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4:15 | 查看全部
真正想做的人,其实什么都不会说

  文/河蟹娱乐

  周六晚上回南京,在候车大厅看到一队自行车爱好者,穿着专业的衣裤鞋子,拎着自行车前轮,有说有笑,浩浩荡荡。

  上了高铁后我和其中的一个女孩子攀谈,原来他们是从南京骑到镇江,然后坐火车返回。这只是他们周末的一个小旅行,他们还去过山东、河南、浙江、安徽。

  我看着姑娘晒出斑点的脸颊和稍显壮硕的大腿,觉得羡慕,发出了“哇,你们好厉害,真是羡慕”的感叹。姑娘笑笑说:“这有什么难的?你也可以!”

  我说:“我没有自行车。”她指指另一个高个子男孩说:“你看他,大伟,他也没钱买车,都是借别人的车骑。”“啊?这样也行?”她笑了:“为什么不行!我们每次骑行不是所有人都会去,他就借那些不去的人的车。一辆好车几千块钱,他还是个大学生,正自己偷偷攒钱呢!”“我没经过专业的训练,坚持不下来!”“我们今天出发的时候是二十几个人,中途有几个坐巴士回去了。坚持骑到镇江的有十几个,还有几个骑行回南京,觉得体力不够的就坐火车。现在公路交通很方便,坚持不住就坐车回去呗。”听她这么一说,我似乎再也找不到任何借口。

  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大学室友。一天她在一本旅游杂志上看到了一张照片,是一个女画家在巴黎街道边的小咖啡馆里给路人画肖像的工作照,喜欢得不得了,剪下来贴在床头,每天都和我说她要去法国当画家。我们当然都笑她做梦,并不断告诉她,那些她比我们更清楚的事实:你父母是工薪阶层,出国要花很多钱,况且你根本没有画画基础,法语也很难学,就算去了法国也不一定能留在那里,搞不好还是要回来……她不理会我们,在我们都为拍摄毕业作品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她报名学法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4:24 | 查看全部
有一次我和她在图书馆熬通宵,我写分镜头,她在啃法语书。我熬得两眼发直,一抬头看到对面的她:左手边是一个大大的书包,高中生才会用的那种双肩背包,右手边是一个从学校跳蚤市场上淘来的电子词典,面前堆着两三本法语书,一边念念有词一边写写画画。那一刻我被她感动得一塌糊涂,觉得她一定会成功。

  去年她赶回来参加我的婚礼,并送给我一幅她画的画。席间我们出来吹风,她头发烫成了大波浪,指间夹着一支长长的女士香烟,一点都看不出当年书海里啃字典的小女生模样。她说:“你记不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个在图书馆熬夜啃书?我觉得你认真画分镜头的样子真好看,我差点动摇,想留下来和你们混中国的影视圈,哈哈!幸亏……”我接下去:“幸亏你坚持住了!”

  她现在是一名摄影师,偶尔也在广场上给人画肖像,她说欧洲经济不景气准备回国,她说她还是没学会小舌音,她说你们都结婚了就我还混呢……临走前我们俩都哭了,她说她很想回来。而我知道,她不会真的回来,因为,如果她真的想回来,一定会订一张机票,就和当年她二话不说,到处借钱去报法语班一样。她的人生已经和我们不同。

  我们总是一边抱怨生活的无聊一边羡慕那些行动者,一天当中做出的最大的努力就是思考中午该吃西红柿炒蛋盖饭,还是炒米线,而每到夜深人静时扪心自问,又懊恼得恨不得去撞墙,并且咬牙发狠明天一定要怎样怎样。

  当我们说“我想怎样怎样”的时候,其实并不是真的想,而是想让别人看起来我们仍有雄心壮志。真正想怎样的人,他们总是什么都不说,一扭头找人借辆自行车,骑着就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4:34 | 查看全部
做自己人生剧本里的“狠角色”

  文/李丹崖

  一辈子不长,我们要学会狠狠爱自己。

  狠狠爱自己,不是疼惜自己,而是磨练自己,锻打自己,做一柄开疆破土的王者之剑,而不是让自己像一堆破铜烂铁一样被“贱卖”.

