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7:31 | 查看全部
 但是,我真的很需要一份工作,一份像样的工作,更确切地说,我要一份能发挥我才能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尽管与招聘要求相差甚远,但我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尽管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招聘场面的火爆还是把我吓了一跳。那拥挤的场面你们一定无法想象,那么多人同时拿着简历。那天,大家轮番走进一个办公室,但我发现,大多数人不到一分钟就被赶了出来。我听他们不断地在咒骂:“什么狗屁招聘,连看都不看一眼,肯定是暗箱操作!”
  
  本来就紧张的我一下子变得更为焦灼。我清楚地看到被赶出来的那位先生简历上的学历是博士,但他灰溜溜的背影反而让我放开来,既然不要我,那就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龙潭虎穴吧!
  
  3个小时之后,我终于被叫到办公室。果然,还没等我坐下,对方就是一顿劈头怒骂。意思大概是说:麻烦下次看清楚人家的启事再来,与要求一点都不符合,简直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下次请记住了,看清楚启事,这是对公司最起码的尊重。
  
  那一刻,我想自己是豁出去了。我说自己已经很认真地看过招聘启事,但也麻烦您认真地看一下我的简历,这也是对我最起码的尊重。坐在中间的那位考官显得有点不耐烦,拿起我的简历随便翻弄着。我忍住气愤,毫不客气地告诉他,虽然我在学历、身高等很多方面不符合条件,但或许你们并不知道,我曾创造过多少奇迹。
  
  我说得很激动,甚至有点怀才不遇的愤慨,因为我已经不在乎对方怎么看我。我只想告诉全世界所有的人,并非我不是千里马,而是还没找到认识我的伯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7:39 | 查看全部
 半个小时过后,我说:“麻烦把简历还给我,我还要用它继续找工作。”但那几个考官哈哈一笑,认真地把我的简历放在文件夹里,并告诉我:“明天开始上班。”
  
  走向区域经理这个位置,那是我人生重要的一步。后来我曾向总经理打听,当初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告诉我,做营销这一行,遇到最多的便是拒绝,而我们招聘来的6位,全是能在拒绝面前坚持30分钟以上的人。
  
  学历、背景、外貌等等,我不想说这些不重要,但在营销这个领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面对拒绝,我们必须死守一份坚持。
  
  很多大学曾邀请我去做演讲,不怕告诉你们,酬劳还相当丰厚,可惜我没有太大兴趣去做这些事情。但是,我今天却来到芝加哥大学,理由很简单,你们当中有一位同学,他每天给我一封邀请信,已经坚持了一年。你们说,在数百封邀请信面前,我还能拒绝吗?当然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7:51 | 查看全部
有没有必要去当那个最好的
时间:2014-10-08 作者:未详 点击:114次

  许多写信给我的中国学生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不在优等生之列。似乎一些人认为,这无法改变,可在我看来,这么想不对。
  
  还有一种误解认为,当个好学生就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事实上,工作和生活的衡量尺度与学校的是不同的。成为优等生固然不错,但是否有必要一定要成为那个最好的?
  
  如果在一家公司里,所有的雇员都有足以成为CEO的优秀条件,那么这家公司该如何运作?答案显而易见。一家公司需要不同条件、不同学历水平的人。能力过高,会像能力不足一样,也会带来麻烦。身处公司的底层,并不意味着你不重要。一家宾馆里,经理的职位显然比前台接待员要高。但如果接待员没有做好自己的工作,那么顾客对这家酒店的整体评价会怎样?一句温暖的“您好”是客人得到的第一印象。同理,大厨固然是一家餐馆名声的关键,但如果上菜的服务员不友好或笨手笨脚,那会怎样?不要忘了,没有底部的根基,就没有金字塔的塔顶,是根基在支撑着顶端。
  
  人人都想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符的工作,这当然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天赋。不过,在高中或大学里不是最优秀的学生,并不代表你在工作中不会做得很棒。学生时代做得好,整个人生就真能好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01 | 查看全部
 当然,我们并非生来就是爱因斯坦、马云或马友友,这个世界也并非只需要这样的人。虽然我们难免会把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但不要被这种比较所左右。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特别的人,这很自然。但现实迫使我们意识到,别人也许更聪明、更漂亮、跑得更快,而我们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平平。这是个灾难吗?绝不是!
  
