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58:10 | 查看全部
“我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我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程浩第一次病危是11岁,病危通知书上写的是心衰。之后,基本一年病危两次。感冒会引起他的肺部感染,诱发心脏衰竭。有一年,程浩有三个月都在医院。这三个月,李哲每天的生活线路就是办公室到医院,回家只是换个衣服。“医院上上下下没有不认识我的。清洁工见了我都打招呼。有好几次他看起来已经不行了,但他看着你,像在跟你求生,嘴里不停地喊着妈妈,妈妈……你能怎么办呢,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救他。”

  还有一次病危,程浩整个人昏迷不醒,只能靠着输氧打液体。“整整9天,不喝水,不吃东西。我拿了一个医院的小木头凳子,趴在他床头,坐了三天三夜,没吃没喝没动。最后他醒了,我自己来月经都不知道。去商店的时候,因为坐的时间太长,直接从楼梯上摔下去。”

  平时程浩的血管不难找,但只要身体一出状况,他的血管就变得根本看不见,扎针特别困难。“他也不吭气,就忍着。都不知道要扎多少下。有时候我都看不下去,扭头不看了。后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扎到脖子上的动脉血管。一扎就是好几天,每天24小时输液。”

  程浩十四五岁的时候,一到双休日,李哲就推着轮椅带他出去转。冬天,还带他去滑过一次雪。在西公园里、游憩广场里、新世纪广场上有人看他,他会转过头跟李哲说:“你看我长的多帅,人家都看我。”

  这几年,程浩连轮椅都不能坐了。出去得很少。他身上的肌肉都在萎缩,整个人变得又瘦又小。

  为了不让程浩受委屈,去别的城市看病,李哲都会选在气候比较温和的三月四月。“从家里出门就上车,送到机场。去之前也会跟医院联系好。下飞机直接坐车去医院。看完之后直接上飞机回家。”他们跑遍了全国有名的大医院,却一直没有确切的诊断。程浩经常跟李哲说,“妈妈,我要是死了,把我的眼角膜捐出去。把我的遗体捐出去做解剖。解剖了我,找出病因,找到疗法,能救好多人。不然你把我埋掉,跟扔垃圾有什么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1:58:20 | 查看全部
“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

  程浩非常爱干净,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这两年,他喜欢在网上看衣服,买艳一点的衣服,红、黄、绿、蓝。但他每次付钱都要征求李哲同意。“以前都是我给他买衣服,要圆领、纯棉的T恤。虽然他已经二十岁,但身形还是像十二三岁,别人给他买的衣服一般都穿不进去。”

  平时,程浩穿衣服和睡觉都要特别注意,特别怕感冒。晚上睡觉,李哲都会在脚边给他准备三个被子,上半夜盖个薄毯,夜深了换个小毛巾被,后半夜换成小被子。“别人看都觉得我很累,但自己觉得习惯了。他带给我不少快乐,每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床上,聊很久的天。十点半躺下,都要聊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他性格很开朗。我有什么话都直接告诉他。”

  程浩每个年龄段的聊天内容都不一样。小时候他会跟母亲聊郭敬明和韩寒,现在,母子之间关于偶像的话题变少了,更多在聊程浩下载的电影、写的文章。李哲跟他开玩笑:“哎,你写好了赶快发,不然哪天就发不出去了。憋着发不了多难受,你眼睛都闭不上。”生与死,都成了母子间常用的玩笑题材。

  有时候李哲也会在抢救过来后逗他:“你看,老天爷都不收你,又把你送回来了,你就好好活着。”有时候李哲又跟程浩说:“你可别丢下我,我受不了。”早前程浩会回答她:“第一年你难受,第二年还难受,第三年第四年慢慢就好啦。”后来,程浩会说:“你放心,我会陪你活到80岁的。”

  李哲抱怨活着太苦太累,程浩就让她不要胡说八道:“你笑着也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不要去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多想点高兴的事,你不是就不苦了吗。咱们指望不上别人,咱们就不指望。真过不去的时候再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躺着我不累,我可以坚持。你哪一天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你的想法立刻就会改变。”

  每一次程浩病危,李哲都会觉得他能挺过来。“程浩带给我的幸福是什么,我说不上。别人都觉得我累,我自己不觉得,只觉得特别开心。每天回家可以跟他聊天,开玩笑,逗逗他。他一听到门响就问谁啊。我就回他,我啊。如果回来晚了他就问,你干吗去了回来这么晚,不能早点回来吗?”

