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8:48 | 查看全部
人生乐事
时间:2014-03-26 作者:未详 点击:1015次

  人不得已而要为自己操心的事,第一是食物,第二是衣服,第三是居所。

  活在人世,最大的事就是这三件了。不饥、不寒、不曝于风雨,清静度日,就是人间乐事。
  
  但人都要生病,因病痛而愁苦,故需要医治。衣、食、住和医这四样,如果缺了,就是贫;如果不缺,就是富;如果四者之外还有所贪求,就是奢。
  
  在这四样上,如果节俭一点,则没有人会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8:58 | 查看全部
别指望只问一次路
时间:2014-03-26 作者:未详 点击:1369次

  德怀特·莫罗是20世纪美国着名的银行家和外交家。有一次,莫罗在英国的拉格比市旅行。在这期间,他离开车站到附近逛街,走着走着竟迷路了。于是,莫罗向当地一个少年问路。
  
  那个少年告诉他:“从这里往右走,一直到有个杂货店的地方,然后从那里往左拐,一直走下去,你会看到有个地方是四条街交会的……”
  
  说到这里,少年想了想继续说:“你走到那里的时候,距离车站就不远了,然后你最好再向其他人打听一下。我现在告诉你走法,你也记不住的。”
  
  根据这位少年的指引,莫罗很快就到了四条街交会的地方,然后他再向那边的路人打听,很快就回到了车站。
  
  这是一件小事,然而对莫罗产生了巨大影响。
  
  莫罗意识到,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许多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获得解决。
  因此,我们必须一步一步行动,逐渐朝目的地逼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9:17 | 查看全部
换位思考的魅力
时间:2014-03-27 作者:未详 点击:1139次

  拿破仑·希尔是世界著名的励志成功大师。有一年,他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登载了一则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些信件大都如出一辙,比如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今年某某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拿破仑·希尔对此很失望,正琢磨着是否放弃这次招聘计划时,一份信件姗姗来迟,让拿破仑·希尔一下子惊喜不已,认定秘书人选非她莫属。
  
  她的信是这样写的:“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与质量,因为我已经有十五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后来,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9:29 | 查看全部
真心从假意开始
时间:2014-03-27 作者:未详 点击:1129次

  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保险业开始的,所以我认识很多保险从业人员,从他们身上见识了人性改变的轨迹。
  
  其中,一位非常成功的保险工作者,我看着他入行,刚开始完全不懂保险,不懂销售。前辈告诉他,卖保险要从关心别人、从服务开始。他很努力地学习,每一天笑脸迎人,热忱地对待每一个他接触过的人,经常打电话问候,送生日贺卡、小礼物,他的过度关怀有时会让人害怕,因为每个人都看得出来他关心背后的业务目的。
  
  当时我在想,关心得这么勉强,做得这么“假”,谁能接受他呢?
  
  约摸十年之后,我们再度碰面,他仍然友善,热忱,关心依旧,也仍然在做保险,存活着,就代表他做保险做得还可以,这时我已感受不出他关怀的勉强,那种“假意”已经不存在了,代之而来的是人情的练达。中间再有二十年我们没见,但我听闻他已成为保险界的顶尖人物,后来再次见面,我十分讶异,他一脸和善,让人如沐春风,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稍加深谈,他的诚恳、善意、关怀,让我充分感受到,不只“假意”不再,连世故、练达也没了,换来的是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
  
  我想起了当年与日本保险界传奇人物柴田和子见面的经验。她完全不像个超级销售员,而是个诚恳、善良的妈妈,让人乐于接近。我知道有人终身奉行一种信念,刚开始虽只有外显行为的遵行,并未完全心领神会,这时难免有“假意”,可是只要持之以恒,日日行之,假意也成真心,人的心性随之彻底改变。
  
  我找到自我修炼的关键方法:真心的修炼,要从假意开始。
  
  “假意”指的是行为的表面遵行。与人相处需要爱与关怀,是否真心再说,但是行为上要先做出来:言语上的问候、相处的礼貌、生活上的互相帮助,遭遇困境时的施以援手,刚开始一定是形式,这时假意大于真心。
  
  再如媳妇对于公婆;女婿对于岳父母;主管对于部属;老板对于员工;老师对于学生;生意往来的双方……这些都需要真心诚意。可是在互动的初始,彼此认识有限,要真心很难。可是只要正确对待,不断地重复,行为会变成信念,信念会感动对方,“真诚相待”就出现了,人性也就改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9:38 | 查看全部
改变命运的八个人生理念
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2599次

改变命运的八个人生理念:

  1。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
  
  2。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
  
  3。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
  
  4。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两耳之间的那块地方!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只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只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
  
  6。孩子贫穷与父母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
  
  7。有什么信念,就选择什么态度;有什么态度,就会有什么行为;有什么行为,就产生什么结果。要想结果变得好,必须选择好的信念。
  
  8。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会变成语言,语言会变成行动,行动会变成习惯,习惯会变成性格。性格会影响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9:48 | 查看全部
忍住痒才能不落疤
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808次

  一日,与朋友一起去澡场洗澡,当朋友脱掉衣服时,见朋友身上满是伤痕,便问朋友,小时候是不是受过伤。朋友说没有。我问,那为什么全身满是伤疤呢?朋友说,那年,他全身奇痒,便忍不住用手指去抓,越抓越痒,越痒越抓,直抓得血肉模糊,于是,留下了这身疤痕。
  
  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有病痛和伤害才会给人们留下疤痕,想不到,痒也会,有时留下的是更大更深的疤痕。
  
  痒,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内心,比如,见别人比自己好,心里就痒痒,便心生嫉妒和仇恨,最后,嫉妒和仇恨把自己的心伤害得血肉模糊,满是伤痕。
  