  我们人生任务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直面我们相对中等的能力,并将其发挥到极致。绝大多数人拥有的才能都被称做“平均能力”。在很多人心目中,玛利亚·卡拉斯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曾被问起,她有如天籁的声音有多少来自天生,多少取决于后天努力,她回答说:“10%天生,90%努力。”
  
  玛利亚·卡拉斯在她声乐学业结束后从未停止过继续努力。那么,我们为什么就要认为,毕业后学习就该随之停止?
  
  学习应当永不停歇—它只是从被教转为了自学,我们应当由自己来设定目标并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人的大脑灵活且具适应力,这不仅适用于我们在校期间,更是贯穿我们的一生。早晚我们都会体验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过有些人会早早有如此感受,有些能力更高一筹的,则体会得晚些。但成长往往是从弥补我们意识到的不足开始的。生活的上限有多高,这更多是个意愿问题,而非天赋问题。许多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我们,事业最成功的人,往往不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人,而是那些在其他方面—情感智慧、社交才能、雄心以及毅力—有充分能力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10 | 查看全部
  心理治疗师夏洛特·米弛在其著作《强大的我》中写道:“我们大可不必总去当那个最好的,也不必总那么完美。‘足够好’有时也很不错。我们可以改变许多事情,但我们必须和其他人生活在一起。”
  
  我们的目标是要和“自我”保持健康的关系。就像拉伤的肌肉有可能撕裂一样,过高的目标有可能损害实现它的动力。
  
  即便目标是你能力所及,它也需要时间。如果你是神童当然无需担心,但其他人则需一步一步向上攀登,而这其中的第一步就是先战胜习惯性的方便舒适。人们当然不喜欢紧绷自己,但一旦开始体验那份战胜困难的能力,便开始获得力量。
  
  关键不在于去做那个最好的,而是做最好的那个自己。大部分人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22 | 查看全部
原谅他们,能让我更好地生活
时间:2014-10-08 作者:未详 点击:212次

  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凌鑫回到了家里。
  
  父亲接过他手里的包,站在厨房门口的母亲催他换衣服吃饭。
  
  饭菜很丰富,凌鑫的爸妈不吃肉,但凌鑫爱吃,所以每个周末的饭桌上都有肉。
  
  吃饭的时候,凌鑫会和父母聊聊自己的工作,三口之家围坐吃饭聊天的情景,看起来和其他家庭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于凌鑫来说,这看似温馨的画面背后,却潜伏着只有他才能感受到的暗涌,一条横亘在他和父母之间的巨大鸿沟,让他没办法和父母更亲近。
  
  事实上,两个月前,凌鑫加入了在社会上掀起巨大争议的豆瓣网“父母皆祸害”小组。
  
  “就你这点成绩,还想考清华,说出来不怕别人笑死你。”
  
  “我爱我的父母,但是面对他们的时候,那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的无奈,让我没办法和他们变得亲密。”凌鑫的无奈,也是“父母皆祸害”小组里几乎所有组员的无奈。
  
  “他们以‘爱’的名义毁掉了我的自信和自尊,却不自知。”25岁的凌鑫说不清这种毁灭始于什么时候,但始终清晰地记得加速这种毁灭的那几个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33 | 查看全部
 1997年的一个下午,12岁的凌鑫刚刚拿到自己的“小升初”考试成绩单,他考得不错,分数够上当地的重点中学。兴高采烈的他拿着成绩单,找到在邻居家聊天的父亲。
  
  “当时的考试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3科,我六年级时才从农村转学回到城里,少学了一学期的英语,能拿到那个分数很不容易。”邻居们纷纷夸凌鑫有出息,父亲却笑着说:“他能有什么出息,只要别闯祸我就心满意足了。”年少的凌鑫不服气,脱口说:“我会努力考上清华大学。”
  
