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0:08 | 查看全部
幸存者的智慧
时间:2013-07-03 作者:未详 点击:840次

  上个世纪80年代,一支由7名英国登山运动员组成的野外登山队顺利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信心地向主幸发起冲击时,突然遭遇到了暴风雪的袭击,他们不得不开始集体下撤。
  
  当他们下撤至半山腰,觉得可以为安全松口气的时候,一场雪崩又铺天盖地而来。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经验欠缺的队员们明显表现出心理准备不足,他们所做出的第一反应就是拼命向山下狂奔,以争取尽快脱离险地。
  
  他们当中,惟独一个叫约瑟的人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他想:在高山上面做剧烈运动,身上所带的氧气很快就会被消耗干净,即使逃到山下,自己也会因缺氧而死。而如果老老实实待在原地不动,看似危险,反倒会有一线生机。于是,他闭上双眼,开始默默地为自己祈祷。果然,雪崩很快过去了,积雪只掩埋到他的下半身,后来的结果不用说,约瑟成了7人队伍中惟一幸存者并最终登上阿尔卑斯山主峰的人。

  其实人生也是一次登山,我们在向“主峰”攀登的路途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一些挫折。

  当那些无法抗拒的灾难向我们袭来时,我们所要做的,不应该只是出于本能地逃避,而应当在困境中保持冷静,沉着应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0:31 | 查看全部
人是会变的。人有权变
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2308次

  人是会变的。人有权变。
  
  人是会变的,不但人会变,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没有一个生命是不变的。日日在变,秒秒在变,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连喜马拉雅山和太平洋都在变,连地球、太阳都在变,何况是人。
  
  人会变得多,也会变得少,会变得好,也会变得坏。总之,人是一定会变的,不管这个人是不是想变,他一定会变。
  
  所以,当有人说“我不变,不会变”的时候,不管他表情如何逼真,不管他如何捶胸顿足,如何呼天抢地,如何信誓旦旦,如何赌神罚咒,他都是在说空话。相信了,是听的人的错和笨。
  
  人有权变,觉今是而昨非。为了种种原因:可告人或不可告人,聪明的或愚蠢的,有利可图或是蒙受损失的,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可以变。变是变的人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变的权利,把过去的自己,完全推翻,别人看了虽觉气顶,也只好干瞪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0:43 | 查看全部
行使拒绝权
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469次

  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
  
  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
  
  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
  
  纵观我们的一生,选择拒绝的机会,实在比选择赞成的机会,要多得多。因为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要用唯一的生命成就一种事业,就需在千百条道路中寻觅仅有的花径,我们确定了“一”,就拒绝了九百九十九。拒绝如影随形,是我们一生不可拒绝的密友。
  
  我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拒绝之中,它出现的频率,远较我们想象得频繁。
  
  你穿起红色的衣服,就是拒绝了红色以外所有的衣服。
  
  你今天上午选择了读书,就是拒绝了唱歌跳舞,拒绝了参观旅游,拒绝了与朋友的聊天,拒绝了和对手的谈判……拒绝了支配这段时间的其他种种可能。
  
  你的午餐是馒头和炒菜,你的胃就等于庄严宣布同米饭、饺子、馅饼和各式各样的煲汤绝缘。无论你怎样逼迫它也是枉然,因为它容积有限。
  
  你选择了律师这个职业,毫无疑问就等于拒绝了建筑师的头衔。也许一个世纪以前,同一块土地还可套种,精力过人的智慧者还可多方向出击,游刃有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任何一行都需从业者的全力以赴,除非你天分极高,否则兼作的最大可能性,是在两条战线功败垂成。
  
  你认定了一个男人或是一个女人为终身伴侣,就斩钉截铁地拒绝了这世界上数以亿计的男人和女人。也许他们更坚毅、更美丽,但拒绝就是取消,拒绝就是否决,拒绝使你一劳永逸,拒绝让你义无反顾,拒绝在给予你自由的同时,取缔了你更多的自由。拒绝是一条单航道,你开启了闸门,江河就奔腾而下,无法回头。
  
