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2:54 | 查看全部
我们意见唯一相左的是,她希望种一园子的红玫瑰,而我喜欢白的。
  
  没多久,她结婚生子去了,整日琐碎,慢慢地,我们之间的话题就是她跟她老公。她老公是她的上司,也曾万般甜蜜,终因日夜相对,很快归于平淡。平淡不要紧,但有了孩子之后她发现老公开始烦她,开始不着家……
  
  她痛哭,挣扎,整日向我哭诉,我劝她离开,她想离婚却又舍不得,就在这万分的纠结中,她迅速憔悴,沦为了一个略略发福,顶着黑眼圈,不修边幅,见人就诉苦的哀怨小妇人。
  
  随着我经常换城市,我俩渐渐失去了联系。最近,她带着孩子出来旅游,找到我的联系方式,我们才得以重逢。她牵着儿子站在路口等我,远远地望着我微笑。
  
  她告诉我,她早就离了婚,独自抚养孩子,好在自己的事业渐渐稳定,孩子也能跑会跳了,现在在安静地生活。
  
  安静地生活,说起来简单,实际上需要能力,胸有成竹,游刃有余处事;不卑不亢,平和淡然处世,才能静静地生活。
  
  吃饭的时候,小男孩拿到纸巾,不忘记给每个人面前都放一张。不用说,这个小坤士将来一定会长成一个有涵养、优雅的人。
  
  看着这个神采奕奕的老友和她可爱的孩子,我突然有点想哭,原来我们都没有忘记我们的玫瑰园,没完全流于人间烟火,柴米油盐,我们费尽心力,终于赢回了一颗优雅宁静的心,一种向往美好的生活态度,而拥有这些,不逊于住进了玫瑰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12 | 查看全部
智慧之源
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76次

  美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戴维·史密斯博士受邀到佛罗里达去,那里正在举办一个大型的家庭教育专家研讨会,会议举办方恳请博士为与会的专家们讲授现代家教新理念等相关内容。博士欣然接受了邀请,在精心准备之后,坐上了波士顿飞往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市的航班。
  
  紧邻博士而坐的是一位气质优雅的老夫人。为了打发旅途时间,博士和老夫人闲聊起了家常。从闲聊中得知老夫人叫贝西,迈阿密人,这次来波士顿是来看望她的6个子女、16个孙子女和外孙子女的。贝西不无自豪地说,在她的6个子女中,一个是专栏作家,一个是医学博士,一个是马萨诸塞州的州议员,还有两个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而16个孙子女和外孙子女都正在健康地成长。
  
  “贝西女士,”博士由衷赞道,“我真为你感到高兴,你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孩子。我是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我有理论知识,你有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好好交流交流。”
  
  “不,我曾经是一位不称职的母亲,”贝西脸色黯淡起来,“我的大儿子,在他成长过程中,因为我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使他染上了很多坏毛病,甚至还被关进了监狱。从那时候起,我才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多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15 | 查看全部
工作的时候又见过他一次,那时候他又黑又胖,完全失去了以前的轮廓。据说是药物激素的结果。他已经不能做医生,但凭以前学医的底子,在做医药销售,他来问我看看有什么路子。
  
  当年让我最伤心的,还不是他外形的改变,而是他的那种市侩气。我又写了一篇日记,大意是造化弄人,一个天才的医生变成了一个庸俗的推销员。
  
  再后来,听说他药卖得不错,攒了一切钱。然后又创业做了一个糖尿病网站,也结婚生子过得很幸福。那时候我才真正欣慰起来。
  
  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人生真的是一次长跑,起起伏伏在所难免。
  
  以前在学校里都有一些我羡慕嫉妒恨的对象,例如万人追逐的校花之流,也如中文底子特别好,可以填古诗词的人。当然也有那些平时天天看闲书考试每次都第一的怪才。有那些自己研究玩魔方还编口诀来教我们转6面的人。有那种连专业课老师都要叹服的艺术家。
  
  总之,现在想来,大多数那时候我羡慕嫉妒恨的人,已经泯然众人矣。
  
  时间是一把利器,它经常把你的优势削没,让你再一次跟众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上面是上班前写的,再写一点尾巴。
  
