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6:28 | 查看全部
 3、再就是家里在党政机关做干部的孩子,最大的优点是有礼貌,会说话,不太会唐突,比较有眼力劲儿,个人气质比较好,但是有时候有耍小聪明的时候,因为年龄小,很容易被年长的发现,褒贬不一。

  4、家庭知识分子的五六个孩子,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时间后,都不太受实习部门的待见。原因有那么几个:一是没有眼力劲,二是相对自我感觉比较好,但是有时候会因为言语不懂得分清场合,和年龄差别,说出一些比较固执,和一些让实习部门尴尬的事情。

  其中印象比较深的一个女孩子,父母是中学老师,自我感觉良好,对于安排的跑腿工作,说三道四,和谁说话也顶着来。弄得实习部门强烈不满,弄得很烦,最后没办法,只好让其检查消防器材,后来因为嫌辛苦,觉得不公平,找我谈话,最后我给的答案:如果不愿意接受,回学校吧。后来每天都迟到,自己就退出实习了,这是第一个自己退出的,也是唯一的一个。

  很奇怪的性格,后来了解到这女孩子毕业后一直留在省会没有回老家,也没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好像在去蛋糕店工作了一阵,后来又去摆地摊,在后来就一直考研究生,再后来就没有她的消息了。

  小胖和他爸的故事

  和这个女孩截然相反的是个男孩,个子挺高,是个小胖子,喜欢笑,整天哈哈的。这家伙当初主动要求干大堂经理,因为姓齐,按照约定俗成就叫做齐小胖吧。当初我说大堂经理挺累,他还自动要求,说可以减肥、照顾女同学。然后说自己太胖,不适合干细致工作,呵呵,就是这个小家伙告诉了我什么叫做“人熟是个宝”,什么叫永远都笑绝对没错的。

  这个孩子,家庭条件不错,父母开了一家不错的家居饰品店。当然这个小家伙学习也蛮好,从二级城市来到省会上大学,这孩子的性格很有意思,那他开玩笑,从来不会烦,见谁都笑呵呵的。这个孩子后来虽然没能留在银行工作,但是因为性格好,因为比较活,虽然没有进来,因为家庭条件可以提供一下支持。他在银行实习的六个月,混了个和谁都挺熟,最后因为在银行实习,自己开了家公司,主要是给银行安装提款机。因为这行业是个稀缺行业,一旦坐上了,就很难别人再代替。

  一年的时间,小家伙买了房子,结了婚,也是时常给我打电话。因为当时他想做这个,和他爸爸交流了意见,因为和我比较熟,他爸爸专门跑来找我,请我吃饭,也就是这次吃饭他爸爸教给他,也是教给我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熟就是个宝”.

  他吃饭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奉承话,然后喝了点酒,就说到了自己没文化自己如何干成了一个家具城。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胖的爸爸应该有点思维含量,他告诉我说:小胖学习挺好,是个好孩子,估计想留在银行,家里没有门路,但是既然有条件在银行实习了,那么自己在省会也没啥能量,就让这个孩子希望能从银行的下属相关业务中找点什么做,从来没有听说过银行会欠债不还吧,当时这个思路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当时就很有耐心的听了小胖爸爸的话,与其说小胖这孩子不错,还不如说小胖的爸爸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6:38 | 查看全部
下面是小胖爸爸给小胖的规划:

  小胖开始进银行实习,让他爸爸很高兴。当问他爸爸说做哪个部门的实习的时候,他简略的时候告诉他爸爸,他爸爸不了解银行,但是听小胖说完。立马就觉得实习嘛,最重要的是弄个脸熟,去大堂站着吧,这样银行的头头可以经常见到你。这就是胖爸爸的指导,别的部门银行的头头估计不是能天天见着吧。后来因为实习时间长了,小胖也听说最后留下没几个,再次回家和他爸爸聊这个问题,胖爸爸说:我们和银行工作的那些说了算的没有关系,估计也不差我们家的这点礼物钱,老爸没有本事,能让你留下,小胖,人活着就这样,各有各的命运,不要在想着留银行了。但是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银行也是一家单位,也需要和别人合作,小胖你捉摸一下银行有那些外联公司给银行提供服务,如果可以,争取着半年你看看银行都需要什么业务,争取找出这么一个。小胖的思维转的很快,接受了他爸爸的意见,从那开始,小胖就开始注意办公文具,什么消防器材,什么摄像头安装,什么纸张销售,等等诸如此类。

