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8:15 | 查看全部
上大学前,说给儿子听
时间:2014-10-18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儿子,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你总算“松绑”了。
  
  可是,想到一个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其实更多地取决于父母不在身边、看似无人管束的大学四年,我还是轻松不起来。
  
  无疑,你是你妈和我甚至两个大家庭的骄傲。因为你的健康成长,因为你的聪明懂事,因为你的善心良愿,因为你不错的学业……当然,纵然没有这些,你也一样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和爸妈血脉相通的,只有你一个!
  
  不是没有遗憾。比如,你一直想走出江西读书,我们心里也有过更高更远的目标,但这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起点,人生的关键不在于你读什么大学,而在于四年大学你将怎样去读。
  
  因为我一直做着青年刊物的主编,了解和见识了不少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所以,忍不住想在你上大学时说些什么。
  
  说些什么呢?
  
  还是从这段时间我对你絮叨得最多的一句话开始吧:大学四年,不要做手机和电脑的奴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8:27 | 查看全部
 都说是“我们活在时间里”,但我更觉得是“时间在不痛不痒地废弃我们”。我面试过太多的本科生、研究生,见过或试用过的,不少人都会让我想起四个字——不学无术。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涯结束后,这些年轻人为什么还会给我这么糟的印象?与以前的大学生比较,他们的素质和工作能力为什么差距会这么大?是他们不够聪明吗?是他们学习条件不好吗?显然,这些都不是理由。
  
  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被耳麦、手机和网络绑架,被废了武功!
  
  悲剧在于,在管理宽松的大学四年里,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他们失去了对时间的管理和控制。
  
  我想,应该没有人在进大学时就对自己宣称:我从此不再好好学习了。但是,时间是个默不作声的阴险的家伙,他用优裕的生活条件、便捷的通讯工具、时尚的娱乐玩具和芜杂的网络载体疯狂偷盗年轻人的时间,分散年轻人的精力,占用年轻人的大脑空间。最终,四年之后,只给了年轻人一个“囊中无物”的大帽。许多大学生,因为没有意识或者说没有学会抗拒“电子干扰”,四年大学时光显得纷乱而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没有工夫修身养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8:39 | 查看全部
 我当然不会古董到抗拒现代通讯、排斥新鲜事物的地步。对于手机、MP4、电脑等,我特别赞同这么一种观点:让手机和电脑成为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不是玩具。手机只用于急需时的联络,电脑只用于学习时的查询和利用。偶尔需要娱乐调节,绝不要超过45分钟。可以这么说,一个年轻人如果每天长时间无节制地被手机短信、QQ信息甚至电脑游戏所扰,这个年轻人一生无所作为将是注定的。
  
  所以,我希望你能从现在开始,在父母不在身边、老师要求不严时锻炼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比如,每天和同学、朋友QQ聊天不超过半小时,回复来电和短信每天给自己定个时限等。
  
  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尽可能多时间地捧起书本,拿起笔。一个小小生活习惯的改变,一种自愿自觉的自律,将回赠给你人生和事业的坦荡和开阔。
  
  前不久,我去黑龙江出差,我在漠河最北的邮局给你妈和你寄了一张明信片。仓促中,我给你妈写的明信片上只有“康健”两个字,给你也只写了“以学为主,以人为本”这八字寄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8:50 | 查看全部
 以学为主,一个意思是,作为大学生,无论如何,学习都是最主要的;以学为主,还有一个意思是,大学期间,学习一定要主动、积极,做学习的主人。大学生活是丰富的,作为自我锻炼,你要尝试和参与的事情会很多,比如,加入兴趣小组,竞选班干部,角逐学生会干部,争取入党,参加各种比赛等。但这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事业、爱情、财富一样,身体为“1”,其余才能成就你的人生价值,学习为“1”,其他努力才有立足之处。
  
  人的一生中,在什么阶段什么最重要,弄清楚了再努力去做,才不会吃大亏、走弯路。以人为本,是希望你眼中时刻有“人”的存在,这里的人,是你的父母、亲人、同学、朋友和四邻。你存在于他们中间,享受着他们的呵护和爱,也要接受因为他们带来的麻烦和不快。
  