  痒是一种伤、一种病,其临床表现,不只是在皮肤和外表,还有我们那看不见的内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39:58 | 查看全部
笑笑人家,也给人家笑笑
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850次

  林语堂说,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人家笑笑。
  
  这话说得极好。因为,道出了生活的真相。不过,人的促狭之处是,常常喜欢笑话别人,却不愿被别人看了笑话。喜欢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然后,看别人被大尺度地撕扯开。这种促狭,更平添了几分阴暗。
  
  这样的人,当被别人笑话的时候,脸上会越发挂不住。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心底有多阴暗,别人就会有多阴暗。
  
  一村庄的土地庙里,供奉着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神像,门左右有这样一副对联,让人过目难忘,上联是:这一街许多笑话,下联是:我二老从不作声。
  
  在神那里,我们看到了做人的最高境界。
  
  好多时候,我们跟这个世界过不去,其实只是跟身边的某个人过不去。
  
  比如上司。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一直有两个分裂的自己:一个是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的自己,一个是在上司背后骂骂咧咧的自己。于是,就有了一场漫长的拔河,你与领导,心与世界。用力吧,你会混得狼狈;撒手吧,内心挣扎得疼痛。看似两难,其实都是自己在受苦。
  
  天底下,没有一个领导是让人喜欢的——因为要管着你。一个人连梦魇里都有这个讨厌的家伙,那一定是现实世界里,内心在遭受着蹂躏和折磨。
  
  如果自己不能逃离,就幻想着领导有一天能滚蛋。痛苦的是,更多的时候,你不能走,领导也不会滚蛋。也就是说,永恒的结果是:你在,领导在,世界在,问题在。
  
  你逃不掉自己,就逃不开这个世界。所以,要做的事是,自我的改变。
  
  在中国的单位,有的人把身体和灵魂都交付了出去,所以活得张狂而逍遥。也有一些人,不阿谀,也不献媚,却也活得平顺通达,究其因,是他们与上司,始终保持着一种合适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是:有礼有距,无欲无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40:07 | 查看全部
眼前一切皆幸福
时间:2014-03-28 作者:未详 点击:1220次

  我是幸福的。我坚信自己是幸福的,一向如此。
  
  我清晰地记得五岁那年,我有一块二毛钱,那个时代那个年纪,巨款啊,出去玩,回来钱丢了,丢得只剩两分,好似晴天霹雳,自然号啕大哭。我外公见状,问我:“哭,能把钱哭回来吗?”
  
  我一下愣住了。外公说:“丢钱已经很惨了,哭一场,岂不更惨?”
  
  不哭了,终于明白,我的确丢了钱,但是,我不能丢掉我的幸福。我就是在外公这样的熏陶之下成长的。于是,我有时候会很不理解别人的一些行为。
  
  我不理解,考上普通大学有什么好惭愧的,谁也不能保证重点大学的学生毕业后一定比普通大学的学生混得好;
  
  我不理解,开10万元的车有什么好悲哀的,城里面限速都是80公里;
  
  我不理解,职位低有什么好难过的,当大官的责任还大呢;
  
  我不理解,存款少有什么好痛苦的,至少我见过一个小伙子花掉自己所有的六万元为心上人买了一枚戒指,亿万富翁做得到吗?我指的是倾囊而出。
  
  不是我自欺欺人,在我所查阅的资料里,有一句话让我很感动:幸福都是暂时的。
  没有一种幸福是永恒,也就是说,幸福就像是一个滑溜溜的皮球,一不小心就会溜走,但跑得不远,稍微用心,又可捉住。
  最关键的是,你自己是不是相信,你眼前的,就是幸福。
  我眼前的一切,皆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41:09 | 查看全部
痛苦的抉择
时间:2014-03-15 作者:未详 点击:1502次

  凶暴的敌人,一步步地接近,躲在树林里的人们知道,只要被发现,就将全部遭到屠杀。

  男人蓦地抽出尖刀,将幼小孩子的喉管割断,以免他们发出惊恐的哭声,黑暗屏息中,可以听见仍然抱在母亲怀中,却已死亡的幼儿滴血的声音。
  
  这是一段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中国北方的真实故事。

  由于一个被割断喉咙丢弃的孩子,后来被好心人救活,成年之后寻亲,才被世人知晓这段耸人听闻的往事。
  
  有人问那孩子:你恨不恨你的父母?
  
  孩子说:如果当时我是父母,也会那样抉择。而且若不那么做,今天也就谈不到亲人重聚这件事了。
  
  有人问那母亲:当你的孩子被割断喉管时,你为什么能不痛哭?
  
  母亲答:因为我当时已经想不到悲哀这件事,更被剥夺了哭的权利。
  
  当人们做最痛苦的抉择时,常没有痛苦的权利。
  而当痛苦被唤起时,抉择却已经成为往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3:41:19 | 查看全部
智者的四句箴言,自己与别人的诠释
时间:2014-03-16 作者:未详 点击:5045次

  一位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我送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儒子可教也!第四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少年说:我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智者回答了四句话,细心的人请慢慢体味:1、把自己当成别人 2、把别人当成自己 3、把别人当成别人 4、把自己当成自己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在感到痛苦的时候,把自己当成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减轻了;当欣喜若狂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静;2、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与恰当的帮助;3、要充分的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4、需要自己慢慢品味。
  
  四句话之间相互矛盾,若要真正明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这四句话应该是修身养性的四个阶段:1、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自己(走出自己);2、以看待自己的眼光看待别人(以己推人);3、尊重他人(人格独立)。4、重视自己(人格自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