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3:27 | 查看全部
6、只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

  有次听到朋友的徒步经历,他们描绘说:那是一段很艰难的徒步旅行,途中困难重重,但他们依旧克服困难,攀登巅峰。

  在到达顶峰的时候,他们一起欢呼庆祝。但是,过了两分钟,他们说:“OK,我们下山吧”。

  人们总是幻想“我某天要是如何如何就好了!”认为只要达到了目标,就能感受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事实上,成功只是一种短暂的感觉,毕竟生活的脚步还在前行——生活并不是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最好的方法是享受实现目标的每一步,因为你每一次的摔倒,都将成为你强大的垫脚石。将自己的每一步都当做一场庆典和学习的机会,那么,你会为自己赢得更多进步的机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3:40 | 查看全部
每个人都是宇宙间一粒小小的草芥,但都渴望一片柔软的花瓣

  文/阿棉

  人们对成功的定义是根据外在拥有的财富或地位决定的,这种价值观认为,成功的人是受人崇敬的,失败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基于恐惧,于是“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什么结果不言自明。人们追求成功的背后是想要获得快乐,人们以为拥有更多就会快乐,也许这是真确的,但有没有其他更轻松的方法同样获得快乐呢?

  一、不打扰平凡

  台里曾经想上一档访谈节目,考虑邀请成功人士坐而论道,晒晒自己的成功经验。在开神仙会时,提出疑问:怎么定义成功?怎样才算成功?

  居多的第一反应是指这个人有地位、有财富、有名望,或者再加上有知识、学问,功名利禄这些外化指标。随着年龄日长,阅历增加,越来越觉得这些指标不说错吧,最起码不全面。

  说个故事。在美国华盛顿的法拉格特广场,一位做卷饼的老人,做了一辈子卷饼。他的卷饼特别受欢迎,是当地小吃的标志,很多外地人会特意去买。这位老人,像中国处处可见的小贩一样,勤劳而快乐。

  他看到老顾客,会做出相应口味的卷饼。和顾客之间不是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饼,还有情感交流。大家都很愉快,顾客夸他:“你的饼真好吃。”心情好靓,顾客喜欢我,喜欢我做的卷饼。享受、专注、投入。就这样,一天天,有滋有味。

  天有不测风云,老人不幸罹患心肌梗塞猝死。按说一个无名无地位的人去世,只会给家人和朋友带来悲痛,社会上不会产生多大反响,但卡尔洛斯的去世,引发了许多人的哀思。《华盛顿邮报》这样的大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和故事,人们自发前去寄托哀思。

  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只愿意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小事,目的甚至可能仅仅是为了生存,但社会给了他无尚荣誉,真实不造作。他不需要成为英雄或劳模,公众也不需要他变成神而不再是普通的人,他只需要体现他的价值观。这一点正是我们今天社会所欠缺的。

  心理学说,乐感通常来源于两方面:节制和专注。这位老人是成功又幸福的。每天专注于自己爱做的事情,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肯定,没有过多的欲望和挣扎,内心满足而祥和。

  我们需要的并不多,不一定要显赫,不一定要富贵,不一定名声大噪。要的太多,一颗心得不到宁静和满足。得到了,还会有更多的渴求,更高的攀比和唯恐失去的恐惧。得不到,会有更迫切的渴求和更深刻的失落。

  社会应该营造的氛围是:不去打扰平凡,对小事也充分尊重,让每个人都有本身的样子和自己的位置,不要都往一条路上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3:50 | 查看全部
二、不必都成为参天大树

  听到一个很有名的培训机构负责人在广播里说,参加他们的培训就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立足于社会。所谓的教育越来越提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叫得震天响。都是参天大树,会是一番什么景象?人生输赢依靠外界评价吗?外界能够评价吗?

