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4:58 | 查看全部
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对待
时间:2014-04-02 作者:未详 点击:1015次

  一位董事长送给一个年轻人一套亚曼尼(意大利高级时装品牌)西装。

  年轻人不了解这套西装的贵重,所以刚开始时只把它当普通服装,平常上班时穿,后来他了解到这套西装的价值,就改成只在重要场合才穿了。
  
  由此可知,再有价值的东西,落到不了解情况的人手中,也不可能显现出它的价值,从而也得不到主人的珍惜。
  
  明白吗?你必须先看重自己,重视你的价值和内心深处的感觉,别人才会重视你、珍惜你。别人怎么对待你,最终还是取决于你。很多人不敢讲出自己想要什么。就因为这样,他们才得不到想要的。
  
  如果别人看轻你,那是因为你没看重自己;如果别人从未好好爱你,那是因为你从未好好爱过自己;如果别人从不在乎你的需求,那是因为你从不说出自己想要什么。
  
  当你不喜欢某人怎么对你时,别一味责怪对方,其实你自己也脱不了干系。
  
  一个软弱的人,会经常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无法拒绝别人不合理要求的情况,而这种无法拒绝的沮丧感觉,不仅让自己陷入委屈的境地,由于处处迎合别人,还容易使别人养成一种习惯——凡是不合理的事情或要求,第一个就想到你。就像俗话说的“好马被人骑”,这种不被尊重的感受,又再次降低你的自我价值感。
  
  所以,当你有任何物质上、心理上的需求时,你必须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当对方过度地要求你牺牲时,你也有权拒绝。
  
  如果你软弱了,你牺牲掉自己,不只贬损自我价值,别人也很难带着尊重或感激的心情对待你。最终,难受的是你自己。
  
  你只能以自己值得的方式被对待。

  你值得别人如何对待你,要先看你怎么看待自己。

  对方是从你的身上学到与你相处的模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5:08 | 查看全部
父母在,福满怀
时间:2014-04-03 作者:未详 点击:657次

  香港某节目进行了一项调查——你认为幸福是什么?80%港人的选项是——幸福就是父母健在。
  
  李敖号称“天不怕、地不怕”,但他在一次被采访时说:“母亲去世后,我最大的恐惧便是死亡。为什么?因为本来感觉自己和阎王爷之间有老太太挡着,现在母亲一走,我就必须直接面对阎王爷了。”坦诚的话语,道出了对母亲的依赖。
  
  父母在,不言老。在父母面前,不管我们多大,都是孩子,内心也永远有依靠。即便是父母的责骂,在我们听来,也是那么的顺耳、温馨。
  
  如果你的父母健在,那你就是真正幸福的人。即使二老中只有一位还健在,那你也是非常幸福的。但是,谁也不知道命运之神何时会切断父母与我们的联系,当我们“幸福着我的幸福”时,更应竭尽全力地去孝敬我们的父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6:58 | 查看全部
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
时间:2014-03-22 作者:未详 点击:1457次

  有段时间,很喜欢法国电影,却对法国电影里总要出现的“爱”感到不耐。
  
  以法国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生平故事为主线的电影《玫瑰人生》里,记者向坐在海滩上的皮亚芙发问:“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爱。”“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爱。”“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爱。”……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
  
  爱是被夸大的信仰,还是词穷之时的自动回复?他们为什么要用爱去解释一切、解决一切?爱对他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后来读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书《爱的多重奏》,这是他在71岁时一次访谈的文字稿。此时的他,清澈洞明,对这种“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阐述。他论述的爱,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而爱情,却让人从“一”变“两”,在这个过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两个人的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但这种形式,却是一种更大规模的集体之爱的演习,让“从两个人过渡到人民”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爱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诚去维护,得不停地宣示爱意,“尽管在一开始就已经宣布,爱仍然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宣布”。而这,显然需要巨大的行动力,需要不断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谓的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去爱,去行动,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虑,去解决不安,去认识命运,去抵抗死亡。
  
  装扮自己,是爱;维护自己的健康,是爱;经济独立,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是爱;尊重自己物质和情感上的欲望,是爱;去山清水秀的地方远足,是爱;种植花草,是爱;接听朋友的倾诉电话,是爱。当然,爱情,也是爱,克服爱情中的障碍,弥补自己的缺陷,也是爱。
  
  爱,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积极生活,就是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7:08 | 查看全部
自卑者的本质
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879次

