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4:43 | 查看全部
 这天,苏珊又在卡特的带领下去公园,他们在路上慢慢地走着。突然,苏珊的眼睛亮了起来,她看到了卡特,还看到了妈妈。她失声叫起来:“妈妈!我的眼睛好啦,我能看见东西啦!”
  
  妈妈回过头来,兴奋地抱住了女儿。
  
  苏珊这才注意到,卡特身上的绳子一头牵在自己手里,一头牵在妈妈手里。她顿时明白了:怪不得卡特能跟自己心意相通,因为有妈妈在前面带路啊。
  
  妈妈说:“卡特终究不是人,不明白你的心意,不能带你去你喜欢的地方。我也放心不下你,所以就在前面带路,保证万无一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4:53 | 查看全部
永远快人一步
时间:2014-11-12 作者:未详 点击:205次

  1996年,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在全国热播。其中,第22集有一个皇帝吃荔浦芋头的诱人情节:刘罗锅忙不迟迭地抱着芋头啃,体会着百姓美食的快意;侍从用棉线一片片切下芋头送到乾隆皇帝面前……这种美味享受引起了观众们的极大兴趣,大家都在想这荔浦芋头怎么这么好吃?而当时,很多北方人还不知芋头是什么东西。就在电视剧播到25集的时候,大连的一位女人就已经跑到荔浦芋头的产地广西了。电视剧还没播完,她就从广西批发了一车荔浦芋头赶回了大连。每斤成本不到1元钱,当时她卖2元钱1斤,一会儿就卖完了,一车赚了4万多块钱。
  
  23岁时,母亲去世,给她留下了一个只有1平方米的水果摊。别人坐等顾客上门,她却主动寻找顾客。1990年前后,大连的高档酒店对果盘的需要让她看到了商机,为此她跑遍了大连所有酒店去推销水果。2000年,大连开张第一家国际大型超市。她又第一个找到那家超市,要求为对方配送水果蔬菜,并亲自到超市卖货。到2002年,她已经变成大连市最大的超市水果蔬菜供应商,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
  
  2002年冬天,听说长春有一家大型外企超市即将开业,立马赶到长春的她,最后以薄利多销、低价供货的方式与超市合作,很快就拥有了可观的供货份额。这让与她同时供货的其他三家本地水果商倍感压力,因为超市为了拿到价格最低的水果,采取了招标式的采购策略。为了把她赶出长春,三家本地水果供应商,干脆联手一起来对付她。2003年9月,沃尔玛超市搞蜜柚促销。当地水果经销商赔钱给超市供货,目的就是为了击垮她。在这场恶性竞争中,谁卖得越多就亏得越多!很多人都劝她放弃长春市场,她在进行了一番调查后,反而大胆地给超市做出了一个承诺:价格永远比别人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5:03 | 查看全部
原来,她找到了当地的蜜柚种植大户,直接收购的200吨蜜柚,成了结束这场恶性竞争的武器。从这件麻烦事中,她又看到了商机,那就是直接与果农菜农联系。这样省去了中间环节,不仅没赔钱,还赚了20多万,也让对手输得心服口服。
  
  2004年初,她来到福建平和县开发蜜柚种植基地,与当地农民签了长期的包销订单。建立基地的合作方式被她复制到橘子、香梨、脐橙和苹果等全国22个水果产地。有产地的采购优势做后盾,她迅速在全国28个城市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为全国600多家大型超市配送水果蔬菜。
  
  拿苹果来说,外表粗糙的尾期果,别的商家是都不愿意收购的,但被她却当成宝贝。她从尾期果成熟时间长,比早期采摘的苹果甜的特点上看到了商机,她便用尾期果在超市搞促销。被人们当成残次品的尾期果,每年竟能从她手里都能卖出去1000多吨,增收500多万。
  
  从1平方米的水果摊起家,到员工1500多人、年销售额6。9亿元的企业,她就是被很多人认为创造财富的传奇女子刘岩。当别人问她道:“在你眼里,好像赚钱的机会到处都是,你的制胜秘诀是什么呢?”她说:“如果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比别人快走一步。商场如战场,快永远是商家取胜的关键。”
  
  做生意是这样,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呢?当机遇来临的时候,如果你能抢抓机遇,先人一步,那么,你的事业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5:15 | 查看全部
用高跟鞋打败对手
时间:2014-11-12 作者:未详 点击:215次