  拒绝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在拒绝中成长和奋进。如果你不会拒绝,你就无法成功地跨越生命。
  
  拒绝的实质是一种否定性的。选择拒绝的时候,我们往往显得过于匆忙。
  
  我们在有可能从容拒绝的日子里,胆怯而迟疑地挥霍了光阴。我们推迟拒绝,我们惧怕拒绝。我们把拒绝比作困境中的背水一战,只要有一分可能,就鸵鸟式地缩进沙砾。殊不知,当我们选择拒绝的时候,更应该冷静和周全,更应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利弊与后果。拒绝应该是慎重思虑之后一枚成熟的浆果,而不是强行捋下的酸葡萄。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温柔热烈的赞同相比,折射出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更需要果决的判断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绝了父母,就可能成为飘零的小舟,孤悬海外。
  
  你拒绝了师长,就可能逐出师门自生自灭。
  
  你拒绝了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相助,他可能反目为仇,在你的征程上布下道道激流险滩。
  
  你拒绝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人的青睐,她可能笑里藏刀,在你意想不到的瞬间刺得你遍体鳞伤。
  
  你拒绝上司,也许象征着与一个如花似锦的前程分道扬镳。
  
  你拒绝了机遇,它永不再回头光顾你一眼,留下终身的遗憾任你咀嚼。
  
  拒绝不像选择那样令人心情舒畅,它森严的外衣里裹着我们始料不及的风刀霜剑。像一种后劲很大的烈酒,在漫长的夜晚,使我们头痛目眩。
  
  于是我们本能地惧怕拒绝。我们在无数应该说“不”的场合沉默,我们在理应拒绝的时刻延宕不决。我们推迟拒绝的那一刻,梦想拒绝的冰冷体积,会随着时光的流逝逐渐缩小以至消失。
  
  可惜这只是我们善良的愿望,真实的情境往往适得其反。我们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我们不得不拒绝。
  
  不拒绝,那本该被拒绝的事物,就像菜花状的癌肿,蓬蓬勃勃地生长着、浸润着,侵袭我们的生命,一天比一天更加难以救治。
  
  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
  
  不拒绝是忍,心字上面一把刀。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痛苦与麻烦。
  
  拒绝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
  
  拒绝是一门艺术。拒绝也分阳刚派与阴柔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0:55 | 查看全部
有距若离
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759次

  距离产生美,这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其大意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只有保持特定、适当的距离,才会萌生最佳的审美效果,只有不在山中,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正如某人下棋,习惯将椅子和下棋桌面拉开一段距离,就座下棋时,身子挨着椅子往后靠,头就势往后仰。

  有人不解,便问原委。他说道,以前自己看别人下棋时,往往能出奇制胜,帮助下棋人突出重围,可是一到自己真正坐下来对弈,却倍感力不从心,棋艺大退。在一番忖思过后,他才悟出自己作为观棋人和下棋人的不同心态与方式。观棋者在旁观,眼观全局,心无旁骛,带着十分的轻松在为别人出谋划策;而下棋者深陷其中,双眼紧盯自己的棋面,患得患失。从此,他便开始调整姿势,和棋面保持一定距离,统揽全局,以旁观者心态来和对手博弈。
  
  棋如人生,观棋要距离,处世也要。观棋的距离很美,美在清醒,美在专注。处世的距离更美,美在豁达,美在从容。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社会压力也纷至沓来。人非圣贤,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也因此有了喜怒哀乐。情绪的波动很容易让人迷恋其中而无法自拔,此时,如果能抬起头来,停下被自我心绪牵引的步伐,跳出自己的心情,和情绪保持一定距离,像个旁观者一样反观自身,就不会一味沦落而陷入更极端的地步。

  只是,人一旦低迷就像吸食鸦片一样愈发萎靡,大部分人只能借助亲朋好友等外力的鼓励才能走出迷雾。自我调整需要一定的功力,做到忘我而观自身,保持自己对自己的距离更是一种修为境界,也正因为难,此时的距离才更美,正因为更美,距离才有了价值。
  
