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6:38 | 查看全部
骂人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91次

  有个段子说蒋公宴客,向客人介绍说,这是犬子经国!客人拉一把自家的儿子说,这是驴X的某某。真实性无从考证,无非是说来客善迎逢,人家自谦把公子说成犬子,怎么着也得跟犬一个类别才好。
  
  不过,蒋公的粗口,影视倒是表现过,当年他的扮演者孙飞虎一句奉化方言:娘希匹!着实让人欢乐,大有替代“国骂”之势,后渐式微,有人总结原因是不够响亮。
  
  骂人这件事似乎无师自通,其实是耳濡目染,小孩都会,澳人韦津利的《脏话文化史》中说:从个体上说,咒骂词可以早在幼儿12个月大的时候就出现。儿童的咒骂有可以预测的模式。2岁之前可用的咒骂词语只有三四个,到上小学之前增加到大约20个,然后继续增加,到青春期之前达到近30个……
  
  骂人分带脏字的,不带脏字的。不带脏字的,分书面的和口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6:54 | 查看全部
乡间骂人很多时候是咒骂,在死上下功夫,比如说吃不了过年豆腐,或者活不到六十岁,这些咒人早死。还有挨刀的,滚坡的,挨乱枪子的,天打五雷轰的,这些咒人不得好死。
  
  还有一种把人比作动物骂的,比较典型的如猪狗不如,王八羔子。另有一种骂人出身卑微的,比如小娘养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好分类的骂法:不是东西,是个东西。都是骂人的。
  
  长大之后,在不同的地方呆过,骂人方法大同小异,无非是口音不同罢了。
  
  春晚小品《不差钱》里丫蛋深情地对毕姥爷说了一句:感谢你八辈儿祖宗!闻者都哈哈大笑,因为这句话脱胎于一句骂人的话。
  
  骂人,不分中外,也不分古今,不论贤愚。如孔子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骂完用柱手棍打原壤的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7:38 | 查看全部
 四大名著里也好多骂人的话,《三国演义》里最著名的骂阵,是诸葛亮骂王朗:“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直把王朗骂死!
  
  书面骂人讲究艺术,这方面鲁迅先生是顶尖高手,名篇如《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这帽子梁实秋先生戴了一辈子,这二位都已做古,读鲁文,那气势依旧,这是艺术之力。
  
  梁先生经过了不少骂阵,后来写了一篇《骂人的艺术》,从知己知彼不骂不如己者,到小题大做远交近攻,共计十条,倒也妙趣横生,许是经验之谈。
  
  有些地方的人说话,听着像是骂人,其实是个口头禅,四川人喜欢说龟儿子,湖北人喜欢说老子,本身没什么恶意。
  
  我看过最有趣的骂人当属苏东坡与佛印,东坡一进寺里高喊:秃驴何在?佛印缓缓答道:东坡吃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7:53 | 查看全部
袖珍“迈克尔·乔丹”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167次

  纽约,一个街球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斯万森,这座城市中一个普通的男孩。
  
  从小,斯万森就混迹纽约街球场,与比他高大强壮很多的人一起打球。可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让斯万森一家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只有1。35米身高的斯万森停止了长高。斯万森真的会和他的母亲一样,永远身材矮小吗?如果真是那样,简直太可怕了。
  
  那天,正在学校上学的斯万森,偶然间听到同学在身后小声地议论着,那个小不点叫斯万森,好几年没长个了。他妈妈是侏儒,他也长不高,一个小侏儒居然还喜欢打篮球。说完,众人哈哈大笑。
  
  斯万森加快了逃离的脚步,那笑声简直太刺耳了,他拼命想远离这些。可是,接下来的日子,斯万森总感觉有人在背后对他指指点点,然后一群人又哈哈大笑,这真的让他无法忍受。斯万森真想愤怒地过去打上一架,可是他又黯然地想,自己的确是个头矮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8:04 | 查看全部
 夜里,在黑色的笼罩下,斯万森嘤嘤地哭泣着。他不想跟母亲说这些事,怕刺伤母亲。忽然,黑暗中有一道光射了进来。斯万森看到了只高出床不多的母亲正拿着手电筒。“发生了什么事,斯万森?”这一问,年少的斯万森再也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哭了出来。母亲坐在床边,把斯万森搂在怀里,然后摸着他的头说:“我可怜的孩子,母亲也像你一样,受过无数人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告诉母亲,你现在能看到什么?”就在斯万森睁开眼睛想看什么的时候,母亲忽然关了手电筒。斯万森疑惑地告诉妈妈:“我只看到漆黑一片。”正说着,一道光冲破黑暗,母亲又打开了手电筒,问他:“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斯万森不解地说:“妈妈,我看到了手电筒的光。”“是的,我的儿子,一束手电筒的光就足以冲破黑暗,你为什么不能呢?每个人都可能会遭受黑暗,如果你能找到那束来自心底的光,就一定能赶走黑暗,迎来光明。”
  
  是啊,我为什么不能?斯万森思考着,然后在母亲的怀里沉沉地睡着了。太阳升起的时候,斯万森微笑着站在了校园。也奇怪了,似乎从那天起,斯万森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谁在背后嘲笑他,而他也开始疯狂地练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8:15 | 查看全部
日月轮回,汗水让斯万森的球技迅猛增长。胯下运球、加速突破,低手上篮、精准投篮、裆下过人、空中拉杆以及快攻打板助攻队友暴扣,斯万森简直无所不能。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他的滑翔劈扣,可以说是威力无穷。看着球场上这位街球狂人的大胆表现,你瞬间就会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在这个身高似乎为首要条件的竞技场上,斯万森用他仅有1。35米高的瘦小身躯练就了出色的球技,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和信任。
  
