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00 | 查看全部
 学校管理很严,工作任务又重,我几乎没有时间看书;我本科毕业的学校名不见经传,报考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没有任何把握。
  
  于是,每天我都在与自我斗争:肯定自己、否定自己,希望、绝望……伴随着自我斗争的是争分夺秒:在上班的路上看专业书,在课与课的夹缝中做一篇英语阅读理解;办公室里,虽人声鼎沸,我却心静如水,脑海中只有一个声音:我要飞出去、飞出去。
  
  所以,我格外珍惜每天的“鸭血粉丝汤时间”。
  
  只有这一刻,我可以远离人群,有瞬间的放空。
  
  在等待服务员上菜的时间里,我总要发一阵呆,后来形成习惯——每天问自己一遍:你想要什么?如何得到想要的?现在应该怎么做?
  
  鸭血粉丝汤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09 | 查看全部
 我在滚热的汤汁中,倒几滴醋,再拌上些辣椒酱,然后用筷子夹起成块的鸭血,缠绕着绵长的粉丝,一齐送入口中。那强烈的味觉刺激令我至今难忘。更难忘的是,临近考试的某天,因长期睡眠不足,我的精神濒临崩溃。放下筷子,我对自己说:“再熬一段时间,你就能过上你想要的生活,届时,你会怀念在小吃店里吃一碗鸭血粉丝汤,然后回去发奋时的情景。”
  
  一去近十年。
  
  一日,我和设计师小齐商量一本新书的封面。
  
  小齐是业内知名人物,过去的几年里,他囊括了各大图书节的装帧设计奖项。
  
  这天,小齐却一反常态,失去了惯有的耐心,当我还在犹豫封面的宣传语时,他在MSN上敲字道:“主意拿好没有?我还要赶去看许巍的演唱会呢。”
  
  小齐的MSN头像是一朵蓝莲花,再看他的签名:我在北京听摇滚。
  
  话题离开封面,转向许巍、摇滚,又转向小齐的“幽暗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20 | 查看全部
 原来,小齐的本行不是设计,许多年前,他在长沙的一所中专学环境工程,毕业后分配至当地环保局工作。他心想:“每天我接听电话、写材料、打打杂,当时我才十几岁,我问自己,这辈子难道就这么着了?”
  
  于是他重又拾起画笔——这是他曾经的爱好,并开始拜师学艺,后来干脆辞去公职,加盟一家室内设计公司,越做越觉得专业知识贫乏。他在附近的高考复读班报名,他比其他同学都大,以至于几乎每个人都问过他:“你这是第几次高考?”
  
  “那时,压力很大,却很快乐,因为每天都会接近目标多一点。”他说,“骑着自行车回家,我最喜欢走下坡那段,风呼呼地在耳边吹着,心也跟着飞扬起来。”
  
  一天,小齐在电视里听见《蓝莲花》,许巍一开口,他就被震住了。那一刻,他的目标有了艺术化的象征:“我要考到北京做设计,终有一天,我要在北京听摇滚、听许巍的歌。”
  
  之后的事儿大家都能猜得到——
  
  无论是求学,还是之后的求职,只要许巍的歌声一响起,小齐就如同打了一针强心剂。他说:“时至今日,每次听到许巍的歌,我都仿佛被提醒,你得到了想要的生活,那么珍惜吧,继续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29 | 查看全部
 小齐下线了,他去了他的北京听摇滚。
  
  不知为何,此刻我突然想起若干年前在“扬州人”饭馆里的那碗鸭血粉丝汤。
  
  事实上,曾经有一度,每天中午,我都会默念一遍“再熬一段时间,你就会……届时……”,我埋着头,夹一筷子鸭血粉丝时,总觉得前方有西窗等着我,而我已身在西窗前,怀念着正在发生的努力和经历。
  
  现在,无疑那时希冀的西窗也已成过去。
  
  小齐说得对,我也经常被提醒,只要餐桌上有一碗鸭血粉丝汤。
  
  人总要兜兜转转才能找到真实、正确的人生目标吧?
  
