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6:14 | 查看全部
生命的价格
时间:2013-04-09 作者:小小Z 点击:1859次

  生命有价格吗?这是一个可以用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的问题。
  
  人们常说“生命无价”,即生命价值无限、无可计量。其实,这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说生命的价值,在现实中,人们经常给自己的生命定下价格。先说一个现实中可见到的例子:
  
  假设有一项冒险活动,比如蹦极或高空跳伞,一个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参加此项活动的死亡概率是万分之一,按规定参加者可以赢得1万元。所以可知,参加者愿意冒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万元。由此推算,他或许也愿意冒千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万元、愿意冒百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万元、愿意冒十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0万元,最后他甚至愿意冒百分之百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亿元。当然,现实中他要求赢得的钱数与死亡概率可能并非呈直线递增的关系,但一定是递增的关系。
  
  当面对两个选择,一个是冒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万元,另一个是冒百分之百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亿元时,相信绝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毕竟生命比1亿元更重要,但是,世界上并非没人选择后者,尤其是当钱数升至10亿元、20亿元或更多时,可能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后者。在现实中,曾经有人买下巨额保险,然后自杀,目的就是给后人留下一笔巨额财富。而买保险然后自残以获得保险赔偿的例子就更多了,这种自残相当于毁掉自己生命的1/3、1/2。
  
  在上面的例子中,尽管参加这种冒险活动的死亡概率只有万分之一,但是,参加者仍然有可能死亡。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参加这种有偿冒险活动的人其实已经给自己的生命定了一个价格,这个价格就是在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时为1万元,在真的发生死亡事件时(百分之百的死亡概率)为1亿元。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这种方式给自己的生命定价。比如,假设走斑马线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而走天桥过马路的死亡概率为零。你选择走斑马线而不走天桥的原因可能是走天桥需要多走100米、多花5分钟的时间和精力。这5分钟的时间与精力对于你来说相当于10元钱的付出,换句话说,为了省下10元钱(5分钟时间与精力的付出),你愿意冒百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走斑马线。由此推算,你其实可能愿意冒百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万元、愿意冒十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万元、百分之百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0万元,所以,你在选择走斑马线而不走天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一个价格,即1000万元。
  
  同样,假设坐火车的死亡概率为零(为了方便比较,假设为零),坐飞机的死亡概率为百万分之一,人们选择坐飞机而不坐火车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比如10个小时)以及为了更舒适。再假设坐火车花费的10个小时以及不舒适对于你来说相当于失去了1000元钱(如果给你1000元你就会愿意坐火车而不坐飞机),这就表明你愿意冒百万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0元钱(等于10个小时以及更舒适),或者你愿意冒百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00万元、冒十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亿元,冒百分之百的死亡概率去赢得10亿元。这样,你在选择坐飞机而不坐火车的时候,其实就已经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了10亿元的价格。如果你要求获得1万元才愿意选择坐火车并失去10个小时的时间以及失去坐飞机的舒适,则你为自己的生命定下的价格为100亿元。而对于一个亿万富翁,他坐火车要求获得的补偿可能是100万元,他为自己生命定下的价格就是10000亿元。
  
  对每个人来说,当你面对有生命危险即死亡概率不为零的事件时,你的选择其实就是生与死的选择。在抽象的意义上生命是无价的,但在现实中是有价的,因为你不得不面临一些选择:是否去登山、是否去游泳、是否驾车、是否吃河豚肉(可能中毒致死)……你不得不为自己的生命定下一个价格,或高或低,取决于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6:24 | 查看全部
比狐狸还狡猾
时间:2013-04-10 作者:小小Z 点击:740次

  1992年,我所在的高原城市出现了夜市。夜市中有位头发斑白的老妇蹲守着一只铁桶,铁桶前立一纸牌,上书“北京风味窝头”字样。我观察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光顾。此时,我心生怜意,准备买几个窝头,以给她信心。但就在我掏钱的一瞬间,我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出于怜悯之心的购买会给她错觉——窝头受欢迎。她会继续蹲守在那里,忍受望眼欲穿的折磨。而我不买她的窝头,虽然显得缺乏慈悲之心,但这可能使她作出正确决定,从而避免继续浪费材料和时间,并忍受意想不到的痛苦。
  
  可见,道德是个比狐狸还狡猾的词语,有些情况下,它并不一目了然。当你想当然地以为做了道德之事时,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正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所说:“将人间变成地狱的,恰恰是因为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
  