  2013年联赛,27岁的斯万森代表2012年联赛冠军“海滩斗士”正式出场。娴熟的胯下变向,准确的外线投射,外加全力以赴的防守,斯万森惊艳了全场,成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从那时起,有的人称他为“袖珍人中的迈克尔·乔丹”,也有人称他为“史上最励志街球手”,更有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他的名字——加曼尼·斯万森。
  
  面对如潮的掌声和记者的询问,身材矮小却hold得住赛场的斯万森说:“每个人的心底其实都有一束光,它能照亮勇气、力量和决心,让我们释放生命的潜能。因为找到了这束光,我才逐渐懂得打球靠的不仅仅是身体的高度,更是内心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8:28 | 查看全部
非洲首富每任总统都挺他
时间:2014-11-03 作者:未详 点击:249次

  在全球制造业环境最艰苦的几个地方,他建造了炼糖厂、面粉厂、制盐厂;他被公认为最具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精神的黑人企业家;过去15年间,他的净资产从33亿美元急速扩张到220亿美元,令人惊愕……他就是非洲首富——尼日利亚丹格特集团董事长阿里科·丹格特(下称丹格特)。
  
  2013年9月,多家非洲地区及国际银行宣布,支持丹格特投资90亿美元兴建炼油、石油化工以及化肥厂项目,以帮助尼日利亚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这个巨额项目让丹格特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甚至有人说,他将会是从撒哈拉以南地区走出的比尔·盖茨或沃伦·巴菲特。10月21日,丹格特集团发言人证实,丹格特将担任2014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联席主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8:41 | 查看全部
 出身商业世家,起步水泥生意
  
  1957年,丹格特出生在尼日利亚卡诺一个富裕的穆斯林家庭。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都是尼日利亚的商业中心。丹格特母亲的祖辈曾是西非最富有的商人,外公和父亲都是出色的生意人。丹格特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商业有着独特的敏感。他至今都觉得外公对自己的影响不可磨灭:“我所有的商业嗅觉和灵感都是从外公那里继承的,他把所有的商业魔力都传授给了我。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上小学时,丹格特发现其他孩子喜欢吃糖果,就批发了很多糖果,然后分批卖掉赚钱。1977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尼日利亚开创自己的事业。
  
  创业初期,丹格特得到了家族成员的鼎力相助。一位在水泥行业颇有地位的舅舅本来准备给他一笔现金,但当丹格特找上门时,舅舅却改了主意,给了他一张进口执照。当时,这种进口执照一证难求,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是拿不到手的。丹格特出售了执照,在还没接触到一点点水泥的情况下,就赚到了在这个行业的第一笔钱。此外,他挚爱的外公也给了他不少资金上的支持,这些钱为丹格特将来的亿万富翁之路奠定了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8:54 | 查看全部
  除了资金方面的先天优势,丹格特也赶上了好时候。他创业时正值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尼日利亚迫切想把急速增长的石油收入投入到基础建设方面,大量兴建各种住宅、大学校园等。这些项目对水泥的需求可想而知,这给丹格特带来了很多收益,他对于商业规律的把握也越来越得心应手。1980年,丹格特还清了外公的钱,第二年,他的水泥和大宗商品生意大获成功,公司开始扩张。
  
  好景不长,随着世界油价的跌落,尼日利亚的经济也受到重创,这个非洲最大、最有活力的市场前途堪忧。丹格特改变了经营策略,积极进军制糖业和面粉业。这些新业务领域带给了丹格特全面施展商业才华的空间。此后几十年中,他在多个行业成立了数家公司,齐头并进,步步为营,越做越大,最终演变为今天广为人知的丹格特集团。而今,他本人仍然是首屈一指的“水泥大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14:09:07 | 查看全部
 无论谁执政,他总能
  
  接近权力中心
  
  有人认为丹格特的成功是集中了天赋、幸运、机遇和勤奋的结果。丹格特自己却觉得,除了这些因素之外,人脉资源是成功商人必须具备的素质,特别是需要与政府搞好关系。他十分重视与政界要人建立私交。早在20世纪70年代,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还是运输部长时,丹格特就通过业务关系与他熟识,后来又大手笔出资支持奥巴桑乔竞选总统。奥巴桑乔执政后,丹格特参与了一项政府出台的快速私有化计划,期间他的个人财富得以急速膨胀。丹格特认为:“如果你要做生意,现在就必须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你怎么让政府听到你的抱怨呢?”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尼日利亚政局动荡不安,军事政变就有3次之多,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丹格特的生意。30多年来,他精心培养与历任总统的关系,无论谁执政,丹格特都能接近权力中心,让政府为己所用。
  
  当然,这种做法在国内也引起了相当的反感,但以丹格特今天的影响力,情况已经发生了逆转:是那些国家领导人更需要丹格特的支持,而不是相反。总统乔纳森在一次演讲中曾表示:“我认为,那些批评丹格特的人为这个国家所做的贡献,连丹格特的5%也不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