  最后发现了提款机安装,每装一台的费用不低,但是还是每次都换不同的人,头脑形成了这个思维,告诉他父亲,他爸爸过了几天就来到这里,请我和小胖的主管吃饭,又是送礼,又是吃饭。把整个事情弄明白的时候,在离小胖毕业还有俩月的时候花了20万给小胖开了公司,因为他老爸有家具城的资质,有装修的资质,很快通过小胖找到我和小胖的主管,然后找到了主管的副行长,拿着公司,拿着资质,比装一台比原先便宜五百块的价格承包了我们银行的提款机业务。同时因为相互银行的往来,我们也给小胖介绍了合作银行。

  因为这个关系,小胖经常来找我,我曾问起小胖怎么那么听他爸爸的话,小胖说其实就是觉得在老家周围邻居亲戚、朋友中老爸算混得很好的,老爸自己没啥文化,但是能领着几十个员工干,有几把刷子,从小认为爸爸挺能的。再就是小胖很喜欢说一句口头禅,就是自知之明。也是胖爸爸经常说的那句咱得有自知之明。

  小胖有个好爸爸,能给钱,还能发现商机,能让小胖当个小老板,正是他爸爸说的那句:我生的他,了解他,他挺适合自己干,咱也得有自知之明,进不了银行,就合作呗,在省会做个小老板,总比在下面做老板强吧。人得有自知之名,抓住任何机会,这是小胖和他爸爸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6:47 | 查看全部
周周的工作

  就是这群孩子工作了一个月之后,大多开始隐约地知道,这个群体有可能留下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因为在这里实习,多少了解了商业银行的工资,待遇,相对其他单位还是很有诱惑力的。

  和小胖那样的理智派很少,当然这种理智来源于父辈的见识,父辈的能力和经济能力和人生智慧。这种孩子很少,就那么一个,大多数孩子,也包括我们这群成年人,都会为了一个飘渺的希望,希望自己比较幸运,去努力去争取。

  也就是从这些孩子中,我获得了一个很有价值的思维。如果有能力一定去争取,因为既然大家都说这件东西好,既然世俗的认知都认为它是好的,那么它一定是好的,不要去自认为自己能够自己打拼出另外一个天地。如果全面衡量觉得这块蛋糕争取不到,立马要转换思维,不要做自己力有不逮的事情,因为努力了,争取了,你的条件达不到,最后伤心还是你自己。这一点很重要,很重要。

  也不知道是出于好心善意,还是出于什么,差不多每个孩子,开始知道我手里有名额,当然这件事,目前只有我和副行长知道,只有两到三个,从那天开始我的办公室,和我的手机开始忙碌起来。刚开始被要走的几个孩子,自然是拉着家长,拉着银行的同事,开始一次次要约我吃饭。这个是自然,人之常情,我知道我自己那点权利,只有两个名额,这个我谁也不想得罪,就一直开拖,找个理由告诉给我电话的人说:我没有这个权利。接着也有孩子的家长,开始直接会找到我的家,提着东西,呵呵,鉴于我手里那点可怜的权利,这礼物我没法收,即便能收,也不想这样,因为我觉得我确定一个孩子,那么就意味着另一个孩子要去满世界的面试,也许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孩子,心有不忍,呵呵。

  这时候,当狼多肉少的时候,就完全体现出一条定律:小狼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老狼。

  周周一个女孩,家就是本地的,母亲在某物价部门担任处级干部。这个女孩子家教不错,穿着打扮很时尚,重要的学过芭蕾舞气质很好,有点那种好女孩的感觉,很有礼貌。我对这个女孩子最大的印象就是:家教一定很好,总是那么不紧不慢。