  人性有善有恶,而且并非一以贯之。那些要求在关键时刻一定要表现出高尚道德乃至充当舍己救人英雄的教育,会使人丧失对人性中恶的东西突然爆发的防范,从而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因此,制度设计不能以几乎不存在的圣人的善为蓝本,只能以无处不在的普通人的恶为假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6:51 | 查看全部
W001
时间:2013-04-10 作者:小小Z 点击:462次

  那天,我们到一个军营参观。饭后在大院内散步,忽见道路的前方横着一条红线,红线的右上方是红色的“WOO1”,十分显眼。我等好奇,边走边议论起来。
  
  有人说:“WO是我。我第一,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自信。”有人说:“W表示武装。武装第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有的说:“武警一号。这是武警营区。”另两个有点英文基础的则以“与国际接轨”的眼光提出看法。一个说:“是工作第一。W是Work的意思。”另一个说:“Woo是争取,是‘争第一’。”我们停在红线前争论不休,由于没有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便继续前行。
  
  越过红线后,大家仍争论不止。当我们再回头看“WOO1”时,“WOO1”却变成了“1OOM”——原来这里是百米起跑线。一个正确的答案明了了,争论立即停止。
  
  很多事情,在我们向前看时,是多么复杂和神秘,甚至争论不休仍难以搞清楚。但当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回过头一看,却发现是如此的简单、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7:00 | 查看全部
你的债都还了吗?
时间:2013-04-10 作者:小小Z 点击:2768次

  寺院里救回一个轻生者。

  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已下定决心不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
  
  方丈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你的债都还了吗?”
  
  那人奇怪:“我虽然家境贫寒,但温饱尚可,并不曾借债。”
  
  方丈缓缓开口:“你的生命借自父母,你便欠下父母的债;你的吃、穿、用借自天地山川,便欠下天地的债;你的知识和智慧借自老师,便欠下老师的债……人这一辈子欠下的诸如此类的债真是太多了。你都偿还了吗?”
  
  那人惶然说:“如此说来,我确实欠下了债。可我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偿还?”
  
  方丈笑笑说:“这有何难?只两字就足够了——珍惜。”
  
  那人朝方丈拜了几拜,转身出了寺门,抖擞着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04 | 查看全部
透明墙(一只鼹鼠和一只松鼠)的实验
时间:2013-03-30 作者:小小Z 点击:2732次

  有人把一只鼹鼠和一只松鼠同时装进了空的水泥管道,管道被埋入地下,一端通向地面的出口,另一端则用玻璃封住,并且在玻璃外面安装了一盏光线微弱的灯。
  
  被关进水泥管后,两只动物都焦躁不安起来,它们到处嗅着,用爪子使劲儿地抓着,寻找着出口。
  
  这时,松鼠看到了管道一端微弱的灯光,它奋力扑向光源,可是,灯光被玻璃隔住了,一次一次地,松鼠努力又失败,但是它不肯放弃,一再地扑向玻璃墙,直到筋疲力尽。
  
  而鼹鼠的视力几乎等于零,它在水泥管里四处乱闯,左突右冲,还时常被撞倒在地上。可就是这样,在松鼠对着光源穷精竭虑的时候,鼹鼠却找到了另一端的出口。
  
  不过,遗憾的是,一出地面,鼹鼠就被外面强烈的阳光吓住了,相比地下冰冷的水泥管,阳光更令它不适应,于是,它只好退回去,继续待在黑暗中。
  
  智慧眼:有一种人生就像松鼠,被自己熟悉的目标吸引,一往无前,义无返顾,www.rensheng5.com可是努力却都成了徒劳。其实,松鼠可以告诉你,阻碍你的,正是你所熟悉的目标,学会变通,你会知道,成功并不只是玻璃墙后的那盏灯。
  
  而另一种人生就像鼹鼠,靠着自己的蛮力和运气闯出了一片天,可是即将收获时却失之交臂。其实,鼹鼠可以告诉你,阻碍你的,是眼高手低的你自己,没有准备的人永远无法适应到手的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14 | 查看全部
最优秀和最聪明的
时间:2013-03-31 作者:小小Z 点击:2776次

  1960年,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权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这些学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老师们都答应了。
  
  一年之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被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这个结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这三位教师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并且学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对教学工作充满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卖力,结果肯定非常好了。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够充分肯定自我,就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当你面对挑战时,你不妨告诉自己:你就是最优秀和最聪明的,那么结果肯定是另一种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23 | 查看全部
丑树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510次

  老子和弟子经过一片森林,看见几百个木匠在那里伐木,准备造一座大宫殿。整个森林几乎都被砍光了,只有一棵树留在那里。弟子问木匠:“你们为什么不砍这棵树呢?”
  