  有人提出来说,我说“泯然众人矣”是以一种标准衡量所有人。而我想说的,恰恰是,我说的泯然众人的人,他们过得都算不错。至少在经济上都还算不错,工作顺利,家庭有幸福也有不幸福。有人甚至因为加入早期的创业公司,拿到期权早就退休,天天喊着大家打麻将了(不过我们都没时间陪他)。但是回想当年,校花我不太清楚他的理想是什么。玩魔方的那个家伙,理想是中科院院士,如今好像在做IT民工,填古诗词的那个人,现在在做会计,她说连书都不看了,填诗词不过是年少轻狂而已。天天看闲书考试第一的那个,好像进的是国企编制,几年前听说他要升副处,公司里勾心斗角地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26 | 查看全部
而我们同学或者朋友聚会,大家已经很少谈及当年的理想了。甚至连现在的小理想都很少谈及(因为例如我有时候还会兴致勃勃说说我想考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什么的)。大家好像被房子、家庭捆着。我当然可以理解很多人说的,他们的幸福快乐我不知道。实际上,他们大部分人虽然不见得用得上“幸福快乐”四个字,但平安知足是肯定的。但关键也在这个“知足”上面。
  
  用《时间心理学》的概念来说,就是现在维度的时间观念太强了(就像我昨天一个女朋友,说她每天摆弄花草和陪小孩子非常开心,根本不去想她失业在家的问题),现在时间观念太强是以未来为代价的。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大家只考虑到现在还房贷养孩子,实际上就会遇见未来如果房子出现泡沫,如果孩子不能让你满意的忧虑。另外,物质的东西追求太多,精神上未来的空虚是可以预见的。
  
  当然,这篇日记主要想讲的不是这些问题。我说的那个男生的故事,是想夸奖他从人生低谷中挣扎出来,正如大家说的,别说他创业成功与否,单是他从病魔中挣扎出来,娶妻生子,已经是伟大的成就。(但是因为我不知道他现在做成什么样子,没办法表扬他)。
  
  而我说的当年我羡慕嫉妒恨的人,是当年我觉得高高在上,无法企及的人。而现在,我觉得经过我自己的努力(或者是他们的不努力),大家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
  
  前不久很巧的机会,遇见我以前某公司的一个partner,想当年,我进公司的时候P已经是我梦想的终点了。大部分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不就是在公司一步一步走上去,混成个P吗?但那次我跟他接触了下,觉得他思维很狭隘,做法很可笑-----回家我跟暖手同学说,暖手说,那是因为你现在眼界已经不同了。
  
  这才是我这篇日记想表的的东西。人生是一条长路,在半路的时候,你会看见你前面有人,或者后面有人。但是如果你休息时间太长,后面的人就会追赶上来。但是如果你加倍努力,前面的人也会被你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29 | 查看全部
博士对老夫人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他叹口气说道:“如果我们能早一点认识就好了。”戴维深信,如果老夫人一早能够认识他,凭着他渊博的教育知识,他一定能够帮助老夫人教育好她的大儿子,使他浪子回头,绝不至于蒙受牢狱之灾。
  
  老夫人渐渐从不幸的往事中解脱出来:“是啊,如果我们那时候能认识就好了。”
  
  博士已经打算好,在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的航程中,他要给眼前的这位曾经历过不幸的可敬母亲做一次完全免费的教育咨询,他断定老夫人会有诸多的家教问题:比如祖母如何教育孙子这样的隔代教育问题,如何帮助子女教育他们的子女的问题……博士暗自决定,无论老夫人提出什么问题,也无论她提出多少问题,他一定倾其所知,毫不保留地为其解答。
  
  “不过,现在认识也不晚。说实话,我大儿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今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但就是这个错误,给了我受用一生的有益警示和启发,让我在其他孩子的教育上少走了很多弯路。”说到这里,老夫人看着博士,真诚地对他说道:“因此,博士先生,如果你在家教方面有什么疑难问题,尽管问我好了。”
  
  这次经历,让博士思考了许多,在家教领域,经历过失败也经历成功的贝西老夫人的一番言语,使身为教育专家的他对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最终总结出了那句广为人知的经典名言:“知识来自于我们所学的事情,经验来自于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智慧则来自于我们做错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36 | 查看全部
你今天的困境,就是你以前和未来的困境
  