  “就你还想考清华?说出来不怕别人笑死你!”凌鑫说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父亲说这句话时脸上浮现出来的表情,轻蔑、不屑,甚至有鄙视的意味。“在我父亲看来,清华大学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我敢有这种幻想,甚至在众人面前把它说出来,就是一种不知羞耻的表现。”
  
  对凌鑫来说,父亲当时的态度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不信任,更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而这种侮辱几乎充斥在凌鑫的整个成长过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44 | 查看全部
 “我从来不在别人面前谈论理想,因为我所有的理想都曾遭受过父亲的冷嘲热讽。‘你不可能成功’—无论这是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一言一行中传递给我的就是这样的信息,可怕的是,这个信息慢慢地侵蚀着我,最终摧毁了我所有的自信。”
  
  “长得这么丑,都不敢带出去给人看。”
  
  吃完晚饭,母亲叫住想要回到自己房间的凌鑫:“前几天你舅妈说,她同事家的闺女不错,你这两天有时间就和人家约时间见个面。”
  
  “我这两天有事,下周再说吧。”说完,凌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其实我没什么事,就是不想去相亲,不想找女朋友。”
  
  25岁的凌鑫至今没谈过恋爱。“曾经有几个女孩子说喜欢我,都被我拒绝了。”凌鑫觉得自己不可能拥有美好的恋爱,这个想法同样源自父母。
  
  从小凌鑫就被父母嘲笑:“长得这么丑,都不敢带出去给人看。”“这小子以后肯定娶不到老婆。”诸如此类的话对于父母来说是玩笑和乐趣,但对于凌鑫则意味着对他自信和自尊的巨大打击。
  
  “我父母不仅出门的时候很少带着我,而且常会把邻居家的漂亮小孩叫到家里玩,这更让我觉得自己长得丑,很羞耻,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直到现在我都很怕和别人交往,更别说去谈恋爱了。”
  
  父母并不了解凌鑫的想法,他们只是迫切地想给儿子娶个媳妇。这种热切的心态在遭遇了凌鑫的拒绝之后,演变成了愤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8:57 | 查看全部
“他们说我人不怎么样,眼光还挺高,有人肯嫁我就该烧高香了。”凌鑫无奈地笑了笑,“我并非不想恋爱结婚,只是他们在我心里留下的阴影让我没办法坦然和女孩子相处,我没办法接受自己,又怎么去接受别人?”
  
  “肯定是你的错,人家怎么不打我呢?”
  
  对凌鑫来说,父母加在他身上的实打实的暴力,给他的伤害反而是最小的。
  
  父母怒目而视、拳脚相加的戏码,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频繁上演。最严重的一次,是父亲把凌鑫的头按进家里的水缸。“那次我吓坏了,他放开我的时候我甚至都忘了哭,从那以后我就对水有了心理阴影,直到今天我都没下过游泳池。”
  
  “父母打我的目的就是让我听话,不能有任何‘惹是生非’的行为。但是究竟什么样的行为算是‘惹是生非’,这要以他们的心情来定。”
  
  幼年的凌鑫身体瘦弱,常被人欺负,但他从来没有寻求过父母的帮助。“没用的,我从不指望他们会安慰我,如果我身上带伤被他们发现的话,肯定是又一通打骂:‘一天到晚惹是生非,他们怎么不打我呢?’这就是他们的想法,有错的永远是我,所以被打也是活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31 14:09:07 | 查看全部
 父母对于凌鑫的冷热暴力,一直持续到他考上大学离开家。能够逃离父母对当时的凌鑫来说,无疑意味着一种更美好的生活。
  
  可是,大学毕业后凌鑫还是回到了家乡。他在离家两个小时车程的城市里找了工作,工作日住在单位,每个周末都回家看望父母。
  
  “小组里很多人都渴望能够逃离父母,这也曾是我最大的梦想,可是现在我不这么想了。”他选择回来的原因很“俗套”也很简单:因为爱。
  
  “我曾经恨过他们,但最终决定原谅他们。因为我相信他们对我的伤害是无意的,而对我的付出都是真诚的。更重要的是,原谅他们,才能让我更好地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