  做小草有小草的幸福,做灌木有灌木的幸福,做大树有大树的幸福。是什么,想什么,就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呈现,去体验,个人有这样的心意,社会有这样的环境,才是理想的世界。

  认识一对夫妻,企业上市,事业成功,唯一心病就是儿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托人送去英国,希望留学归来,子承父业。半年下来,儿子几乎自杀,他看到课本就头疼,心心念念的只有跳舞、跳舞,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和他的小伙伴一起跳舞,开个舞蹈培训班。他哭着对父母喊,“留学、做生意,是你们的梦想,不是我的!”

  其实,该为那男孩庆幸,他如此明确自己想什么,要什么。每个人生而为人,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可是很多人从出生时的清明,渐渐浑浊,面目不清,直到离去,完全丢失、忘却了自己的使命。

  出版人郝明义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别人都说他适合做安静的工作,写作、出版之类的。年轻气盛,为了证明给别人看,他故意拒绝这样的引导和安排,游走四方。人到中年,历尽沧桑,偶然的机缘接触出版,才终于发现,那才是让自己沉迷其中,乐意悠悠的工作。他不再与世界和自己作战,顺应内心,完成注定的使命。

  有人看陈丹青天天画架前站着,同情地说,你太辛苦了。画家答曰,“画画多快乐,不画才辛苦。”是的,陈丹青注定该画画,姚明注定该打篮球,刘翔注定该跳栏,那对夫妻的孩子注定该跳舞。当人在完成使命时,心甘情愿,虽苦尤甜。你之砒霜,他之蜜糖。这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05 | 查看全部
你愿苦其自身,必将掌声雷动

  文/颜夕遥

  前阵子有个很久没有见面的前同事约我吃饭,叫小雯。家在北方,毕业后一个人南下广州工作。

  印象里她是个很瘦弱也很脆弱的人,经常因为生活和工作的种种而一脸愁容。面对过大的工作压力会掩面哭泣,面对上司的严苛会默默流泪,闲下来的时候也会经常跟我们抱怨家人和朋友们对她的不满。大家一开始会安慰她,后来发现安慰起不了多大作用后,都只是默默听着。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负能量,她在公司留下的朋友少之可怜。

  我们电话约好在离我家很近的餐厅见面,当天她来得很准时,见到她的时候我很意外,她与印象里的小雯截然不同,嘴角总是饱含笑意,说起话来也是神采飞扬,连谈话都变得轻松自在。交谈中才知道,她现在和同事们相处变得很好,每天都很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并且得到了上司的赏识也升了职。一切似乎都美好起来。

  分别的时候我忍不住问她是什么让她改变了,她很不好意思地笑笑:经历了才知道,以前的我太矫情,要想战胜脆弱,还得苦其自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21 | 查看全部
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其实这种情况我们都曾遇到过,像小雯同样脆弱的人,生活里随处可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在辗转难眠的深夜打开手机翻出一排排通讯录,竟然找不着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又或者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打开了好朋友的对话框,敲下了很多很多话,在摁下Enter键时缩手犹豫,然后一个字又一个字的往回删掉,也不知道这个往回删的过程是不是就叫做成长。

  但开始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赶不走的阴郁和这个年纪的烦恼,何苦为人徒增负能量。即便心中汹涌澎湃,也要开始学会独自承担和坚强。一时的安慰的确可给予人短暂的温暖,但也能让长久筑起来的堡垒瞬间崩塌,让场面变得更加难以控制,甚至让情况糟糕得一发不可收拾。

  不是每一次跌倒都有人扶着你站起来,通往美好之路并不容易,一味地放任,只会令我们脆弱得不堪一击。面对生活那份淡定需要慢慢积累,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是与生俱来,更是需要独自承担。

  做人首先要看得起自己,但是不要太看得起。很多抱怨和牢骚看得过重不仅给自己徒增无趣,同时还牵连到别人。站在远处看自己真没那么凄凉没那么多舛,与其夸大事实赢得同情,不如放宽心态让其淡去,那么下次他人的理解和体谅你会懂得更感恩和淡然。