  有时,距离是一种伤感,是一种无奈,被空间交错出的生疏感,是距离发出的另一种语言。毕业才一年,大学同学就各奔东西。惦记着的,用电话线送来嘘寒问暖的温馨;忘却了的,相信也会在以后的聚会上或者一次无端的邂逅中,发出一声久违的问候。不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带人将记忆倒回青涩的大学年华,回忆起舍友嬉闹的场景,勾出大学往事的截图。距离的威力在这时显露无遗,电话里的交谈再也没有了生活交集,电话的一头絮叨着自己的生活、工作、感情,电话的另一头成为一位绝对的旁观者来倾听诉说,附和着见解,再或者持反对意见,都成为“旁观者清”最好的见证,唯独缺少了参与进对方生活的亲切感,至于说连电话都断了的旧友,只剩回忆衍生陌生感。
  
  想来有点凄凉,“常联系”是分别者挂在嘴边的话,在距离的魔爪中,联系成为接通心灵唯一的隧道,可是没有了空间生活的交集,而加上时间流逝的冲刷,“常联系”也流落为和“万事如意”一样的祝福语,仅仅是停留在嘴边的美好幻景。纵使做到了的,也摆脱不了空间在两地心灵上扯开的裂缝,再加上时间在裂缝上种下了病菌,亲情、友情、爱情都被感染,爬不出距离的五指山。

  我个人觉得,距离带来的伤感,更多时候无关人品,而是一种无法超越时空的无奈,好比人无法脱离地球引力而飞上天,人与人之间也无法脱离距离而不留遗憾。所以不必太坚信距离产生美,有时这是糊弄人的鬼画符,距离产生美的同时也产生了距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1:05 | 查看全部
平静的力量
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1156次

  那天,将写满了一张毛笔字的毛边纸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赞叹说:“瞧这几笔,像模像样,可圈可点,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想啥?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听了这话,我暗暗惊诧:刚才因为一些繁琐小事搅得我心慌意乱,那份平静的心态倏忽之间便消失了,所以字迹大变,形容溃散,而不能守一。再看字帖上的字,越看越爱,那力透纸背有棱有角好像要立起来的字,分明是空明的平静汇聚在笔端,那静似乎嘀嗒嘀嗒敲着写字人的心,从笔尖流溢出来。所以练书法功夫日久,练的就是深水流渊的平静。
  
  看《艺术人生》,当红青年演员陈坤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引起别人注意,不是你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吸引别人的注意,而我想做一个坐在人堆里,不说一句话,别人也能注意到你的人!”虽然他说的只是很表象的东西,但是说来说去,不说一句话坐在那里就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就是平静的吸引力和穿透力,那就是平静的力量。而这种平静不是乏味,不是空洞,不是苍白,而是丰富内心的秩序井然,是对自我的一种自觉的控制,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做人境界。
  
  但是平静的功夫并不仅仅是沉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气韵,是一种智慧,经过你时,便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战胜一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力量。出租车女司机遭遇劫匪,当刀顶在她的腰间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用温和态度应对,硬是用平静的力量让穷凶极恶的劫匪自动放弃犯罪。被捕后,一名劫匪道出了女司机征服他的原因: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平静的被绑架者。这平静到让他们慌了神。这种平静就是机智,就是临危不惧,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气慨。
  
  平静更是一种高贵。曾经看过龙门石窟的雕像,最吸引我的便是卢舍那的表情,据说是模仿女皇武则天的表情雕刻的,慈眉善目似有若无的笑容像是从骨子里流出来的,那笑容就是居高临下涵盖万物的平静,是一种让人大气也不敢出的尊贵。
  
  然而,大多的时候,平静的力量表现在一种常态中,临窗独坐,静心听得风在吹,树在摇,是一种悠闲的平静;身处喧嚣,毅然稳坐茹素,面对噪杂的你争我抢,弱水三千,我却只取一瓢来饮,是一种淡泊的平静;居高临下,俯瞰世事如常,如过眼云烟,是一种泰然的平静;面对挫折,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向目标挺进,是一种坚韧的平静……
  
