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16 | 查看全部
说具体的话
时间:2014-10-08 作者:未详 点击:306次

  一位友人说:“我最不喜欢别人说‘哪天有空吃饭吧’,不说哪天,因为没有诚意,不如不说。”她说起《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一句关于餐馆的妙语:选餐厅吃饭一定是越具体越好,比如炖汤馆,那一定得进东北炖汤馆,因为一定是粗大的筒骨,炖出来的汤又白又有粗犷的原味……越具体越好,一含糊就没门儿了。
  
  她谈起自己的先生,他对小孩说话相当具体。比如小孩晚上突然想吃香蕉,他会说:今天晚了,明天晚上我们去超市买。小孩想去北京,他会说:这个月底的周末,我的资料审批下来,我们就去。小孩说想吃牛排,他会说:周五的下午,你放学早,我们早点去吃,免得人多。说得相当具体,所以,他和孩子间很好交流,因为小孩对他很信任,他总在说大人话,很认真对待小孩的要求,孩子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知道了。很懂事的样子。
  
  这个“具体”让我非常感慨,越具体真是越省力,小孩自然就没有那么激烈不满的行为,因为事事都可以讲得清楚,没必要激烈。为什么有的小孩那么不懂事,不知体贴,是因为他感觉不用这样耍赖的方式就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父母总在撒谎,总是漫不经心。很多家长对孩子说的话,要不就是否定;要不就是,这么晚了,改天再说啊;要不就是批评一句,你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22 | 查看全部
一只海绵的自我修养

  文/张一甲

  毕业后很少有机会写长文,这一篇写于今年6月,今天作为“媒老板”微信公众账号首篇发布,也算是给自己毕业一年的一个交代。时代慷慨,大旗已立,正如“媒老板”一直笃信的,最好的娱乐世界,幽默智慧的人都该有一份入场券。作为这个靠谱初创团队的一份子,无心打扰,诚邀有志于文化产业的兄弟姐妹一起加油,希望“媒老板”所做的功课能够为你的勇气帮上一点点忙。

  (一)

  六月份的北京有很多突如其来的雨。

  大雨慷慨,学弟妹们晒着毕业照和视频,多少带出了去年毕业那股子潮乎乎的气味。

  去年此时的我简直狼狈。

  整个大四下学期的白天都献给了公司从3月开始的管培计划,而大三已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跨专业蹭课和实习的我,毕业季变的负债累累:除了上班,还有6门毫不轻松的硬课。这6门课连同毕业论文一起填满了我可怜的晚上时间。六月最后一周,连着40个小时不睡觉,一杯接一杯黑咖啡,撑过了可能是我人生中最后三场的数学专业考试。我终于艰难毕业。

  从北大数院艰难毕业的我,执意于要做与文化创意有关的事情,便一意孤行去了一家外资的4A广告公司。这份工作像一个放在跷跷板上的皮球,一头连着商业与市场,一头连着创新与艺术,为了游戏得以继续,哪边都怠慢不得。

  有句话说,Advertising is the rock’n’roll of the business world. 大概是类似的感觉鼓舞了太多人,这一年,我见到了无数鲜衣怒马、热情喷薄的青春,正如美剧《广告狂人》和《疯人疯语》里的那样,他们不知疲惫,振臂高呼,飞来走去,过着“越糟糕越精彩”的生活,躁起来,过把瘾,把年轻的骄傲与赌注大把大把撒向广告人的狂欢世界,带着商业的镣铐起着艺术的舞蹈——而我也终于成为其中一员。

  在工作之外,我还和好朋友一起做着一个小电影工作室,与形形色色的人谈片子、深夜憋足了劲写片子、风雨无阻地拍片子,享受着颇具快感的创作和自由。

  就这么两边折腾着,忙的时候像一只昏昏欲睡的陀螺被事务抽的团团转,闲的时候悠哉悠哉淹没在电影书本的海洋里任尔东西南北风,一年的时间快的如同一场从去年6月一直下到今年的倾盆大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26 | 查看全部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朋友做得特别好。有次我向她问一件事,她给我两个选择,还把各自优势分析给我听,让我自己选择,相当具体。
  
