:野菜丰富餐桌;   
2)醋浸泡花生米一周以上,每晚吃7~10粒,连吃一周为一个疗程,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堆积,但需注意的是,食用要适量,最多十几粒,吃后一定及时漱口,否则对牙齿不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0:29:31 | 查看全部
多快啊!转眼周末又至,总觉得我对您的祝福该更新了,酝酿了许久,创意了不少,斟酌了很多,最后感觉都不如最最古老的那句好:周末快!
快乐早餐:  周末笑吧<小明系列*中奖>
一天,小明妈妈给小明买了许多小零食,小明那个高兴!
第二天他说:妈妈,我们中奖了!
妈妈惊喜: 是嘛?中什么奖了?
小明:您看,“再来一袋!”
小明妈妈:哦!不容易啊!大小是个奖我这就给你去兑了。

小明妈到超市找到促销员,促销员说找客服。于是去找客服,客服说“拿着小票和这个袋子去找厂家”
小明妈:哎呦妈妈!我哪儿知道厂家在哪儿,再说为了这一点小东西我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06:33 | 查看全部
感悟私语
时间:2015-07-17 作者:未详 点击:165次

  小溪流淌,是曲折的,也是欢快的。
  
  大江大海大湖大河,都会有很多的人关注,而小溪是默默无闻的,在山间抑或乡野,甚至有几分寂寞。
  
  但小溪清澈,宁静,没有大起大落。这一点倒很像普通百姓的生活。
  
  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苏醒,开始发芽生长。
  
  这时,几声惊雷响过,绵绵不绝的春雨就洒落下来。这些略带寒意的雨水抚摸过大地的胸膛,然后流入沟壑,流向犹如母亲的大海。
  
  小溪回归大海,要走很远的路。
  
  从春天到夏天,从夏天到秋天。田野里,庄稼熟了。大河小沟的水,完成了灌溉就不见了。
  
  瀑布飞泻,人们说它壮烈。大海咆哮,人们说它凶猛。江湖平静,人们说它温柔。唯有小溪,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卑微到没有自己的名字。小溪的诉说像日记,窃窃私语,波澜不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8 13:06:45 | 查看全部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
时间:2015-07-17 作者:未详 点击:304次

  用自己的认知评论事物,事事都不完美;用自己的心胸去度人,人人都有不足。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己;心是一杆秤,称人先称己。挑人过错,自己也有不完美;责人短处,自身也有缺陷。一味步步紧逼人,不会让别人走上绝路,而会让自己无路可退;眼睛总盯人是非,不会让人颜面尽失,而会让自己颜面扫地。
  
  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态常伴让自己处处祥和。
  
  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评论一个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波及其他人。每一个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尊重他人的选择。人不能霸道,霸道无友;心不能自私,自私则困。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做事要留有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恶语出口不足以丧身,却足以丧德,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人的嘴要吐真话、善语,不要无中生有,信口雌黄。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出言有尺,戏谑有度。
  
  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多一些扪心自问,少一些争执指责;多一些观心自省,少一些挑剔苛责。有所觉悟会从自身找问题,没有觉悟只会把箭射向别人。
  
  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他人有过不究,于人有恩莫念,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对待伴侣需要包容,对待朋友需要宽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不会为小事而一争高下。
  
  人人都如同有缺口的杯子,只要你不从缺口处去看,杯子就是完整的。朋友对你说了慌,应考虑他是否有难处;他人给你带来麻烦,应换位淡定面对。看事不要武断,做事不要赶尽,智慧不生烦恼,慈悲没有敌人。真正的爱心,是照顾好自己这颗心;真正的慈悲,是在日常的一言一行里。
  
  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烦恼如风,无根而起;忧愁似雪,无源而来。为他人想,为自己活,做事不占全利,为人不求苛尽。路要用心去丈量,人生要靠自己完成。入目的即是风景,原谅的即是宽容,退让的即是慈悲,不争的即是智慧。
  
  做事,进有招退有术;做人,心无边行有度。看淡纷扰,看轻得失,来了、去了,随缘随喜。功名利禄皆为过眼云烟,不是自己的不要强求。真正的君子是,明知有机可投却不为所动。做人不求问心无愧,只求无愧于心。
  
  所遭所遇皆看成难遭难遇。跌倒,只为更坚强的爬起;挫败,只为更好的成功。朋友背叛,应心生欢喜,总比到最后知道的好;遭人背后使坏,不要生恼戳穿,让你看清人的真面目。
  
  以欢喜心看事,事事为我而生;以感恩心待人,人人皆是我师。亲人让你懂得大爱;朋友让你知道感恩;对手让你知道包容;小人让你知道看清。好心情来自好素养,好素养来自好心态。眼宽能容人,心宽跳出三界外。安然,自然;豁然,悠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