  德国慕尼黑市的一条商业街上,有两家鞋店几乎同时开业,他们不仅位置相邻,营业面积也差不多大,只不过所售鞋子的品牌不同。
  
  从开业第一天开始,这两家鞋店的老板迈克和约翰,就视邻居为对手,他们绞尽脑汁,大打价格战,时刻想要把顾客的眼球吸引到自己这边来。
  
  一天,迈克从鞋店回到家里,坐在沙发上休息。这时,妻子安娜购物归来,向他炫耀抢购到的打折商品,并感慨万千地说:“今天购物的人太多了,我的高跟鞋都被挤掉了!”高跟鞋?迈克忽然想到一个好主意,顾不得跟妻子解释什么,就无比兴奋地跑出了家门。
  
  第二天,人们惊讶地发现,迈克在鞋店门口打起了这样的广告:“本店将举行一次高跟鞋赛跑活动,愿意参加者请随时报名,选手所穿鞋子将由本店提供,比赛结束后鞋子归选手所有,获胜者将领取到丰厚的奖品,并成为本店终身会员,享受各种优惠……”
  
  穿着高跟鞋比赛,本身就让人感到非常好奇,何况还可以得到一双免费的鞋子。比赛获胜,更有丰厚的奖品可以拿,不如去参与一下,就算碰碰运气也好!于是,报名的人很快就挤满了迈克的鞋店。
  
  半个月之后,高跟鞋比赛如期举行,众多选手聚集在一起,她们尽情奔跑,充分展示了美丽与速度的结合。围观的群众在欣赏比赛之余,也对选手们脚下优质的鞋子充满好奇,得知它们来源于迈克的鞋店时,忍不住纷纷为自己选购该品牌的鞋子。
  
  就这样,一场另类的比赛,让迈克摆脱了和约翰恶性竞争的怪圈,没有花费一分钱的广告费,就让自己的产品受到了顾客的青睐。其实,迈克胜出的原因并不复杂,他只是打破了人们一般情况下只穿运动鞋赛跑的常规,用高跟鞋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促销路,从而轻松地打败了对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8:16 | 查看全部
多读点课外书
时间:2014-11-12 作者:未详 点击:101次

  一般而言,文科学生除了读自己专业课的书之外,课外读的也是文科类的图书,而不会业余时间去读理工科专业的或自然科学类的图书;理工科学生也同样,除了共同关心的一些政治类、历史类的事情,他们不太会在课外读一些文科的书籍,读文科类的课外书人数并不多。所以,理工科的学生有一句口号,在过去十分流行,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文科学生也不示弱,认为“文以载道,温故知新。”
  
  其实,这些都是一些学科专业生的偏科,并不全面,比较理智的做法还是专业有分,但喜好兴趣面要广,这才是教书育人,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的正道。
  
  上世纪80年代初,笔者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那时候知道香港有一位金庸先生,写武侠书写得很好,但没有看过他的书。后来,也搞不清是马鼎盛托人怎么搞回了一两套,张小为、李小明又托谁搞了一两套,我们就在社科院的小范围里传读金庸的书。结果发现一个人看一本太长时间了,转不过来,马鼎盛等人就发现了一个“转阅”的方法,即把书全本拆开,每人一个晚上看几十页,第二天就轮看,我们是这样把金庸的不少著作看完的。所以,后来马鼎盛到了香港在凤凰台讲军事,讲武器设备头头是道,像个圈中人。这些功底,都是在年轻时候练出来的。后来我们社科院的那帮年轻人各奔东西,但各人功底不弱,悟性不差,估计都跟阅读广泛,喜趣多样,涉猎面广有很大关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8:28 | 查看全部
 我每次去理发的时候,我都埋怨那吹风筒声音太响,我知道这是读理工科的设计者读书太少了,设计者不知道响声要弱化,噪音要低,这才是高品质。后来有了改进,声音明显小了,这是好事。还有,那个钩机声响遍中国大地,一拆迁就靠钩机,搞地盘就靠推土机,基建就靠搅拌机,声音太大了,搞理工的弟兄应该在“消音”上下功夫,在功能上下功夫。这些,都与阅读与对各阶层需求不了解,与对社会认识不清晰有关。更有一些女性,男人戴的戒指越来越大,越来越突出,是十分危险的。它会钩住衣服,会擦伤皮肤,会被硬物卡住手指,铸成大错。这些,理工专业有关这方面学科的人知道危险性吗?!
  