  由于身体的萎缩,程浩的心脏离皮肤很近,就像只裹着一层皮。有时候李哲逗他:“我说程浩,拿个针在上面撵一下,看你啥感觉?看你会不会痛撒。”程浩说他头痛,李哲就说:“你是不是长脑瘤了啊你,你这样你再长脑瘤就完蛋了你,一天都多活不了撒。”程浩也贫着嘴回她:“你不要胡说八道了你,就不能盼我一点好吗?就不能安慰安慰我吗?”

  程浩会在文章里想象自己的死亡,却从不告诉李哲,害怕她难过。“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由于长期卧床,程浩的肾与胆上都有结石。在医院里,几乎没有他能做的检查。“让他拍胸片,根本什么都拍不出来。里面都是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做CT,整个左肺都没有发育,只是一个扁条。只要一感冒,他就有呼吸困难。我只有给他备个小氧气瓶,不舒服了马上吸氧。”

  2013年春节,程浩得了感冒,马上就不行了,李哲叫来120,把他送进石河子人民医院。进病房之后,隔壁两个床位的病人接连去世。程浩很平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5:37 | 查看全部
“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

  程浩非常爱干净,穿的衣服都是白色的。这两年,他喜欢在网上看衣服,买艳一点的衣服,红、黄、绿、蓝。但他每次付钱都要征求李哲同意。“以前都是我给他买衣服,要圆领、纯棉的T恤。虽然他已经二十岁,但身形还是像十二三岁,别人给他买的衣服一般都穿不进去。”

  平时,程浩穿衣服和睡觉都要特别注意,特别怕感冒。晚上睡觉,李哲都会在脚边给他准备三个被子,上半夜盖个薄毯,夜深了换个小毛巾被,后半夜换成小被子。“别人看都觉得我很累,但自己觉得习惯了。他带给我不少快乐,每天晚上我们两个躺在床上,聊很久的天。十点半躺下,都要聊到十二点以后才睡觉。他性格很开朗。我有什么话都直接告诉他。”

  程浩每个年龄段的聊天内容都不一样。小时候他会跟母亲聊郭敬明和韩寒,现在,母子之间关于偶像的话题变少了,更多在聊程浩下载的电影、写的文章。李哲跟他开玩笑:“哎,你写好了赶快发,不然哪天就发不出去了。憋着发不了多难受,你眼睛都闭不上。”生与死,都成了母子间常用的玩笑题材。

  有时候李哲也会在抢救过来后逗他:“你看,老天爷都不收你,又把你送回来了,你就好好活着。”有时候李哲又跟程浩说:“你可别丢下我,我受不了。”早前程浩会回答她:“第一年你难受,第二年还难受,第三年第四年慢慢就好啦。”后来,程浩会说:“你放心,我会陪你活到80岁的。”

  李哲抱怨活着太苦太累,程浩就让她不要胡说八道:“你笑着也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不要去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多想点高兴的事,你不是就不苦了吗。咱们指望不上别人,咱们就不指望。真过不去的时候再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躺着我不累,我可以坚持。你哪一天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你的想法立刻就会改变。”

  每一次程浩病危,李哲都会觉得他能挺过来。“程浩带给我的幸福是什么,我说不上。别人都觉得我累,我自己不觉得,只觉得特别开心。每天回家可以跟他聊天,开玩笑,逗逗他。他一听到门响就问谁啊。我就回他,我啊。如果回来晚了他就问,你干吗去了回来这么晚,不能早点回来吗?”

