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09:51 | 查看全部
 还记得大三那年冬天,某一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从读书开始一直很拼命,到了大学依旧还要这么拼命。尽管付出太多,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够优秀和出众,如此普通,也许工作后依旧会终日无谓地拼命。为了所谓的名利,已经放弃了太多太多。

  于是在学校旁边租了一个小房间,两个月的时间,不去上课,不去工作,买了一大堆零食回来,终日躲在自己的简陋房间,在网络上看电影,翻遍几十本书,玩游戏,有时去学学钢琴,上午十一点睡觉,睡到下午五点,昏天暗地放纵着,两个月的时间。

  【二】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最艰难的时刻。

  李安是我极其欣赏的电影导演之一,最让我动情的是他的《Life of Pie》,电影一幕幕惊心动魄瑰丽的画面和场景,让我想了解这个有极具魄力和才华的导演。于是买来了〈十年一觉电影梦〉,了解到了他的故事。书籍里面说,

  他违抗父亲的意愿,坚决兀自报考了美国伊利诺大学的戏剧电影系。但在美国电影界,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谈何容易。

  从1983年起,经过了六年的漫长而无望的等待,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看器材、做点剪辑助理、剧务之类的杂事。最痛苦的经历是,曾经拿着一个剧本,两个星期跑了三十多家公司,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那是他已经将近三十岁了。古人说:三十而立。而他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

  他靠着妻子微薄的收入,当起了“家庭妇男”,他一度想要放弃电影委曲求全改学计算机。而李安的妻子察觉到他的消沉;那一夜沉默后,第二天妻子上班前留一句话:“安,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

  我向来不太喜欢用某个人成功的案例来去定义所有人的经历和故事。一个人能够成功,其中涵盖太多的因素。甚至很多时候,我更相信命运或者运气。

  我始终记得陈坤说过的一句话:我长得不是最帅的,演技也不是最好的,智商也不是最高的,却得到这么多的财富。其实我付出的多吗?不多。小的时候要努力到极限才能得到一点点回报的陈坤,突然你没怎么努力就得到那么多的名誉和财富的时候,心里有的是恐慌。

  是啊,没有付出太多努力就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有的只是恐慌吧。

  我也一直不太喜欢去定义所谓的成功或者失败,于我而言一个人的成功就是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00 | 查看全部
 我一边抱紧儿子,一边撇了撇嘴:“你的儿子都70多岁了,现在正陪着你孙子在国外某个角落里晒太阳呢,哪有时间陪你这个老爸?你的那些朋友啊,也都百岁了,都走不动了,怎么来?”
  
  儿子忍不住“扑哧”一声笑出来:“爸,那我不是很凄凉?”
  
  “当然不是,你不是还有老爸陪你吗?你就将就着吧,人人都爱自己的孩子,老爸之所以坚持着活得比你久,就是要陪你过百岁生日……”我的话音刚落,儿子突然勾紧我的脖子,凑到我的脸上给了我一个吻:“谢谢你,爸爸!”
  
  儿子把蛋糕拿去给其他病人吃,每送出一块,就跟人家说今天是他的百岁生日,希望大家一起吃他的生日蛋糕。接蛋糕的人很吃惊,以为听错了儿子的话,但看看我泛泪的眼睛,便明白了其中的含义,都很配合和儿子一起吃蛋糕。
  
  鉴于儿子所剩的日子不多,我决定一天过一岁,希望他可以熬过100天。第二天,我问他99岁的生日打算怎么庆祝。儿子说他很想让老爸做一次他的模特,他想看一下老爸打球的模样。
  
  我和他到了篮球场,我一边打球,一边回头看儿子,儿子拿着画笔在画板上画着。画完,儿子举着画板问我好不好看。我有些吃惊:画板上的我坚强有力,像姚明一样。标题写着:我心目中的爸爸。落款是:伍竹99岁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00 | 查看全部
 【三】

  那时和我同龄的有很多同事和同学,我们常常衣不果腹,实实在在的月光族。而我们却喜欢聚在一起探讨人生、探讨梦想;说着各自所谓风光伟大的理想,说着我们最痴迷的国家,并允诺以后我们一定要一同去游完,尽管我们对这些国家都不了解。说着这一生未来我们要做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

  随后大部分的我们,开始成家立业,为柴米油盐所奔走。人生这条路,于许多人终究像是完成社会所定的规则和路线。上学的年纪读破了几百本书却依然没法读上一个好大学。工作的年纪打几份工作都没法买一个像样的房子。那些我曾经引以为傲的优秀朋友如今被社会打回到最初的模样。已出了改变生命轨迹的年纪。

  我们都会有很多痛苦无能为力的事情,比如我们想要更大的房子,可是房租太贵。比如我们曾经非常喜欢一个人,付出良多,但是对方依旧不喜欢自己,也只能独自憋下所有的委屈与苦闷。

  遗憾,可能会伴随终生,命定的事。很多时候你可能知道你追逐的东西得不到,但最重要的是你愿意不愿意去追寻。

  经常会听到,某某又跳楼自杀的事件,实在可惜。我一直认为人世间没有什么跨不过去的坎,最重要的是我如何去找到解决方案,我相信任何问题都有答案。

  一切都会过去的,不用急,乌云总归会消散于艳阳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11 | 查看全部
 五
  
  今天是儿子的20岁生日。
  
  “老爸,这个年龄我应该干什么呢?”
  
