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13 | 查看全部
 《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海归收回留学成本时间较长。48。8%的就业型海归需要花5年时间或者更长的时间收回留学成本,11。1%的海归认为需要花费4年时间收回留学成本,只有11。1%的海归认为1年即可收回成本。
  
  专家认为,当海归前,须先算投入产出比。不管海归愿不愿意,他们的平凡时代已经来临。海归们要放下身段,适应环境。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已放下光环,选择基层岗位做起,这恰恰是一种理性选择的体现。因为基层工作并不意味着海归丧失了自己的优势,也不意味着他们将止步于基层。从基层工作开始,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远比好高骛远要实在得多。基层起步的海归如何走稳职场第一步,关键要看心态。
  
  为就业“上刀山”
  
  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最近几周来整形外科就医的人数大幅增加。
  
  中国国家媒体新华通讯社报道说,根据该院整形烧伤科的统计,在截至7月31日的一周时间里,共有约200人要求进行面部整形,其中学生占七成左右。
  
  中大医院整形烧伤科负责人熊猛说:“鼻部整形、眼部整形、吸脂手术和微整形手术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20岁的婷婷(音)在高中毕业后就去欧洲读书了。她不久前接受了隆鼻手术。她说:“隆鼻手术让我看上去更像欧洲人。我今后在欧洲的工作和生活将变得更容易。”
  
  中国人的审美标准越来越受到西方标准的影响。又大又圆的眼睛、白皙的皮肤和高鼻梁都被视为理想的外貌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29 | 查看全部
 南京奇致整形美容医院的咨询医生高雪(音)说,做整形手术的学生数量增加了,他们认为改变外貌能增强自信并带来更多的机遇。
  
  青海红十字医院整形美容科负责人李桂梅说,到目前为止,到该科就诊的人中有一半都是学生,而且今年来就诊的男青年比往年多。
  
  她说:“一位毕业生来这里要求做鼻部整形术,因为他打算在中国南部就业,而那里的人认为一个人的赚钱能力是和鼻形有关系的。”
  
  李桂梅说,学生在作整形决定时应当慎重,应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她对新华社记者说:“整形手术不是通向美丽的唯一道路。年轻人不应当把希望寄托在整形手术上。”
  
  “就业难”折射经济失衡
  
  中国并不缺少工作岗位,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繁荣地区多年来一直抱怨劳动力短缺。
  
  大学学历对孩子来说意味着好工作和更好的生活,以及全家人的声望和荣耀。但是,如果家长停下来关注一下媒体对2013年大学生惨淡就业前景连篇累牍的报道,他们的心可能会一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30 | 查看全部
打过一针后,她很快就睡着了。醒来后,睁眼就看到爸爸红肿着眼,正焦急地看着她——她实在太高兴了,爸爸没骗她,果真是睡了一觉后,就听到了爸爸的声音。

  靠着植入耳内的电子耳蜗,她像正常人一样顺利地考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甚至还考取了驾照,而当年听力比她稍好些的聋儿,因为家长担心手术失败让孩子丧失残存听力,在犹豫中,错过了做那个手术最佳的年龄段。

  她说自己很幸运,当时她的听力在那些孩子当中是最差的,父亲选择给她冒险做耳蜗植入术也是万不得已的决定——再大的声音,也激不起她一点的听觉反应,反正都是最坏的状况了,还能坏到哪儿去?

  她的话,令我感慨。是啊,如果她还有残存的听力,她的父亲可能就下不了那么大的决心了,她的命运,可能也像我们这些中、重度的听障人一样,至今挣扎在难以与人正常沟通的苦恼中。

  有一位亲友,几年前在一家企业做文员。单位效益很差,但那是有编制的正式工作,工作体面而轻闲。只是工资太低了,他也一度考虑过辞职,却又舍不得,怕再也找不到这么轻松体面的工作。但是,仿佛越怕什么,越易发生什么似的,单位改制,他成了没有单位的自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34 | 查看全部
那一刻,他觉得天都塌了,再没有比这更糟的事了。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喝了两天闷酒后,最后决定豁出去——用那笔买断金购进了一些器材,凭着他多年前在车间做电工的经验,做起了代销五金器材和埋线、走线的生意。

  没想到,不到半年,他一天的收入能超过他当年在单位一个月的工资。现在,他和妻子正商量准备把房子换成大的,再贷款买一辆私家车。

  闲聊时,他说:“有些成功,真不敢想象……如果没有那次减员风波,我也不敢破釜沉舟地开始创业。”我乐了:“不逼你一把,你就不会知道你原来可以这么优秀。”