  让软弱和自己独处,时间和生活会教会我们自己弥合伤口。情绪糟糕的时候为自己买束鲜花;捧着爆米花看一场电影;又或者听一首许久没听过的老歌;实在想哭就在家好好哭一场,总要去找到当下最合适的方式来化解情绪,心中才能慢慢回复柔软,而那些阴郁和风雨,别怕,它们总会过去。

  一味地用眼泪和脆弱来逃避问题并无多大作用,哪怕是硬着头皮去接受和面对自己不愿面对的事情,过后才发现那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垫脚石。

  生活是这样一件甘苦自知,敝帚自珍的事情。你若愿苦其自身,才能掌声雷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36 | 查看全部
你就是你花出去的时间

  文/宋涵

  “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羞辱着所有被时间追债的现代人。

  “我太忙了……”“我没有时间……”,每一个说出这些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控制权。

  难道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吗?正如我们的肉体是由水、蛋白质、肌肉、骨骼等物质组成的,我们的生命则是由单向度的时间组成的。当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胳膊和腿时,你会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却不会怜悯自己那因为失控而瘫痪坏死的时间。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是时间的奴隶,它用一根1米长的铁链拴住你,而你想做的100件事情,就全部躲在10米以外的地方。你好像永远也够不着,你以为你再过5年、10年就能够着了,但真相很可能是一直到老死,你都够不着。因为你不是时间的主人。

  在这个星球上,仿佛人人都有一份梦想清单。所谓梦想,就像那些10米之外的东西,人们觊觎着它,却又不砸开那1米长的铁链条。有人说:“我从下个礼拜起就要开始健身了。”有人说:“等我赚够了钱,我就要多陪陪家人。”海子说:“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可是,永远不要听人们口头上的清单;不要以为他们一直念叨的,就是对他们最重要的。因为,构成一个人的实质绝对是他的时间,而不是他的语言。一个人选择如何填充他的时间,就是选择了如何充实他的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43 | 查看全部
货币上的文化之旅
时间:2014-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民族的个性与融合
  
  最能将民族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的恐怕要数现在发行的欧元了。欧元硬币的设计别出心裁,充分体现了欧洲人对欧元区的统一性与对各国个性的兼顾,相同面额的硬币正面都是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标志,而背面的图案则由各国自行设计。
  
  欧元区成员国的文化似乎全部都集中到了这枚小小的硬币上了。奥地利是一个风景秀美的音乐国度,蓝色多瑙河养育了莫扎特、海顿、舒伯特以及约翰·施特劳斯等许多伟大的音乐家。因此,奥地利1欧元硬币的背面是莫扎特的头像,象征着奥地利是一块音乐的土地,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国家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
  
  希腊1欧元硬币的背面则是一只猫头鹰。这源于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智慧女神雅典娜的爱鸟是一只猫头鹰,它可以预测事件。因此,古希腊人对猫头鹰非常崇拜,把猫头鹰奉为雅典娜和智慧的象征,直到今天仍然如此。
  
  意大利1欧元硬币背面是达·芬奇的画—《维特鲁威人》。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建筑大师维特鲁威认为,人体的尺寸是大自然安排好的,身体各部分比例恰到好处。例如:把双腿分开到令身高降低1/14处,再抬起双臂,直到左右手的中指与头顶形成等高直线,再沿张开的四肢顶端画一个圆圈,你会发现肚脐正好位于圆心,而两腿之间的空间会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1490年,达·芬奇据此画了这幅画用来注解人体比例,以表现人体的协调和平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48 | 查看全部
比如,有人问心理医生李子勋:“我女儿今年2岁,她爸爸经常出差,回来的时候想抱女儿,女儿会说:‘不要爸爸。’请问发生这种事情,我如何教育我的女儿?”李子勋回答:“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这是父亲应该承受的。”

  这位父亲把99%的时间给了工作,只留1%的时间给女儿,就必须承担这种时间分配的结果。与此同时,他也是在为自己选择一个身份:他更愿意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而不是一个父亲。