  一个人若非在某方面刻意学习或是改变,否则青春期之后,大体人格已经形成,喜好,天赋,创伤,仇恨什么的如同骨骼一般也都已经搭得差不多,基本性格和深层渴望短期内很难大变了。当然,从外表上看往往不是如此,比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个以前沉默的惨绿少年成年之后成了口水比茶多的话痨,但其根基都是一样的自卑和害怕孤独;或是一个特骄傲的漂亮姑娘结婚后就疏于打理破罐破摔,动力都是一如既往的把美貌当武器和筹码。人和水差不多,在不同阶段遇到不同地形,会呈现出不同表现,有时是湖,有时是河,有时是泉或海。但只要你心里有一个水怪,不论遇到什么境遇,总有本事给你闹腾一番。今天的困境,和昨天的困境常常没有本质的不同,而且很可能,还会是你明天遇到的困境。一个人遇见的困境大部分和外界倒没什么关系,而是由他自己的内心决定的,同样的事儿,在你这里如临深渊,在别人那儿则完全不算事儿。困难是性格决定的。
  
  说这些是因为最近我和一些人一起回忆了下我们的青春期。因为我的青春期过的不怎么样,不愉快的回忆似乎更多,所以觉得没什么好怀念的,我也很少刻意去想它。但事实常是,如果你不从以前的困境里发现点什么,那你就永远没有从那段过去里走出来,以后还会再走进和那时一样的处境——因为你都不去尝试了解那困境是什么,自然又不会学分分辨它,躲开它或是战胜它。而且人是一种奇怪的依赖于习惯依赖到可怕的动物——习惯的,遇见过的东西,总是更“安全”,更吸引人,这种吸引是非理性的,无意识的,和这种习惯本身舒服与否已经没有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对自己的烂爸爸深恶痛绝的姑娘还是回去找和爸爸一样糟糕的烂男人,因为那是她习惯的状态。扯远了,意思就是:不管是外界决定的,还是你内部推动的,都导致一个结果——困境常常是相似的。从以前的困境里了解点什么是很必要的,青春期的困境是个不错的案例,一般来说,那是你的困境最初形成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39 | 查看全部
有一种心情
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86次

  有一种心情
  像夏日午后的骤雨
  总是让我来不及关窗
  就鲁鲁莽莽地冲进来
  
  冲倒了正在坐禅的
  一瓶墨水
  
  于是
  我遂看见
  一条没有命名的
  蓝色小河
  开始在
  我刚誊清的
  一篇诗稿上
  泛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45 | 查看全部
最开始谈论这个话题时,谈话主题是“你会给青春期的你什么建议?”其实我以前蛮不喜欢这种调调,因为如果真有机会和青春期的自己面对面,那我说什么她都不会听,也不会喜欢的。因为我那时就只有那个水平,用今天的水平来苛求以前的自己,追悔自己做的不够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是刻舟求剑。再回到那个时候,你还是会做一模一样的事情。没必要跟过去的自己,自己的过去拧巴。为了冲淡对这种调调的反感,我们把话题换成了“如果现在有一个小孩,面临和你青春期一模一样的困境,你会给她什么建议呢(当然,她绝对不会听的)?”这样就好多了。
  
  我青春期遇到的麻烦是什么呢?今天想来,总结起来就是:我无法处理在变坏的局面。我初中时成绩非常好,高中开头也还行,后来就比较吃力了,上课经常打瞌睡(当然后来知道是甲亢病,以前说过这事儿),这让我非常非常恐慌。因为是个耸逼烂好人,我的人缘一直不坏,可是在高中阶段我遭遇了全班女生长达三年的孤立,成了不受欢迎,没有朋友的人,甚至是滑稽,被羞辱的人,这让我更加更加恐慌。事情似乎突然就腐坏了起来,而且除了更腐坏似乎没有别的出路:一个正在变坏的水果,一块正在发出怪味的面包,你不可能让他们变得更新鲜——就是这种感觉。
  
  不仅对现状感到恐慌,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很妄想的:因为从小就严重缺乏挫折教育,所以小孩子们常想象的困境解决方案是:一个平时85分的人,在经历了一段时间50分的低潮后,最后飙到100分。这样才够热血和少年漫画。这个目标听上去很帅,但实际上让你更害怕了——因为它根本无法实现。恐慌导致你完全不想面对它,不想去收拾残局,而是找了一大堆理由:班主任又苛刻凶暴又对你有偏见,和父母关系也紧张等等,把这些都列为不利于自己表现的因素。今天看来,这些当然都有关联,但更像是并发症,而非原因。解决方案不是没想过,但都是转学之类的,其主题都是“另起炉灶,重新开始”,因为重新开始看上去似乎胜算要大点,比已经变坏的局面看上去要舒服点。其实重新开始照样有失败率,但它最起码可以把失败往后推迟一段时间,所以非常值得向往。不过我们那是个小县城,一般不会随便转学,除非怀孕了要堕胎,故转学之路也被彻底堵死。毫无出路又要眼看着颓势,想想那时真是绝望可怜。总之那时会认为失败非常可耻,而且失败是永恒的,就算再翻身了,也永远背着失败过的屈辱。小孩子的虚妄梦想是:一个厉害的人,应该是能轻松解决困难和麻烦的,struggle和失败一样可耻还可笑,弱者才会遇见困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50 | 查看全部
一代人的风度与浪漫
时间:2014-09-22 作者:未详 点击:67次

