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11 | 查看全部
生活中,人们常常犯类似的的错误,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喜欢在一条路上直来直去,不懂得拐弯、调整方向,结果常常南辕北辙。因此,只有走出原来的老路,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甚至意想不到的奇迹。
  
  在这个世界上,谁都想让生活多些幸福、温馨,谁都想让梦想早日实现,谁都想让生命充满更多价值、意义。如果这些都没有实现,那就是空想。怎样让它的光芒部分或全部地照进现实,那就必须让思维不断地创新。而思维是一条条的路,那么创新思维就是要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凡是路,走起来总需要一些力气的,但是走这创新思维的路,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才气。在《庄子》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惠子家里有一个大瓜,他却因为它太大而发愁,因为不知道拿它做什么用。庄子就批评惠子,把它晒干了挖空当做一条简易的船,可以方便出行,你竟然担心它没有用,真是“夫子犹有蓬之心也”。由此可见,创新思维的路并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这里还有条件:必须带上才气、学识、智慧甚至机遇。当初,要是苹果没有落在牛顿头上,也许他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肯定要比别人多付出。然而,终究会开辟出一片新境界。(励志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22 | 查看全部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

  文/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我是一个有点小聪明的人,或者说脑子比较快,也因此从小到大一路走来以为凭着小聪明和滴溜溜转的脑子就能玩转一切。别人反应不过来的事儿我眨眨眼睛就懂了,别人听不懂的话我听一半就知道后半句是什么了,别人要集中精力去听的课,我一边走神一边听课还能一边喝可乐。因此,我从来都不是最用心的那一个,尽管我有时候也还算个认真的人。
  
  我一直以来都沉浸在小聪明的美丽世界里,直到年后我的生活和职场里突然发生了好多事,在很多几近崩溃和焦躁的瞬间,我发现小聪明这件事已经吞噬了我的心很久,只是我一直不知道也不在乎而已。就拿职场来说,别人需要写三五个小时的工作,我只要稍微用点心一个小时就能做完,于是在剩下的几个小时里吊儿郎当逗逗这个调戏一下那个。于是我浪费了大把大把的剩余时间,以至于我对自己目前的水平和能力很不满意。心思悔恨之余,认真工作了一个星期,虽然辛苦万分,但却收获巨大,不禁更加后悔之前浪费过去的所有好时光,内心也突然严肃了起来。
  
  其实像我这种有点小聪明的人周围生活和职场上有很多很多,但大抵上单单靠聪明能走的挺拔长远的寥寥无几,反倒是那些一直以来勤勤恳恳的用心生活和工作的人总能开出绚烂的花朵。聪明人总喜欢靠着自己的这点优越感对很多事情没有耐心,总觉得就咱这脑子去哪儿不是一朵奇葩,还用得着这么费时费力费工夫吗?聪明人总是在遇见陌生人或者前辈的时候最先受到赏识和赞叹,因为谁不喜欢跟脑子快的人聊天合作呢?聪明人更加容易因为看起来好有灵气而领导被宽容很多小毛病和小缺点,因为讨人喜欢上班迟到一点没关系啦,其实越来越多的小毛病不被纠正和改变才是阻碍长远进步的绊脚石。但更可怕的是,这年头聪明人挺多,纵观一个办公室里上蹿下跳的那些人,也一定都是聪明人。所以,大家都只是想在一个都是聪明人多的环境里争做看上去更加聪明的人。于是,太多的聪明人都折在了无心这个节点上。倒是那些看上去不那么灵光的人们,那些不怎么被前辈看好,那些总被别人因为不那么喜欢而挑毛病的人,他们用心用力用时间来换取了很大的回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33 | 查看全部
其实聪明人如果能用心更多一些就可以有很大的收获和成就,但偏偏聪明人总会因为自己有点小聪明而不拘小节,或者因为受人宠爱而觉得没必要那么苛责自己。其实缺乏长性和耐心的聪明人只要再坚持一下下,就可以克服掉很多缺点和毛病,比如再专心一点,再用心一点,再多听别人讲几句话,再多沉下心来学习一点,只需要在多坚持一点点,便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花朵。
  