  人生,或许就是这么富有戏剧性。当我们陷入最糟糕的状况中时,肯定会生出伤感、烦恼、无助等灰色情绪,但是,无论如何,请振作精神,理智地接受眼前的窘迫,积极行动起来。因为,可能正是这个负极点,逼着你不得不改变思维和习惯,从一个崭新的开端出发,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找到另一种你之前不敢想象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42 | 查看全部
 教育部称,2013年全国有创纪录的近700万大学毕业生,而能找到工作的只占一小部分,比例空前的低。在北京这个有清华北大等很多一流大学的城市,只有28%的本科生和硕士生能在4月份以前找到工作。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并不缺少工作岗位,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繁荣地区多年来一直抱怨劳动力短缺。但是,在家长心目中,那些又苦又累、报酬又低的工厂工作不适合他们手握大学文凭的孩子。多数大学毕业生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大城市里的跨国公司,但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因此,很多家长可能宁愿让他们的成年子女待在家里,而不让他们到较小的城市或者私营部门寻找工作。
  
  从更大的范围说,暗淡的就业前景也体现出内地经济的明显失衡。
  
  众所周知,消费型行业吸收的毕业生多于其他行业。但是,内地在从以基础设施投资和出口为主向消费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直动作缓慢。
  
  中国经济近几年来已经放慢速度,政府却没有加快促进私营部门,给予私营业主与国企同样的银行服务和资源,而私企正是最大的雇主。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政府将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贷款,同时放宽户口方面的限制。但是报道指出,如果不能完成经济转型,更侧重消费和私营部门的发展,这类措施多半不会有太大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45 | 查看全部
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一支烟的故事

  文/飞宇

  亲爱的孩子:

  你一直讨厌我抽烟,我也十分渴望戒烟,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做到,很惭愧。

  今天就给你讲讲我抽烟的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983年,十九岁的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涯。

  我们宿舍里有八个同班同学,其中有两个是瘾君子。他们有一个习惯,掏出香烟的时候总喜欢“打一圈”,也就是每个人都送一支。这是中国人在交际上的一个坏习惯,吸烟的人不“打一圈”就不足以证明他们的慷慨。我呢,那时候刚刚开始我的集体生活,其实还很脆弱。我完全可以勇敢地谢绝,但是,考虑到日后的人际,我犯了一个错:我接受了。这是一个糟糕的开始,许多糟糕的开始都是由不敢坚持做自己开始的。

  但人也是需要妥协的,在许多并不涉及原则的问题上,不坚持做自己其实也不是很严重的事情。我的问题在于,我在不敢坚持做自己的同时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虚荣。其实,所谓的“打一圈”是一个十分虚假的慷慨,如果当事人得不到回报,他也就不会再“打”了。这是常识,你懂的。我的虚荣就在这里,人家都“请”了我好几回了,我怎么可以不“回请”呢?我开始买香烟就是我的小虚荣心闹的,是虚荣心逼着我在还没有上瘾的时候就不停地买烟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53 | 查看全部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内地家长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低头:在星巴克打工总比没工作强。
  
  根据国务院的指示,政府将为毕业生创业提供贷款,同时放宽户口方面的限制。如果不能完成经济转型,更侧重消费和私营部门的发展,这类措施多半不会有太大帮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内地家长不得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低头:在星巴克打工总比没工作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5:55 | 查看全部
不要怕犯错,孩子,犯错永远都不是一件大事情。可有一件事情你要记住:学会用正确的方法面对自己的错,尤其不能用错上加错的方式去纠正自己的错。实在不知道如何应对,你宁可选择不应对。

  我抽烟怎么就上瘾了的呢?这是我下面要对你说的。

  因为校内禁烟,白天不能抽,我的香烟并不能随身携带。放在哪里呢?放在枕头边上。终于有那么一天,你爷爷,也就是我的爸爸,来扬州开会来了。在会议的间隙,他来看望我。当你的爷爷坐在我的床沿和我聊天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我枕边的香烟,藏起来已经来不及了。以我对你爷爷的了解,他一定是看见了,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你知道的,你爷爷也吸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赞成他的儿子去吸烟——他会如何处理我吸烟这件事呢?我如坐针毡,很怕,其实在等。

  十几分钟就这样过去了,我很焦躁。十几分钟之后,你爷爷掏出了香烟,抽出来一根,在犹豫。最终,他并没有把香烟送到嘴边去,而是放在了桌面上,就在我的面前,一半在桌子上,一半是悬空的。孩子,我特别希望你注意这个细节:你爷爷并没有把香烟送到你爸爸的手上,而是放在了桌子上。后来你爸爸就把香烟拿起来了,是你爷爷亲手帮你爸爸点上的。