  但不管怎么样,给身边的人多些笑脸,对你广结人缘,甚至对你的人生和事业只有益没有害。做人,一种是用自己的善良和热情感染人,另一种是靠内心的沉静和智慧征服人,我个人认为,前者不可少,后者不可忘。再就是,做人要从细节做起,比如,隔段时间给奶奶、外婆打个电话(包括其他较少联系的亲人),同学生日时送个小礼物,遇到邻居搬重物时帮上一把。总之是,四年之后,除了学业有成,你能做个知书达理的正直人,知冷知热的平常人,老爸就开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9:03 | 查看全部
早规划、有梦想且执著于人生目标的人,才有可能成大事。四年大学才是人生真正的助跑器,前面机会多多,道路万千。所以,你要问清楚自己:我想要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想清楚了,再以年度、学期,甚至月份列出规划,在老师的指引下,依规划而行,不让想法成空想,这样就很好了。
  
  最后,我再条文式地做几点提醒:
  
  1。有意识地培养一两种兴趣爱好,比如学会一两样乐器。这对你今后密切同事关系、丰富业余生活大有好处。
  
  2。学业之余,每年有计划地、系统完整地看一些专业外的好书。闲时可多看看《二十一世纪报》、《第一财经报道》、《南方周末》、《三联生活周刊》等财经、时政类报刊,借此打开一扇关注现实世界的窗口。(你作为国际会计专业的学生,至少坚持订阅或长期阅读一种有关财经方面的英文报刊)
  
  3。多尝试参加校内外的各种竞赛,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边走边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4。生活勿攀比,年少要多吃苦。有言道:年少能吃苦,一辈子不会苦;年少不吃苦,注定苦一辈子。
  
  5。加强运动,提高体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6。随缘、由心地交友。潜心学习的同时,无需刻意排斥温馨的爱恋陪伴。不过,不必过早沉溺,不可被动或因冲动而不得不承担起对另一个人负责任的重压。否则,这可能会导致你这一生都活得不那么舒坦。婚恋,讲究的是“不早不晚,时候刚刚好”。
  
  7。有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特别是遇到挫折、内心无法排解的时候)记得和爸妈说说。开心事,爸妈会和你一起分享;烦心事,爸妈一定会为你分担。再大的事情,有人分担,就大不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9:20 | 查看全部
日本在“沉默的20年”中做了什么
时间:2014-10-18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曾任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石先生,日前接受了“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的采访,他在回答“如果让你去写一本书,你会写什么的话题”时说:“我会写关于日本的话题,如果中国不能认真地研究日本、学习日本,说实话,这对日本倒没什么损失,对中国来说损失却非常大。”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日本经济体开始陷入泡沫经济危机的泥淖难以自拔,导致最终破裂,随后进入“沉默的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处于大衰退的最坏时期,而中国的GDP却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从表面看,日本好像没什么地方值得中国学习了。
  
  “事实恰恰相反,日本这个民族是非常值得中国人学习的。由于近现代中日之间发生的两次战争,让中国人对日本有了一种到骨子里的仇恨。但仇恨归仇恨,该学习的地方还是要去学。如果由于仇恨而影响了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那中国的损失可就太大了。在日本海啸发生之后,日本国民的自律、利他、镇静,更让我们发现日本这个民族真的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9:31 | 查看全部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人工是非常昂贵的,在日本考察期间,我看到很多人在很认真地拆手机,而这个过程则需要大量的人工,这样的情景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为什么日本人不惜耗费大量人工来拆手机呢?”王石以他自己于2011年8月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的真实情况对上述问题做了回答:“当时,我去秋田县看了一个冶炼厂,这个冶炼厂过去是冶炼稀有金属的。日本本身就是贫矿的国家,但他们的冶炼技术却非常高,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连贫矿也没有了,那他们该怎么办呢?一位日本的朋友告诉我说:看看那个厂发生的变化就什么都清楚了。我去看了之后才发现,那个矿早就停产了,但是那个冶炼厂却还在继续运转。究竟在冶炼什么东西呢?就是从城市废家电中提炼稀有金属。这样提取的金、银、铜、铅、锡的数量,已经大大高于他们过去炼自然矿的数量。
  
