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15 | 查看全部
 1、经济自由(Financial Freedom)

  很久以来我一直以为读好书,找个好工作,升职加薪是每个人最重要的谋生手段。只要你努力工作,钱会有的。直到我读了Robert Kyosaki的《富爸爸,穷爸爸》,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一个全球工薪阶层最大的误区。大多数人无法通过升职加薪实现经济自由。Why?

  (1)你的现金流的来源是你自己不断工作。如果你想休息一阵子,或者你病倒了,或者被裁员了,现金流就断了。

  (2)你创造的价值绝大部分被雇佣你的公司拿走了,他们会给你加薪以及奖金,但要交很高的税,同时很难合理避税。

  (3)赚得跟不上花的。几年一次升职,一年加一点工资,但我们对生活的要求比工资长的快,该换套大房子啦,出去旅游也不能再挤青年旅舍啦,孩子要上学啦,朋友生日也不能只送张卡片啦,该带父母吃点好的了,工资是涨了不少,不过赶不上开销啊。

  真正的自由离不开经济的自由,而Robert Kyosaki定义经济自由为你每个月的被动收入(就是不用你亲自工作就能收到的现金流)超过你每个月的支出,这样你就不用为生计奔波了。

  如何实现经济自由?

  Kyosaki解释说两个办法,

  (1)创业:成功了就可以用别人的钱和别人的时间来实现你的freedom

  (2)投资:通过证券,房产或者其他资本投资来赚取稳定的现金流。这两条路咋一听都挺凶险的,是不是觉得我还不如在公司里老老实实待到退休呢?

  可是我想要放手去追逐我的理想,我需要经济上的自由来支撑我的理想,于是我选择了投资作为我的“脱贫”手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28 | 查看全部
2、做帮助实现你的purpose的事

  经济自由以后干什么?做事!

  我指的不仅仅是传统升职加薪型的事,而是你在为实现你的purpose(人生意义)而奋斗。

  每个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purpose。那是你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的目标,当你做的事是帮助你实现purpose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充满无穷能量和信心。当我们做的事情和我们的purpose关系不大时,或许我们还是可以做的很好,但那种感觉很单薄。这个事可以是你的工作也可以是你的理想。

  我想知道我可以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我逐渐意识到我的purpose是teaching,所以开这个版也是我小试牛刀来和大家交流切磋一些自己的心得,同时试图实现自己的purpose。感觉很对,我愿意做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33 | 查看全部
 3、健康的身体

  来旧金山以前,我在健身房从来呆不过20分钟。环境真的很重要。来了以后看着满街修长结实的帅哥美女大受鼓舞,于是请了个私人健身教练来帮我做健身计划,均衡饮食。我现在每周健身3-4次,少食多餐的同时注意控制营养的摄取,同时多吃organic(有机)食物。不出几个月,我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健步如飞,体重虽然没掉多少,但身材匀称了很多,皮肤也比以前光洁了很多,关键是精力旺盛!

  我有个朋友问我,wow,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开销不是很大。我说,是啊,所以我没有Omega手表和Chanel包包啊。健康的身体对我来说是最值得投资的,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每个人的第一项基本开销而不是nice to have(可有可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40 | 查看全部
 4、强大的内心

  拥有强大的内心,我想最重要的是你能够听到来自你内心的那个声音。现代人大多疲于应付各种外界的声音,很多时候丧失了听见自己心灵的能力。如果你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有勇气去跟随她给你指出的方向,你会觉得非常powerful(有力量),因为你stay true to yourself(忠于自己),很简单也很健康。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听不清自己内心的声音,所以有时会觉得累,因为我做的并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后来我开始学习瑜伽和冥想,渐渐的我听到了心里的那个声音了,从此以后愈发自信快乐,因为我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伙伴——我自己。无论未来如何变化,我相信我们都会照顾好对方。

  30岁,我遇见了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47 | 查看全部
 所有的艰难,都只是为了去山顶而必经的上坡路

  读大学时,有个舍友每天垂头丧气,你稍微对他表现一下关心,他就说自己陷入了情绪的低谷,人生的低谷,学业的低谷。一开始你会很认真地把他口中的低谷当回事,可后来你突然发现他可能只是把“低谷”,“瓶颈”“郁闷”“心情不好”等,都当成了语气组词来使用。

  还有一些人,为了避免低谷,就用幸福的山头去填满一个又一个的低谷。宿舍条件不好,就拿了一笔钱出去住公寓。毕业要找工作了,托个关系就有了铁饭碗。怕谈恋爱受伤害,父母安排了一次相亲就把自己给推销出去了,事事平顺,人生一马平川,没有山峰,没有低谷,一眼就望到生命的尽头。