  为实现那些目标,我们常常需要自我激励,我们用一些象征物作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一定能挺过去,一定能到达彼岸;等真的挺过去并站在彼岸,这暗示的影响力仍在,鸭血粉丝汤也好,北京、摇滚也罢,我们曾在它们身上汲取力量,当再一次遇见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向过去的奋斗和梦想致敬,而奋斗也是有惯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40 | 查看全部
为他人节省点时间
时间:2014-10-15 作者:未详 点击:128次

  生活中,很多人有怨气,但不知道怨气往往是从自身蔓延开来的。
  
  一次,去新华书店买书,结账时发现早已排起了一条长队。看着缓慢向前走的队伍,我心里不禁有些怨气:“明知道周末有这么多人还不安排人手加班?”在我前面有一位老者好像听到了我的抱怨,回头望了我一下,接着笑着对我说:“小伙子,今天我没带眼镜,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几本书一共是多少钱?”我没好气地说:“老人家,等一下到收银台前扫描一下就知道多少价钱了,何必这么麻烦?”老者说:“麻烦你先帮我看看,我想节省点时间。”我不情愿地把书的总价报给老者,老者道谢后从钱包里拿出零钱,准备好。轮到老者了,他把手里书和零钱一起交到收银员的手里,收银员扫描、收钱,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
  
  几秒钟可以完成一个收款工作,可为什么会经常排队呢?我仔细观察发现,原来很多顾客都是到了收银台,等收银员扫描书的价钱后,按照收银员的报价,再慢慢从钱包里拿出百元大钞。收银员一看到百元大钞就皱眉头,脸色难看,语言生硬。因为收银员知道,她每天的备用零钱不多,如果每位顾客都拿了一百元大钞来,零钱很快就用完了。为了保障零钱够用,她不得不对每位顾客都重复一次:“有没有零钱?”当然,我还发现,多数顾客钱包里有零钱也说“没有”。就这样,顾客希望收银员找零钱,收银员希望顾客有零钱,他们都在耗着时间,队伍就越来越长了……
  
  我这才醒悟老者所说的“节省时间”的内涵:节省他人的时间,也就是为自己节省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4:51 | 查看全部
马尼拉的人间“地狱”
时间:2014-10-15 作者:未详 点击:169次

  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贫富差距让人触目惊心,一片楼层低矮的破旧街区旁边就是簇新的高楼大厦,穷人就生活在富人隔壁。我此行特意走访了两个极端贫困的街区——卖肾街巴塞科和活死人墓。
  
  巴塞科在马尼拉地图上找不到名字,也没有任何公共交通可以到达,这里离马尼拉市中心的黎刹公园只有5分钟的车程,并与有名的马尼拉饭店相邻。巴塞科的居民主要是码头工人及家属,人口有四五万。他们自己动手在海边搭棚居住,一间挨一间连成一大片。
  
  除了是贫民窟,巴塞科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卖肾街”。这些生活在贫民窟的卖肾人从外地来到马尼拉打短工,赚的钱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米饭和海里打来的鱼就是他们每天的饭菜,家里的孩子也不得不在很小的年纪就出去捡垃圾、卖废品来贴补家用。其中有许多家庭还有难言的苦衷,比如家中发生意外,或是亲人疾病缠身,这些加剧贫穷的问题出现后,卖肾几乎成了自然的选择。但卖肾的钱对于赤贫的家庭来说,如杯水车薪,拿到手后立马就掉进家里的财政空洞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5:01 | 查看全部
 卖肾在菲律宾至少有20年的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种谋生手段,卖肾人也越来越多。可叹的是肾源增加后,卖肾的价钱跟着降了下来,从起初的十几万比索(1菲律宾比索约合人民币0。15元)降到十万以下。更可怕的是,因为失业人口不断增多,卖肾人的年龄越来越小。
  
  比巴塞科这5万人生存条件更差的还有另外5万人,他们住在菲律宾最大的墓地——马尼拉北部墓地,形成了菲律宾特有的墓地贫民窟,又称“活死人墓”。在这里生者与死者“共处一室”。当地人说,自这块墓地开辟以来,便有穷人在此安家。墓即是家,经常会看到这边婴儿降生,那边有人被埋葬,生死早已没了界限。这里的人们是极度贫困的,而他们却非常友好,乐呵呵地带我参观他们的“家”。孩子们就在大理石墓上吃饭、睡觉、玩耍、学习、长大,结婚生子。这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自来水,狭窄的路上脏水四溢,私自接的电线在墓石堆中缠绕,经常被市政官员剪断,电说没就没。而他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地在墓地延续着这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5:12 | 查看全部
推销你的梦想
时间:2014-10-15 作者:未详 点击:312次