  现在,我和朋友约见面时,通常是这样问:“今天天气很好,下午几点到几点我有空,你若有空,见个面吧。”相当具体,对方也很好判断,有空或没空,有无兴趣去。如果没有其他事,我们的见面通常就是今天,正如亦舒说过:“什么事就在今天。想约人喝酒就在今天,因为明天的心情、环境都不一样了,一切都变了。不如在今天。”
  
  友人讲起她去菜市场,总是喜欢去一位老婆婆那里买菜。因为她不说自己的菜怎么好,她很具体,介绍这个菜浇了什么自制肥料,怎么样制肥料才会环保又省力。友人说,一吃她的菜眼前浮现的是她种田的情景,生动得不得了。
  
  另一位友人喜欢旅行,跟她聊起来,她从不聊自己的感触,只说:如果你喜欢早起,(www.rensheng5.com)那么你可以选择去哪条巷子的老式茶楼吃个早餐,特别好;如果你对住客栈有讲究,那么住在哪条巷子的酒店,窗前有树,风景很不错;推荐你坐火车去,时间不长,沿途可以在哪个站下去,买到当地的烧饼……那一次,我因为吃到了她推荐的中途站台的烧饼,觉得那趟旅行真的很值。所以我最喜欢跟她聊天,因为信息很具体,她不说虚的。
  
  具体一点,你会更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33 | 查看全部
(二)

  Ella是我公司的客户群总监。

  做到这个title,要不是因为她活力四射的外表,很少有人能相信她是85年生人。

  Ella 19岁就大学毕业了。大学的时候,她是传媒大学的冠军辩论队辩手。如今的Ella是我见过最出色的演讲家,也是最出色的商务谈判者。这个能力,多次被有着Ella演讲的会议之后簇拥而来的人们的热切眼神给出了极好的证明。绝佳的口才给了Ella极强的说服力和气场,也成为她能够镇得住公司一群比她年长的下属们的法宝之一。

  关于Ella的精彩故事是另一篇文章可以做的事了。而这里我想说的是,入职第一个月内,我就成功地被Ella训了好几次。

  在外资广告公司,几乎没有办公室政治,人人以才华论英雄,加之我自命不凡的小调调,刚入职的时候既锋利又蛮横,常常理不直气壮。

  第一次是因为她派我去给客户提案,我屁颠儿屁颠儿踩着点赶到客户公司楼下,Ella已经等了我一阵子。那时我穿着个白色泡泡裙,宝蓝色的平底船鞋,拎着一个卡通布袋包,红脸扑扑,自信满满。Ella见我第一句话是“你不知道什么是正装吗?”,我答:“这不正式吗?”Ella气的扭头上了楼。

  第二次是一次会议。会议是头一天下班后供应商临时邀请的,我马马虎虎答应,以为供应商会给我们公司的所有与会人员发会议邀请,结果第二天会议时间已到时,总监还因为没有接到任何通知而堵在路上。会议一结束,Ella就把我叫到一个空会议室。偌大的房间,Ella坐在我正对面,我知道面前即将是一场血雨腥风,张嘴就要为自己申辩,Ella一句话先把我堵回去:“为什么我每次说你之前,你心里总都有一句话在等着我呢?”

  到后来,我对她滑稽的对峙方式让Ella几乎已经在享受对我的调教了,她对我的严苛也逐渐演变成为教练和运动员的关系。

  每周一由我组织的wip会议,Ella多次皱着眉头盯着我打印出来的密密麻麻的excel表格说:“为什么不正反面打印?为什么表格的格式这么不美观?”

  在厦门准备年度提案的头一天晚上,这句话被换成了更严重的说法——Ella锁紧了眉头盯着我做的PPT,直接丢下一句:“你这个人是不是没有审美?”

