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4:53 | 查看全部
捕捉机遇与拒绝诱惑
时间:2013-07-09 作者:未详 点击:558次

  诱惑通常以机会的面貌出现,等到你已经放松了警惕,开始抓住它的时候,它才露出狰狞的面目。一个人能够拒绝诱惑不是因为他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他清楚自己的方向。符合方向的事就做,不符合方向的事即便机会再诱人也不做,这样他就把许多的诱惑和风险一起挡在了门外。
  
  人生要善于捕捉机遇,更要勇于拒绝诱惑,现实中的失败者多是被诱惑所消灭的,因为诱惑常常包着“机会”的糖衣。
  
  我与企业老板合作的原则是:坚持独立的人格,缘分第一;绝不做阳光之外的交易,同流而不合污;“君子之交淡如水”,见好就收;消化吸收,教学相长;大智若愚,吃亏是福。
  
  我们这么多年走下来,其实也有很多生死之劫。但是为什么劫难打不死我们?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立身要稳,不管遇到多少风浪,不管遇到多少挫折,不管遇到多少误会,只要你把持住几个东西就够了。一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要取巧,更不要做假。我经常用一句农民的话来告诫我的员工们,叫做“人欺地皮,地欺肚皮”。这是很朴实的道理,但很多人就不信这个道理,因为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年代,有顺口溜说“老九升天、老大靠边、老二分田、不三不四赚大钱”。不少流氓地痞赚了大钱,安心做事的人却成了傻子。但时代的钟摆会摆过来的,你现在回头看,当年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有几个还风光依旧?
  
  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方向和原则,乱云飞渡仍从容,定力非常重要。我就走我这条路,我在走的过程当中,许多人劝我去挣更多的钱,我不为所动。
  
  很早以前,我认识这样一个老板,号称有非同一般的关系,指名道姓要找我。我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车库门打开,十几台好车,什么奔驰、宝马、凯迪拉克,老板说:“王先生随便选一台吧,我送你。”我当时只有一辆自行车,应该怎么办呢?我对那位老板说:“谢谢你的好意,我这个人向来秉承的信条是‘无功不受禄’,需要车的时候,有车来接我就行了。”回来以后,跟我同去的那个小子就说我傻。我说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我这个人向来不愿把灵魂抵押给魔鬼。果然,那个老板最后因为诈骗被抓了。
  
  还有一个老板天天追着我,要给我一辆车,还要我搬到他的总部去办公,但是我一直躲着他。有一天他把电话打到办公室来,冲着我嚷嚷:“嗨!大佬啊!我不是老虎狮子,我是送钱给你啊!哪有见了钱就躲的人啊!”他当时要投资成立一个策划公司,邀我入伙,承诺给我多少股份,另外先给我200万元。当时我发觉这个气味不对,就躲,惹不起还躲不起嘛。这个老兄两年以后也垮了,因为原来那种做生意的方式就是靠歪门邪道,最后他就走不动了。
  
  我说这些故事不是说我多么有先见之明,而是想说明一点:道理都是很简单的,说起来大家都明白,但是事到临头是不是还记得就难说了。有的人偏偏就相信天上会掉馅饼,而且就掉在他头上。我能拒绝诱惑的原因在于我对自己的方向有很清醒的认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不符合我的原则的东西,即便有再大的好处我也不要。1994年我离开新华社,当时的真实想法就是想探索一种体制外的生存方式。大家可能不清楚那个时候体制外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就相当于大家都在一个封闭的闷罐车里面,顶多是开个口子让你鼻子伸出去透点气。那个气孔在哪里?在广东。
  