  木匠说:“这棵树完全没用,因为它的每条树枝都有疙瘩,没有一条是直的。你不能用它做柱子,不能用它做家具,甚至不能用它来做燃料,因为它对人的眼睛是有害的。”
  
  老子笑着说:“你们想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像这棵树一样—完全没有用。如果你是直的,你就会被人砍掉,你就会变成别人家里的家具;如果你是美的,你就会被人拿到市场上去卖,你就会变成一个商品。要像这棵树一样,完全没有用,那就没有人伤害你了。”
  
  弟子很疑惑:“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就不能对社会做什么贡献了吗?”
  
  老子说:“贡献难道是凭想象的吗?”
  
  后来,这棵树越长越大,枝叶茂盛—可以让很多人坐在下面乘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32 | 查看全部
收获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380次

  一个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存在,都会有一些或大或小的不如意之处。

  但是同样的,生活往往处处充满了收获,大一点的,小一些的,用心收集那么几个好好珍惜,认真感受,可能会为全部的生活带去色彩。

  我曾经在一些环境之下反复挣扎,时而伤感,时而郁闷,然而也是在那些日子里,我陆续得到了生命里至关重要的朋友。
  原来有些人是可以一见钟情的,不单是爱情,亦可以是友谊。这样的感情维持个几十年,几乎便能嫁接起一个人的全部生命了。

  于是感慨,这是多么大的收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41 | 查看全部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556次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这有什么用?”几乎是很多爸妈最爱问的一个问题。很多爸妈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在想太阳为什么会燃烧。”“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熊的脚印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很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是我们家会问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我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我的成长让我相信,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大都没有什么用:爱情,正义,自由,尊严,知识,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些才是人生的珍宝,才经得起反复的追求。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21:09:55 | 查看全部
一生只做一件事
时间:2013-04-03 作者:小小Z 点击:618次

  疲倦的时候,往往习惯地想看书,可是如果倦透了,那就大多数书都看不进去。这时候我有最后一招,拿出一本雷杜德的《玫瑰图谱》。立即,恍若走进了一座玫瑰园,心旷神怡百虑全消之余,还有“花开有枝当须惜”、“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珍视之情,因为那一簇簇一朵朵含露凝香、娇艳欲滴的玫瑰,好像为了我刚刚绽放,而很快就要凋谢。其实我知道,这其中的许多品种早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
  
  这一天,不知道第几次手捧《玫瑰图谱》,突然想,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其实很好。比如这位法国画家雷杜德,他一生就是画花,尤其是玫瑰。任凭法国大革命政权更迭,人头落地、血流成河,他只管画他的玫瑰,整整二十年,以一种“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和科学中的独特绘画风格”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终成《玫瑰图谱》。他本人被称作“花卉画中的拉斐尔”、“玫瑰大师”、“玫瑰绘画之父”,这本图谱被誉为“最优雅的学术,最美丽的研究”、“玫瑰圣经”,在此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和版本出版了200多种版本,平均每年都有新的版本芬芳降临人世……雷杜德,他只做了一件事:画玫瑰,但他的玫瑰成了巅峰,无人逾越,甚至不敢生这样的念头。
  
  一生做好一件事,真的很了不起。这样在单一、狭小的领域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度,突然让我想起另一个人:简·奥斯汀。就是那个写了《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总是关心一家子的女孩子如何出嫁的简·奥斯汀。有人嘲笑她所写的都是小地方的小事情,都是茶杯里的风波,但是,在她那些绝不广阔的世界里所发生的感情事件、择偶标准、生活趣味,那些鲜活的主人公们是多么有趣、迷人,其中展现的情感世界,和尘俗人间时而搏击时而妥协,更是何等丰富和跌宕起伏。简·奥斯汀的作品经久不衰,喜欢简·奥斯汀的人遍布全世界,以至于美国有一部故事片就叫《奥斯汀书会》,说一群她的粉丝成立一个专门讨论她的作品的书会。不知为何终身未嫁的奥斯汀一生写了6部长篇,写的全是男婚女嫁,她就这样一路写了下来,丝毫无意于“突破”或者“转型”。但她的作品被当做了“婚恋圣经”,成为毫无争议的经典,流传至今。
  
  一生只做一件事,又能做好一件事,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如此专一,如此宁静,如此恒久,如此完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