  由于身体的萎缩,程浩的心脏离皮肤很近,就像只裹着一层皮。有时候李哲逗他:“我说程浩,拿个针在上面撵一下,看你啥感觉?看你会不会痛撒。”程浩说他头痛,李哲就说:“你是不是长脑瘤了啊你,你这样你再长脑瘤就完蛋了你,一天都多活不了撒。”程浩也贫着嘴回她:“你不要胡说八道了你,就不能盼我一点好吗?就不能安慰安慰我吗?”

  程浩会在文章里想象自己的死亡,却从不告诉李哲,害怕她难过。“我每天都在害怕。他晚上睡觉会翻身。如果他好长时间不翻身,我就赶快摸摸他。”由于长期卧床,程浩的肾与胆上都有结石。在医院里,几乎没有他能做的检查。“让他拍胸片,根本什么都拍不出来。里面都是雾蒙蒙的,什么都看不见。做CT,整个左肺都没有发育,只是一个扁条。只要一感冒,他就有呼吸困难。我只有给他备个小氧气瓶,不舒服了马上吸氧。”

  2013年春节,程浩得了感冒,马上就不行了,李哲叫来120,把他送进石河子人民医院。进病房之后,隔壁两个床位的病人接连去世。程浩很平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5:53 | 查看全部
“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我就不踏实,也睡不着。我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我会听见。”

  程浩给自己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每天必须阅读十万字。这十万字,基本是在网上和电子书上看完的。纸质书他看起来很费劲,需要李哲帮着他翻页。李哲也跟他开玩笑:“天天看看看,本来就不能动,哪天再把眼睛看瞎了,我看你躺着怎么办。”

  上午阅读,下午要写作。因为坐不起来,程浩只能用鼠标在软键盘上点一下点一下地打字。“他打起字来你会听见嗒嗒嗒的声音,速度很快。”但李哲中午睡觉时,程浩不写。“晚上要照顾他,我睡不好,就每天中午睡上一小时。每天都睡在他旁边,觉得踏实。如果睡在另外一个房间我就不踏实,也睡不着。我睡觉轻,他点鼠标的声音我会听见。所以他中午就看电影,等我醒了再写。”

  程浩替别人想得多。他只会要求李哲来帮他翻身、换个姿势、掉个个。“我要是不在,别人问他你有没有事啊?他总回答啥事没有。再累他都扛着,我一回来他就跟说我,他都快累死了。”

  从小到大,程浩没进过学校,唯一能面对面聊天的同龄朋友是他的表姐。“他姐姐学中医,在武汉实习,两个人经常关起门来视频聊天。她想得多,有什么事情都喜欢找程浩商量。他总是在开导别人,我问他都聊些什么,他说你管那么多干吗。”

  前阵子他问,能不能给一个女孩送玫瑰花;李哲说,可以啊,你支付宝里有钱,这是你的权利。程浩说,我就跟你讲一下,最起码我要经过你的同意啊。但是究竟有没有女朋友这件事,他没有确切地跟李哲讲过。

  程浩比同龄的孩子成熟很多,说话做事根本不像二十岁。“他接触的基本都是成年人,看书也看得多。他看问题看得透。因为自己的身体情况,他特别看别人脸色,特别害怕看到一些异样的眼神。害怕被人讨厌。吃饭时,他不能让自己嘴角沾一点东西,身上不能有一滴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6:11 | 查看全部
 他说:“你走吧。你回来时帮我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2013年8月21日中午,程浩看起来状态不错,等着明天出院。

  程浩在病床上也就是看看电子书,拿着手机上上网,跟妈妈聊聊天。他说,“妈妈,我在家光忙着在网上写东西,没时间看书,书都看得少了。我在这儿,这几天我把这部书第一部都看完了,能看第二部了。”程浩一直想要个电子书,却觉得七八百太贵,不好意思问李哲要。手里的那个,是他用稿费买的。

  他让李哲去买饭,还让她帮忙把电子书拿过来立好。李哲走时他还开玩笑,说:“妈妈,你快点回来,别一去好久等我吊瓶打完,血都冲到瓶子里了。”我说“好好你放心,流出来了我给你打进去。”我说“那我走了”,他说“你走吧。你回来时帮我买一瓶脉动、一盒薯片、一盒旺旺牛奶。”