  一个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告诉我他如何如何自卑,具体地说就是对自己的一切,包括长相、身材、智力、成绩等都不满意,而且还对自己使用了很多尖刻的贬义词,我听了都觉得替他心痛。有一次,我感慨地对他说:“你实在是太瞧不起别人了啊。”当时他听了很吃惊。几个月之后他告诉我,他回去仔细体会了这句话的含义,开始学习瞧得起或者说欣赏别人,奇迹般的效果是,慢慢地他忘记了自卑。
  
  其实人人都自卑。形成自卑的过程大约有两种:一是在小时候跟成人的比较过程中,都有不如成人的深刻体验;再加上某些不太利于成长的环境,自卑的状态就可能凝固在心里。二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事情都比较了解,对别人的事情比较不了解,在自己的视野下,神秘的那边被不自觉地赋予一些同样神秘的力量或者光环。
  
  自卑源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攻击性。这种攻击性的呈现方式,就是在心理和行为层面,时时处处跟他人比较。比较就是竞争,竞争就是在智力和体力上对他人实施攻击。
  
  自卑者的攻击多半是在其心里完成的。在面对一个他假想的竞争对手时,攻击性自动发射。如果对手显得比自己强大,攻击性就很快朝向自己,便出现自卑者都有的内心世界:自责、压抑、焦虑或者恐惧。这个复杂而迅速的过程,自卑者和旁人通常都察觉不到。
  
  表面看来,自卑是瞧不起自己,但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把自己跟别人比较之后而瞧不起别人,那也就不会有在比较之后的瞧不起自己。换句话说,没有攻击别人,也就不会有技不如人的结果和失败后的自卑。
  
  有一点点的自卑,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过度自卑却可能对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不良的影响。过度自卑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完全相反。有些自卑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自卑,经常在自己的言行中呈现弱小和胆怯;另外一些自卑者,则“自欺欺人”,他们外在的表现形式,却是自鸣得意、目空一切的自傲和自信。
  
  跟过度自卑的人打交道,是一件危险的事。因为他们极大的攻击性不是消失了,而是转向了自身,一旦有了时机,这些攻击性便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攻击他人。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有些人自卑到了经常受欺负的程度,而当他们忍无可忍进行反击的时候,通常是“一鸣惊人”。
  
  向内攻击的表现,或者说自卑的表现,证明这个人的人格水平已经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比较而言,总是向外释放原始攻击性的人,则处在心理发展的较低阶段,极端例子是反社会型人格,他们不断地攻击他人和社会,跨越法律的边界,往往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创造物,所以每个人都不必自卑。这句话等于是说:每个人都不必通过瞧不起他人来瞧不起自己。苍天在上,它会毫不吝啬地给予那些抬举别人的人以抬举自己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7:20 | 查看全部
青春
时间:2014-03-23 作者:未详 点击:1032次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
  
  青春气贯长虹,勇敢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而有之,六旬男子则多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至灵魂。忧烦、惶恐、丧失自信,定使心灵扭曲,意气如灰。
  
  无论年届花甲,抑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www.rensheng5.com)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根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一旦天线下降,锐气便被冰雪覆盖,玩世不恭、自暴自弃油然而生,即使年方二十,实已垂垂老矣;然则只要树起天线,捕捉乐观信号,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龄告别尘寰时仍觉年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7:32 | 查看全部
别人不是你的彼岸
时间:2014-03-24 作者:未详 点击:2234次

  人生的轻松,就是能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不用献媚于谁,也不必跟谁说讨好的话,他玩他的,你活你的。
  
  两不相干,然后,两相安。
  
  你在意谁,在意到极致,就会活在这个人的阴影里。这种在意,不外乎两种情况:想求取和怕得罪。也就是说,人生的疲惫,更多的,不是在自己这里拎不起,而是在别人那里撇不清。
  
  别人,成了自己沉重的彼岸。
  
  越在他人那里唯唯诺诺,就越会在自我的言行里战战兢兢。生怕说错什么,做错什么,进一步畏首畏尾,退一步左顾右盼,是进亦忧退亦忧。在这样的境况里,最累人的,不是做,而是拿捏着分寸去做。
  
