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3:42 | 查看全部
 全世界都是外貌协会
  
  有没有各国人民都在关心的问题?有。至少以上几个国家的人们都关注两件事:一是瘦,二是美。
  
  英国、法国、巴西都直截了当:“怎么减肥?”
  
  俄罗斯人则含蓄一点:“阿拉·普加乔娃(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女明星)是如何瘦下来的?”
  
  还有更细致的补充:英国人想“拥有平坦的腹部”,还积极研究减肥舞蹈“尊巴舞”是什么;巴西人也要“减掉大肚子”;体形方面,日本人更在意“如何瘦大腿”。
  
  难道肥胖率最高的美国人不在意身材?怎么可能?!他们不过换了方式来问:“麸质是什么?”答案是,这是谷物中的一种蛋白质。无麸食品可以促进消化,进而控制体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3:58 | 查看全部
台湾年轻人在焦虑中羡慕大陆
时间:2014-10-09 作者:未详 点击:176次

  前一段时间,在朋友圈里,一位台湾朋友很羡慕地转发了圈内一则大陆某媒体招聘副主编的消息。这则消息称,给这位副主编的年薪将达到30万人民币。这让许多台湾媒体人十分羡慕,脸书上各种吐槽随之而来。
  
  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台湾人羡慕大陆同行工资高的吐槽了。我每次都会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其实大陆媒体人之间的待遇差距很大,一线互联网门户和优秀靠谱的媒体也许会很高,大部分媒体人其实很苦,我们常自嘲新闻民工。
  
  的确,对许多台湾人来说,他们对大陆的优越感正在消失。大学生毕业起薪已经从陈水扁时期的26000新台币变成了22000新台币(约4600元人民币,台湾民间称“22k”),从2008年至2012年,台湾GDP平均增长率只有1。7%,而根据台湾官方的数字,2013年台湾人均月收入是人民币一万元,这个数字已经和1997年持平。
  
  但即便这个数字,依然比大陆高出许多,根据4月份大陆一家招聘网站出台的报告,全国白领平均月薪上海最高,为7214元,排名第二十的合肥只有4698元,与台湾大学生起薪差不多。白领的平均数都只有如此,整个大陆的平均水平会远低于这个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08 | 查看全部
 大陆盛产土豪,而台湾的收入差距并没有那么大,城乡差距也极小,土豪会少许多。
  
  与一些台湾人羡慕大陆部分行业高薪相比,许多在大陆一线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则更加羡慕台湾人的生活方式。
  
  “这可能会使一些台湾人变得很惆怅,甚至将焦虑的敌意拓展到对大陆游客和普通民众的仇恨之上。”
  
  比如,虽然普通台湾白领收入不算高,但是他们的赋税却很低,而且台湾福利极好,每个人只要月缴200多元人民币的健保费用,就可以几乎享受全免费的医疗,甚至包括每年两次的免费洗牙。2014年台湾“政府”预算中,社会福利支出成为全部预算中最多的一项,超过刺激经济的支出和防务支出。
  
  在台湾,每个农民每个月可以拿到将近一万新台币(约2100人民币)的补贴,这几乎是大学生起薪的一半。
  
  我曾有段时间觉得台湾年轻人特别矫情,如果允许,我特别想和他们交换环境生活。一个看起来贫富差距不大、基尼系数较低的地区,为何还有那么多年轻人不满并羡慕大陆人的工作环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18 | 查看全部
 我想来想去,觉得是福利过剩造成了严重的政府债务问题,比如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由于享受医疗的大部分是老年人,“去医院像去厨房一样频繁”,政府债务累加,健康保险基金面临破产压力,由年轻人变相买单,导致年轻人被剥夺感增加,“太阳花学运”中,有不少台湾年轻人喊出了世代不公的口号,有一部分是因为这种被剥夺感的驱使。
  
  同样,台湾年轻人也面临着一些全球性的难题,比如房价同样高得离谱,连CCTV都操心过这件事。根据CCTV的报道,台北年轻人的租房费用占薪资大约是62%,比例比大陆要高出不少。
  