  李哲去了二十分钟,去时都是跑着去的。一进病房,看程浩就像睡着了一样,闭着眼睛。手还放在电子书上。但书已经变成屏保,程浩已经很久没有触到屏幕。

  “我说儿子,我出去不到二十分钟你就睡着了,怎么回事啊?把饭放到桌上我就去摇他,但他没有反应。他的左胸,几乎就是皮包着肋骨,心脏的跳动都能从皮肤上看到。我把他的衣服掀开,看不见跳动。我出去把医生喊来。但是再抢救都没有用了。

  我估计他就是痰卡着,因为我不在,硬是憋着。有一次内出血,从胃里反上来的血,他就一直憋着,硬是等着有人拿来玻璃杯才吐出去。

  夏天,我每天都给他洗澡换衣服。所以他可能也习惯了干净。

  我真的应该在他身边。我不该那时候走。

  程浩不喜欢照相。但在8月21日早晨,李哲拿着手机说要给他照相,他没有拒绝。“你照吧。照一张脸上的,再照一张胳膊上打着针的。不要照身上。”照了四五张,李哲说要发到QQ说说里去,他也同意了。“一般他是不愿意的。但那天早上他说,你想发就发吧,没事。我没有想到,这是他最后的照片。”

  程浩家里总共有三台电脑,两个笔记本,只有他用的是台式机。李哲害怕他躺着把眼睛看坏,给他买了最大的显示屏。程浩把所有的注册信息都记在了记事本上。以前李哲跟他开过玩笑,“儿子,你能不能把所有密码都给老妈一份?万一你哪天突然闭眼了,老妈连个找的地方都没有。”

  跟他关系好的网友信息,他也全部详细地记在上面。他的网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两天,李哲都在不停地接电话。“有一个男孩,说着说着就掉眼泪,‘我是被他从病魔里拉回来的,让我觉得生活还有意义。我没想到他竟然走在我前面。’”

  李哲找到了程浩每天都在写的日记,最后一篇写于5月20日。“我在不停地解答别人的问题。别人迷惘时,我在不停地指路。我要顾及到所有的问题、所有的人,我这样也很累。但我也很充实。”而这些话,他从不告诉母亲。李哲也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之后,程浩没有再写一个字。

  程浩很少用李哲的手机上网。以前只要用完了,也马上让李哲把QQ退出。但在8月21日早晨,程浩用李哲的手机上QQ,也没要求她退出。中午,程浩去世,李哲之后看到他的QQ,“当时我一进去,就看到有20多条留言。他只回复了两三个……”。

  2013年8月21日,新疆博乐市,晴。日出于7点27分,日落于21点10分。正午时分,二十岁的程浩停止了呼吸。

  他出生的小城,是西北边疆的一片绿洲。这里人很少,树很多。一年四季的天空,都是蓝到变态。在长达半年的冬天,有零下三十度的低温,和厚度到膝盖的大雪。奢侈的夏天不长,早晚凉爽,雨水罕见,阳光普照。

  在这个安静简单,一成不变的小城市里,最不缺的就是阳光。漫长的日照给了这里的孩子一个关于光明的执念,程浩也不例外。

  “我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用我的灵魂,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我要让自己的眼睛代替我,继续照亮这个美丽的世界。”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6:22 | 查看全部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牛逼程浩于2013年8月21日去世,希望了解他的牛逼事迹的请点击:《真正牛逼的,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世上有人知道你牛过,我算一个》

  文/程浩

  前几日,意外感冒。今早起床,头痛欲裂。两次测量体温,第一次三十六度八,以我多年生病之经验判断,这个体温一定不准。果然,第二次换了一根体温计,三十七度四,升了零点六度,低烧。回想昨夜,突然醒来,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巨石,每次呼吸,如同千万枚钢针在肺叶间穿梭,当真应了那句话:呼吸都是一种奢侈。

  几天以前,小熊给我写了一封信。她问我,一个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忍受那么多痛苦?