  现在,我想把我当时的心理感受尽可能准确地告诉你。在你爷爷帮你爸爸点烟的时候,你爸爸差点就哭了,他费了好大劲才忍住了眼泪。你爸爸认定了这个场景是一个感人的仪式——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他男人的身份彻底被确认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误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09 | 查看全部
聪明人也顶不住被蚊香熏
时间:2014-10-08 作者:未详 点击:329次

  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被安排住在了所谓的助教楼,其实就是把助教们安排住在学生宿舍里。一楼住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老院长梁桂全,笔者住二楼,三楼住了外语系、体育系的一群助教。宿舍在石牌,那时就等于是郊区,四面是农田和农科院的试验田,一到春后,便会有许多蚊子。郊区的蚊子很厉害,仿佛长在高校里接受了智力熏陶一样,机灵得很。那蚊子一下子会盘旋在你的头顶,一会儿巡察,围着你的脑袋转,一会又会俯冲,袭击你的小腿。总之,那蚊子比滑翔学校的教练机还要难观察,常常咬了你,脚上手上起了泡你才知道被蚊子叮了一口。
  
  晚上在看书,助教看书怎么晚也不算勤奋,怎么看也不算多。蚊子叮了后又不能躲进蚊帐里看书,只能点燃蚊香熏蚊子,蚊子一闻蚊香的气味打击,明显少了,引起我们的窃喜。但是,蚊香一熏,也熏得我们的喉咙发痒,脑袋总觉得有种涨涨的难受。尤其令我们震动的是,如果我们连续熏蚊子熏了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整个房间便充满了蚊香味,衣服、枕头巾、茶杯全部有一股蚊香味。更令人不安的是,笔者发现同宿舍的人或别的宿舍的人,每一次从烟雾浓烈的房子走出来,那笑容都是十分怪异的,呲牙咧嘴,而且平常聪明的助教,一个个变得和以前判若两人,答非所问,有些神态与表情甚至有些荒诞。起初老以为是自己的判断有点受极端思潮影响,但后来发现有的讲师、教授家中的猫一旦闻到蚊香味,它们就会立即逃跑。如果跑不及的,被关在家里的猫,闻了蚊香之后,连老鼠也不会抓了,有时连走路也像电影中的那些狗腿子走路,笨拙得大大咧咧,缺乏了以往的那一种踏雪无痕,机警敏捷。想通之后,对助教们的怪异表现也理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3:56:10 | 查看全部
我们先说别的,你也知道的,作为你的爸爸,我批评过你,但是,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爸爸几乎没有在外人面前批评过你。你有你的尊严,爸爸没有权利在你的伙伴面前剥夺它。同样,你爷爷再不赞成我抽烟,考虑到当时的特殊环境,他也不可能当着那么多同学呵斥他的儿子。我希望你能懂得这一点,做了父亲的男人就是这样,在公共环境里,如何和自己的儿子相处,他的举动和他真实的想法其实有出入,甚至很矛盾。这里头有一个公开的秘密:做父亲的总是维护自己的儿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儿子的举动就一定恰当。

  我想清清楚楚地告诉你,父爱就是父爱,母爱就是母爱,无论它们多么宝贵,它们都不足以构成人生的逻辑依据。

  我最想和你交流的部分其实就在这里,是我真实的心情。我说过,在你爷爷帮你爸爸点烟的时候,你爸爸差一点就哭了。那个瞬间的确是动人的,我终生难忘。就一般的情形而言,人们时常有一个误判,认定了感人的场景里就一定存在着价值观上的正当性。生活不是这样的,孩子,不是。人都有情感,尤其在亲人之间,有时候,最动人的温情往往会带来一种错觉:我们一起做了最正确的事情。你爸爸把你爷爷的点烟当作了他的成人礼,这其实是你爸爸的一厢情愿。如果你爷爷知道你爸爸当时的内心活动,他不会那么做的,绝对不会。一个男孩到底有没有长成为一个男人,一支香烟无论怎样也承载不起。是你爸爸夸张了。夸张所造成的后果是这样的:爸爸到现在也没能戒掉香烟。

  孩子,爸爸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和你交流。囿于当年的特殊环境,你爷爷和你爸爸交流得不算很好,你和爸爸的环境比当年好太多了,我们可以交流得更加充分,不是吗?

  附带告诉你,爸爸一定会给你一个具备清晰表达能力的成人礼。

  祝你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