  一个低声下气的人,无论凭恃他人,得到过多少,繁盛也好,光鲜也罢,最终,在自我矮化的奴才人格里,冷暖自知,甘苦备尝。
  
  不是一路人,就不会在一个语言系统里;不在一个语言系统,就不会在同一个世界。
  
  知心的话,不必说给不懂的人。说了不懂还在其次,最怕的,是说了不屑。不懂已是伤害,不屑便是亵渎。
  
  散淡的人,只与散淡的人合得来。奸邪的人,看起来跟谁都合得来。这个世界,有的人只认对的人;有的人,似乎跟谁都对。只因为,有的人,是奔着相宜的心去的;而有的人,是奔着可逐的名利去的。
  
  在交往上,目的性太强,原则性就会差。在左右逢源的人那里,找不到纯美的人性;在蝇营狗苟的人那里,找不到纯净的人格。
  
  这个世界,总有狷介甚或狂傲的人,看起来,没有几个可以合得来的人,他们不迎合,不投降,只是不想生命苟且于世俗。
  
  伟大的人都有一些孤傲,他们遗世独立,盛享着内心孤独的清凉。
  
  每一个窝藏着的私心,都会影响到对他人公允的评判。
  
  在他人那里,得到了自己喜欢的,便是好;看到了自己不喜欢的,就是坏。一个人的好与坏,原本繁芜而复杂,轮到我们评价,却可以简单到只剩下,是否顺眼和需要。
  
  盛大的完美,未必坍圮于风雨,却可以瓦解于私心。一千次改变和完善自己,终难抵别人的一颗辽无际涯的私心。多少公允和公正,不是败于眼不明,而是败于心不正。
  
  所以,不要苛求在所有的人那里,都有好的评价。讨好了所有的人,就意味着要彻底得罪自己。一个人,平庸点不可怕,变得八面玲珑才可怕。
  
  你最终要活在相悦的人心里。不为不值得的人去改变,不在飘忽而逝的生命过客那里留恋,也不必为朵朵过眼烟云烦扰。
  
  与其要别人看好,不如自己活到好看。
  
  我这么有钱,为什么这么痛苦!
  
  这话是做互联网的一个CEO说的。话是真话,但有人认为这是有钱烧的。话说还有另外一位有钱人,看到床就发愁——睡不着觉。后来,他花钱到印度的瑜伽学院去学睡觉,只是为了获得婴儿般的睡眠。你看,折腾了大半生,拥有了那么多,只是为了初始的婴儿般的睡眠。
  
  人生好玩的地方就在这里,追逐钱的,最终要被钱折磨。一天到晚想钱的人,未必真缺钱。有的人,为钱受过伤,大量攫取是为了报复过去;有的人,因钱得过惠,贪婪占有是为了满足更大的欲望。
  
  然而,过多的金钱,引领人走向的不是幸福和快乐,而是疯狂和痛苦。疯狂是可以为所欲为,痛苦也是因为可以为所欲为。当不容易够着的,可以轻易得到时,人生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最珍贵的东西,已经变得一文不值。
  
  富有者的另一重痛苦是,被架到了那个位置上,回不去了。明明知道,拥有这么多,于自己来说,是痛苦的。但是,若让自己再回到清贫的过去,将会更加痛苦。
  
  人生最美的抵达,有时候,是永不抵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7:43 | 查看全部
我没有嫌弃你
时间:2014-03-24 作者:未详 点击:1029次

  不要随便说:“我没有嫌弃你。”
  
  愈是这样说,对方愈觉得你嫌弃他。
  
  如果你脑海里没出现过“嫌弃”这两个字,你根本不会这样说,对吗?
  
  K说,男朋友要离开她了。自从她考上大学,而他没考上之后,他就变得很自暴自弃,老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她不断安慰他,鼓励他到外国升学,她拿了一大沓升学资料给他,他一点儿也不领情,而且愈来愈疏远她。
  
  她信誓旦旦地告诉他:“我没有嫌弃你。”
  
  她以为已经表明心迹,可是他却愈叫愈跑。
  
  如果我是这个男人,我也会跑掉。
  
  在得意的时候,男人需要的是崇拜,失意的时候,男人需要的,仍然是崇拜(www.rensheng5.com),而不是怜悯。崇拜就是最好的鼓励。你不必真的崇拜他,但是绝对不能让他觉得你有一点儿嫌弃他。
  
  K说:“我没有嫌弃你。”不如说:“我永远崇拜你。”反正目的都是想让他振作起来,好比跟一个人说:“你没用。”不如跟他说:“你还没发挥你的潜质。”这样说不定会有奇迹出现。
  
  不论男人女人,没有一个人会希望在自己一生里听到别人一句:“我没有嫌弃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7:52 | 查看全部
一只被拴起来的猫
时间:2014-03-25 作者:未详 点击:1437次

  一个大学生问德·梅勒:“只要稍微留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社会中会存在不少不合理的制度或者政策。尽管连执行者都知道它们是荒谬的,但就是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它,更没有人敢废除它,所有人都任其运行下去。这是为什么?难道每一个人都愚蠢吗?”
  