  生命苦短,何不励志。最近读李维文先生的《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一书,让自己“心智”跟随“眼球”狠狠励志了一把。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国际巨星成龙开班收徒,破例把一位女弟子收入门下,在一般人看来,女孩子吃不了苦,不擅长做“打行”,成龙缘何为收下她。原来,在众人训练、拍戏都很疲惫的时候,这位女弟子时刻精神抖擞,容光焕发,想一个疲惫打不败的人,她时时刻刻给人这种状态,自然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当然也“感染”了成龙。这位女弟子的名字叫徐冬梅。

  有个小品说,女人一定要对自己狠一些。可是徐冬梅对自己狠一些的方法与别人不同,别人体现在“花钱”和“生活奢侈”上,而徐冬梅是“花时间”和“奢侈”其灵魂。

  生活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剧本,它不是钩心斗角的的宫廷剧,也不是煽情的青春偶像剧,更不是搞笑剧,相反,它有时候更像是一出“苦情剧”——不是一味地渲染哀怨,赚人眼球,而是用挫折积淀自己的高度,赚足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做的人,才是人生的狠角色,才会做自己的精彩主角,而不是被牢骚和屈辱牵着鼻子走。

  做自己人生剧本的“狠角色”,并不是“傻狠”,“傻狠”的人,多半“很傻”.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狠”的人,“狠”得有骨气,“狠”得有力道,而且,还要“狠”得有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发狠”.

  看到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位心理学家发现,在一家老人院里,每逢节日,死亡率相对于平常,要少得多。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通过调查才知道,原来,几乎所有的老人总会对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国庆节等之类的节日充满期盼,为了等到这样一个个开心日子的到来,他们会想方设法挺住自己。原来,正是因为这样一个目标的存在,才让这些老人狠狠“坚挺”一把。

  其实,有很多时候,挺住,就意味着一切。活过厄运,活过对手,活过心境里那个自卑的自己,你就强大了,你就涅盘了,你就所向披靡了。

  对自己狠一些,生命的轨迹就更深一些,给这个世界留下的光辉印象就更鲜明一些。悠悠浮生,对自己“狠一把”又何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4:43 | 查看全部
 让早晨从早晨开始

  文/古尔浪洼

  我常常碰到早上睡眼惺忪来上班的人。有些揉着半睁半闭的眼睛,有些则是顶着凌乱的头发,还有些,坐在电脑前面,发半天的癔症,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就连开电脑的动作都显得迟缓。更有些极品的哥们,两只脚上穿着不同款的袜子,上班跑到上司处汇报工作,还会从背上滚出另外一款来。

  这都不是个多大的事情。最可惜的是,有很多人,整个上午工作效率偏低,工作思路凌乱,工作质量低下。八点上班,往往到了十点以后,才会渐渐进入状态。一件需要投入精力的工作,刚开始没多久,中途又得打住,开始午餐了。午餐后,精神往往又要困顿一会儿,才能进入到较好的状态。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还有下班前焦虑症,离下班还有一个小时,或者半个小时呢,他就开始坐卧不宁了,要么手上的工作集中不了精神,要么觉得半个小时、十几分钟做不了什么事,干脆不做,不如等着下班好了。还有些“早晨从晚上开始”的交际家们,则开始在QQ上,skype上,或者干脆在豆瓣的我说上,开始热聊晚上聚会的地点,晚上美食的去处,或者大肆讨论一天在公司的趣闻、糗闻与奇闻。而后,一天的工作,就这样草草结束了。