  Ella每一次的打击都让我脸上发烧,接着就是不得不面对的苦到深处人艰不拆的将功补过,但最气人的是她永远是对的。

  当然,Ella对我的打击和抚慰总是打包而来。入职第一周,就让我做比稿提案的主讲人,入职半年内,这样的机会有了四次。比稿提案主讲人破格给一个初级职位的人,公司还从来没有先例。后来有一次Ella单独约我吃饭。Ella说,说实话你和我当年很像,你连笨手笨脚的模样都和我当年很像,你有那股劲儿,头顶小太阳,你的小宇宙很能感染人,甚至我都羡慕你的灵气和天资,但是,就目前的你而言,你就应该做一只小海绵,别管自己有理没理,你就去吸收,什么都吸收,吸进去,不好的吐出来,吸进去,再吐出来。至少吐这么两年,你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两年还没到,但我已经相信她是对的。

  蜕变的过程几乎是难堪的(以至于我常默念“厚的脸中脸,方为人上人”),但在她一次又一次全情投入的打击和打击之后的抚慰之下,我开始学会淡化我拥有的东西在心里的地位,开始学会把自己的棱角交付出去,把小调调镇压掉,把心底敞开。渐渐地,我学会了从说话到做事都逐渐考究起来,学会了对服务客户的每一个细节都洞若观火,也学会了如何把表格和PPT都做的像一件艺术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42 | 查看全部
真正的“华尔街之狼”
时间:2014-10-08 作者:未详 点击:278次

  今年的奥斯卡热门影片《华尔街之狼》改编自臭名昭著的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真实故事,但说到“华尔街之狼”这个称号,贝尔福特却有些“沽名钓誉”。真正配得上这个“荣誉”的是华尔街另一个传奇人物卡尔伊坎。他打着“维护股东权益”的大旗,如同“狐狸闯入鸡舍”一般,运用合法金融手段,对上市公司进行“优雅的洗劫”。近30年来,美国商界几乎每一件大事背后都有他的身影,他是华尔街“最危险的人”。
  
  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想找个朋友,那就去养条狗好了。”
  
  上市公司最不愿听到的名字
  
  和《华尔街之狼》里的贝尔福特一样,伊坎也来自纽约皇后区。1936年,他出生于普通的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失败的歌剧演员,母亲是一名教师。伊坎资质聪慧,1957年毕业于美国常青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后顺从母亲心愿进入纽约一所大学学医,但他很快发现,自己对成为一名医生了无兴趣,于是自作主张辍学参军。在军营,他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扑克牌高手。也许从中发现了自己的投机天赋,半年后,他迫不及待地退伍,成为华尔街的一名股票经纪人。在这里,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实力、野心和激情在一个个天文数字中灿然交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43 | 查看全部
(三)

  而在此之前,我总是毫不惭愧地说自己是一个纯种理科女。

  十年的数学竞赛磨砺,加上四年北大数院寒窗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被培养起了一座被数学方法论宠坏的世界观。

  如叔本华所说,把人们引向艺术和科学的最强烈的动机之一,是要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是要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数学带给了我们一种自由,是超脱于现实的近似和误差的自由,也是摆脱人类情感束缚的自由。我们用这种自由,设计符号和公式,建立概念和理论,简化和领悟经验世界,改造成干净漂亮的世界图像,达到均衡与美观。——从这个角度看,艺术与数学简直如出一辙。真实世界摆在那里,数学家造起了公理大厦,艺术家创造出了作品,可不都是一种美的抽象么?

  很可惜,真实的创意工作并不浪漫。抬头嗅着艺术的浪漫香水味,低头做着六神花露水的活儿。

  创意工作本身是对现实的直面和解读:从自己的心智模式里走出来,洞察他人的想法,笨拙地归纳总结,然后苦思冥想、反反复复、推倒重来。

  好创意的诞生无法一蹴而就,其过程非常艰难,包含很多枯燥功课。过去很多灵光一现“拍脑门”的做法需要改,过去像一个数学家一般自诩的“我从不记东西,我理解东西”的习惯也需要改。

  真实的创作过程,和叔本华所说正好相反,既不能逃避日常生活中令人厌恶的粗俗和使人绝望的沉闷,也无法摆脱人们自己反复无常的欲望的桎梏。

  信息海啸的世界里,你的作品凭什么可以破雾走来,沉淀在人们心中?