  当这个消息流传到周周的时候,让我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孩子不错,只是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条件,要爸爸或者妈妈很不错才是绝对的硬性条件。实习的第三个月,我接到了行长的电话,是大头一把手的电话。告诉我周周表现很好,必须要我把实习说明给她写好,我这时候耍了点小聪明问行长:我对这个女孩子没有什么印象,长头发,短头发,是哪个啊?行长说了一句,那个样,就是那个周周的女孩子,反正不是长头发,就是短头发,记住吧她的实习报告弄好,就行!哈哈,事实上行长也不认识这个女孩子是吧,为什么行长直接打招呼,后来副行长给我说到,周周的妈妈的是物价部门的处长,通过关系找到银监局的某位副局长,这位副局长直接给了行长电话,大头只有点头的分,既然硬性条件够,别的都不重要。第一个,这是第一个,后来更是听说,这个名额确定了,周周填了工作合同,周周的妈妈,爸爸,和银监局的副局长,我们银行的几位行长,喝了一顿,挺清楚是周周签了正式的合同,人家才请客啊,小弟级别太低,这种高级别请客,没小弟啥事。

  找工作,好工作,搞定一把手,如果主管部门和本单位一把手打招呼,几乎十拿九稳,说不准单位还得巴结你。从此周周去了六楼,分行办公室,主要负责和政府部门的联系工作,当然这里面其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大家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周周现在我的同事,找了个省政府的小伙在谈恋爱,小伙子也是那种家庭,呵呵,在下看来前途一片光明。

  当然周周的也有下插曲,就是实习的时候和同学恋爱了,哈哈,让其妈妈找了那个男孩子……自然就是几个月的恋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6:58 | 查看全部
治国的故事

  如果一对父母能把孩子起名治国,那么对孩子的期望一定很大。治国是学校的班长,也是学生会干部,篮球打得很好,皮肤黝黑,很精神,很勤快。在风控部实习,很不错的孩子,经常看着抱着一沓沓的资料跑上跑下,风控部权利最大,业务最多,资料,文件自然最多,这点比较累,没完没了的复印文件,没完没了的开会。治国被安排在风控部实习。

  风控部几乎是银行工资最高的部门,因为要求的太多,当然饭局最多,当然部门收到的小礼品也最大。治国家是农村的,从小学习很努力,篮球打得很好,在大学里成了一个公众人物,在这群女孩子中也很受欢迎,当治国听到实习名额的时候,这个消息是从风控部老总那里听到的,好几次下班的时候,看见他在我停车位那里,见了我就打招呼,连着好几天。

  我知道他想干什么,有一次我说坐我的车吧,正好经过你们学校,这样不用打车了。那天正好我老婆去岳母家看孩子,我也没饭局就是想开车转悠一下,就拉上他了。刚开始孩子很拘谨,很拘束。我说在风控部很好吧,好好努力争取留到风控部,那可是银行最夯的部门。治国接着这个话题开始了他的语言。快到学校,他说大哥到这请你吃饭吧。当时我觉得这孩子挺有意思,一路说了那么多敲边鼓的话,到学校附近说请我吃饭,肯定这孩子盘算着附近的饭店很熟,在经济范围内请我吃饭,可是一想银行一月就给他们800块钱的实习工资,还不知道有这八百家里还给不给生活费。我说我请你吧,等你上班了,再请大哥。就这样没有听他选择的饭店,我选择我熟一点的一家饭店。开始我一场谈话。我说开车我不喝酒,让他喝点,刚开始还拘谨,喝了一瓶啤酒后,治国讲起了他的身世。

  家农村的,还有个弟弟,父母纯农民,父母对他有很大的希望,通过在银行的实习,觉得要是能留下真的再好也不过了。这时候我突然心里很压抑,不知道该对他说什么,他还是个孩子,没有经历过几次饭局。我劝他喝了两瓶啤酒后,就给我开始掏大实话,告诉我风控老总说告诉其名额的事,说如何如何想留下,说自己上学如何的努力。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这孩子不讨厌,但是总是说自己,还太小,太渴望留下工作。突然有点不忍,但是我能说的只有好好表现。最后我告诉他,我说你们部门的老总,风控的老总在行里很有分量,他比我管用。]自然我只能说一堆空话套话,就在他的诉苦中我把微醉的他送回了学校。

