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5:42 | 查看全部
他说:“我有很多书哇。每一本书都是一位老师,和这些老师在一起,随时请教怎不令人高兴?”



  几年后,这位哲人成了家,搬进大楼,住一层,仍是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有人便问:“你住这样的房子还能快乐吗?”

  哲人说:“一楼有多好啊!进门就是家,搬东西很方便,朋友来访很方便……特别让我满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草。这些乐趣真好呀!”



  又过了一年,这位哲人把一层让给一位有偏瘫老人的朋友,自己搬到楼房的最高层,而这位哲人仍是快快乐乐的。朋友问他:“先生,住顶楼有哪些好处?”

  他说:“好处多着呢!每天上下楼几次,有利于身体健康;看书、写文章光线好;没有人在头顶上干扰,白天黑夜都安静。”

  柏拉图说:“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6:13 | 查看全部
找的只是一张脸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297次

  我的好朋友宋毅,在找女朋友时,完全无视自己的大龄身份,对对方相貌的要求极为苛刻。每每相亲归来,常常评价对方“有怪相”、“长桃花眼”、“像只狐狸”……

  我们实在忍无可忍,一致指责他已陷于某种偏执之中,可他却说出一番道理:“不正常的外貌,实际上是一种生物性的隐喻。”

  他说,一个人的相貌好坏,常常决定了一个人的际遇。那些相貌端正或者好看的孩子,总是能得到别人的赞赏、鼓励、原谅,成长的路途也较为通顺,因此日后成长为心底坦荡、无私善良的人的几率也比较大;而那些难看的孩子,总是会被忽视、谴责、责骂,人际关系、求学、求职中的曲折也比较多,难免会使心灵的某个部分被悄悄扭曲。这些际遇,反过来又会作用于其相貌气质,加重一个人相貌上的优势或者劣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6:24 | 查看全部
于是,我渐渐理解了他的想法。而且,结合我的人生经历,我认为,相貌不仅意味着一种先天的起点,更是一种后天的修炼,是一个人灵魂的微缩景区,是一个人全部经历的说明书。

  王尔德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里的美貌少年道连·格雷,无意中,有一天拥有了一张神奇的画像。于是,他开始认为自己从此可以肆意地放纵了。这下,所有熬过的夜,混沌的白天,经历过的污浊、酒色……都一一爬上了他真实的脸颊,庆幸的是,透过那张画像中的脸,道连·格雷却依然不老、干净而清爽。

  但现实中,谁有那样的画像来遮挡那些脏、那些乱?经历过的种种,比银行的信用记录都准确,一丝不苟,全记录在脸上;心里的虚荣、计较、势利,全一层层叠加累积,像钞票里的水印一般,稍微得点光就提示着你真正的心路历程。一样是从稚嫩、纯白的婴儿长大成人,有人五十岁眼神还是清澈如水,有人却风尘入骨,一片混浊……他们到底经历过了什么?不必解释,不必分辩,全写在个人的脸上:焦黄黯淡的脸是为旧事辗转过的夜,下垂浮肿的眼睑是狂欢后醒来的下午,八字纹提示着无数次争夺与抢掠,眼神里的厌倦是欲望冷却后的灰烬……他们把自己的脸给摧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6:33 | 查看全部
而建设一张脸,却极为艰难。你要严格作息、要饮食得当、要读书、要看画、要旅游、要控制自己的愤怒、要提升自己的素养,总之,打造一张脸,几乎囊括了一个人建设自己的全部要素。

  所以,古人才会说:“相由心生”。林肯才会说:“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要对自己的相貌负责。”叔本华才会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陈丹青才会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迈克则在特意赞美鲁迅的脸时才会说:“仙人掌般不动声色坐落在时间荒原,连风沙也不敢造次侵蚀。假若当初它曾经包含美指的苦心打造,营造出来的戏剧效果倒真的不着痕迹,功劳恐怕要算到当事人头上。”

  是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脸的美术指导,要勇于为自己的脸担负起全部事故责任——要养脸,先得养心。

  也正因如此,宋毅对自己未来伴侣的相貌才怀有期待和苛责:她可以丑,但不能怪模怪样,可以不好看,但不能脏兮兮,即便她侥幸拥有了一张好看的脸,也要懂得小心翼翼呵护之、保养之,不会因为自己的放纵贪欢,而使自己常藏着算计别人的眼神。

  我们举目四望、众里寻他千百度,找的只是一张脸。脸是叶子,是花,提示着那些看不见的部分——灵魂的景象,心的样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6:45 | 查看全部
李嘉音的故事,遇到好人的条件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299次

  香港汉生堂药业公司董事长李嘉音,做了很多别人做不到的事,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是,她真正打动我的,只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很小的事。