  平静包容着一切,平静征服着一切,平静无处不在。所以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应追求一种平静的心态。因为有了平静的心态,成功就一定离你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1:15 | 查看全部
上台与下台
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984次

  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多年前,有位官员邀请我环岛讲经说法。我从台北出发,再到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台中……当车子开到苗栗时,严重堵车,原本两线道的高速公路变成四路停车,所有车辆动弹不得。眼看接近6点举行餐会的时间,想到要信徒与地方长官等候,心里万分着急。那位长官打了一通电话,随即三部警车出现,两部警车在路肩为我们开道,一部警车随后。当时,高速公路上其他车子堵在原地,而我们的车子却能超速前行。随行的年轻徒众好生得意,我说:“假如警车不是载我们去赶赴会场,不是去讲经弘法,而是押着我们准备送到监狱囚牢,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哦,那心情就不同了。”警车开道,警车是一般,向前行是一样,但目标不同,一时的得意洋洋也成了伤感。
  
  有人说人生如舞台,既有上台的时候,必然也会有下台的一刻。一般人上了台就好欢喜,大肆庆祝;一旦下台了,就失意落寞,好像人生死了一半。
  
  上台的时候确实值得欢喜,因为上台后,一是比较有机会表现,二是比较有空间发挥,三是比较有权力运用,四是比较容易实现理想,五是比较能够成功立业。而如果下了台,也不必沮丧,因为下台后,一是无官一身轻,二是可以给别人多一些机会,三是人生不一定占有,享有也是一种乐趣,四是不演戏,看戏更好。
  
  因此,不管上台、下台,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所谓上台,社会上的人当选董事长、总经理,佛教人士担任会长、住持等,都是上台。其实,人一出生就已站上了人生的舞台,就要做好演出的万全准备。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各依自己的专长演出:有的人在讲台上展现魅力,有的人在戏台上带给别人欢乐,有的人在将台上接受职位。上了台就是一份荣耀,就有地位,就是高人一等。所以,人总是希望有上台的机会。
  
  上台时很得意、很风光,然而上台就是一份责任,就有一份使命,上台后要能看得远,要能演得出色、精彩,尤其要能演得称职、得体——众目睽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实在容不得有所差错。
  
  上台、下台都各有因缘。因此上台后,要感谢各种因缘的成就,要努力胜任愉快,要做好随时下台的准备,要留下成就给后人。一旦功成身退下台后,则应为团体有接棒人而欢喜,为自己过去所做的贡献而欢喜,为自己有机会转换岗位再学习而感谢,未来有缘分还要再回来帮忙。
  
  总之,人生有上台、下台的时候,上台也好,下台也罢,都要欢喜。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主角的心情尽力演出。能如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1:27 | 查看全部
把握关键10分钟
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1793次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在不知不觉间他竟把车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不对劲时,才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
  
  那名小战士在那片荒原地上辗转了几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公路。汽车戛然而止,原来油箱里的油已经用光了,需要下车从备用油桶里抽取。于是,他决定暂时在驾驶室里过一夜,待天亮后再加油。
  
  青藏高原的冬夜,寒风刺骨。不久,驾驶室内的暖空气便被寒气吞噬了。忽然,他发现远处有几十个像鬼火一样绿盈盈的“小灯笼”朝这里飘过来。那是一群野狼,少说也有20只。青藏高原的狼凶狠残暴,他早有耳闻。现在竟遇上了狼群,他的心“怦怦”乱跳起来。他立即掏出手枪,压上子弹。
  
  狼群已将汽车包围,它们那凶残贪婪的目光刺穿了夜色。他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与狼群对峙着。饥饿的狼群首先发起了攻击,朝驾驶室扑过来。他麻利地摇下车窗,瞄准狼群射了两枪。只听一声惨嚎,一只狼倒在地上。
  