  在这个过程当中出现了几个浪潮,以广州为中转站,先是往深圳跑,后来又往海南跑,最后往惠州跑。这些行情像浪潮一样一波一波过来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为之所动。一个人的定力很重要,那个时候,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和追求,我对物质的东西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在广州呆了3年,只有一间房子,而且是用马粪纸在一个储藏室隔出来的,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别的什么都没有。我就在那个房间里“爬”了3年的格子。那时也根本没有空调,最后一年买了一台电风扇。夏天我就光着膀子,穿条短裤,当时也没有电脑,就是一支笔,一张纸。汗水就顺着头上、脸上一直流到纸上,等到把稿子写完以后,稿纸也湿了,只好摊开晾干,我就这么当记者。夏天一天冲好几次凉水澡,我们到哪里去冲凉?就到公共厕所里。
  
  那个时候我已经很有影响力了,要是去跑红包新闻的话也能拿到不少,但这种事情我从来不去做。我记得当时新华社的记者发一篇稿子稿费是40元钱,有的记者晚上下班后不走,还在那个地方剪报,三下两下就拼出一篇报道。我不为所动,坚持要写大稿,一篇大稿稿费也就是两三百元,如果算经济账的话是最亏的。但是那段经历让我这一辈子受用无穷,做什么事都要厚积薄发,一个人太功利,太追求短期的利益,是没有大出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05 | 查看全部
在转弯处撒网
时间:2013-07-09 作者:未详 点击:992次

  老家有位远近闻名的捕鱼翁,捕鱼技术在南北二屯“无出其右”者。

  小时候,我经常像影子一样跟着他走南闯北撒网捕鱼,天天都很开心。

  离开家乡十多年了,一天,我回老家看望父母,在小河边又看见了他,他正佝偻着身躯和一群孩子在村头的小河边撒网捕鱼呢。
  
  奇怪的是,别人都在河心撒网,他却在小河的转弯处撒网。

  转弯处漩涡一个接一个,河水又浑浊,在这里撒网,不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吗?可老人却是网网不空,而且打上来的全是半斤以上重的大鱼!怪哉!看来,这位捕鱼翁自有独到的捕鱼技巧。

  我好奇地凑过去,向老人家请教捕鱼的秘诀。

  捕鱼翁神秘地说:“要说这秘诀嘛也没啥,你们都看到了,河道中心,风平浪静,所以很多小鱼就在那里嬉戏、栖身;但那里水流缓慢,氧气较少,大鱼是存不住的,它们要想生存,就必须游到河流的转弯处,那里水流湍急,浪花飞涌,氧气更充足。”

  他又得意地说:“很多人都以为河流的转弯处漩涡大,不会有大鱼。其实恰恰相反,只有那里才有大鱼出没,大风大浪看似是大鱼的顶头船,其实却是它们的增氧机啊!”
  
  捕鱼翁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

  人生的道路上,该有多少像漩涡这样的“顶头船”啊!

  在考验面前,有的人避风浪而走,躲进了“河道宽阔、水流平缓”的“静水区”,分享着少得可怜的“氧气”;而有的人却像那些大鱼一样,迎着风浪前进,在与苦难的搏击中,体味生命的快乐和拼搏的意义。

  他们的人生因苦难而多滋多味,因搏击而绚丽多彩。

  挫折与苦难,成为他们人生旅途中的“加油站”,前进道路上的“增氧机”。
  
  转弯河道出产大鱼,坎坷人生砥砺巨人。

  在转弯处撒网吧,你收获的将是“肥硕”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16 | 查看全部
有鸟的时候不狩猎
时间:2013-07-09 作者:未详 点击:654次

  狮子和猎豹算是热带大草原上的狩猎高手了,狮子捕食的成功率为40%左右,猎豹为20%左右。狮子效率高于猎豹,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狮子集体围捕猎物,而猎豹几乎都是独自出击,最多两三只合作。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狮子的耐力和冲刺能力都不如猎豹,但它们佯攻、侧守、突击的战术水平叫人佩服。而猎豹只能靠自己的灵巧和勇敢独自作战。
  