  除非你跋山涉水,抽丝剥茧,这过程又要权衡各方利弊,路途遥远,何止九九八十一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54 | 查看全部
 (四)

  工作之后,我被问过无数次,过去的数学对现在的工作有用吗?

  有用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我一度总是熟练的回答,用处大抵在于数学带给我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但真实远非如此。

  一个一个因为灵感枯竭跪在椅子上与自我狠狠较劲的深夜,百出的状况反复挑战着我过去的理解。事实是,思维只代表着处理问题的开始,好的创意无法落地,就无法形成可摸可见的价值,就没有人有理由去为之买单。

  思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无论在任何时代,谁也不比谁傻多少,你永远不可能靠思维战胜对手,哪怕是近期红的发紫的“互联网思维”也不行。打动人心更是一件比演算数学题难上百倍的事,打动一次可以,想总能打动人心,除非你是心脏起搏器。

  但我依然笃信,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如果说过去所学真的有用,那是因为思考创意和思考数学很像,熬夜是不够的,还要拼命保证熬夜的时候头脑也极度清醒;灵感是不够的,灵感突突蹦出的时候还要拼命保证一根准确的逻辑线;拼脑力是不够的,走到最后都拼的是体力和决心。

  无论是做广告,还是做电影,90%以上都是几乎让人难堪的工匠活儿。如果当初选择的是一份体制内的安稳工作或者金光闪闪的金融职务,会不会更好?

  我不是没有质疑过自己,但意志力无非就是两件事:别回头,别低头。

  人在关口上往往是不计对错的骄傲姿态在起着作用,支撑着我相信这条路是对的。

  我常开玩笑说“艺术最终属于放弃治疗的人”,的确,习惯了数学的线性思维,用于今日的创意挖掘,要经历漫长而艰难的“破”和“立”的过程。就像里克尔说过的一句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或者做到极致,或者彻底不干,没有中间道路,做不到游刃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55 | 查看全部
  虽然父母皆非商人,但伊坎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犹太商人的天性:对利益嗜血般的贪婪。他在华尔街如鱼得水,不到两个月就轻松赚到4000美元,为自己添了一辆漂亮的敞篷车。1968年,他成立了第一家公司——伊坎公司,主营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他在传统产业类公司身上大胆下注,以年均21。6%的收益率跑赢道琼斯大盘。
  
  1980年,伊坎公司迁到曼哈顿。此时的伊坎已经不满足于在二级市场做一个暴发户式的炒家,开始涉足恶意收购领域。
  
  汽车零配件制造商辉门公司是他的首个猎物。这家历史悠久的公司濒临破产,伊坎筹资8000万美元将其收购,然后进行一系列重组整顿,使之成为一个管理规范的现代公司。几年后伊坎转手卖出,获得超过20倍的巨额利润。
  
  真正让伊坎声名远扬的是另一场战役——收购环球航空公司。1985年,他发现刚刚完成业务拆分的环球航空公司存在控制权漏洞,于是纠集了一批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悄悄抄底该公司股票,此时每股价格只有10美元。当他的持股量临近5%这一披露界限时,他突然开始疯狂加码,短短数日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6%,股价则快速飙升至每股19美元。环球航空公司这才意识到大事不妙,向纽约联邦法院提起诉讼。伊坎并未就此收手,一边打官司,一边继续穷追猛打,将持股量拉升到52%,从而实现了对环球航空公司的绝对控制。凭借投资人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伊坎有计划地将公司资产悉数变卖,个人获利1。5亿美元。这场战役让他背上了“企业掠夺者”的骂名。
  