  我没有回复她。因为我无法解答她的问题。换作过去,我会告诉她:“活着什么也不为,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是余华在《活着》一书中的观点。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我一般,将“活着”作为一项伟大的事业。更何况现在,连我都对这个观点产生了质疑。正如书中描述的,亲人会死去,朋友会背叛,梦想会破灭,信仰会崩塌,将“活着”的希望寄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靠不住的。

  然而,生命终究不是一粒尘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里随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在愤怒的烈火中灼烧。它无能为力,却不是无所作为。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带着迷茫和麻木,奋力向前。

  但是,这种力量究竟是什么?

  昨天夜里,在我痛苦万分的时候,我又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想起老妈曾经说过一句话:

  “你咽下的药,扎过的针,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不都是为了活着吗?你若是畏缩了,胆怯了,不想活了,那从前吃过的苦就白吃了,受过的罪就白受了,所有付出的代价,都变得毫无意义了。你甘心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6:32 | 查看全部
是的,我不甘心。这种感觉就像你问我为什么要写作一样。我会挽起袖子给你看,手臂上有长时间写作压出的、无法消散的淤青。我未必能成为一个作家,未必能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品,但是我必须坚持写作这个行为,因为我不想让自己身上的伤痕变得毫无意义。看着这些淤青,我就能想起曾经的日日夜夜,想起曾经的自己。若放弃写作,则是对之前付出的一切表示否定。

  也许,人们的坚持,往往不是因为相信未来,而是他们不想背叛过去。

  梦想如此,活着亦是如此。

  我总是幻想,人间就是一条长长的大路,每个人都是一只背着重壳的蜗牛,壳里装着理想、誓言,以及所有关于过去的执念。我们在路上爬行,寻找传说中的天堂。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很少;半途而废的人,很多。但无论是坚持,还是放弃,这两种人活得都不轻松。那些坚持的人,哀叹希望的渺茫;那些放弃的人,却已经失去了希望。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北岛

  也许我们无法明白“活着”的意义,但是我们已经为“活着”付出了太多代价;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6:45 | 查看全部
当前时代,穷人怎么变成富人?

  ——本文是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勤奋+浪潮+知识

  1、勤奋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个极其简单、基本的道理,从小到大你也许已经听过太多这样的道理,但是在现实中,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或者做的还不够,或者,没有和自己的梦想联系在一起。我不想写一篇成功学的文章,成功是教不了的,如果有个xxx成功学导师在那里各种煽情,各种催人泪下,离远一点,节省时间吧。

  这不是那种朋友的朋友,也不是隔壁小明家二姨等等的故事,不是电影电视剧小说里的情节,这是我们身边太多太多的例子中的几个。这不是鸡汤,不是鸡血,你是什么样的人,看到的就会是什么。很多时候热血是在你的骨子里,而不是等着被打进去。

  勤奋不能保证你100%成功,但对于真正的穷人,却是为数不多的选择。

  我的堂哥,家里的情况我太了解了,无权无钱无势,典型的寒门。初中毕业后学做瓦工,有一次给家里的亲戚盖房子,后来亲戚的小孩有一段时间一直都叫他“盖房子的叔叔”^_^直到现在一说起这方面他经验还是很丰富。后来来到北京,来到中关村,从打工攒电脑卖电脑开始,期间各种苦。

  让我佩服的是,他从ABC都认不全的程度开始,从零开始接触电脑、从零开始学习各种知识,一直没有停歇的努力。后来我看到他教我侄子英语,有种莫名得感动。业余时间他还考了个专科学位,只是更多的是心理追求,没有实质意义,因为他已经是老板了,某国际品牌中国区最高一级的渠道商之一。刚刚在微信里,我们还在聊是奥迪还是路虎更适合他。

  从搬砖盖房子到IT,够跨界吧?我在他身上看到的是勤奋。一个细节,春节时我们回老家,经常是他开车,8、9个小时的高速,中间只休息不到一个小时,全程他一个人开。

  以前有一个叔叔经常到我家开的店里闲聊,是我爸妈的老朋友,抽很普通的香烟,看上去没有什么起眼的地方。后来我母亲告诉我,我家旁边一个当时本地最好的小区、第一个私人银行(贷款公司),等等,都是这个叔叔的产业,资产过亿,在我们的小城里算是很不错的了。这个叔叔不识字,靠着勤奋(当然还有运气),抓住了一次次机会做起来(也没有特别的家庭背景)。有一次我母亲去和他们做生意,在矿山上,看到在寒风中他一个人裹着军大衣(山上真冷啊),还在亲自跑上跑下,非常辛苦。