  “原来,二战之后日本每年进口大量的矿石,冶炼各种金属。他们计算了一下,如果把城市的废家电全部回收利用之后,这些废家电里的铜、金、银、铅等金属的含量,完全可以让日本成为一个富矿大国。这样做,既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又创造了非常好的一种经营模式。”
  
  王石说:“这就是日本在‘沉默的20年’里所做的事情。我之所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是想真诚地告诉我们自己的同胞,其实日本早已做好了对未来的准备,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否则,悲剧迟早还会重新上演。我说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已经到了我们该彻底清醒的时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9:45 | 查看全部
青春不是过渡
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727次

  我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呼声:我想赶快长大。这样就没有人对我指手画脚了。我受够了,我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这种呼声让我感到十分沉痛,它跟那种“我不想长大,只想永远待在童年里”的呼声是一脉相承的,是一致的,是一样悲伤和荒谬的。有可能在这中间连一个所谓的“过渡段”都没有,而是令人担忧惊心的断裂和空白地带。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了一个对社会抱着怀疑嘲弄态度的人物伊凡。即便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也敢豪迈地宣称:“我的青春将战胜一切:一切的失望,一切对于生活的厌恶。”而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呢?敢不敢大声地笑、痛快地哭,真的做到“想唱就唱,要唱就唱得响亮”,而且能够面对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勇敢地喊出“我的青春将战胜一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09:55 | 查看全部
美好而宝贵的青春怎么会沦落成一个并不重要的“过渡段”呢?如果说我们的人生处在不断更新的状态中,那么每一个阶段都是无比重要的,尤其是现阶段的重要性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青春期也是如此。青春就是青春,永远不是什么“过渡段”,而是自有中心、自有架构,投入的同样是一个与万物本真相待、自行其是的世界。与其说青春蕴含着奇迹,不如说青春本身就是奇迹:与其说青春是生活和人生的一种储备,不如说青春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人生。
  
  其实,对生活的渴求,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存在于我们身上。青春澎湃的人尤其如此,年轻人更应该做到“我渴望生活,所以我就生活着”。而且爱生活本身甚于它的意义,要拿全部的青春去喂养生命里的一草一木,其中不应有什么“过渡段”,更不应该被一些短浅庸俗的东西剥夺了成长的权利。对于青春来说,“过渡段”的强行安排并没有多少承上启下的作用,反而变成一种累赘、一种障碍、一种沉陷、一种捆绑。这会让年轻人失去对成长之美的感觉,无法在其中投入最多的梦想、最纯的情感、最强的求知欲和最真的人生态度,更难以在青春期里探索明白这些重大的人生问题:我是谁?什么东西是我的?我能不能发现自己的生活?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7 17:10:09 | 查看全部
在青春年华里都不敢大声笑的人,在以后也不敢大声笑。在美好的春天里都发现不了美的人,在其他季节里也不能发现美:那些将自己的青春贬为“过渡段”的人,因为过于相信秩序、相信说教、相信世俗,往往忽视萌芽的嫩叶、蔚蓝的天空和周围的人,在日后也很难敢于单枪匹马去经历人生的沟坎和起伏,去寻找自己的光荣和梦想。这样的一个“过渡段”实际上无法赋予青春期以整体感和意义感,更不能使未来参与当下,使明天的你和现在的你紧密相连。
  
  一位高中老师这样告诉自己的学生:“要享受现在的生活,一边吸收文化底蕴,一边要有成长的感觉。内心强大和温暖才足以应对以后的生活,不要以唯一的标准去评判人生的优劣。”这就是说,拥有青春的人要学会自己送给自己最贵重的成年礼,那就是:你最需要做的,不是考虑如何去“过渡”,而是如何开辟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人应该就是他自己,不应该以异己的模子塑造自身”。学会在青春期里做自己、完善自己,懂得痛苦和美好、纠结和坦荡都是共生共存的,这种“成年礼”难道不比任何物质和名利贵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