  枪声将狼群震慑住了,它们稍一犹豫便慌乱地散去。小战士长吁了一口气,他估计受惊的狼群不会再来袭击了。但为了保险,他还是决定摸黑下车加油。只是,刚才又惊又乏,他依靠在座椅上稍稍喘息了一会儿。10分钟后,他正准备下车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一个个鬼魂一样恐怖的“小灯笼”又飘了过来,而且数量比刚才多了一倍。
  
  这次,它们径直扑了过来。他又摇下车窗,朝着狼群连射两枪,又有一只狼中弹了。可是整个狼群只退后了很少的一点距离,他在车内依稀能听到野狼哄抢和撕扯“猎物”的声音。饥饿凶暴的野狼,居然毫无顾忌地吞食同类的尸体,这令他顿感毛骨悚然。他与狼群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近距离的拉锯战,直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狼群再一次扑了上来。这一次,它们好像经过了一番预谋,一些狼从驾驶室两侧跳起,扑打车窗,以吸引小战士的注意力;另一些则钻到车底下,狠命地撕咬车胎。有两个车胎被咬爆了,满载货物的车厢朝一侧严重倾斜过去……数日后,运输连的战士们在一些当地牧民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这辆失踪的运输车。被困在车厢里的小战士已经牺牲了。狼群也早已经离开,只有那被狼抓挠得面目全非的车厢,在向人们默默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战士们在驾驶室里发现了一张纸条,是那位小战士在牺牲前留下的:“如果开始我能够把握住那10分钟,足可以给车子加上油……”
  
  只是10分钟的放松,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战士的悲剧在令人垂泪的同时,是否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人生有许多转机,就像那位牺牲的战士的遭遇一样,稍纵即逝,但如果把握住了,我们就会迎来一片全新的天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1:39 | 查看全部
一生的较量
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873次

  5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场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游戏。不管谁输谁赢,均保持了一种纯洁与恬淡的向往。我们所需要的,或是能让我们得到片刻满足的,是那一枚裹着神秘彩色油纸的小小糖果,一根福利社的廉价的配过色素的冰棍,更或者是一句长辈的无关痛痒的赞扬。这些,仿佛是我们整个童年的全部,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人生七苦为何物,更不懂成长将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地梦想着要长大,像那些成群结队的大哥哥,可以轻轻纵身一跃,翻过那面遮蔽天日的白墙。就这样,我们与时光,与童年的伙伴,有了一种暗在的较量。
  
  10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张白纸黑字的通知单。整个家庭的战斗,大部分都是为了这张白纸。我们曾因为自己在白纸上的名字稍微靠前,而得到了一生中最为完美的暑假。也曾因为自己的名字不幸落后,落得满身伤疤,以及一个以泪洗面的寒假。我们的人生已然开始,和那些伙伴之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瓜葛。我们有了新的朋友,新的集体。我们的较量,是和一张白纸,和这张白纸上的人名。
  
  15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场终生难忘的初恋。不管我们那时是否穿着朴质,是否沉默寡言,是否自卑如常,在心里,一定是有过那么一个影子的。在明媚的午后,清冷的雨夜,阴霾的雪天,我们无不怀念这个名字,并凭借这个名字来使我们懵懂的青春完满。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第一次受到了孤立。家长、老师、社会,没有一方赞同早恋。于是,我们那份纯美至极的情怀,注定只能悄然而至,又无形而逝了。因此,我们的内心有了一股逆潮的较量。在这股逆反的大潮里,有着无数的疑问和困惑,主角是我们,还有庞大到不知边缘的世界。
  
  20岁之时,一切懵懂的情怀已然渐渐平息。那些原本在我们心中困惑多时的疑问,愤世嫉俗的大潮,终究还是随时光流逝不解自醒,不退自平。我们开始懂得,爱情的由来,以及爱情本身所携附的责任。我们开始懂得将自己的内心包藏,严严实实地,不轻易向旁人透露,不再像那个如花的年纪,为脆弱到不知去向的未来伤神。我们懂得了思考,懂得了利弊权衡,于是,就懂得了人生的走向和意义。甚至,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慌。此时的较量,是我们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30岁之时,我们虽说不上曾颠沛流离,但也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磨难。此时的我们已有家室。原本那颗放荡不羁,天马行空的心灵,被牢牢地禁锢在一个名叫家的港湾里。我们开始懂得,多年前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得不为整个家庭的开支而日夜劳作。于是,我们有了更为悲凄的较量。那便是渺小的我们,与整个社会洪流的较量。
  