  现在看起来光鲜的人,大家都看到了他们的运气,却往往忽略背后付出的艰辛努力。我在他身上也看到了勤奋。

  我的好朋友和前同事,现在在一家公司做首席运营官。学生时代上的很好的大学,去一家当时很小的互联网公司实习,如同大多数人一样一步步前进,每一个阶段都在尝试新的角色,而且都做的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那家公司后来上市了)。我们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能看到她的勤奋与努力,以及对于理想的执着和投入。

  当初和她隔空邮件吵过一通宵架、第二天又高高兴兴的一起喝咖啡的事我能说么……曾经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一起连轴转、一起折腾,这个过程中,性别不重要、专业背景不重要,重要的就是前进,一直前进。

  大家都能看到最后的光环,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多少点点滴滴的沉淀?前几天我请她吃好吃的,看到她瘦了。她说必须得跟上公司的成长,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我公司的同事,我太了解他了。家里非常普通,如同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结婚时都是夫妻两个自己操办,再加我们这些兄弟帮点小忙,几乎没给父母添过麻烦。我们有一次做一个项目,在外地出差,他连续三四个月奋战,每天工作从早晨8点开始,到晚上1点结束,周末无休,就这样大家一路苦下来。他出差时有个乐趣,我前几天还拿出来“取笑”他,三十岁的人了,晚上拿iPad玩一个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戏,帮他女儿刷分…现在依然“在路上”,但是他已经在三环边买了房(学区房吧)。我们还有一个同事,加入团队时间还不算太长,因为需要适应新的专业和领域,他这段时间工作的格外辛苦,端午节我们额外多放假,我到办公室看到他还自己过来工作,周六周日也一直不停歇。我觉得他很辛苦,他告诉我:“这是成长必须的代价”.春节我们也额外放假,在正式上班前的一天,我跑到公司,想做农历新年第一个去公司的人,结果发现已经迟了……让大家愿意努力奋斗的,不是制度,是梦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6:59 | 查看全部
 写这篇文章时,我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没有多少出身豪门的高帅富,没有那种像一些人一样一说起谁谁谁的老爸老爸舅舅大爷如何如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朋友突然发现是富二代的感觉。我能看到的太多的例子,都是我周围的“屌丝”朋友们如何吃苦耐劳、成功逆袭、一步步实现他们的梦想的各种副本。大家都会觉得北上广的房价高,但是我身边很多朋友,一样出身寒门,一样买房买车,让家人过上非穷人的生活(原因在于我也不知道现在富人的标准是什么)。我看到的仍然是他们的勤奋。

  我们身边的诱惑太多了,当我们一边抱怨命运、一边享受一个个小惬意、一个个悠闲的周末时;当我们一边感叹缺乏机会、一边浪费大好的青春时;当我们一边有一腔热情、一边却安于现状无法赶快行动时;可曾想过另外一些人正在奔跑,正在把一件件小事做到极致。一个产品设计的成功,需要做到极致。一个人的成功,也需要这种极致。

  我面试过很多人,每当我听到大家说自己非常有热情做这个行业、这个方向时,我都会想知道,那么,你现在开始行动了么?已经做了些什么努力?我们能找到太多理由了,只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其实没那么多人感兴趣你自己的理由,也许只有自己才会在意。

  我不太同意“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今天我们生活的时代,并不比历史上其它时代在这方面差。出身寒门的人,有太多短板,没有家庭背景提供捷径、缺乏经济基础、要养家糊口甚至接济家族,但是勤奋是一个大补丸。

  我们有太多的事情无法掌控,在这个时代,以及在任何时代。我们真正能掌控的,只有自己的勤奋。至少,我们还有这个选择。

  我们就是寒门。(向范冰冰老师致敬:“我没有想嫁入豪门,我就是豪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2:27:08 | 查看全部
2、浪潮