  狮子的猎物一般为体形较大的角马、水牛等,猎豹的猎物体形要小一些,比如羚羊。照理说,狩猎对象大小不同,应当弥补了猎豹和狮子体形上的差距,它们捕食的成功率应该不相上下才对,再说,猎豹还有如此矫健的身手。可事实仍旧是狮子远远强于猎豹,这其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或者说人们根本不太注意的原因。
  
  狮子和猎豹都是借助高草的掩护来偷袭猎物的,它们必须在不惊动对方并逐渐靠近的前提下,才有机会捕捉到猎物。在这一点上,狮子和猎豹的机会是均等的,它们都不能惊动猎物,否则会篮子打水一场空。不惊动猎物是捕食成功的前提,而惊动猎物的因素很多。比如树上的鸟见到食肉动物时,经常会向食草动物通风报信,它们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叫声,催促食草动物快速逃跑。
  
  狮子掌握了这条规律,只要发现有鸟,即使猎物就在不远处,它们也不会贸然出击。徒劳无功的事情,狮子可不想干,而猎豹就傻得多了。猎豹只要发现猎物,就要勇敢地去尝试,它们可不管有无鸟儿通风报信。当然这其中有个客观原因,猎豹一般待在树边,因为一旦有大型动物想抢夺自己的战利品,它们便可以快速爬到树上去。久而久之,猎豹几乎忽略了树上鸟儿的存在,或者说它们根本不明白鸟“间接”地在阻碍自己捕食。这也是猎豹比狮子捕食成功率低的原因之一,可惜的是,猎豹自己并不清楚。
  
  有鸟的时候不狩猎,看似懒散的狮子发现了这一“秘密”后,改变策略进而提高了成功率,实在是个聪明之举,而猎豹就显得愚笨一些。
  
  很多时候,人们只注重看得见的困难,却常常容易忽略间接和潜在的威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26 | 查看全部
方寸见分寸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1226次

  人生很难,难就难在掌握分寸。苍茫时分山雨欲来,方寸之心岂可摇撼?分寸之间,肝胆孤悬,炎凉世态,逼你左右逢源。有一面没照顾好,就可能全面失陷。
  
  东风夜放花千树,没料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山外青山楼外楼,不曾想山雨欲来风满楼;近水楼台先得月,更那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小楼昨夜又东风,偏偏东风不与周郎便;沉舟侧畔千帆过,可过尽千帆皆不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非装成来是空言去绝踪,今宵酒醒何处?烟柳断肠处;问君能有几多愁?缘愁似个长。
  
  古典诗词的每一方境界,都有它一贯的张力,越往前直给,越反向延伸,这就是古人善于应变、巧对人生的能力。苏东坡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险境中,憧憬的是江山如画,赞美的是小乔初嫁;秦少游于秋千外,绿水桥平的美景中渐入佳境,却霍然惊叹——十年梦,屈指堪惊。什么叫古人?古人就是比你先明白事儿的人,也是你试图想超越的人。
  
  大局观、应变力、分寸感,是为人生“三样菜”,这可不是往肚子里咽的,而是要往脑子里印的。大局观指人生统筹的能力,能够把每个局部捏合成一个整体,甚至能让相反的事物融入核心,围绕着灵魂的中轴或意识的枢纽,展开全方位进取,予取予求得心应手。应变力是对突发情况的反应能力,当境遇突变,要勇于应对,抗击打的意志要坚硬,同时快速寻求补救措施,将厄运带来的破坏降至最低。
  
  分寸感充满着生存技巧,考验人的平衡能力和对事物的切换取舍,不论是重如泰山还是轻如鸿毛,都一样能摆平,只有举重若轻才能驾轻就熟。分寸感华丽而圆熟,有种恰到好处的销魂。销魂,不仅当此际,也当刺激。精湛的分寸就是一种美感,具有人际关系、人情世故的美学意义。它也许有些圆滑,但面对生存的机锋,需要一种游刃让人生得到回旋余地。说白了,分寸感的把握,就是让重如泰山与轻如鸿毛在轻重缓急中顺利沟通,泰山放轻一点,鸿毛加重一些,既不泰山也不鸿毛,二者相互附体,达成中和之力。
  
