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22 | 查看全部
 把这些观察和讲师、教授们一说,他们说,哟,怪不得,我们家的猫给蚊香熏多了,也犯傻了,居然和老鼠和平共处了。它们昏过去了。讲师、教授说:不过也可推理出来,蚊香连蚊子都熏死了,把一只猫熏得糊糊涂涂显然正常。
  
  多少年过去了,笔者已经不住在华南师范大学,住进了谭村路城中村旁边,小区依然有许多蚊子。小区的门岗露天,一到晚上便有许多蚊子。门岗的小伙子便躲进门岗亭里,点着蚊香熏蚊子。蚊子一熏就跑了,熏不到蚊子就直接熏人了。有好几次笔者晚上去散步,走到门岗时,门岗亭的门卫会伸出脑袋,语言混浊地问:“上哪呵,买菜吗”?这么晚了,去买什么菜?肯定是蚊香把这小子熏得昏过去了。
  
  生态文明真重要,建设美丽广东,美丽广州的提法真重要。蚊子多,蚊香一熏,连人都搞得四肢无力,大脑昏胀。其他的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不安全等等的危害就更大了,更为可恶了。这一切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刻不容缓。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幸免,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我们该做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什么呢?我们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市民,都要清醒地知道,没有好的环境,不可能有和谐健康的生活,不可能有健康的一代又一代。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真的要学习北京的大妈,我们要踏踏实实的践行北京大妈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24 | 查看全部
顽强比坚强更重要

  文/毕淑敏

  人对自己的生活,肯定是要有规划的,但当新的事件发生的时候,你要有能力修改自己的计划。当然,我这里说的是比较短期的计划,而不是讲你的人生目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地变个不停。如果你不能放下已经规划好的生活,就无法迎接那些等待着你的新的生活。

  走错了,能不能回到开始的那一点,重新开始?有的时候可以,大部分时候不可以。因为你已经输掉了信任和时间。人不可能重新踏入同一条河流,更不要说同一个起点了。每一个变数都会影响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那些非常善于逃跑的人,第一次,跑就跑了吧。第二次,也容他再跑一次吧。但第三次,就不应该再放任自己或是他人了。总是放弃,断没有前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34 | 查看全部
 笔者在北京有一段时间的读书学习,在这期间,每逢假日喜欢在北京市区、郊区走一走,逛一逛。这一走,就发现了北京大妈现象。北京的大妈在一些老街道、小片区、一般是几个人,有多有少,戴着红袖章,坐在路边,观察着形迹可疑的人,观察有所变化的事物,维护平安、维持秩序。有时她们坐在小凳子上,有时她们又站起来,沿着街道巡逻。老北京大老爷们告诉笔者,说小伙姑娘有些人过去也嫌老太太这“余热”发挥太极致了,难免聚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后来时间长了,发现老大妈真的好,她们居然承担起了一些社会责任,除了小偷小摸少了以外,什么假冒伪劣的作坊,什么乱排乱放工业废水,什么乱倒淤泥垃圾,什么聚众搞“传销”,一律没门。这些做不正经事的人,一看见老大妈就腿发软,眼发呆,因为老大妈软硬不吃,认谁一个理:做人做事要有规矩,要对得起百姓!这多么令人感动。
  
  现在我们是遇到环境教育薄弱,污染防治力较差,环保意识严重缺乏等等问题。我们必须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抓起的意识。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有能力的街道、小区,可以有街道小区的组织,像北京大妈一样,有自己可靠的,做好事的,助民为民的团体,要有这种能人。如果没有这些有基础的团体,个人也要有所觉悟,观察社会现象、观察社会变化、观察形迹可疑的人以及怪异的事,进行及时纠错。例如:城市的工地那么多,到底余泥倒在哪里?究竟有没有倒进江湖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38 | 查看全部
创造力充沛的人,通常要有一颗小孩子一样的心,充满了好奇感。好奇这个品质,在小孩子是天然,在大人就需要刻意保持。你所说的刻意,不是让你处处装出大惊小怪的样子,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探索这个世界的乐趣。这并不难,因为世界本来就充满了未知的领域,你只要不有意磨灭自己探索的眼光,好奇心就会像忠诚的宠物,寸步不离。

  要有幽默感,幽默感的产生,来源于对自己的接纳,对人类境况的接受,而后就有了玩笑感。幽默应该是没有敌意的,有敌意的,那就叫做挖苦了。如果你不会幽默,这也没什么好自卑的,也不需要特意去学习,保持你原来的样子就好,不必太在意。

  对一个成功的人说,其实顽强比坚强更重要。“坚”的意思是摧不垮的,但顽强,除了硬度这一条,还特别强调了千百次的概念。“顽”是什么意思?冥顽不化啊。相信自己,决不改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47 | 查看全部
为什么这个城中村,多了那么多的加工厂,这些厂到底生产什么,证照齐不齐全?
  
