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8-3 09:43:14
|
查看全部
写下(1)(2)(3)(4)后,我突然发现,我把自己描写的太过于英雄主义了,你知道的,语言总是 带有很多粉饰性。文字,情调,感官,触觉被压抑在短短1000多字里,扎在肉里,略过了很多想放弃的犹豫不决,I will never give up,天晓得这句话说出来时候,带有多少要give up 的怯懦和挣扎。略过了多少蔑视的眼神,嘲笑的言语,这几天,一遍又一遍听信乐团的《海阔天空》,五味陈杂。期间无数次涌起一个邪恶的念头,冲动地想联系一 些人,大声对他们说,“谢谢你当初看轻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如此讽刺我,可是今天我要告诉你,我已经站起来了,把你甩得远远的了,未来的我会一直很好,请 你看好了!!!”可是,他们又去了哪里了呢?我发现,过往的很多怒气,委屈,不舍,犹豫,随着我一再的更换博客,早就从我头脑里消失殆尽了,我和某人,某 某人,某人的某人也不再有关了。只是,不经意想起来,还是会很疼,就像刀,一刀,一刀又一刀划到你的心里,一下,两下,三下…但是,我相信自己总有一 天会全部忘记的,揪着不放和你不再相干的人,干什么呢?多少你觉得刻骨铭心的,早就刻着别人的骨铭着别人的心了;多少你觉得永远不会淡忘的,也在生活的打 磨下渐行渐远了。当时间,不再是残忍的利器,我想,我也就真正释然了,而现在握着我的手的人,才是需要我专心对待,生活一辈子的人。
既是总结,还是不要那么煽情。我把我能想到的一些因素一点点回忆起来,作为这次总结的完结篇吧。(虽然我还想写下去)
1.永远要知道自己下一个时刻在干什么,能干什么。
从前在香港的时候,每次和男朋友撕心裂肺地吵架,我总是会绝望地说:“我真的不知道一年后我会在哪 里,变数那么大,人心说变就变。”其他的话我记不清了,只是记得他对我吼过的一句话,你今天之所以落到这个地步,就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一年后会在哪里。我 觉得我毕业后之所以荒废了那些年,就是因为我对未来没有全局的把握。生活,早就不在是小时候,只要按部就班的写作业,做卷子,就能考好,就能升学,就能买 新书包和新文具。老天是如此苛刻,你只不过稍微打了一个盹,几年就这样荒废过去了。
我记得以前kizenliang 在太傻说过一句话,记忆很深,他说:“大一的时候,我觉得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现在我觉得,只有有方向的努力,才会成功。”如果,我从大二就知道,自己并 不喜欢金融,就不会为了虚荣修了双学位(那个时候,修到国贸的双学位必须需要本学位学分绩至少88分以上才可以争取到名额),大学四年,花在微积分,线性 代数,宏观微观上时间不少,而不管我如何做陈文灯的数学,高数仅仅是70分。修了个双学位,除了给我带来外人看来很耀眼的资格,剩下的,就是考前鸡飞狗跳 的熬夜复习,平时四处奔波上很多课,学着自己并不擅长而且很痛苦的学科,成绩单上,只有将将能过的成绩而已。What if,我没有为了虚荣去修双学位,而把那些时间用来看大量的英美小说,诗歌,戏剧,西方文艺理论,每年几百本的看,我也许今天早就在普林的树林下看书了。 为了一个虚名荒废了大量的时间,放弃了本来可以实现的理想,拿着那张薄薄的成绩单,它们无不讽刺的对我说:“ 无用功,无用功,无用功…
所以,我想我最大的一个失败是,不知道长期(未来的2-3年)自己在哪里,能干什么。如果缺乏方向 性,我们就像刘瑜笔下的那块浮木,奴隶一般,随波逐流,毫无意志。我觉得只有把所有的力量用在一个点上,才能集中突破,alternatives太多,反 而不是什么好事。我申请美国的时候,老公切断了我所有的后路,我12月就离开了香港,很可能香港的硕士学位就拿不到了,我也没有去找工作,只是申请了哥 大。每次我想找后路,老公就吼我:”你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可以耽误了!“于是,我只能重新振作起来,逼着自己去奋斗。一个女人,对她来说,最宝贵的永远是时 间,就是我们常说的青春。如果青春这段时间你耽误了自己,往后要用多少年的奋斗才能原谅自己呢?
我申请联合国的实习,是因为它在下半个学期,要占用整个学期的时间用来在美国实习。中秋节申请那天, 我对我一个南开的校友说,如果联合国要了我,香港的学位我不要了。他非常吃惊,觉得我太过于冒险。他并不知道,我的心全在美国,香港只是我另一个无方向性 的无用功(事实证明,申请哥大时候我根本没有用到香港的经历)。有个朋友知道我的经历后,问我,真是后怕啊,What if,哥大和联合国同时据了我呢?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我的硬件虽然不错,但是绝对不是top0.2%,如果哥大把我拒了,那我就F2 来美国,在美国旁听哥大或者普林的课,跟着他们做无偿的volunteer,读大量的专业书,面对面死缠教授陶瓷,讲专业心得,把我的托福考地接近满分, 我把我能做的都做了,我想总有一天,教授会被我感动的,最后学校肯定还是会录取我的。我记得这样一句话,if you have nothing,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
那个时候的我,除了爱我的家人,朋友和我老公,就自身条件来说,就是have nothing.对我而言,去美国,就是我唯一的退路。生活,不就是个赌博吗?在我的青春散场之前,即便我输得精光,我还有时间可以去积累。怕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要对自己未来至少2年要有一个全局的计划,别告诉我计划赶不上变化。什么时候工作,考 GRE,出国,心里都要有一个清清楚楚的schedule,一个个deadline.缺少这个核心,planner 上的日常完成事项不过是花花绿绿的遮掩而已。问问自己,我做的整个长远的计划,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是我真正喜欢的吗?我试着了解过它吗?这个2-3 年的计划,越早越好,最好从大一开始,就逼着自己逐渐在头脑里形成自己2-3后会在哪里的前景。我老公对我说,他在高一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自己高中要参 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要靠竞赛保送北大,刚去北大的时候,他就知道他一毕业就要出国,在美国完成他的research,可是,这些对未来的把握,我是直到 10年下半年刚刚开始模糊形成,浪费了多少年!?来到美国后,我发现这个学术圈里的精英,都是对自己人生每一步该怎么走有一个很清楚的 calculation,他们在2年前,就能很清楚的预计到自己以后要去哪个学校,申请哪些实习,发几篇paper,如果,人生,也如数学一般要精准计 算,能避免多少无用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