  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挺住,意味着一切》,新书也用此句话来命名,觉得这句话特别适合普罗大众的我们。但是总觉得这句话多了一些悲壮,少了一些英气,于是今天想到了可以补充的下半句:坚持,是最好的品质。这不仅适用于普罗大众,对于那些跟我一样一直以来为有点小聪明而沾沾自喜的人来讲,更应该铭记在心。
  
  挺住,意味着一切;坚持,是最好的品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35 | 查看全部
 5
  
  在民国,古风尚存,青春亮烈。在民国,名士风流,淑女窈窕。风花雪月里,是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42 | 查看全部
我记得那个刻骨铭心的冷漠眼神
  
  文/陈坤
  
  在成长过程中,我特别记得一个冷漠的眼神。那是在我刚成名不久,有一次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后台遇见一个很有地位的女演员。我上去很有礼貌地跟她握手说:“你好,我是陈坤,很高兴认识你。”那个女演员在我说完这句话之后,缓缓地转身,轻描淡写地瞟了我一眼,冷冷地“哼”了一下。我至今都记得她“哼”的那一声,要多冷有多冷。我笑了笑没说话就离开了。我面不改色地往前走,大家看到的依然是一个淡定平静的陈坤,其实我心里已经翻了好几遍憎恨、愤怒、想证明自己。
  
  那一刻,我在心里狠狠发誓:等着瞧!
  
  我有一个不太好的毛病叫“记恨”,那件事让我记恨了很多年。那种刻骨铭心的憎恨和愤怒一直憋在我心里,化成一种动力,催促我不断地强大,成为今天的陈坤。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伤害你,也是你成长的动力。
  
  几年之后,当我凭着认真演戏在业内获得一点儿肯定,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演员之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理解了那个女演员。
  
  她那种轻蔑的眼神,其实是对那种凭人气蹿红,却无实力一类演员的蔑视和不认可。回想那时的我,的确没什么演技,但人气突然很旺,有点儿飘飘然。也许在那个女演员心里,我是一个靠脸蛋成名的空架子,一个所谓的偶像。
  
  从那时起,我深知,一个演员如果想在业内得到足够的尊重,一定要靠人品、靠实力,而不是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47 | 查看全部
潘石屹:当时年少衣衫薄
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201次

  西北有狼。六七十年代,黄土高坡上的村子,一入夜就黑灯瞎火。狼潜入村子叼走张家的羊、李家的猪。甘肃天水潘集寨就是这样一个村子。虽然狼叼孩子的故事只停留在老人的嘴里,但狼确实经常叼走猪羊。有个少年家里也养了猪,他天天捡菜、拌玉米,倒在猪槽里给猪喂食。他觉得比较烦,猪天天都是他的负担。一天夜里,猪凄厉的嚎叫惊醒了少年和他的父亲。父亲提着煤油灯,抓着铁棒,呼喝着赶到猪圈。听到喊声的狼跑了。跟在父亲后面赶来的少年看到被咬坏一半脸的猪淌着血,倒在地上抽搐。父亲举着煤油灯,凑近看猪死了没有。被咬坏了脸的猪紧紧地靠着少年,一直哆嗦着。在狭小的充斥着发酵饲料酸味的猪圈里,少年强烈地感受到,在狼的面前,人和猪一下子没了距离,是多么的亲近。
  
  群山被黑沉沉的夜笼罩,像兽的脊背,静默地伏着。呼呼的风隐约送来呜呜的狼嚎。父亲手里的煤油灯笼聚起一点黯淡的光,围着少年和受伤的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6:52 | 查看全部
到了今天,我有时还会在公开场合与那个女演员见面,记恨的情绪已经完全没有了,甚至我在内心深处非常感激她曾经对我那轻蔑的一瞥。虽然当年她并非有意帮我,但那个无心插柳的冷漠眼神,激励我走到今天。
  
  到今天为止,假如有一个没实力但人气很旺的明星,在我面前“得瑟”,我依然很不给面子。如果对方也因为心中受挫,发奋图强,能够把我的冷漠变成他成长的动力,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有时候,微笑和鼓励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压也未必是坏事,只看对面的人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和承受这一切。(励志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7:00 | 查看全部
 就在这里,SOHO中国的董事长,今年46岁,早已是闻名中国的地产商潘石屹给我讲述了被狼咬坏了脸的猪的故事,这是他记忆最深刻的童年片断。潘石屹说他学了《祝福》一课后,剥毛豆的时候常常联想到祥林嫂的阿毛,“和现在看恐怖片一样。”
  