  有一天,一位台北的朋友突然来电向她求援,说是父亲病重,急需北京某医院的一种药物。

  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李嘉音立刻拿上药赶往机场,不料却没有乘客肯帮忙带药去台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一架架飞机就要起飞,李嘉音手捧救命药,急得直掉眼泪。她明白,不是人家不愿做好人,只是万一你让人家带的是毒品,怎么办?那可是会给人家带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6:55 | 查看全部
李嘉音并没有离去,她仍然挨个儿对乘客去说好话。到了最后一个航班的时候,就在她遭受无数次拒绝之后,一个人走上前来,主动提出愿意帮她把药带过去。原来,这是一个台北的导游。这位导游一直在默默地观察她。观察的结果是,一个如此心诚的人,一个被无数人拒绝却仍然能满怀热望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心存恶意的坏人。

  李嘉音遇到的这位好人,当晚就将药送到那个朋友的家,那个朋友的父亲服了药,病情果然好转了。

  李嘉音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世上没有好人,都不要说你一定遇不到好人。当你没有遇到好人的时候,你要先问问你自己:你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拿出了最大诚意。人活着,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就是要创造遇到好人的条件。她后来在办公司的过程中,有很多事,都是别人觉得无论如何也办不成的,但最终,她都办成了。她总能在关键时刻,遇到挺身而出乐意帮助她的好人。而那些帮助她的好人,却反过来说她是好人,是她的那种竭尽所能的精神感动了他们。”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好人,你可以问一问自己,是否具备遇到好人的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7:03 | 查看全部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341次

  冯骥才有一次在美国艾奥瓦州逛超市时,竟然看到了在国内必须得定做的适合自己穿的48码的鞋。于是,他果断地付了37美元,买了一双。

  开始穿时还不错,可路走得越多鞋越夹脚。当时37美元并非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数目,虽然说花了这么大一笔“外汇”,可被“穿小鞋”纯属自己的事,但为他当“导游”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居然告诉他,这已走了一个多月的路快要被磨破了的鞋,仍然可以到超市去换。

  那家超市果然就将冯骥才没能买到合脚的鞋当成他们自己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7:11 | 查看全部
一位售货员在带着冯骥才跑遍偌大的售鞋区而没有见到更大号的鞋之后,竟是一脸的自责,连连向他道歉。并告诉他只要拿着购物小票可以到任何一个城市的连锁店去调换。他还说,相信在芝加哥、纽约等大城市一定能调换得到。也许是怕给他添麻烦,这位售货员最终索性退给了他37美元的现金。

  原来美国这家超市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只是笃信“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


  有一位在国内做房地产的朋友,他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留学后留在了那里工作,朋友于是在澳大利亚为儿子买了一套房子。

  那是一楼,看着那房子,朋友左想右想都觉得不对劲,因为那房子一扇扇十多平方米的窗户就只有裸着的玻璃。后来他很快就知道,在澳大利亚是不能安装防盗护栏的,于是他以窗户太矮孩子不安全为由申请安装防盗设施。没想到较真的市政部门竟派人来作实地考察,通过一番测量,结果认为朋友的理由不成立而予以拒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7:22 | 查看全部
“我自己的房子安装护栏是我自己的事!”可市政部门不这么想,在他们国家,根本就不会有人翻窗入室,你这样做只是白白浪费了人类的资源。


  我有一个表妹,读研后经人介绍在丹麦找了一份秘书工作。上班的第一天,她倒了一杯水恭恭敬敬地端到老板的面前,没想到老板一边连连摇手一边说:不!不!我一旦接受了这杯水,就意味着允许你将这杯水倒到我的脸上。

  原来他们认为,替老板倒水并非秘书的工作,而完完全全是老板自己的事。


  无论是将他人的事当自己的事,还是把某一个人的事视作是大家的事,皆只有一个准则,就是为他人着想,而最终是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国家或某一集体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着想。拥有一分实在,摒弃一分虚荣,才更具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07:36 | 查看全部
计划外的美
时间:2012-04-02 作者:小小Z 点击:262次

  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美,是因为别人说它是美的。旅途中的美就这样被塑造出来,于是我们失去了用心灵去发现美的能力。

  问过很多人,为什么要旅行?

  绝大多数的回答都是:“寻找不一样的生活。”

  但我们的旅行究竟有多么“不一样”?用一样的攻略,写一样的游记,走一样的路线,甚至连发出的感慨都是一样的。

  想起在巴黎的时候,一个当地老人带我走到圣母院的背后,圣母院背面与游客如织的正面犹如两个世界。

  老人说:“前面是游客心中的巴黎,背面是我们心中的巴黎。”巴黎人能够发现圣母院背后的美,因为他们不用去按照导游图来计划旅程。

  找一个机会,做一次没有计划的旅行,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丽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