  这饭店每次吃饭后,为什么客人都说肚子不舒服,到底这饭店的用油、用盐、用料正不正规?
  
  为什么我们现在绿化面积越来越少,我们的绿地越来越罕见,到底应不应有一个绿地指标?
  
  为什么我们的天空只有秋天才显出天高云淡,万里碧空。除此外,很难在城市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满天星斗,和我们小时候完全两样?
  
  为什么城里有些街道,一到晚上到处都是烧烤的小贩,烧烤各种肉类食品,搞得周围乌烟瘴气,却没人投诉,没人去管?
  
  为什么我们有时去风景地,几天都可以不擦皮鞋,衣领都不脏,在城里,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为什么在一些小区的企业里,发现有些像未成年的孩子在工作,他们是不是童工?
  
  为什么有一幢民居,住了那么多的男女青年,但又不见他们上班、下班,只是躲在房间里,这是不是传销组织?
  
  现在的骗子又多起来了,喜欢在座机、手机上行骗,我们怎样回击、反击,与骗子周旋,给他们有力的、有智慧的回击,和他们进行智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48 | 查看全部
在你人生方向感没那么强的时候,怎么更好地生活下去

  我一直觉得,本科四年里有两个节点最难熬。一个是每学期第三个月,因为我们总在临近期末时才发现,学期初立下的各种豪言壮语都没有达成,少花钱,多吃菜,每天自习六小时,一周去三次健身房,期末成绩进前10%……这些在期末通通成了笑谈。

  另一个节点是入学后第三年,当你发现身边同学拿到了你没拿到的实习、奖学金和出国机会后,你忍不住问自己:“入学时我们成绩和能力都差不多,为什么三年之后差距这么远”,这个问题也让你寝食难安。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出于这些焦虑,选择了读硕、读博,选择给自己再争取两到五年的时间,去弥补之前没完成的愿望,去追赶那些超越了自己的同学。

  但我很确信的一点是,当你还处于悔恨和焦虑中时,和你谈人生理想、谈通识教育、谈社会贡献,你都不太可能听的进去。因为那些像是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而你担心的,是自己错过一班车后,会不会再错过下一班车。甚至你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未来能不能在北上广落户、该不该找个家在北京的女朋友、要有多少年薪才够送孩子上双语幼儿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56 | 查看全部
 这些,我们都要问个为什么,都要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我们放心的家园,这是我们每个人每户人的期盼,也是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群众的觉悟是可以放心的,笔者有几个观察可以说明这一点:一是笔者留意传媒报道多年,发现偌大城市中把脏东西、烂东西、别人遗弃的东西捡回家中放,毫不顾及家中环境的,近年来才有三桩比较典型;二是一些城里人都有喝桶装水的习惯,或在家里,或在单位,不少人已经很不放心被工业污染的水了;三是大多数人的家里几乎都装上了抽油烟机,排除油烟味的侵害;四是市里的大多数的小区,每一层楼的用户只有极个别人把多余的又舍不得扔的东西放在公众过道,显示出公共意识和公共情怀逐步加强,等等。这一切均说明人民群众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强烈的渴望。
  
  唯一担心的是城市里的群众“担当”精神和组织协调力比较薄弱,要做出“北京大妈”那种高风亮节的事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这一天总会到来。因为环保这种事,生态文明这种事谁能帮你,只能发动群众努力去干,让生态文明融进我们的生活,自觉地去承担这种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57 | 查看全部
不过,请别急于断定我们是群被功利主义捆绑的、目光短浅的年青人。因为我所熟知的许多同龄人,都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我们也渴望改变些什么,也渴望在学界商界政府机关做出有益社会的革新,也渴望make a difference,但很少有人手把手地指导我们平衡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很少有人帮我们调和认知上的矛盾。

  我们出发的时候都在朝理想走,但这一路有阻力有诱惑有焦虑更有歧路,我们走着走着,走散了。明明不想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却无法凭一己之力走出现实约束的怪圈。

  这说明了一件事:理想很重要;但仅凭对理想的憧憬,永远也走不到尽头。我们还得有照路的火把,得有挡风的墨镜,得有遮雨的斗笠,得有赶路的毛驴。我们得找一些理想之外的伙伴陪同自己,才能在没有方向的时候找到方向,才能在理想还未落地的时候把理想坚持下去。

  于我而言第一个伙伴是勇气。我们常把勇气当作“敢于质疑”“勇于担当”的修饰语,但事实上勇气比质疑和担当更难培养。当我的意见和大多数人不一致时,当我选择的职业目标是个冷门是条险路时,当实现理想的机会尚不完美却又稍纵即逝时,我们都得靠点勇气,靠点理性之外的东西,才敢说出自己的观点,才敢做自己认为对但别人不认可的事,才敢在不确定的环境下把事情做成。有时人会用“我很勇敢,只是不想表现出来”这句话欺骗自己。但勇气这东西和肌肉一样,不用就会萎缩,得在每一个需要表现出勇气的场合反复练习才能强壮起来。