  所有的艰难,都只是为了去山顶而必经的上坡路

  年轻的我们常常分不清什么是情绪不好,什么是境遇糟糕,什么叫工作瓶颈,什么才是人生低谷,或许在成长的道路上,各有各的遭遇,但谁也不知道那是你人生当中的哪一段。

  我有个朋友,性格像极了许三多,面对任何困难,眼皮都不眨一下,心里认定了一个目标,就跌跌撞撞着前进。他一直想自己做一家公司,一开始做杂志倒闭了,欠了好多钱。后来做公关,积累了一堆关系,却也没赚到什么钱。来来回回一路折腾,朋友们都在背后笑话他的人生挫折,他笑着说没关系,起码每一次失败他都找到了原因,所以他觉得那不过是成功到来前的试运行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7:56 | 查看全部
 过了几年,他转做品牌代理,把过去几年的关系与资源整合在一起,第一年便能盈利还债,成了圈内品牌代理的佼佼者。

  说起过去欠了很多钱的日子,他摇摇头,说自己丝毫没有觉得到了人生低谷。他说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低谷这个词,所有的艰难,都只是为了去山顶而必经的上坡路而已。

  如果你停止,就是谷底。如果你还在继续,就是上坡。这是我听过关于低谷最好的阐述。

  低谷,这个词若出现在现在,说明你在停滞。若你坚持爬坡,这个词一定会出现在你回忆的时光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8:03 | 查看全部
一个穷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钱的?

  文/李松蔚

  2010年,文野31岁那年,买房后第二年,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

  这一年,他在心里对自己的定位,从穷人变成了有钱人。

  “一些人哪怕有钱了,心里也永远甩不脱穷的影子。”这是我曾经在《阶段性胜利》一文中提出的现象,生活中随处可见这样的例子。但我们也必须承认有另一种情况的存在:过去是穷光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地一路奋斗,终于成功地脱离了穷人阶级。这种逆袭故事今天在网上俯拾皆是,为广大尚未脱贫的网友喜闻乐见。

  但这一过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务状况跨越某一个门槛。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对于这一过程尤其好奇。它反映出的是一个牢不可破的信念——对负面图式的长期认同——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这真是不可思议!如果你曾经尝试改变一位减肥者,让她相信自己“已经很瘦了”,你就知道这有多难。

  我现在要写的故事就是这样一位完成了双重转型的“逆袭者”。他是第二位与我约谈的网友,男性,35岁,谈话目的是“愿意公开自己的人生经历,让更多人从中吸取正能量”。他同意我将这一段谈话内容登出。文野是他本人要求的化名。

  我们在一家咖啡馆见面,谈了一个多小时。其中大部分时间是文先生讲述他不平凡的奋斗历史,老实说,有点沉闷。作为亲历者本身,自然每一处转折都觉惊心动魄,但网上同类的故事实在已有些泛滥,文先生的经历并没有多少特异之处,听来颇觉审美疲劳。说句抱歉的话:一听开头,大致就能想到结尾。刚到北京时如何,后来如何,现在又如何,无非是虎落平阳,咬牙坚持,绝处逢生,时来运转诸般桥段。——这段谈话是年前的事,到我写文章的这个时候,已经有许多细节没印象了。

  真正让我感到兴趣的,是他在2010年发生的那场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8:12 | 查看全部
 他在前一年买了房,花光了他多年来的全部积蓄,背负了少量的公积金贷款。那时他当然已经不是一个穷人。但他打完款,看到自己重返三位数的账面余额时,仍然感到如坠深渊的眩晕。这种眩晕,我很熟悉,是深烙在一个穷人心底的恐慌。

  “我买第一套房的时候,朋友都祝贺我,说行啊,这下你不用愁了,房子都买下了。我心想:屁!你他妈的站着说话不腰疼,看我没钱了,还说风凉话。”

  而到2011年,他就辞了职,用房子抵押了一笔钱,跟人合伙创业。

  “那时候老大也就几个月,老婆有点产后抑郁,心理压力大,不敢跟我说,半夜偷偷抹眼泪。丈母娘都来劝我,说这样对奶水不好,让我缓两年。我就跟老婆谈了一次,算了一笔账。我说现在这份工作辞了,但是这个薪资水平的,我随时都能再找。一年旱涝保收,这个数总是没问题的。所以投入这笔钱你怕什么?大不了我回头工作三年补回来就是,这风险我承担得起。千金散尽还复来,我心里不是没数。”