  我常碰到很多职场人写email给我抱怨工作之无趣,也常在论坛、小组上看到,很多人在上班时间大谈上司之不公,琐事之无聊,工作之无趣,时间之难耐。

  其实,在拥有时间这件事情上,每天,全世界的人都是公平的,没人能多得到一个小时,没人会少掉一分钟。难耐与不难耐的,其实不是时间,而是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我们所持有的心情。君不见天才如乔布斯,勤奋如乔布斯,至死遗憾的是,上帝没有多给他一点儿时间。也只有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我们唯一可以公平拥有的资源。当它到达我们手中时,区别是,有人善用了它,让它产生了巨大的价值,有人没有,如我开篇叙述般,不懂珍惜,不懂利用,轻易将之挥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00 | 查看全部
 除非天才,我们大部分人在工作上取得成绩之间的差异,不是禀赋,不是出生,不是运气,而是对待时间的态度。很多年前,我还很年轻,还偶尔为命运不公感叹的时候,我的一位老上司告诉我;“人跟人成就的差异,在八小时之外。”我从此懂得,只斤斤计较于工作八小时是不对的,除非你想混迹在最不出色的那群普通工人里。所以,我在八小时之外,开始努力用功。别人玩游戏的时候,我啃专业论文,别人牢骚满腹的时候,我爬在宿舍的床上写项目方案,改进措施。

  很多年后,当我开始也参与管理工作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很多人还没搞清楚一个更加基本的常识:工作成绩,首先在八小时之内取得。何出此言?我们其实只要善用好每天上班的八小时,就可以做得非常不错。因为我们现在比过去,拥有了更便捷更强大的工具:电脑,互联网,移动终端,无线打印,云端存储……这些工具,可以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完成我们刚参加工作时需要大半天乃至好几天才能完成的打字、推演、传送、审批等等的工作。而且,我们现在拥有了更加自由、宽松的工作空间:差不多人人有电脑,可以自由上网,无国界交流……但我却常常发现,很多人做工作的效率甚至比我们用笔推演的时代都低了!过于宽松的环境使得意志力薄弱的人更加难以自控,强大无比的现代科技,变成了新式的牢骚工具!这是件多么遗憾的事!

  实际上,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的应用带来了更高的挑战。最大的困难,不是我们无法掌握它,而是我们不知道怎样驾驭它,善用它。比如强大无比的网络,快捷方便的电脑,给我们带来了几乎无时差的沟通环境。但科技本身无法替代我们对于时间的驾驭能力,也无法替我们利用时间:比如,早晨,应该如何开始?

  时间应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实践,我们需要锻炼才行。

  我们现在很在乎八小时之外的私人时间吗?我们想在周末陪家人出去度假吗?我们希望陪着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快乐时光,不要总被与工作有关的电话骚扰和打断吗?那么,先学习如何利用好工作中的八小时,让那8小时发挥应有的效率和价值吧!珍惜那早起上班的时光吧!把闹钟调早五分钟,梳个漂亮的头,穿双自己喜欢的袜子,喷上淡雅或者热烈的香水,带上神采奕奕表情,展开开机就要能作业的专业与技能,吃饭或者聚会的事放在八小时外讨论,先把手上的一切统统扫清……简而言之,让八小时变成八小时,让早晨从早晨开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11 | 查看全部
每个人都有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

  文/鲁先圣

  每一个人的际遇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同的,有的人一生风平浪静,没有大起大落的惊喜和伤悲;有的人一生则跌宕起伏,波涛汹涌。

  当自己处于那种险恶境遇的时候,应该以怎样的心态看待?是心平气和、坦然受之,还是怨天尤人、牢骚满腹,或者责怪命运的不公?

  在古印度的智慧中,有一句话是,不同的际遇,都是上天给你的不同考验与磨练。人活在世上,必须有一种想法:有结果的努力是锻炼,没有结果的努力是磨练。不论处于什么境遇,都应该咬牙挺过来,因为每一种际遇都是成长必须的元素。

  有一个佛教的故事。在大森林中,有一个兔子家族,因为常常遭受其它兽类的攻击,而它们又没有任何能力对抗敌人,几乎每一天都有成员丧命,每一天都在为躲避攻击而疲于奔命。它们实在难以忍受这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一致决定去不远的一处悬崖边,跳到深不见底的湖水里自杀。