  当然这种焦虑还只是未雨绸缪。一位台湾朋友告诉我,他最担心的是,因为两岸关系走向中未来的一些现在看起来不错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台湾人考入大陆政府机构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许多游走于两岸的台湾人被大陆体制内群体视为“座上宾”;退休政客们频繁在大陆高校、电视台出现,出席各种论坛,“这可能会使一些台湾人变得很惆怅,甚至将焦虑的敌意拓展到对大陆游客和普通民众的仇恨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29 | 查看全部
2014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
时间:2014-10-09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同时劳动力仍处于普遍短缺状态。随着中国劳动人口开始老龄化,劳动力市场整体形势紧张。
  
  2013:“就职冰河期”
  
  企业在大学召开的说明会纷纷爆满,求职竞争十分激烈,呈现出“就职冰河期”的局面。
  
  家电企业康佳在辽宁省大连举行了一次企业说明会,地点是东北财经大学的教室,人数超过300人。其中,来自长春工业大学的李洋手里拿着自己的简历,他是从吉林省过来参加这次说明会的。
  
  李洋是一名硕士毕业生,他已经向约100家企业投过简历,这种做法被称为“海投”,因为其中很多时候都是没有企业回应的。
  
  李洋出身于农村,为了供他上学,家人在养猪场打工。他自己也申请了学费贷款。他的专业是国际贸易,英语达到了中国国内最高的专业8级,他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但即使如此,在教室前堆积如山的简历中,他的简历能否被选中,仍是未知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33 | 查看全部
没有背景该怎样赢得机会

  有一天,你发现邻桌那个工作表现并不出色的实习生转成了正式员工,你的内心会咆哮吗?有一天,你发现有的人实习时间没你长,却在几天后转正入组了,你的眼睛会冒火吗?不用激动,这世界本来就不那么公平,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如果你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你会放弃不用吗?所以,最关键的不是抱怨不公平,而是要去想想,没有背景的你,应该怎样去赢得更多的机会。

  对大多数大学生来讲,这世界给大家的机会都是一样的。少数的“官二代”、“富二代”以及关系户并不会对你构成太多的威胁,所以,不要抱怨父母太普通,不要抱怨机会不平等。就拿毕业转正这件事来说,可能并不像传说中那么严格,有很多运气的成分。比如一个组正好闹人荒,所以实习生的表现大体差不多就能转正;有的人某个方面的才能恰好与项目要求吻合,那其他能力差一点也无可厚非;有的人实习了十几个月,正好赶上经济危机,公司大面积裁员,更别提转正了;有的人恰好遇到项目取消,客户终止合同,那实习表现再好也只能忍痛割爱。这种事情在职场上随时都可能发生,但不幸绝不会都落在你头上。所以,只要自己有本事,就算一次两次运气不好,也不会影响大局面。

  去年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实习生,但这姑娘的背景实在是太一般了,学校名气不行,英文水平太差,专业知识基本等于没有。那时候正好组里特别缺人,于是就把她留下来试试看。但真正工作了之后才发现,她的文案写得特别好。当时我手上的项目很杂,有个别简单的方案布置给她,没想到能写得挺像样,再指点一下,改改就能用了。哪怕是英文,她也能靠着翻译软件做得八九不离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44 | 查看全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精英大学的学生并不担心就业。但是,要进入这些大学,需要经过残酷的考试竞争。一位曾经在安徽省高考中名列第4的女生回忆说:“上初中和高中时,从早上6点到晚上12点,一直在学习。”
  
  求职人数是日本的10倍
  
  中国的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生2013年共计达到700万人,是10年前的3。3倍,是日本的10倍。有一份大学文凭就能轻松就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位大连大学的学生说:“与其在不太有名的大学学习4年,还不如在专门学校学项技术的收入更高。”
  
  有很多学生选择读研,但在求职时并不见得有优势,有时读研反而限制了求职的选择面。大学方面也在积极做工作,努力招揽企业来开设宣讲会,希望能够多向企业输送学生。
  
  另外,有一些学生已经将求职的目光投向海外,不仅是欧美国家,也包括日本。在大连大学的求职展览会上,一家人才企业就贴出了“赴日就业”的海报。2004年以来,这家企业已经派遣了300人前往日本就业。这家企业能够给出的收入是月均1。2万元,约为大连市大学毕业生起薪的3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58 | 查看全部
麦当劳、香格里拉、招商银行……很多企业都在大学开设了求职介绍栏。
  