  20年后,他又在时代华纳身上复制了这个经典故事。时代华纳是千禧之年由美国在线并购时代华纳后成立的世界最大传媒巨头,但并购之后一直步履艰难,股价持续低迷。2006年,伊坎以财大气粗的阿联酋王室为后盾,动用22亿美元取得时代华纳5000万股权,成为其最大个人股东。之后,他联合其他对冲基金向时代华纳施压,要求其分拆成4家公司,剥离美国在线,同时启动2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改组,否则将抛售所持股票。面对伊坎的强悍“逼宫”,时代华纳全面缴械。接下来的6个月里,时代华纳股价从每股15美元上升到21美元,伊坎出售手中三分之二股份,财富增长了8。8亿美元。
  
  在过去20年里,伊坎对不同企业发起二十多次代理权争夺战,狙击目标包括食品烟草公司、卡通出版公司、百货公司、西联汇款、摩托罗拉、雅虎等,其中14次完胜。他成了美国上市公司最不愿意听到的名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8:02 | 查看全部
(五)

  好的作品是一件值得用一生追求的功课。

  很多压力倍至如临大敌的时刻,我时常想起数院生活的点点滴滴。

  我想念有很多蚊子和浓浓花露水味却永远一座难求的本科生阅览室,想念凌晨两点从理科一号楼梦游般晃悠回宿舍的一路月光,想念为了一道题的理解不同而和室友争执辩论两不想让的面红耳赤,而尤其想念那些埋头于厚厚的书本砖头,感觉自己仿佛正与那些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头脑对话的孤独漫长的夜晚。

  那一个个夜晚构建起我少有的理性:认清自己的价值,不在于你发光发热的时候对自己的评估,而恰恰在于你迷茫无措时候,对自己的清醒判断和坚持。

  我的一个朋友说,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时候,第二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停止呼吸的时候。

  我认识的大部分北大同学,无论嘴上如何言说,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希望永远没有如上所说的第二次死亡的欲望。

  今年五月份参加初入燕园时的党培班聚会,30个同学里,我是全班唯一一个本科毕业就工作的。这个事实常让我用来自省,如果我今天还没有走出校门,我会一到晚上下班脱掉高跟的时候就开始想做什么饭看什么剧怎么添置食材和呵护花花草草吗?大概不会。

  我今天虽然步入了职场,虽然工作大抵顺利,与同事相处和睦,没耽误升职加薪,但我还是一只小海绵,还没到沉浸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安稳日子的状态,也依然没到走出全情投入求学问道阶段的年纪。学生时代的那股“劲儿”,不能遗忘也不能失去。得继续头顶小太阳,不忘初心,即使没有始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8:08 | 查看全部
 把“不识时务者”一脚踢开
  
  2008年金融危机中,一向顺风顺水的伊坎遭受重创,财富缩水35%。面对失望的投资者,他任由资金紧张的合伙人赎回投资。2011年,他返还了对冲基金里最后17。6亿美元外部资金,开始完全用自己的钱独闯华尔街。
  
  摆脱了合伙人的牵制,他变得异常危险。过去几年里,他的基金跑赢标普500指数,(www.rensheng5.com)年均收益率超过25%。在《福布斯》最新财富榜上,他以个人净资产245亿美元击败金融大鳄索罗斯,成为华尔街首富。他说:“现在我们什么资产也不用变卖,就可以开一张100亿美元的支票。”
  
  充足的“弹药”让他有能力袭击那些市值高达500亿美元、看似无法撼动的超级企业,也可以把任何挡道的“不识时务者”一脚踢开,一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势。
  
  潘兴广场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阿克曼便为自己的“轻狂”付出了代价。这位47岁的对冲基金经理经过长达7年的霍伍德房产公司诉讼战,从伊坎手中赢得900万美元,就此犯下“大罪”。伊坎在CNBC节目中说:“我一直与最优秀的对手为敌。有时他们赢了,我向他们表示祝贺,仍当他们是朋友;但这家伙四处招摇,让记者写文章炫耀自己如何击败伊坎,这种做法十分下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