  但是,贫穷对于当年的潘石屹,以及他的父母、他的妹妹弟弟来说,意味着困厄、煎熬、羞耻,甚至屈辱。当年的天水农家少年,与当下的SOHO中国董事长,中间是看似无法跨越的鸿沟。前者鼓足全部勇气、穷尽全部想象力,也想象不到、也不敢想象,他的未来是200亿元身家的中国富豪。
  
  潘石屹是老大,他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二妹一度送给别人,又要了回来。最小的妹妹因为母亲太饿没有奶水,而送给一户姓董的人家。当时潘石屹母亲唯一的要求是:“谁家有奶羊,就送给谁。”这家姓董的,在八百里秦川的陕西,家里有一头奶羊。
  
  若干年后,在北京朝外SOHO,讲到激动之处的潘石屹伸手虚指远处:“天水往东,翻过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那是天水人向往的富裕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7:06 | 查看全部
  2
  
  潘家祖上在天水一带是读书人家,也算富过。潘石屹的父亲,曾经拿着铁棒呼赶野狼的潘诗麟告诉我:“我太爷爷是读书人;我爷爷是秀才;我父亲上过黄埔军校,当过团长;我考上了大学;潘石屹也上过大学。我们家是读书人家,没有断代,传承下来了。”
  
  离家去读中专的少年潘石屹预料不到15年后的这一天。当时他烦恼的是,如何在没有一分钱生活费的情况下活下去。
  
  中专在省城兰州。潘石屹离家求学,家里一分钱也拿不出来,只给他买了一张到兰州的火车票。潘诗麟送儿子去火车站。当时潘石屹只有16岁,因为生活不好,发育慢,长得很瘦小,只有一米五多一点。他背着一床棉被。被子里包着一件棉衣和一条裤子,就是他带走的所有家当。潘石屹瘦小的身躯背着棉被,一步一步地挪动,慢慢消失在火车站长长的甬道里。望着儿子的背影,潘诗麟这位中年汉子再也忍不住,蹲在地上啜泣起来。
  
  在潘家始终坚持着读书人家的骄傲里,隐约可摸索到这种精神气的脉络。潘诗麟家的客厅有两面墙是书架,书很杂,天文、地理、历史、中医、欧洲文学、日本古典文学……都有。潘诗麟平常就待在家里看书、看电视、练书法,再就是下棋。和父亲一样,潘石屹特别爱读书,他最喜欢的书是《平凡的世界》,这部书他看了7遍。无论主人公孙少平还是孙少安,他们的经历和他的经历都特别像,他们的经历深深激励并改变着潘石屹。
  
  无论是潘家穷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潘诗麟仍旧让潘石屹姑姑给自己送来一套红色的《毛选四卷》的做法;还是潘家忍痛送女,叮嘱收养人家供女儿读书的坚持;还是潘诗麟对潘氏家族18名上大学后辈如数家珍的自得;还是现在潘石屹祖屋后门门楣挂着的匾额“耕读第”;你都可以窥探到,这个家族是如何坚持着读书传统,坚持着对知识的汲汲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7:11 | 查看全部
如果你要从此不再痛苦
  
  文/杜牛牛
  
  人生首先是充满了痛苦的,我对痛苦的理解是身体和心理的不自由。
  
  不自由的定义,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是想干啥事儿客观条件不允许,不想干啥事儿却非得硬着头皮干。比如你特想开辆车去草原流浪可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你对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深恶痛绝但是非得每天准点儿上下班不可。
  
  不自由的定义,也可以从广义的理解,是天地之道与自强不息的矛盾。简单的说,水总是从上向下流的,黄河总是要泛滥的,人总是懒惰的,这是天地之道,是世界宇宙本来就那样的一个规则。而我们作为一种高等生物,人,总要追求不同于草木的意义,而这就需要我们自强不息来完成。例如,让原子瞬间分裂或者合成成为原子弹或者氢弹。当然我的说法不一定准确,你可以每天早起读书,学习社交,并勇于接受生活的不断变化。例如水利工程给黄河改个人生道路。
  
  天地之道与自强不息这个根本矛盾造成广义上的不自由。
  
  而对于个人来说,解除痛苦的方法,必须是获得自由。针对狭义和广义的自由,分别有两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