  第二个伙伴是爱好。有段日子我的闲暇时间是这样度过的:点开人人网看一遍今天的新鲜事,然后打开微信朋友圈从顶端刷到底端,直到浏览完每一条值得评论和点赞的内容后,再杀回人人网,看刷微信的这段时间有没有新内容出现……这并不是一个笑话,这反映了一种现象——我们习惯靠社交网络推送过来的稀薄快感解渴,但却越喝越累,越喝越渴,很少得到过全然的满足。(www.lz13.cn)这种日子一天两天可以,但不出一周就会让人烦躁,我们得培养一项社交网络之外的爱好才能获得足够强度的满足,它可以是打球游泳唱歌做饭任何形式,也可以是陪男女朋友,只要它让你尽兴却又不会沉溺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奖励机制并不比找到理想容易,可一旦你找到了,它将成为你一生抵抗无聊和空虚的利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05 | 查看全部
过去有一句老话十分流行,这话是:“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要自自在在地花”。可现在不少人大唱“反调”,是自在赚来的钱让自己,让别人很难受地花。所以“辛苦揾来自在受”这句话已不流行。最近一条城中村通过传媒兴奋地表示,拆迁工作全部完毕,辛辛苦苦的拆迁,等待已久的事已完成。好像做得很困难才有这种局面。我们一方面理解这种困难,一方面又很希望有关方面把这些“难”说一说,进行忆苦思甜,在传媒中说一说或在郑达的“饮早茶”节目讲几天,让我们接受教育。我们只知道用环保的眼光看,所谓的拆迁成功意味着高楼不断耸立,原居民可享受新楼+出租的待遇;只知道这是“土豆加牛肉”的生活;只知道意味着人口剧增;只知道噪音的干扰起码5~6年;只知道余泥又可能会乱堆乱泻;只知道原先的文化即将消失。你如果不相信,你等着瞧。当然,更希望我们的判断失误,这也是大家都盼望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7:12 | 查看全部
第三个伙伴是习惯。12年清华精仪系的马冬晗,在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时展示了一份她的日程表,从早上6点到晚上1点,每个小时都安排得密不透风。有人担心规划太多的生活会不会失去自由,但事实上缺少规划的生活更不自由——因为你总在花时间考虑下个小时该做什么,是该读paper还是逛淘宝刷人人,你得打败头脑里N多偷懒念头,才能下决心去做那1件重要的事。这个抗争过程非常消耗意志力,而意志力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种稀缺资源。在固定时间做固定的事、养成一些好习惯,这都有助于节省意志力,把意志力用在更艰难的任务上。

  在我们90后这一代出生以前,中国诞生过一部集奇幻、动作、诙谐与特效于一身的影视大片,它的名字叫《西游记》。这是唯一一部我看过三遍以上的电视剧。然而此时此刻,我发现小时候对奇遇的渴望,和长大后对人生的认识,竟如此相似——想收获最棒的旅程,你要有唐僧那样坚定的志向,要像悟空那样勇敢无畏,要靠八戒带来一路的欢笑,也要像沙僧一样,日复一日地把工作做实。

  我很喜欢知乎上的一个问答。

  提问者说:“你是怎样走出人生低谷的?”得票最多的答案是“多走几步”。

  我想,培养勇气、培养爱好、培养习惯,这三者正是我们能在人生低谷中、能在方向感还不那么强烈时,向前迈出的一些步伐吧。

  后记:

  在接到学院开学典礼致辞的邀请后,我的脑海里一直回响的是那句话——“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们习惯在开学开工开幕这样的起始时刻,说些振奋人心的话,说些美好却不容易企及的愿景,但事实上陪伴我们大多数时间的,都是一些再微小不过的喜乐悲欢。当然,这很可能是因为我的眼界还不够开阔,但我确实和很多人一样,感受着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琐碎焦虑。

  但反过来我也意识到,改变生活中任何一处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其实生活就会快乐起来。就好比无所事事了一阵子后,突然接到一个不太重要的任务,你也能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收获更好的自我感觉。而这个演讲想说的,正是如何对抗生活中常见的几种负面情绪:因胆怯犹疑而错失机会的悔恨,因过度依赖单维度的快乐而引发的空虚,因生活缺少计划而状况频出的烦乱。五分钟的时间不指望能说出多么深刻的道理,只求有过相似感受的人,能因此找到一些改善生活的建议。

  (注:原文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14年博士及研究型硕士开学典礼新生致词,有改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