  (具体数字我记得不清楚了,大概是年薪三四十万,投资了一百来万吧。)

  这番话让我极为震惊。我想,我听到的恐怕是这段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中,最不平凡的一段!仅仅不到两年的时间,一次置业,一次创业,在钱上的态度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个穷到骨子里的穷人,过了短短两年,就敢于一掷千金,胸有成竹。——这得中了多大的彩票才培养出这样的底气?我来了兴趣,问他那两年发生了什么。

  他说就是老婆怀孕,生孩子。事业方面并没有显着的变化,也没有飞来横财。

  “但是你好像一下子有信心了很多?”我问。

  文野思忖片刻:“有吗?可能吧。我就是觉得自己其实挺能挣的。”

  “觉得”这个词用得很贴切。我是一个穷人呢还是一个富人?这不完全是一道客观的数学命题,倒不如说更接近于一种主观感受。有的人年收入超过百万,还觉得离财务自由遥遥无期;也有人明明还欠着(投资人)一屁股债,却自我感觉坐拥金山银山。这个世界上不乏存款百万的穷鬼,也有住出租屋吃盒饭的霸道总裁。——与我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一个人并不会随着他财富或收入能力的简单增长,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将“屌丝”的帽子扔掉,换上“高帅富”的金字招牌。感受的转变另有玄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8:20 | 查看全部
我问他“挺能挣”的感觉是怎么出来的。

  “明摆着的事实啊:我那时候一个月的薪水就有两万多,还不算项目提成。在当时就算是很能挣了。这都是我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文野显然没理解我的意思。

  “问题是,09年你买房的时候,收入差不多也有那个数量级,对吧?”

  文野点头:“稍微低个百分之十的样子,差不多。”

  “但那时候你还很心虚,看到存款没了会很焦虑。你没觉得自己能挣。”

  文野回忆09年(包括之前)的心态。没错,那时他还是一个穷人。收入虽然也不低,但是钱都存进银行里,多花掉一点都心疼。只有在看到账面的数字增长时,才会感到沉甸甸的一阵安心。“可能因为那时没买房吧,心里没底。”他说。

  但我认为不止是如此。就拿买房这事来说,那时有很好的机会,他只要申请多一点的贷款就可以早一年买房,但他没有行动,白白让房价涨了不少(换作现在,他绝不会错过08年的时机)。嘴上说存钱是为买房——道理上也确实如此——但从行动来看,已经具有了购房实力,却还是一拖再拖,攒了又攒。我觉得,这就不能说因为没买房而心里没底了,倒是因为心里没底才不敢买房。说到底,还是“穷”。

  这么说起来,文野也感慨:“还好09年出手,要是再拖一年,就买不起了。当时就是头脑一热豁出去了,房价开始上涨了,不买不行。这样逼了自己一把。”

  他想起来了,刚买房的那一段,日子很不好过。每天都在担惊受怕。

  怕什么呢?文野笑着摇头:“都是一些很蠢的想法,没有逻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14:48:32 | 查看全部
但对于这些“没有逻辑”的想法,我格外有兴趣。按照认知治疗的理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没有逻辑”的假设和信念中,区别只是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意识到,我们可以不必受其摆布?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文先生颇为不好意思地说:

  “我那时候就觉得,手头要是没有五位数的存款,就会遇到什么危险一样。”

  他端起咖啡,自嘲地笑,努力掩饰住自己的尴尬。我没有笑。我觉得这个想法一点也不“蠢”:就在几年前,我自己也会这么想!我也是穷人出身。我猜很多穷过的人,都曾经有过类似心态。仿佛身家性命都系在那个数字上,稍一牵动就心惊肉跳。不敢消费,也不敢投资。当然,理智上知道那不是真的。但由不得理智做主。

  “我明白这种想法。我读研究生的时候,靠杂七杂八的兼职养活自己。钱挣得不少,但总是不敢花。我会担心:万一存款花完了,又找不到新的工作,那岂不是会饿死?安全起见,我必须留足三个月的生活费才行。那是我给自己的缓冲期。”

  文野眼睛一亮:“没错!对我来说起码要半年!”

  我们哈哈大笑。突如其来的共鸣让文野放松了不少,好像遇到了同类。在彼此的启发和附和下,我们又找到更多相似的,穷人特有的,“没有逻辑”的信念:

  “每个月都有花钱计划,一旦超出计划一点就感觉要完蛋。”

  “挣到钱总觉得是这段时间运气好,总担心以后不可能这么顺。”

  “所以也没有胆量贷款。万一哪一年断供了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