  后来治国跑我家里来送礼,一条烟,还有一些土特产,我没有收。后来还因为一次外联活动,给他报销了500块钱。后来风控的老总说,治国给他送了一些土特产,风控老总的老婆嫌不干净给扔了。对于老总来说那是个笑话,但是我知道,治国你在学校也许很优秀,你这孩子挺努力,但是在这个拼家庭的社会,也许已经没有这份工作了。因为风控的老总觉得这孩子挺傻,送礼送了一些扔货。

  治国很勤快,也会说话,在学校做学生干部,要是在三十年前也许前景很好,但是现在,治国没有人稀罕你的土特产。治国,这不是一个使劲干别人就说你好,肯为你说话的时代。治国长得很帅,男孩子没用,没有人指导他,没有人告诉他怎么去做,什么事都是他去摸索。也许治国以后会出人头地,但是40岁之前他的命运已经确定了,要让现实碰到头破血流在知道社会的真相,才能磨合好自己……

  治国后来没有留下,几经面试找了一份保险公司的工作,很辛苦,后来逛街见过一次,看得出感觉挺累,挺辛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08 | 查看全部
但是我觉得治国还可以,我就想不通,为什么风控老总不肯为其说句话?如果他说的话,我也许会给他点助力。这是后来的我和风控老总一次饭局的谈话,风控老总说有一次看见治国把接待用烟,往口袋里塞了两盒,这事让他彻底的否定了治国。后来我让小胖问治国拿烟做什么,小胖给我的答案是治国想回家的时候带给父亲抽,因为中华父亲没抽过几次,我当时的感觉,真是觉得一个字:哎…

  还是小胖点醒了我,说治国家不是很好,也没啥坏心,就是想给父亲那点烟抽。我一下明白了,风控老总懒得去明白,也不想了解,这孩子为什么把接待烟装走,但是这个细节让他彻底否定了这个优等生,这不是什么大事,但是这个细节让其觉得治国讨厌。

  治国觉得有那么多中华,父亲抽烟,不经意拿几盒给父亲,让父亲抽一下好烟,本来就是接待的,和偷也压根没有关系。但是就是治国的这份孝心,让治国的形象在他们老总那里大打折扣,让治国没有了机会。

  我问小胖你拿吗,小胖说自己买不行啊,这种东西作为实习的拿了不好,反正就是不好。这就是差别,是小胖高尚不会有那想法吗?是小胖家里可以买,不会去做,治国也许也知道拿不好,因为自己只是实习生,但是烟很好,自己买太贵,出于孝心,其原因还是家庭吧。

  后来我知道是因为这件事治国的老总烦了治国,一句话也没说,我也无法再为其说话。这个结果,真的有点无以名状,是家庭的原因,还是什么?我也没弄清楚,这孩子挺可惜。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听得进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但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他还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给孩子吗,让孩子也一辈子不成功?

  总结了一下,家庭优越点的孩子比较不惜财,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应该更朴实一些,但是通过观察这些孩子,在联系到自己的朋友、同事,真的,家庭条件差些,大多都是有些狡黠的,做事心理有很大的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对父母来讲是好事,比较节省,但是对自己发展,交友,人生态度是一个很大的思维框架,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一生。思维方式差异就更大了。

  例如小胖的爸爸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小胖的教育。自己出了哪些问题要怎样修正。如何有自知的能力。这群孩子大多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别的,而且一般不会思考自己的毛病。两种思维方式都自成体系。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所以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维方式是优秀与否的根本决定因素。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17 | 查看全部
小东和原子的故事

  小东是个男孩,家境不必周周差,也许还强点,但是这是唯一一个可以留在银行,但没有留下的孩子,还是因为家境。这个孩子很幽默,不讨厌,据说已经家里给协调好了关系,可以留下,最终他的老干部爷爷,没有同意他留在银行。毕业后拿着红头文件去了南京某指挥学院,深造了一年,取得了研究生学历,然后分回本地,去做了军人。单位是后勤部,很舒服的单位,很惬意,分了一套房子,找了个军官做老婆。