  迈克是德国一家保时捷分店的销售经理,他头脑灵活,善于出奇制胜,用一些新颖的方式招徕顾客,在业界素有“鬼才”之称。可是最近半年来,由于周围新开了几家名车销售店,竞争激烈,接连几个月,迈克所在店的销售额不断下滑,迈克很伤脑筋。
  
  一天早晨,他拨通几个有购车意向的客户的电话,预约了前去拜访的时间。随后,他叫上一个助手和一名摄影师,带上了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开着新车向第一个目标客户家驶去。
  
  当车开到那个叫乔恩的客户家门口时,迈克一行下了车。迈克并没有急着去敲乔恩家的门,而是在乔恩家门前屋后转了一圈,然后示意助手将新车开到一个适于做乔恩家的停车位的地方。随后,迈克吩咐那个摄影师给房子和车子拍照,并告诫他:照片看上去一定要有新车与房屋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5:21 | 查看全部
按照迈克的要求,摄影师忙活起来,他从各个角度对车和房子进行取景。不一会儿,摄影师拍好了一张照片,摄影师将照片传到电脑上,通过连接在电脑上的打印机打印出了照片:只见在一栋有白色窗户的赭色房屋前,静静泊着一辆崭新的黑色保时捷,房屋前的几棵树落下的黄叶铺满了地面,一片树叶刚好落在新车前面的挡风玻璃前,整个画面看上去是那么协调、完美,不禁让人联想到照片里这一家人的安适和富足。迈克拿起照片欣赏了一番,对摄影师翘起了大拇指。这时,房屋主人乔恩出来了,迈克上前跟乔恩简短地寒暄几句,送上那张照片,然后跟乔恩道了别,一行人开着车,向另一个客户家驶去。
  
  一天下来,迈克带着助手开着新车重复做同样的事情。他的这一举动让助手和所有的员工们都感到很奇怪,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两个多月过去,迈克的店没有对新车进行过一次撒网式宣传,也没有跟竞争对手进行过价格宣传战,只是为154户有购车意向的人家拍摄了照片。奇怪的是迈克此举却换来了极高的成功率,154户人家中,有超过30%的住户预约看车,最终的成交率也极高。那些决心购买迈克的车的人,几乎都说过类似的话:“车很漂亮,也许是最适合我们家的一款车。”
  
  看着销售额一天天高起来,员工们都很惊讶。原来,这是迈克想出的一种聪明的促销手段,他根据有购车意向的人的心理,用一张张车与房屋完美融合的照片,激起他们对拥有照片里那辆车的美好渴望和联想。因为看着照片里新车与房屋完美搭配显示出的那种和谐、丰足的意境,谁不会为之心动并说服自己买下那辆车呢?迈克意味深长地说:“我推销的是车,更是在推销购车人心中那个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8:05:35 | 查看全部
有时啃老不得已
时间:2014-10-15 作者:未详 点击:153次

  公司濒临倒闭,一时间工作无着落,又赶上买了车,万般无奈中,还是向父母伸出了手。
  
  一直以独立自居的我也走上啃老的行列,突然理解了啃老族的难处。在父辈的成长史中,人口流动还不普遍,贫富差距也不悬殊,人只要进了工厂就能干一辈子。诱惑不多,人的欲望就不强,也没有投资观念,结婚既意味着青春的结束,又意味着一种稳固不变生活模式的开始。
  
  到了我们结婚生子时,这种“平稳”被打破了。无论是婚姻还是事业,初期状态都是易碎的。啃老,实则是在通过父母的帮助来克服生活的艰辛和动荡。
  
  也许前辈会恨我们虚荣,但为什么会虚荣?我们可以不攀比,但不能让生活孤悬海外。没钱就别买房,可房价越来越贵,父母留下的“养老钱”日趋缩水,最后也许没有房子也养不起老。我们必须去尊重社会大环境来生活。
  
  如果是下午4点,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小学前看看那些白发苍苍等候在门外的老人,也许您会批评年轻父母的不孝。可他们这个时间还在单位,抽不出时间。如果你谴责接送的做法,老人会说:别人都接送,我们不接怎么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