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7-27 16:08:45
|
查看全部
那么,大学是如何打造人生框架的呢?什么是大学生活的核心?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论辩(disputation)。这种“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然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从大学诞生以来,“论辩”作为大学核心的精神从来没有丧失过。
大学与生俱来地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大学是一个求知者的精神共同体;第二,师生的关系,不管是从心灵上还是从空间上都非常密切—大家住得很近,可以随时坐而论道;第三,真理是辩出来的,不是死记硬背地“学”出来的,大学要训练学生发展自己的论断,并能够应付不同观点的挑战,在思想的交锋中说服别人。
英美一流的大学,至今仍然保持着严格的寄宿学院制,基本就是这一“论辩”传统的继续。在寄宿学院中,师生混居,有充分的交流。在大学的课堂教学中,讨论班是一个核心形式,训练学生批判性的思维则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最近我的一个同事退休,他骄傲地给我们复印了一份学生对他的课的批评:“我不觉得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因为我不知道该相信哪一头的。”对于教授来说,能把学生置于这种心灵论辩的困惑之中,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
再看看我们中国现在的大学:教授没精打采地讲着满堂灌的大课,下课后就无影无踪。学校高楼林立,却缺乏论辩切磋的风气,大部分课程都有给定的答案。大学的传统,在我们这里似乎早已经失传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