  读多点课外书,可增加人的知识面,可提高人的鉴别力,可促进人的思维,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存,可使人多个角度观察问题,有所觉悟。这些,都与多阅读课外书有关。文科学生也如此,多点关注一些理工科基础原理,关注其发展,关注自然科学,这同样使人得以较全面发展。
  
  多读点课外书,毕业后仍保持多读自己专业外的书,多从高处看世态,看社会,看民情,势必带来许多许多的商机,理工学生的前景大得很,社会极需要这种学生。我在牛津大学有短暂的学习,在离我住的宿舍约30米处,有一地方建房和装修房子,但从没有听见干扰的声音,更不用说有噪音烦人了。为什么?因为那些工人每天看见我们上学了,他们就开工了。我们每天放学了,他们就收工了,总是在避让着我们。这件感人的小事,多年都不曾忘记。这就是读书阅人才会萌发出来的高素质,阅读有这个好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8:42 | 查看全部
田园打马入都市
时间:2014-11-12 作者:未详 点击:79次

  兄弟我的单位还在一个胡同里时,曾经幻想着搬到旁边华美的大写字楼里。如今搬到了大写字楼,却又怀念在胡同里的日子。我们原来在胡同也是在写字楼,不过是小写字楼。我之所以怀念这些小写字楼,是因为那里的日子曾经驻扎着一个田园。
  
  小写字楼里没有饭堂,中午我们就在胡同里四处觅食。吃过之后,我们这些小白领往往会在一棵大杨树下汇聚。这儿其实是一个挺大的废品回收站,本来是个不招惹人的营生,但是这里的老板有点儿意思:开了一块土地,浇大粪,种蔬菜,还养小动物,不仅养狗,收留流浪猫,还充分利用花坛养鸡养鸭子。据说,这早晨雄赳赳的公鸡打鸣声,春天凄厉的猫叫春声、兔子的尿骚味儿,都会惹得旁边几个院落的大爷大妈强烈不满,经常到街道社区有关部门告状。然而,这些成人的不满,却也抵制不住孩子们对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我就亲眼看到:对面院的一倒霉孩子抱着收购站的小狗“你一口我一口”地共同舔吃一根冰激凌,然后被他爸发现当街痛打,发出狼嚎般叫声的一幕。此时的老板,坐在一把刚收的破旧的藤椅上抽烟,嘴角微笑着说起常说的一句话:我很得意。
  
  有田园的地方就会自然生发出爱情,那时我有一个小兄弟,每天中午12点20分就会带着一些吃剩的包子馒头豆腐干什么的,到那个养鸭子的栅栏旁喂鸭子。我们都知道,此时旁边公司一个胸前搭两条小辫子的女孩也基本上会在。他们把手上所有吃的同时喂给一只鸭子,然后对着鸭子说上两句不咸不淡的话。有一次,老板实在看不过去了,说:哎,你们俩,对,说你们俩呢。别光紧着一只喂啊,你们看,把这只喂得多肥啊,我直接送旁边的便宜坊好不?或者,别整天腻在一起,也换个地方好不,也分分工,我们这里猫猫狗狗的多着呢。
  
  但是,都市田园终究不过是一场梦。这里,还是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城管队长以内线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最后通牒。临搬走的那一天,老板邀请我们次日中午来给他送行,届时他将会动用自己马帮的马队清早入城。他的话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第二天,当我们见识了他的马队,旁边一个广告公司的小伙子立马把肩上的专业摄像机给卸了下来——原来是一群大牲口,一匹老马带着几只骡子,还有一只小花驴。老板把兔子送给了一个小朋友,把走地鸡和鸡蛋送给了对门的大妈,给那几只被养得肥肥的流浪猫一只一脚,然后就打骡子上车了。据说,他们的马车白天不让上马路,于是他们就打着鞭子在附近的几条胡同里转悠。马车在前面,几只狗在后面跟着,在一群动物游街的声势下,留下了最后的“马车收破烂”的胡同绝响。
  
  据我们那个小兄弟说,老板目前正在城市四环外的某个树林边边收废品边大卖烤羊腿。在一片烟熏火燎的旁边,仍然是新垦的菜地,鸡飞狗跳,骡马成队。他和那位早已是孩子他妈的小辫子姑娘,每月的一个必修课就是,打手机问老板现在的营业地点,然后开着车,把这个月的废品卖给他,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的青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18:53 | 查看全部
像CEO一样演讲
时间:2014-11-11 作者:未详 点击:244次

  1。把握核心。每一场演讲或简报,都需要一个“大观念”来吸引、激发听众。美国前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讲,只讲了3分钟,全文仅271个字,却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演说之一,就是因为他言简意赅地提出了一个了不起的想法,说服了全国人民继续奋战。
  
  2。针对当下。没人喜欢听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的“罐头”演讲,你所谈的内容必须跟坐在台下的听众有关、跟当下的时事有关,才能赢得听众的欢心。尽量多触及听众心中的想法,谈谈大家关心的问题,才能让他们把重要的信息听进去。
  