  有个插曲我得讲讲,小东一直很喜欢一起实习的一个女同学,当然后来小东后来去南京,恋爱还是继续的,后来小东回来家庭父母知道这段恋情。那个女孩不错,但是小东父母的家庭会议的结果就是一个,坚决不允许,理由是女孩家是县城的,对将来小东的发展没有什么助力。为此小东和父母拍了桌子,闹了一场,但是连续的家庭会议,连续的压力,包括小东父母不让小东带女孩回家,维系了几个月,小东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然后小东开始了一次次的相亲,最后是一个爷爷战友的孙女,一个同样在军队的女孩和小东谈起了恋爱。这女孩子家境比小东还好些,家里有好几套房子。女孩现在的专业去了国家开发银行,小东还在部队,只是打电话联系,说结婚后转业,去机关吧。问他说怎么样,没觉得咋样。

  但是从原子那里看,当初幸亏听了父亲的话,如果就和那个同学好了,弄不好原子的路就是小东的路。小东很喜欢对我说:听爸爸的吃饱饭。

  原子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家是乡镇的普通家庭。这孩子很聪明,或许说有心计,小孩实习的时候嘴很甜,这是给我的印象。在我们这里实习的时候,最早想追周周,很可惜没追到,追了一个同一个市区来的女孩。两个人实习的时候就拉着手,还没毕业原子就带着女孩子回了家,还没毕业两家老人见了面,刚毕业,原子就通过父母家拿了十几万,付了首付买了房子,然后顺其自然的和女孩子结婚,七月毕业,八月结婚。那时候,小胖,小东都很羡慕原子,可是这种羡慕没有维持多久。因为结婚了,原子的父母就催促让原子当爸爸,当然原子的岳父母也是这么想的。

  很快原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最近听小东、小胖说起原子,已经没有了羡慕,都在叹息,说原子要不是听家里的,现在不至于那么累,太累了…哎…

  两个人的评价都是:哎…

  原子毕业后,找了一份某大型国有企业做推广,也就是营销类的吧,收入还可以,原因这孩子很活,很聪明。但是因为家里的一再要求,老婆怀了孩子,没工作几天,就怀孕了,也就没了工作,等着生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27 | 查看全部
 孩子生了,原子最早做了爸爸,可是原子也开始知道了什么叫承受不了。

  原子有房贷,现在有了孩子,面临很现实的问题,媳妇生了孩子,那么就需要一个老人带孩子。从媳妇生孩子开始,就已经超过了原子的承受能力,也许原子应该晚点要孩子,那样会更好。但是孩子生了就要养啊,孩子本来是爱情的结晶,却成了原子负累担负不动的开始。

  小胖说:原子生孩子后,小胖去医院看孩子,原子的媳妇就说需要请一个月嫂,差不多价格在这个城市3500左右,月嫂一般最少得俩月。现在的情况是原子贷款买了房子,自己的工资还了房贷,还得供养一家人吃。现在孩子出生了,什么奶粉,尿布,衣服,等等,家庭一切的开销都是原子的工资里面…原子实在是拿不出这份月嫂钱。父母说帮忙出了首付,没钱了,岳父母说的好听,没有钱也出不着。那孩子怎么办,还得管啊,生孩子花了一万多,让原子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只能让老妈和岳母轮流从老家来照顾孩子。因为买的房子小,住不开,一次看一个礼拜。从老家来,这样老家不是爸爸自己在,就是岳父自己在,不管是老妈还是岳母,都是那么心里放不下。

  如果物质丰盈了,孩子的出生,对家庭来说那是很美好,但是没钱孩子生了,那么父母还得从老家来看孩子,这就是一个炸药包的导火线了……

  刚开始孩子出生的喜悦,还能维系。但是随着媳妇做完月子,母亲,和岳母轮流看孩子,也因为,原子真的没钱了,每一样都要开销,房贷、物业费、孩子的奶粉、衣服,一切一切都需要钱。

  原子你还是个孩子,当了爸爸,你的承受能力还太弱,双方家庭一个农村,一个乡镇都没有钱来支持了,矛盾就开始在孩子出生的第三个月开始出现危机。原子的媳妇,想让老人看着孩子,自己也去找份工作,缓解一下压力,但是岳母不干,觉得孩子半岁前不能上班,如果上班了,可能要落下病。这样就有了争执,岳母开始抱怨原子家没钱原子没本事,一个刚工作刚够一年的普通的孩子能有多大本事?家里的钱都付了首付了,这样矛盾就开始积累……