  再无一个年代,同民国,如此名士群起,俊杰横出:
  
  狂放如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扎着辫子,执教北大;豪宕如陈寅恪,这个“全中国最渊博的人”,以自己的一生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注脚,晚年因一颗红豆,感慨系之,“著书唯剩颂红妆”,挥笔写下《柳如是别传》;桀骜如鲁迅,满身长刺,攻击人生,却也有“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温柔一面;俊逸如沈从文,追溯人性之善,人情之美,沉醉在他的湘西桃源……
  
  那一代人,一身的风骨与气度。在学问事业中寻求安身立命之所,在心灵的跋涉中追求理想人生,点燃了一个时代的浪漫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03:55 | 查看全部
所以如果现在要我给青春期遇上同样困境的人建议的话,那第一个就是:不要因为失败感到恐惧和羞耻。
  
  失败和感冒一般,毫不可耻,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常态。而且他一定是个阶段,会过去。不过过去了也别侥幸,因为他一定会再来,来得如此之多,多到你总有一天对他麻木的要死。既然他这么家常便饭,早晚会成老夫老妻,所以你现在也不用太恐慌了。你越了解它,它重来的次数就可能越少。而要了解就必须要经受。当然,有时候另起炉灶确实是更优的选择,不过那最好是你认真权衡,分析了成功率后的决定,而不是你不想忍受,觉得这是个轻松的逃避——“我们必须要在正确的路和轻松的路中选一条,而他们常常不是重合的。”看上去宽阔的大门经常没有任何意义。
  
  而且,既然失败并不可耻,就不要陷入这种毫无必要的羞耻感中。你越大就会越发现,羞耻感是他人用来控制和压榨你最常见的手段,所以不要轻易掉进去。如果你无志当一个三迷五道的传销受害者,那就不要对羞耻感这种东西太感冒——传销受害者可是羞耻感大户。相对于无法完成某种目标的羞耻,我个人觉得利用羞耻感压榨他人来达成自己的目标是更可耻的一件事。如果有可能,不要成为他们。
  
  我现在已经离开青春期很久了,但坦白说,我今天的困境和过去没什么太大不同。08-10年的有一段时间,是非常严重的低潮期,那时也确实面临了若干项非常严重的困难,但并非完全不能改善,可是当时只觉得自己失业失恋照顾不好妈妈,健康也没有了,存在价值都很可疑。这些很大一部分要算是“不幸”的东西,却被自己定义成了“失败”,而失败带来了压倒性的恐惧和羞耻,一度怕到不仅不敢面对困难,甚至不敢面对世界:比如除了在网上,几个月都没有和人交谈;楼下就是超市,可我不愿意下去买个灯管,要把厕所的应急灯拆到我的房间用。(而厕所的应急灯并不属于我,是室友的私人财产。但人被逼到角落时,常常顾不上道德。)
  
  今天这段困境已经早就过去,的确吃了很多苦,也确信自己已经学到了不少,生活开始进入了新的循环,但这一两年在处理一些新的局面时,发现一旦面临困境,自己还是没有平常心,依然是——“愤怒且懈怠”的。这种愤怒和懈怠,和其他能力的提高,境遇的改善完全没有关系,他就是在那里等着我,因为我没有去克服它。有趣的是,像青春期我想到最简单的困境解决方案是转学一样,面淋现在的困境,我想的路子也是毫无长进的“转行咯”“搬家咯”“换城市咯”之类的。虽然今天对这些路子并不执迷了,但必须要承认,他们还是蛮吸引我的,而且至少看上去真的困难要小很多。某种意义上说,就因为你其他的能力提高了,所以如果你要逃避困难,重新做一件新的事情,很可能一开始做的还不差,因为你的能力在那里摆着。这可能更加坚定了你放弃和逃避原有困难的决心,直到新的困难又把你逼到死角。这样一次又一次反复后,我终于意识到克服对失败的恐惧才是最大的困难,其余反而都是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