  让人生开启华丽分寸,把自身送入包容空间,这也许是多元时代的尺度。尺度要靠分寸来体现,分寸越细致,尺度越精致。方寸之心,要将分寸体会到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38 | 查看全部
困难永远只有一个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761次

  人们的所谓烦恼,多数是因为将能力与困难相比,能力显得太脆弱而形成的沮丧。
  
  然而,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能力如同使麦子生长的阳光一样,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支持着生长。它是缓慢的,而任何明显的力量,譬如海浪和飓风,都不会形成一种生命的成长。
  
  成长必然是缓慢的,但缓慢不同于停滞,虽然有时两者会很像。即使如此,它也不应该成为怀疑自己能力的理由。
  
  所以说,忍耐或者说等待,是驱逐烦恼的风,是和能力对称的另一只船桨。在这一点上,日夜生长着的庄稼,由开花到结果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启蒙者。
  
  那么,困难是什么呢?
  
  是使理想变得锋利的磨石,是促使睡者大叫而醒的噩梦,是过河时不得不从身后搬到前面的石头。
  
  困难还有一种特性,它像麻雀一样密集地落在前方所有的枝头上。使人灰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目睹的麻雀或者说困难太多。换句话说,我们的知性误导了自己,一下子了解了太多的困难。
  
  买车的困难是没有钱,生病的困难是缺少体育锻炼,上班的困难是上司的脸色难看,结婚的困难是缺少住房……这样的困难可以永远罗列下去。即使在成功者那里,困难也是一堆:贷款、利息、时间、睡眠等等。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困难依次想一遍的时候,生活里的阳光也就黯然了。
  
  事实上,困难永远只有一个。
  
  我们要克服的困难只是一件需要马上去做的事,它可能仅仅是:
  
  修一下自行车。
  
  把下午要用的文案写好。
  
  去开一个会、回信、慢跑20分钟、向你冒犯过的人道歉等等。
  
  它只是一件事,甚至说不上困难。而成功像被乌鸦啄石子丢入瓶里的水一样,慢慢升起来。
  
  这件事或这个困难,仅仅是乌鸦嘴里那粒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47 | 查看全部
领取生活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486次

  秋来了,玉簪花开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吧!
  
  在花的香气中,我却惶惶然,为时光易逝而无成绩不安。
  
  有人将朱敦儒那首《西江月》译成英文寄给我。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青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5:56 | 查看全部
做事容易做人难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730次

  我集团的名字叫“勤+缘”,因为我笃信勤奋加上机缘,就等于成功,这是一条万试万灵的方程式,其实也就是一条后天奋斗加上先天条件、主观努力加上客观因素就必有成的道理。
  
  除了“勤+缘”方程式外,另一条成功原则可以是“做事+做人”等于必胜。
  
  做事聪明干练,做人却一塌糊涂,成功机会可以说几乎等于零。有时候,做事做得稍差,但做人无微不至、惹人好感,一样会风生水起。故此,识做事真不如识做人。
  
  如何识做人,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重要的是积极地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你想人人待你不薄,你先对人人厚爱。识做人的人一定先要心细,以能够洞悉别人之所欲,也一定要宏量,以愿意成全别人之所望,最后才轮到一定要能干,以能达成别人之所冀。我认为后者最容易,世界上有能力、识做事的人真不少。该做什么事才能取悦对象目标?这就需要细心体察了。
  
  大老板身边的左右手,固然有本事。我可以断言,他们的本事一定包括晓得“读到”老板脑子里的问题与心上的期望。洞悉老板的心事永远是决胜之道。
  
  世界上最愚蠢的下属,是我们广东俗语所谓:“跟官做事都不知道官的姓。”那就是说,连老板最基本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可以取悦老板?要建功立业,总要首先获得老板给予表现才华的机会才成。
  