  40岁之时,事业已如日中天,我们看惯了趋炎附势,名利权贵,渐渐明白,在这个庞大的社会机构里,其实有着很多的不公平和很多的潜在秩序。于是,我们不得不为之追逐,好让自己获得富足与安稳。力不从心的我们,还是放不下与名利的较量。
  
  60岁之时,我们有了后辈的后辈,开始将所有的精力和疼爱都倾注到那个小小的生命里。我们终于看透,人世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短暂的烟云。一切的浮华和权贵,仅仅是一场必将谢幕的电影。我们终于回到童年之时,与时光默默较量。
  
  70岁之时,我们不再倾心贪慕所有与尘俗名利相关的风景。我们终于看清,一生所蕴含的寓意。凄楚中,又有一些些懊恼。我们不再较量,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如何,终要面对时光的最后收场。
  
  这一生,我们唯独放不下,逃不了的是较量。可为何在最后的时刻里,我们就能看开?又为何看开这些,非要等到最后的时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1:54 | 查看全部
沉默是一种美
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1694次

  沉默是一种美
  
  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后,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当少男少女由两小无猜的嬉笑转入羞怯的沉默时,最初的爱情来临了。
  
  当诗人由热情奔放的高歌转入忧郁的沉默时,真正的灵感来临了。
  
  沉默是神来临时的永恒仪式。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点,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阴谋与爱情,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中,夫妇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你就要留心了。
  
  在社会上,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你就要留心了。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
  
  末日的来临往往悄无声息。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当然,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诞生也是在沉默中酝酿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沉默是语言之母,一切原创的、伟大的语言皆孕育于沉默。
  
  但语言自身又会繁殖语言,它们与沉默所隔的世代越来越久远,其品质也越来越蜕化。
  
  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
  
  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
  
  话语是一种权力——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在说话时还摆出了一副大权在握的架势。
  
  我的趣味正相反。我的一贯信念是: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
  
  在这样的对比中,你们应该察觉到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沉默是一种美。
  
  自己对自己说话,是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在这个场合之外,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22:05 | 查看全部
看向光明
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967次

  朋友拿了一个算命游戏来测验我:“请各用两个字的词语来形容下列事物:狗、猫、鼠、咖啡、海洋。不可以思考太久,请用直觉回答。”
  
  我拿了笔在纸上写下:狗——忠实;猫——温暖;鼠——勤劳;咖啡——享受;海洋——壮阔。答案揭晓,他说:“狗,代表自己的性格;猫,代表你对朋友和伙伴的感想;鼠,代表你的敌人;咖啡是你的性爱感觉;海洋是你的人生观。”
  
  我看了答案后莞尔一笑。我忠实?也不一定啦!但我喜欢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自己养猫,对猫没有任何负面印象。所有被我列入朋友和伙伴的人,确实都是温暖的。
  
  敌人嘛,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些。也不知为什么,就是有人会看我们不顺眼,在网络世界,不少人喜欢躲在暗处乱“咬”,像老鼠一样。
  
  人生在世,如果能活得“波澜壮阔”,把性和爱当成享受,也就死而无憾了。“你这个人还挺乐观的,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用负面的形容词嘛!”朋友说。
  
  其实,我不算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做每件事之前,我通常会假设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如果失败了,我该怎么办呢?如果最糟糕的结果摆在我面前仍然担负得起的话,我才会去想要怎么执行。
  
  在我看来,与其担忧未来,不如享受一些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冬日的阳光是幸福,和朋友相聚是幸福,好好吃一顿饭是幸福,看一场电影也是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