  不论老幼的兔子们都同意了这个决定,都很悲壮地跟随着兔子王去悬崖边。

  可是,就在它们来到悬崖边,一起要跳下悬崖去的时候,那些正在湖水的边上玩耍的青蛙和鱼看到那么多的兔子站在悬崖上,个个惊慌地逃开水边游到湖水的深处去了。

  正准备带领子孙们跳悬崖的兔子王突然领悟了。它回身对兔子们说:大家看到了吗?还有比我们更胆小的生命呢,它们害怕我们,我们为什么要死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20 | 查看全部
兔子们也一下子领悟了,跟随着兔子王,原路返回,欢天喜地的跳跃着奔向它们世代生活的森林,而且,它们从此变成了一只只快乐幸福的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所有那些在生活中失意的人,总是悲观地怨天尤人的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的人:你永远不是最不幸的人,你也永远不是最幸福的人。不论你的处境多么优越,总有人比你还要优越;不论你的处境多么悲惨,也总有人比你更加悲惨。

  当我们为自己的眼睛不够大而烦恼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身边正有一个盲人经过。当我们为自己没有挺拔的身材而自卑的时候,也许正有一个侏儒向我们走来。当我们为没有钱买一双高档名牌皮鞋而忧虑的时候,也许我们的身边正巧有一个失去双腿的人以手当足蹒跚着前行。当我们为自己没有洪亮的声音无法成为一个演说家而忧心的时候,你想到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聋哑人了吗?

  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当你感觉自己多么不幸的时候,世界上比你更加不幸的人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只不过不同的是,他领悟了生活中的最普通的哲学,学会了珍惜,所以,尽管他只拥有一点点小小的优点,他的脸上却是灿烂的笑容。

  世界上永远没有完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和局限,也都拥有让别人羡慕不已的东西。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总是把自己哪怕很微小的优点当做宝贝,像呵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一个悲观的人,总是看到别人的优点,而对于自己的优点则熟视无睹。

  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的世界上,就永远是明媚的阳光,我们每一个人的脸上,就都永远洋溢着美好的笑容。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快乐幸福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29 | 查看全部
我的奋斗,是为了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牵扯两篇关于奋斗喝咖啡的老文,但作者更提出另一个观点:为了让自己拥有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能力,又始终保有不去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自觉。

  星期天和老公去市里,一是中午和同事一起吃饭,二是去买两件换季的通勤衣服。因为听同事说用某行的信用卡,去那个咖啡店可以打半价,两个人也就二三十块钱而已,所以,还准备第一次去咖啡馆小资一下,边喝咖啡边看会书。

  起先,一切按计划进行,逛街累了就开始找那个半价的咖啡店,烈日下走了十多分钟终于找到了。为了确保同事的消息准确可靠,一进去我就问收银的服务生:“用**银行的信用卡是不是能打半价啊?”服务生抬头瞟了我一眼,说了一句:“那个活动结束了。”然后等着我们点餐,我看看老公,说“那走吧”,就拉着他出去了。

  出去后,老公找了个阴凉的地方,开始用手机查团购和优惠券,查了半天找到一个还算近的另一个咖啡店有团购,也不算贵,于是大手牵小手又开始找,所幸那个咖啡店是离得挺近,不一会儿就找到了。

  于是两人横冲直撞进去坐定,服务生拿过来两份菜单,问我们喝点什么。我随口一问:“团购券可以用吧?”没想到,悲剧再一次发生了,人家说:“哦,团购的仅限星期五使用的。”我再一次看看坐在对面的老公,“算了吧,就在这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38 | 查看全部
我承认那个时候我心里是纠结了一下下,毕竟人家服务生都把菜单拿来了,还拿着笔直挺挺地站在那等我们点,但一下下的纠结之后,我起身对他说了句“不好意思啊”,又拉着老公走了。

  出了第二个咖啡馆,我忍不住怪了老公两句,怎么也不看好什么时间能用啊。老公也有些内疚,一个是因为没弄清楚团购的限制,一个是觉得我不过想喝杯咖啡,进了两家都没喝成,让我受委屈了。于是,笑嘻嘻地说:“老婆,既然没有优惠,咱们还不如就去星巴克吧。不就七八十块钱嘛,老公请你。”

  说实话,他说的有道理,没有优惠的话咖啡馆价格差不多,还不如去星巴克凑个热闹,满足一下俗不可耐的虚荣心。而且我们现在的收入,其实七八十块钱喝杯咖啡也很正常。我再一次动心了。

  可是!花七八十块钱喝杯咖啡,我还是觉得很贵!很不值!很心疼!于是决定不喝了,不就是个咖啡吗?本小姐单位有八千多块钱的咖啡机现磨星巴克咖啡豆的咖啡,偏偏要去咖啡馆喝什么喝,想喝了,就趁领导不在时偷着喝呗。老公不同意,说这么点要求还不能满足老婆吗?