  在我身边干活的一些年轻同事,到今天都还没有弄明白做人的重要性。只识做事,事倍功半,非常可惜。
  
  今天就有个傻同事让我训斥一顿,因为嘱咐他为我做的事,没有在我想起该宗公事之前完成任务,要我提问:“按时完工没有?”答案是:“没有。”如果要我问起来,提供的答案是:“完成了。”也只不过是和我打个“平手”,何况没有完成,给老板印象之差,可以是万劫不复的。没有一个老板会给下属多过三次迟迟“不交卷”的机会。为什么这同事不曾完成任务呢?能力不足吗?偷懒吗?都不是。他全副精力时间去做非我嘱咐他的公事,偏就把我说要做的放在次要或更次要的地位,这就是他不识做人,而非不识做事。
  
  做下属的应该训练自己,能在老板未开口嘱咐要做的事,已经洞察老板心意,赶紧完成,主动报告,这就是他不只识做事而且识做人。我肯定告诉你,先识做人,后识做事,会赢得一定漂亮极了。能抓到让老板为自己表现的能力感动一次的机会,在职场上是一帆风顺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6:07 | 查看全部
人要有“放下”的智慧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709次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所以对于膨胀的欲望,人应该有“放下”的智慧。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8:09 | 查看全部
低调,是一种大度
时间:2013-07-02 作者:未详 点击:831次

  在一个座无虚席的会场里,人们等待着一场游戏的开始。工作人员扛来一个大铁锤放到了老者面前。老者请一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用铁锤连续敲打悬空的大铁球,直到铁球荡起来为止。小伙子便抬起大铁锤用力砸去,虽然敲击声震耳欲聋,但铁球纹丝不动。连续砸若干次,铁球仍旧没有动。老者又找了几个壮汉砸击,结果均告失败。这时老者敲击铁球,开始时声音不大,用力均匀,有节奏地持续击打。10分钟,20分钟,会场上的人已等得不耐烦,40分钟后,众人却看到那个铁球开始缓缓摆动。老者仍保持着原有身姿,一小锤接一小锤地敲着。铁球越荡越高,它的巨大威力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多少壮汉用大铁锤都没有打动的大铁球,却在清瘦老人的一小锤一小锤的连续敲打中,剧烈地荡起了“秋千”!这便是低调处世的最好注解。
  
  低调是低台阶、小步走;低调是坚持忍耐,是韬光养晦;低调是持之以恒,永不放弃;低调其实是大智若愚的高级智慧。我们悟读历史,审视现实,常常会发现:大凡高标处世者,做人基调都很低;大凡低调做人者,处世标准都很高。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奇妙现象:越是低调做人者,往往越能成就大事;越是功成名就者,往往越是低调做人。低调做人,高标处世,我们便能获得丰茂的事业,成就自己预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8 21:18:46 | 查看全部
宁静,是一种达观
时间:2013-07-02 作者:未详 点击:709次

  梭罗·亨利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不去经商从政,而是选择了瓦尔登湖。他在湖畔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读书写作。梭罗在他44年的生命里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作家约翰·海恩斯远离人群,在阿拉斯加的冰雪旷野中度过25年狩猎生活,他也在一种独立自然、宁静健康的生活中领悟世界、了解自己。梭罗和约翰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该做的事,梭罗和约翰是宁静幸福的,他们是自己真正的主宰。
  
  宁静,是经历沧桑后的沉静,是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宁静,是看透历史风沙后的平和,是抚平岁月沧桑后的恬淡。宁静,是人生中的一种丰盈和豁达,更是心灵上的一种抵达和升华。宁静,是诞生和滋润人类灵魂的绿茵园地,是人类追求圆熟通达境界的必由之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我们依然渴望品味那份宁静。宁静的心灵,是快乐的源泉。
  
  历史沉淀了岁月的艰辛,现实充满着人类的磨难,生活蕴含着质朴的创意。我们从简单游戏中提炼出了智慧,在低调做人中领略到了大度,在宁静处世中感受到了达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