  中国的高等学校已经超过2000所。到2018年,高考人数可能将低于大学招生人数。各个大学为了更好地生存,也必须努力做好学生就业工作。
  
  2014:“更难就业年”
  
  2014年就业季,预计将超30万海归同国内727万应届毕业生一起面对就业竞争。
  
  2013年,三分之一海归的第一份工作年薪不足4万元,超一半海归年薪不足6万元。业内人士建议,海归们要放下身段,从基层岗位做起。
  
  央视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28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而海归人数预计将超过30万,届时将出现应届生与海归之间非常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
  
  海归工作起薪低的背后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大回国潮”和“最难就业季”,国内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是造成海归起薪不高的重要原因。从海归自身来说,工作经验也是影响薪酬的重要方面。有调查显示,完全无经验的海归的年起薪在7万元左右,而有1到2年海外工作经验之后,起薪可达到14。9万元。此外,留学盲目、热门专业扎堆儿以及回国找工作时自我定位高等,也是海归低起薪的因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4:59 | 查看全部
找了个拍片的机会,我和她坐在角落里聊了起来。我问她以前做过什么,在哪里实习过,她说了一串公司的名字以及做过的事情,还提到了一些业内人士的名字。可以看出,这姑娘干过不少事,而且应该从大二就开始在公司里实习了。虽然那些公司和事情都很普通,但她并不嫌弃,从基本的事情做起,一点点争取到更好的机会,慢慢有了现在的能力。

  项目结束后,她被分去跟另一个同事做新项目。看到她出出进进跟上司一起去客户公司开会,感觉应该也很上道儿。偶然的机会我和同事提起她,同事很欣慰地说:“很不错,比其他实习生好很多。”

  如今,这个姑娘已经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了,那一批实习生里,就她一个人转正了。的确,她也是靠关系推荐进来的,但也仅是推荐而已。公司里的实习生一大半都是各种人推荐进来的,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留下来,更重要的是,你的能力和表现能不能让别人真的想留你。

  退一步讲,就算你身边真的有那种靠关系进来、靠关系转正的,也用不着眼红嫉妒。实践证明,有关系并且有能力的,多半还是因为能力才会被留下来;而有关系但没能力的,多半也会在不久后被清场。

  如果把人生看成一个很远很长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大体还是公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09 | 查看全部
赢在失望的拐角

  文/李红都

  去省里开残代会,同行的代表当中有位和我一样的听障女子。当肢残人代表主动跟我们交流的时候,我的弱点便暴露了——他们语速太快,口型也不是我熟悉的那类标准普通话口型,我木讷地坐在那里,根本接不上话。而她,却仍应对从容,交谈显得轻松愉快。

  我问她怎么能看懂那么多不同的口型?她笑着摇摇头:“我不需要看口型,他们说话,我听得很清楚。”说着,她用手拨开右耳后的长发,一段黑色导线连着一块硬币大小的导体正固定在她耳廓后面。原来,她植入了电子耳蜗。

  见我感兴趣,她慢慢地给我讲了她的康复故事。

  她1岁多就因注射抗生素导致双耳失聪,之后,她配上助听器学说话。但是随着成长,听力开始不明原因地日渐下降,到了12岁,佩戴最大功率的助听器,都无法提高听力,束手无策的父亲只好带她去北京寻找康复的希望。

  在那家权威医院的耳鼻喉科,有另几位聋儿也跟着各自的父母来此求医。大夫如实告诉了他们植入电子耳蜗的利弊:如果手术成功,患儿听力将大幅提高,接近正常。但安装电子耳蜗不仅费用昂贵,并且风险较大,万一失败,可能听力状况比手术前还糟。

  没人敢保证手术是百分之百的成功,一旦手术失败,不仅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并且孩子原有的一点点听力也消失殆尽。很多家长考虑到孩子尚有微弱的残存听力,不敢冒那个险,犹豫再三,最终放弃了手术。唯有她的父亲顶着巨大的压力,签下了手术协议书。

  手术那天,她的父亲用笔在纸上写了一段话:“孩子,躺在床上,别动,大夫给你打一针,你就睡吧,睡醒了,就能听到爸爸的声音了。”

  “真的吗?”她睁大了眼睛盯着父亲。看到父亲和站在一旁的大夫都肯定地冲她点点头,她高兴极了,顺从着躺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