  “你说的问题让我想起一个习俗。”德·梅勒说,“在印度很多寺庙里,举行祷告时都要在门外拴一只猫。这个习俗源于四百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导师和弟子们一起参加礼拜的时候,灵修院里的猫就会碍事。于是,每逢灵修院举行祷告的时候,导师就命人把猫拴起来。导师去世后,每逢礼拜,人们继续把猫拴起来。这只猫死了,灵修院又找来一只猫,好确保礼拜时,他们忠实地执行导师的命令。几个世纪过去了,博学的弟子们写下了这样的学术论文,内容是有关在礼拜时,把猫拴起来——这一宗教仪式的重要性。当然也有人认为拴猫的仪式毫无意义,但他们提出异议时,都无一例外地被赶出寺庙,有人甚至受到更严苛的惩罚。所以,直到今天,尽管很多人意识到这一仪式是荒谬的,但它仍旧被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着。”
  
  大学生接过话头说:“我明白了,那些不合理的东西之所以在延续,是因为人们心中的盲从和怯懦。”
  
  “你说得很对。”德·梅勒点了点头,接着说,“但不仅仅是一些人的盲从和怯懦;还有另一些人的权欲,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这只猫树立自己的权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8:01 | 查看全部
生命
时间:2014-03-26 作者:未详 点击:519次

  我试着向父母解释,生命是一份特殊的礼物。
  
  一开始,我们高估了这份礼物,我们以为获得了永生。
  
  然后,我们又低估了它,我们发觉生命会腐败,太短暂,又想把它抛弃。
  
  最后,我们才明白生命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一份借款。
  
  我们得试着配得上这个生命。
  
  我,一百岁了,我知道我在说什么。
  
  年纪越大,越懂得要享受生命。
  
  我们要过得精致,富有艺术情调。不管哪个笨蛋,在十岁或者二十岁的时候都会享受生命,但到了一百岁当你不能动弹时,就要靠智慧来享受生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8:14 | 查看全部
女人的格局和结局
时间:2014-03-26 作者:未详 点击:770次

  会赚钱的女人,不少!会生活的女人,不多!能够越来越有魅力,越来越有味道的更少。
  
  女人如果不想只是在中年就被定了结局!到老年就成了明日黄花,就谢了,霉了,枯萎了,就必须认真规划,形成一个自己的生命蓝图!
  
  命运源自你的格局!格局需要五个根本!这五个根本都形成,就奠定了幸福人生的基础。
  
  第一根本:
  
  对于女性而言,美丽与魅力,一定要解决,因为那是她们自信的源泉。如何能够随着岁月的增长,不会变得年老、乏味,而是魅力不断增加,美丽不断升级,从内到外,不断积蓄。
  
  第二根本:
  
  来自女性自觉培养的品格,这种品格包含了懂得爱,懂得珍惜,懂得善待自己,也懂得敬重他人,尤其是心胸与气度。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能够容纳越来越多的内容。
  
  第三根本:
  
  来自财富的积累,这是事业选择的重点,更是一份人生的保障。女人要有自己的事业,内在的自信才会有增无减。
  
  第四根本:
  
  来自见识。有见识的女人,会不断增加魅力,也会增长自信(www.rensheng5.com),更会懂得爱的艺术。见识是一个很大的词汇,包罗万象,女人的心胸与格局,很大程度与之相关。一个没有见识的女人,很难确保可以越来越有魅力。
  
  第五根本:
  
  来自情感!女人要懂得交往各种朋友,要有自己的导师、教练,还要有自己的小姐妹,还要有自己的兄长,还要有自己帮助支持的人。这样才可以形成一个情感的循环,才能够让生命始终拥有令人感动的内容。
  
  这样的五个根本,需要尽快地规划好,开始投入和积累。生命不可以走钢丝,不要让人生处于不可预料的状态下,尽可能把那些容易困扰生命的麻烦都安排好,有了这样的五个根本,人生注定会幸福。
  
  这五大根本是互生的,不断地学习进取会让你的格局胸怀容纳天下,懂得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女人,做个气质优雅、财务独立自由的现代女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