  “谈一场恋爱啊,追求你喜欢的姑娘……反正你老爸这个时候就做了这事……”听到我的回答,儿子很是兴奋,又有些羞涩地告诉我,他喜欢上了给他打针的护士小美,因为她打针不疼。
  
  我的心里有些泛酸,这竟然也成了儿子喜欢女孩的理由。要不是他得了这个病,真正20岁的年龄,应该有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啊。
  
  “爸,你去帮我买一束花吧,我要送给小美姐姐。”我去花店买来了一束红玫瑰。那一大束的玫瑰花几乎淹没了儿子的头,他小心地把花束举到小美的面前:“小美姐姐,今天是我20岁的生日,你做我的女朋友好不好?”
  
  旁边的护士都在偷笑,小美一脸不好意思地接下了花,儿子在小美的脸上亲了一下:“谢谢你,小美姐姐!”
  
  就算在吃药打针的时候,儿子也在与我商量着接下来的日子里应该做些什么。儿子的身体不可抵挡地虚弱着,但是他依然改不了孩子的习性,只要精力尚好,他就会舍弃轮椅自己走路。
  
  今天是他的1岁生日,小美给他送来了化妆品,给儿子涂了一点胭脂,他苍白的脸上立即泛起了红晕。儿子有些不好意思:“爸,我是个男孩子,怎么也要化妆?”
  
  “你傻啊,因为我们要拍照,今天是你1周岁纪念啊,当然要化个妆,漂漂亮亮的啊……”儿子在我的怀里吹灭了1岁的生日蜡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11 | 查看全部
别怪世界不公平,是你还不够强大

  文/傅盛

  去年年底,我独自一人,从北京开车到广州,一路三千多公里,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和人的差别究竟在哪?人和人之间为什么会有差别?我想到了一个词:拆掉思维的栅栏。

  后来,我在机场看到了《拆掉思维的墙》这本书,心有戚戚。我一般不看成功学的书,事实上我也不认为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作者的思考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发现,有时候限制就是限制本身。你认为做不到,你就真的做不到。你觉得自己可以更强大,你就真的变得更强大。

  你有没有想过,真正限制我们的,是我们思维里看不见的墙?而这堵墙很大部分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我认为安全感的本质,不是你真的安全,而是你不害怕危险,敢于面对困难。记得有人问过我“上市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内心的所谓安全感,面对这个世界时,内心的想法没有了那么多限制。

  每个人心里都在追逐安全感。这很正常。但很多人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什么是安全感的奴隶?就是害怕改变,保持现状,听他人的。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但安全感的获得必须通过内心真正的强大。安全感是给予,不是索取。恐惧越多,索取越多,不安全感反而递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20 | 查看全部
 六
  
  儿子满月的时候,他还活着,虽然很虚弱,但是他还活着,也算是奇迹了。我期盼着奇迹继续。我决定给儿子过一个有记忆的满月。儿子想要动一动,可是他已经没有力气了,我知道儿子随时可能离开我。忍住泪,我柔声对儿子说:“宝贝,你不要动,刚刚满月的孩子只会哭和笑,不会讲话的。”
  
  儿子有些明白地点点头:“那我不是不能说话了?”然后儿子记起自己其实不应该说话,赶紧向我道歉:“爸,我忘了……”
  
  “宝贝,刚满月的宝宝除了吃就是睡。你还记得楼下阿姨生的宝宝吗?那小家伙可是整天吃了就睡,甚至吃东西的时候也在睡。”我的提醒让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不过我又害怕自己错过了儿子想说的话,“宝贝,如果你愿意和爸爸说说话,也可以说的。”
  
  我只是希望他能够多保存一点精力,多坚持一下,多陪陪他的老爸。
  
  儿子在我的臂弯里睡了很久,终于醒了,精神似乎很好,挣扎着要下来自己走走。我知道有一种现象叫回光返照。
  
  我们走到医院天台,一起看落日,孩子拉着我的手说:“爸爸,谢谢你,我这一生过得好开心……”我知道孩子快要离开我了。我抱着他,像真的面对着一个刚刚满月的孩子,哼着摇篮曲,摇晃着这个小家伙。儿子的眼睛慢慢闭上,像熟睡了一样。如果可能,我愿意雕刻一尊塑像,雕一个熟睡的孩子的模样,置于小宝的墓地。某一天,他睡够了就会醒来,给我这个老爸一个惊喜,但是我知道,这绝对不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22 | 查看全部
正是因为很多人对于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我们很多人才不自觉的变成一种受害者,这就叫“受害者心理”。这种恐惧和不安全感,滋养了一种受害者心态。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会觉得世界不公平,充满了各种问题。作者把这种模式归结为受害者天堂。