  突然,我灵机一动,星巴克有没有优惠啊?老公马上打开手机搜起来。神奇的是,居然真的有!用某银行的信用卡可以买一送一!!于是我们再一次兴冲冲地出发了!结果到了星巴克,又被告知,人家是旗舰店,不参加这个活动!

  我彻底绝望了,折腾了四十多分钟,不仅没喝上,还风吹日晒,又累又热又渴。结果是,我们冲进对面的KFC,每人买了一份9元午后套餐。抢到座位后,感觉真是幸福,“老公,你看,我们18块钱就买了这么多好吃的,两个饮料,两对鸡翅,这要是在咖啡店,一杯咖啡都买不了。”老公也特别二地装小男童地说:“是呀,老婆最聪明!老婆最贤惠!耶!”

  曾经有一篇很火的帖子,叫《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记得第一次在网吧看到那篇文章时,我对着屏幕泪流满面。那时我大二,寝室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电脑,写作业就去学校机房,想上网玩点别的就去校外的网吧。

  后来,又有一个人写了一篇回应,叫《我奋斗了十八年,不是为了和你一起喝咖啡》,也看得我泪流满面。那时,我大三,我有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但每天中午还是在食堂只吃一个素菜。

  折腾了半天也没喝成咖啡这件事,让我想起了那两篇文章。我承认,赶时髦地非要去咖啡馆喝咖啡装小资是很可笑的事情,也承认可能我的求学、工作,一路上的经历还算不上什么奋斗,那么,这些经历,到底是不是为了和谁一起喝咖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9:45:48 | 查看全部
我没有那么清高,我无法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追求自己内心的平衡,而不是为了和谁比,无法说我从来没有羡慕过谁。但我也清楚的知道,那一切经历真的并不只是为了和谁一起喝咖啡。

  两篇文章中,让我流泪的部分,都是作者叙述自己刚上大学时什么都懂,和其他同学有差距的部分。因为那时我也一样。所以大一和大二那两年,我的作息基本和高三是一样的,早上不到六点起,没有课的时候就去自习,晚上十一点回寝室。

  那时家里经济条件也很不好,所以我去尝试过卖手机,贴海报,后来去做家教,为了做一个小时的家教,花来回三个多小时的路程。那个在国贸的黑夜里,在冷冷的寒风中,望着灯火通明的高楼大厦,我懦弱的眼泪流在了心里。

  后来拿到了奖学金,保研,出国,我清楚地知道这些都是很多孤独的日夜所换来的,想要得到这些,靠的都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老公也是一样。只不过,也许终究是男人,他比我更能够坦然接受,不觉得自己的奋斗是苦,是值得炫耀或者博取同情的事情,更不会抱怨,不会否定,不会自卑。大学四年,他吃了四年的馒头,用他的话说,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选择。

  近两年,我们的经济条件变好了,如果因此我不再那么节俭了的话,老公则依然保持他质朴的本色。但他节俭却不吝啬,对除自己以外的人都很大方。就像今天的咖啡,我想喝,是虚荣心在作祟,而他,则完全是为了满足我,让我高兴而已。

  而维持我们在一起的,可能就是这种,不论我们挣多少钱,都还是觉得七八十块喝杯咖啡真的很贵,也不会花几千块买个包包的观念,不是因为没钱,是因为没习惯,因为我决定喝之前,总是会想到在我家乡,不舍得花一块钱坐公交车的老爸老妈。

  至此,我好像还是没有弄明白,我所付出过的努力,到底是不是为了和谁坐在一起喝咖啡。我想,也许我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能力,又始终保有不去喝这样一杯咖啡的自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