  3。简单明了。许多演说的效果很差,问题都出在期望过大,讲得太多、太复杂。你的信息应该简洁、直截了当,听众才会记得。
  
  4。实话实说。想体现领导特质,诚实与正直是最重要的。你的听众不但期待你做出一场优秀的演说,也会期待你能够说真话,不论真相如何。
  
  5。保持乐观。无论你所面对的环境是好是坏,你都应该怀抱希望来平衡现实。乐观主义能体现出你的领导气质,成功的领导人必须乐观地看待各种可能。
  
  6。放眼未来。发言的时候,要让听众知道你的信念大有可为,你对未来的愿景、希望和信仰,将左右组织的走向。
  
  7。真诚。头衔越大,越容易阻碍和听众之间的沟通。演讲中你的任务就是要和观众建立联系,也就是要真诚。出色的领导人有能力让自己显得人性化,却不失权威。例如,一家航空公司的CEO就很擅长利用自己的背景、兴趣,甚至自贬式的幽默(例如他的秃头),和听众建立联系。
  
  8。有所主张。工作不只是一张饭票,人们做事,也是为了参与一份伟大事业。他们希望工作能有目的,组织能有一份使命。演讲应该把组织的任务、目的和价值观,具体呈现出来。
  
  9。其他还包括:演说尽量口语化,字句短一点比长一点好,声音、腔调、速度等应该自然、自在;演说时看着听众,必要时可以把投影机暂时关掉,或把屏幕调黑,让观众的注意力再度回到你身上;与听众建立互动,吸引注意,问几个问题、要求他们举手响应、参与分组讨论等,都会让听众更有兴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1:47 | 查看全部
 错误六:每天梳头100下有益健康
  
  过分梳头会刺激头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发质的人更该少梳头。如果是干性发质的长发,就比较适合多梳头。
  
  错误七:走路比站着耗费体力
  
  站立时,双腿一直在承受身体重量,两只脚不能放松。而走路却是一条腿承受重量时,另一条则在放松。
  
  错误八:血甜的人易被蚊子叮
  
  蚊子闻不到血的味道。但蚊子对热特别敏感,连0。05摄氏度的差别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当我们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就会招蚊子了。
  
  错误九:厕所是不卫生的地方
  
  家庭细菌研究专家发现,家中大多数细菌躲在冰箱内壁的排水管内,抹布上的细菌也比厕所多。
  
  错误十:聪明的人脑袋大
  
  脑袋的大小不是决定聪明与否的关键,脑结构最重要。人脑的功能是由神经网络决定的,而智商低的人是因为这方面的某些功能已经死亡,而与脑袋大小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7:21:59 | 查看全部
喝茶讲究最佳时间
时间:2014-11-11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中国人喝茶已有几千年历史,作为生活中的常见饮品,茶味清新淡雅,既能解渴又能养生,是很多人的挚爱。虽然大家都爱喝,但不一定人人都会在正确的时间和季节品茶。可以说,喝不好,不但起不到保健作用,还可能导致胃寒腹泻、失眠等不良影响,因此笔者携资深养生专家一同帮您排出最佳的喝茶养生时间表。
  
  早上9点一杯花茶,资深养生专家建议,人一天喝3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适合早饭后9点到10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3杯茶中最重要的。早茶最宜选花茶,花茶经过二次加工,混合了鲜花的浓郁和新茶的清香,能够芳香醒脑,对一天精神都有提升作用。但要注意,失眠人群不适合饮用花茶,否则会造成更严重的睡眠障碍,过敏体质的人也不宜喝花茶。花茶适合用盖碗瓷杯冲泡,不强调赏茶,而讲究品香。可以用刚开不久的水冲泡,盖上盖闷泡一会儿后,揭开杯盖,可以闻到花茶的沁人芬芳,让人精神振奋。
  
  下午1点一杯绿茶。第二杯是午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1点到3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资深养生专家建议,绿茶之所以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毒等保健功能,主要是因为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因此,绿茶适合现泡现喝。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一般来说,绿茶冲泡水温以85℃为宜,水初沸即可。冲泡时间以2—3分钟为好。绿茶与水的比例要恰当,以1:50为宜,常用150毫升的水冲3克茶叶,冲泡出来的绿茶汤浓淡适中。在茶具方面,可以选用瓷杯或是透明的玻璃杯。
  
  晚上6点一杯红茶。第三杯是晚茶,适合晚饭后6点到7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业内人士透露,红茶最适合晚上喝,因为发酵茶的咖啡因含量低,对睡眠影响小。寒性体质的人可以多喝红茶,它温中驱寒,对胃寒、手脚发凉、体弱、爱拉肚子的人较有用。在泡茶方面,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反而能够促进红茶内黄酮类保健物质的有效溶出,不但让滋味和香气更浓,还能更好发挥保健功能。因而泡红茶最好用沸水,泡的时间也可以相对更久些。一般来说,5分钟最佳。红茶冲泡的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功夫红条茶可冲泡3次—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次-2次。另外,晚上8点后应尽量不再喝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