  一切都是钱,钱,钱!还好原子的媳妇顶住压力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关系和背景,只找到了一份千把块钱的工作,但是对家里也是一份支持。

  可是这千把块钱的工作,因为上班,孩子就得老人自己在家看,这样老人看一天就很累,然而下了班,是原子累,媳妇也累,这样又因为刷碗,洗尿布开始起争执。

  女人的幸福活在比较之中。原子的媳妇开始心里不平衡了,生了儿子为什么活得这么难?中午顶着满头大汗挤车做公交累半死给孩子喂奶,吃口饭,还得下午再跑去上班。这时候原子就成了原子媳妇眼中的废物,哪个同学的男朋友,哪个同事的老公都比原子有本事。

  原子为了多挣点,没完没了的跑外,但是又能多拿多少呢,还是挣得不够花的,也开始抱怨,开始抱怨岳母催着要孩子,现在这么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35 | 查看全部
就在这时候,原子的老妈在轮班看孩子,原子的爸爸在家因为自己,可能吃不好什么的引发肺炎。承认肺炎这东西很麻烦,需要住院,这样原子的老妈只能跑回家,让岳母来看孩子,岳母觉得不是自己的班,来看孩子就多少就有点怨气,自然看完孩子,就比较埋怨。事就这么凑巧,原子单位的一个单子被同事拿到,少挣了几千块钱,那天心情不好,回家媳妇和岳母吃完了饭。抱歉,原子,没有了,想吃自己做,或者去买吧。原子只好去自己做饭,这时候原子老妈打来电话,问原子咋样,原子说做饭呢,结果原子的妈妈打原子的媳妇的手机说,那么累了,怎么不给做饭,要累死他吗?就因为这个原子的媳妇也哭着喊,我也累,我受够了。接着就是原子的岳母拿过电话质问原子的老妈为什么弄哭原子的媳妇,马上从电话里吵,变成了原子和岳母和媳妇的对吵。

  这是第一次爆发,吵累了,原子出去给小东打电话说:小东我真羡慕你听你爸爸的话,没有选择那个女孩,接着就是小东听着原子哭了。

  这矛盾开了头,不是你不吵,矛盾就消失了的,矛盾还在,只是不吵压着,但是压不住还会继续爆炸……

  原子爸爸肺炎好了以后,老妈继续看孩子,以为可以平静了,谁知道因为上次的吵架,又要爆发。一次原子下班去楼下打水,结果上楼发现媳妇和妈妈谁也不说话,吃饭的时候,老妈不吃,背对着饭桌,看着孩子。原子问老妈,为什么不吃饭啊,叫了几次,老妈也没说话,原子过去一拉老妈,看见老妈在流眼泪。结果原子就好像明白了肯定跟媳妇有关,就问媳妇怎么回事。刚开始媳妇不说话,原子大声喊了一句:那么大年纪给你看孩子你哪里不满意,要老人哭,你大学对着屁股念了!

  这一句老婆摔了筷子开始大哭,说够了够了累死了!然后老妈也哭说攒了一辈子的钱,换来的就是职责,然后和儿媳妇就开始了争吵。原子把媳妇拉到卧室,把老妈拉到客厅沙发上,原子说那时候,感觉天地都在旋转。起因只是因为给孩子蒸鸡蛋,老妈说老了,媳妇说凑合吃吧,又不是贵族,整天给孩子都这么吃,结果就对着顶了几句,然后就有了这次争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43 | 查看全部
因为吵,妈妈哭,原子借来小胖的车把老妈送回家,再去岳母家接上岳母。岳母在车上阴声怪气,原子多次对岳母说,一根草竖起来还有高低,不管怎么样,小的不能和老的骂吧,希望岳母说说给自己妈妈道歉。可是岳母一直觉得自己女儿委屈,告诉原子,一头老婆一头妈妈,说啥说。