  许多人都对家人和子女说过这样的话:“我辛辛苦苦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吗?”这句话就是一个十足的谎言。因为你一定会看到这样的人宁可把时间花在打牌、喝酒、聚会、玩游戏这些事上,也不会去陪伴家人。

  时间的重要属性就是不可逆和排他性。当你选择了做A,就势必不能选择做B。如果一件事情或一个身份对一个人特别重要,那么他一定会在时间的有限疆域里划出一个不可侵犯的地盘,死死扞卫,不容松动,而在这个地盘之外,再规划别的。

  因此,所有对时间的失控,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别扭和错位,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个人内心认同他花掉的时间:他本人就是他的时间。

  世间的角色并没有高低好坏之分,你的时间就是你的角色。乔布斯和宫崎骏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上,他们就是认同个人成就高于家庭价值的人。你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吃喝玩乐而不是学习上,那么你就是一个及时行乐或得过且过的人,就别指望自己突然发愤图强,也别制订那些自己根本不会去实施的计划了。

  我的几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天天嚷着辞职创业却没有任何动静,是因为他们就是最适合在国企工作的人。我从来抽不出时间运动,是因为我根本就是个好静又短视的不在乎健康的人。我们花掉的每一分钟,都是由我们的本质和信仰做基础的。

  爱丽丝·门罗带大了4个孩子,也写了很牛的小说;和她类似,村上春树和斯蒂芬·金在出名之前,都是用下班后、睡觉前的那几个小时来写作。他们不用说,时间可为他们证明,他们是谁,什么对他们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58 | 查看全部
没有体会过贫穷,怎么能拿得起富有?

  文/莫秋言

  在我的脑海中,始终闪烁着少年时的画面。大雨浸湿胡同的屋檐,漫过裤管,三两辆手推人力三轮车奋力地踩踏,驶过城市的中心,向犄角迈进。大大小小的家具物件,被雨布胡乱地覆盖,用麻绳裹紧,朝着城市的边缘地带奔去。

  父亲骑着那辆凤凰牌自行车,载着后座撑伞的母亲,我骑着那辆属于自己的小型车子,在后面奋力地直追,任雨水在车轮的挡泥板下跳跃。然后是一边蹬车,一边目光逡巡,生怕车队掉队,又害怕旧物的遗失。

  然后,每一次换一处房子,按照母亲的想法,都要点燃一串鞭炮,在火花与爆鸣声中,驱除新家的晦气,似是不可缺少的仪式。

  那些年,家搬了无数次,从城南到城北,再到更加偏远闭塞的区域。原因很简单,日渐抬升的月租与微博的家庭收入之间的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6:58 | 查看全部
用钱“霸占”他国领土
  
  别小瞧这枚小小的硬币,一不小心它还可能引发战争呢!
  
  2011年1月1日,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使用欧元的国家。然而,硬币上的图案却引发了一场外交纠纷。原来,爱沙尼亚新发行的1欧元硬币上刻的是本国地图。但是,这幅地图却包含了俄罗斯西部的大片土地,这引起俄罗斯的不满。
  
  沙俄时期,爱沙尼亚曾被纳入俄国版图,1940年又被并入苏联。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曾表示,要恢复1920年的全部领土。于是,两国在领土边界问题上一直争执不下。
  
  而现在,爱沙尼亚硬币上的地图就是爱沙尼亚并入苏联前的国土范围。对于俄罗斯的指责,爱沙尼亚中央银行回应说,硬币上的地图只是对爱沙尼亚边界的一种艺术表现。俄方则认为,在两国边界这样的原则问题上,存在“艺术家的想象”是不妥当的。围绕这枚小小硬币的外交纠纷仍将持续下去。
  
  一张小小的纸币、一枚小小的硬币,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反映着传说典故、文字语言等人类发展进程中最真实的一面,传达着这个国家的信仰。如果你有幸接触到各国的货币,不妨仔细研究一下货币上的图案,也许你可以从中了解这个国家的真面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