  什么叫受害者天堂?就是一个受害者最愿意去的地方。大家聚集在那,彼此安抚,然后觉得人生真是这样。作者总结了受害者天堂的几个法则。

  “受害者天堂”法则一:推卸责任,保住面子

  一切问题都不管我的事,不是我的错。

  如果一个孩子没学好,父母问起来,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不好好学,是老师讲得不好;如果一个任务没完成,却受到上司的质问,受害者就会说,不是我的问题,这是客户太变态。

  受害者有一整套这样的逻辑。不是我的问题,是别人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我小时候没这个条件;不是我的问题,是这个社会太浮躁。在受害者天堂,大家从来没犯过什么错。美德都是他的,错误都是别人和社会的。

  当然,他们也没做成过任何事情。作者在书中提到,受害者也不需要成就什么,他们只要不断的倾诉和编故事就好了。但问题在于,这个故事一开始很真实,后来慢慢就开始夸大,然后自己也慢慢相信——他生活在一个老板变态,老婆不可爱,老师不好的世界里。

  很多同事向我抱怨自己有多难。其实那些所谓的“难”,在我面前根本就不用比。我们创业的时候多难呢?那个时候,因为要赶工作,我连爷爷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下了汽车之后,我都不敢回去,坐在路边哭了好久。就在那种情况下,我每天还要打电话催促大家干活。

  但是,每当我说到这儿时,他们还有一招。他们会说,你是老板,所以应该的啊。这就是蛋和鸡的问题。难道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老板吗?这又是个万能的破解法。

  总之,在受害者的天堂,一个人做不好事情,绝对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这个事情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30 | 查看全部
“受害者天堂”法则二:安心做坏事

  在职场中,很多人每天不努力工作,也可以心安理得,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个公司太烂了,这个老板太变态,太不理解我们,所以我这样就OK了。

  美国有一项研究,在辛辛监狱中,几乎没有哪个罪犯会承认自己是坏人。他们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他们都坚信自己不应该被关进监狱。很多做坏事的人都拥有一个完美的受害者的故事。

  曾经,我当部门经理的时候,我会告诉组里的人,跟着我很苦,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换一个机会。但只要你留在这里一天,就要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别说对得起这家公司,首先对得起自己。还有什么比自己的时间更宝贵呢?所谓的为公司干,不就是为自己努力吗?如果这个都想不通,还心安理得,就别一起干了。否则,不如自己找一个更舒服的环境。

  事实上,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会让你舒服得一塌糊涂的环境。必须自己不断变得强大,去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39 | 查看全部
“受害者天堂”法则三:分享凄惨故事会

  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就是比惨。大家聚在一起分享各种凄惨故事,演变成凄惨故事会。

  这种凄惨故事会,不只是存在于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整个社会都变成了这样。比如,每个电台都有一档节目或好几档节目,都在讲述谁比谁惨。在这种节目里,老婆必须出轨,男友一定不忠,儿子肯定不孝顺。收视率还相当高。因为看过这些节目的人,都会找到安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惨的事情。

  每个人都在别人的受害者故事中,获得不少廉价的快乐和虚无的安慰。

  作者在书中也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在受害者天堂,如果你失恋了,你的女伴会集体聚集过来陪你喝酒,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难道他们都试过了?);如果你上午被老板骂了一顿,你会很快的被吸收进公司的受害小队,他们中午聚餐的主要任务就是一起讨论自己老板有多变态(我也不知道自己被讨论过多少回了);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摔倒在地上,哇哇大哭,家长不会责怪小孩没走好,会打地板说,地板错错错,小孩子开心的笑了。

  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天堂里,居然浸泡其中,慢慢习惯,然后沉浸,开始分享。受害者天堂帮助“受害者”轻松获得同情和帮助,就像一个人生病之后,就觉得可能有人会看望他一样。他们在这个舒适的受害者天堂,陷入了无尽的情感黑洞。

  但是,怎么办呢?其实核心就是自己去掌控。首先要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这个社会就是不那么公平。但这并不影响你在社会上快乐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从一个受害者变成一个掌控者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6:10:47 | 查看全部
你真的足够强大吗?

  不妨先进入一种诚实的思考:不管什么情况,你都可以负全责。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做得更好,甚至可以做一种心理假设——如果把所有经历过的事情重新倒退一遍,所有条件都不改变,只有自己改变,你能否做一个更好的结果呢?如果答案是Yes,那么你就开始进入掌控者的角色;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你就是认为自己以前已经做的足够好了,所有的不好都是别人的问题。

  回想跟徐鸣创业的时候,我们两人经常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相互检讨,不断反省哪件事情没做好,哪件事情还可以更好,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我以前认为这是个好简单的问题,后来跟很多人交流,发现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因为很少人愿意去面对否定的自己,那个过程很痛苦,需要不断抛弃过去的自己。

  以前总有人问我,经常有人攻击你,你怎么办?我说很好啊,没关系。最能骂人的,把我都骂过一遍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尽管骂的时候很痛苦,但骂完以后,再回头看,遇到任何这方面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