  就因为这个没说,导致了一次动手,原子跑到小东那里住了三天,这其中原子的媳妇没问一句。原子告诉小东说:起先家里不同意那么早结婚,但是原子觉得自己能处理,觉得父母一生过得失败,啥意见都是废话,现在想起小东的爸爸能够阻止小东,真的很羡慕…真的很希望当时家里能给他一个好建议。

  后来原子回家,多次听小东和胖子说,原子其实属于同龄孩子里边能力比较强的,错就错在结婚太早,结婚也不要紧,主要就是要孩子太早,自己承担不了,家里也帮不了什么忙,才活着这么累,现在还是出矛盾,孩子依旧在慢慢长大。小胖对我说:这样下去可能会离婚。小东告诉我:原子这样维持下去,也许哪天会崩溃了。

  原子我给他打过一次电话,问他为什么经常羡慕小东,原子对我说:因为自己内心否定了父母,自己心里实质觉得父母很失败,当初父母希望晚点结婚自己没有听。当然父母没有坚持,结婚了,一直催着要孩子,自己在没有积累的时候,结了婚,生了孩子,这些矛盾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实我还是想说,刚踏入社会的时候,父母的意见真的很重要,如果讲不出道理,这重要的选择的时候,一定坚持一下。原子,我身边这个年龄有的依然在重复原子的另一个版本相同的故事。

  在没有积累的时候,一定不要去做承担不了的事情,要不真的太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0:07:55 | 查看全部
分析背后的原因

  小胖在同龄人中我是最看好的,为什么?因为小胖的爸爸。小胖虽然没留在银行,尽管他也很想进来清闲的工作,但是小胖爸爸的教育给了小胖一个不用忧心的物质环境,所以小胖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为什么开朗,有的孩子为什么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个家长整天抱怨钱不够花,整天说大学的生活费太贵了,整天挣钱不容易,这样苦口婆心压力下的的孩子,内心很阳光,内心很灿烂,不可能吧。

  因为物质条件的丰盈,或者说从没有因为正常的生活消费而受到父母关于钱财的压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相反如果家长以为的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抱怨什么也贵的时候,我很荣幸的告诉这位家长,您在把您的无能贯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国表现很好,为什么做了六个月的部门领导,到了最后都不肯为其说一句推荐的话,因为送的礼物是仍货吗?我想不是,是治国看重小利,要命在那两盒烟上。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意见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烟本身小事情,因为部门领导把治国归类为了:爱占小便宜。从而一句好话不愿意多讲,我深层的考虑过这个问题,治国为什么会拿烟,为什么小东、小胖不会去拿?

  为什么治国会有念头去拿,因为在治国的脑海里“中华烟”是好的东西,是家里不会买的,因为就放在那里,因为有很多,因为父亲没吸过几次,动手拿了,归根结底还是家庭贫困的原因。

  从品德上讲不见得小胖,或者小东,就比治国高尚,为什么他们不会随手拿烟?因为也许中华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很想要的东西,小东的爸爸是副厅级干嘛,估计吸烟都应该比中华好,而小胖家里开着家具城,应该是经常请客送礼的。小胖的潜意识思维,这烟家里可以随便买,所以小东和小胖不会去拿,治国的意识里是这是好烟,爸爸没抽过几次。问题的深层原因不是什么品质,是内心看待这烟凸显的心理价值,治国被看见了拿烟被归类,其实深层次还是家庭能够提供给孩子看待物品心理价值的问题,就是治国的心理价值让其做出了拿烟的举动;还有就是治国这孩子不傻,懂礼节,知道送礼,为什么送的礼物被扔了?原因还是心理价值,治国的心理价值觉得物品不错了,觉得礼物很好了,或者是治国的父母已经觉得挺贵重了,但是就是这个治国的心理价值,用他们部门老总的心理价值来衡量是可以扔掉的心理价值。

  治国在学校的成绩,在学校的表现比小东和小胖都强,为什么当人生刚开始迈步的时候,反差那么大?治国也请客,小胖也请客,治国也送礼,小胖也送礼,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兴许看到的会说,小胖有钱呗,治国没钱呗。

  其实这其中不是礼物好坏那么浅显的道理,这里面更深层次的是一个做人做事,接人待物的技巧的问题,治国自己请客,治国自己送礼,这当然也许治国咨询了家里,但是问题悲哀的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