  《黑客与画家》里,保罗·格雷厄姆谈到的财富观很有意思(保罗·格雷厄姆是硅谷的创业大师,亿万富翁)。17世纪之前,富人们积累财富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偷窃,例如战争、征税、贪污等,而工业革命后,技术的发展使得创造财富的速度能够超过以偷窃来积累财富的速度。

  获得财富,除了在资源的分配上做文章,还可以创造新的财富,增加资源的总量。无论你是去煎饼,还是自己做个App,还是像袁隆平一样改进杂交水稻,这并没有损害到别人,但这的确增加了社会的财富,而你从中获得了收益。

  创造财富本身并不是邪恶的事,也并不是只有通过邪恶的方法才能实现。尽管我们的社会仍然存在、并且将来会持续存在各种以损害他人或社会福祉而致富的例子(并且很多),但是没有一条路是完全封死的。企业家的才能并不应该被忽视,对风险的承担、对信息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价值,以剥削、坑蒙拐骗来给企业家贴标签,并不全面。感兴趣的可以看看《阿特拉斯耸耸肩》这部电影(或读原作)。

  很多人只看到了财富所谓“原罪”的一面,看到了各种投机、各种阴暗,就觉得这似乎很神秘,觉得自己没有资源、没有关系、甚至,脸皮还很薄,错过了各种能够发横财的机会(例如改革开放初期、例如各个阶段的权利寻租等等),是不是就没指望了?难道这个社会越往后发展,穷人就越没出路了?

  看看人类历史,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往往是社会变动、王朝更迭的时候。所以你能知道卖草鞋的刘备以及同样小商小贩出身的关羽张飞的创业故事,却不知道某个同样雄心勃勃励却恰巧只能继续卖草鞋的路人甲。

  经济社会也是这样,只不过,像大海一样,有更多的浪潮汹涌而来。各种行业都在发展着,新技术的涌现、社会生活方式和文化的改变、甚至就是人们口味的不同,都会让一个行业/领域兴起,而让另一个下降。创造财富的人(其实也包括掠夺财富的人),在勤奋之外,往往都是踏上了这样的浪潮。这样的浪潮,在各行各业都是存在的。机遇在变化和波动中,而非稳定中。

  前一段时间,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汽车销售行业,前几年非常好,因为需求刚刚建立起来,行业仍然在波动期,从车厂提到车,加价卖出去,收益很不错。而现在,形势就要差很多。实际上这也是经济学中供求关系的体现。

  无论是做生意、选择一份职业、学习一种技能还是别的,都去想想,你所面对的那个或大或小的浪潮会是什么。如果你现在选择进入一个已经进入稳定器(甚至更糟糕的衰退期)的行业,也许短期有不错的收入和待遇,但是长期的发展会被限制住。

  IT是一个大的浪潮,这背后是信息革命的影响(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所以能够理解为什么很多财富快速积累的例子在IT领域。事实上,IT正在改变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且这种改变未来只会更加剧烈。这种改变创造了波动,也就创造了机会。

  很多人觉得IT是个独立的行业,其实不是。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你会发现,卖煎饼都可以搭上互联网的车(请自行搜索这个例子)。早期赚钱的淘宝卖家不一定懂技术,但会做生意,能够跟的上浪潮。所以,如果你已经看到了这股浪潮,就要会利用它,而不是总觉得自己是行业外人。

  在IT业内部,同样有大大小小的浪潮(参见《浪潮之巅》),最近的一次是正在行进中的移动互联网,不断的有公司崛起、有公司消亡,也就会有新的希望诞生。

  波动期并不见得是上升期,风险会很高,这也是壁垒,早进入的玩家就会有更多的收益。有些人踩到浪潮,可能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聪明,还有他们更愿意冒险(当然也许他们家底本来就够厚)。我们周围太多的人,接收到来自家庭的信号就是:稳定。想想20年前的国企和下岗职工吧。没有绝对稳定,只有动态稳定,这里的稳定,是你个人的能力。错过了这个浪潮,还会有另一个浪潮,这个世界是动态的。无论如何,不要认为穷人没有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