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0:18 | 查看全部
让理想分段成功
时间:2014-08-25 作者:未详 点击:2119次

  马克又失业了,他沮丧地徘徊在马路上。突然对面走来一个人,是童年时住在他隔壁的麦森,麦森现在已经是著名的歌唱家了。麦森叫住他:“还好吧?”马克敷衍着答道:“还好。”
  
  麦森接着说:“马克,我就住在百老汇的转角,一起走去我那里坐坐如何?”走过去?马克傻了眼:“从这儿到百老汇至少有六七十条马路,是不是有点远?”麦森轻松地说:“只不过10个路口而已。”“10个?”马克有些惊异。
  
  “是的,只有10个路口,但是我说的不是到我那儿,而是到一家百货店。”马克听了有些不解,但还是跟着麦森走了。很快就到了百货店,麦森说:“现在是另外的10个路口了。”几分钟后,他们再次制订了10个路口的目标,每到达一个目标后就欣赏一下周围的景观,就这样他们很快走完了60个路口。
  
  午餐的时候,麦森对马克说了自己的用意。马克听了恍然大悟。
  
  其实每个人都有宏伟远大的理想,当你与你的目标距离十分遥远时,别因为遥远的未来烦恼,只注意你未来24小时的路,就这样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究有一天会成功的。

  远大的理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把理想分段,一步步去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最终的那个远大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0:29 | 查看全部
心术
时间:2014-08-28 作者:未详 点击:1526次

  年轻人在射箭大赛中频频夺得冠军,自以为天下无人可比,于是挑战禅宗大师,大师以精湛的箭术闻名遐迩。年轻人拈箭在手,射向远处的一头公牛,正中牛眼,第二支箭射出去,将第一支箭削为两半,年轻人对大师说:“我很想看看,你如何赢我。”
  
  大师泰然自若,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对年轻人做了个手势,叫他跟着上山,年轻人出于好奇,也没再说什么,便跟着大师往山里走。
  
  当他们来到一处断崖边,大师止住了脚步,只见一根原木横在断崖上,木头经过日晒雨淋,已呈腐朽之状,断崖下就是万丈深渊,从这座“桥”上过去,足以使人胆战心惊。
  
  大师跨步来到原木中央,脚下的原木晃晃悠悠,只见他抽出一支箭,拈弓向远处的一棵树射去,箭稳稳地射中树干。

  大师从容地从“桥”上下来,平静地说:“现在轮到你了。”
  
  年轻人木立在原地,看着晃悠悠的木桥和桥下的深渊,连腿都抬不起来,甭说站在原木上拈弓搭箭了。
  
  “年轻人,你的箭术确实一流,”大师说,“不过,你的心术还有待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0:40 | 查看全部
三种恶与四种善
时间:2014-08-29 作者:未详 点击:3419次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0:50 | 查看全部
禅师相马
时间:2014-09-01 作者:未详 点击:1318次

  铃木俊隆禅师在《禅者的初心》这本书里讲到学生的资质时,曾提出过一个关于马的理论:“人们将马按优劣从高到低分成四类:优秀的、较好的、一般的、较差的。优秀的马不等骑手扬起鞭子,就能按骑手的心意加速、减速,左转、右转;较好的马也能做到这些,只不过要等到骑手举起了鞭子它才能做出这些动作;一般的马要略逊一筹,通常要等鞭子抽到身上才能反应过来;较差的马则非要等到被打得皮开肉绽后才能明白骑手的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动作。可以想象它得费多大的功夫才能学会正确奔跑。”
  
  “每个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都希望自己成为最优秀的,至少也要能达到较好的水准。”但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铃木俊隆禅师说,如果学得太快,说明你没下苦功夫,缺少千锤百炼的磨砺。
  
  “如果你练习过书法,你会发现那些书法名家并不是最精明的学生。精明的学生往往学到某个阶段就会遇到瓶颈。习武亦然,生活亦然。”在铃木俊隆禅师看来,最好的马反而最差,而较差的马反而可以成为最好的,只要它每次挨了鞭子后都能牢记所学。
  
  我第一次读到铃木俊隆禅师关于马的解读时就被深深吸引住了。这个理论道出了天资出众者所遇到的挑战——聪明反被聪明误。要发挥出全部的潜能,天才也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刻苦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02 | 查看全部
人性的界限
时间:2014-09-02 作者:未详 点击:1694次

  在一位教授的讲座上,展出了一张幻灯片,是两幅物质结构图片,教授问台下的同学:“同学们,能看出这两幅图中的物质结构有什么区别吗?”这两个物质的结构相似,同学们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有所不同。

  教授接着讲道:“看来大家已经发现不同了,这两个物质中一个是冰毒,另一个是麻黄。”
  
  麻黄是一种能治哮喘、感冒等多种疾病的药物,而冰毒则是让人走向毁灭的毒品,谁会想到麻黄竟是冰毒的前身?它们的结构只有微小的区别,功效却有着天壤之别。
  
  原来,药品和毒品的界限是如此模糊。这界限同时也是人性的界限,同是化学工作者,有人从事着药品研究,希望济世救人,有人却从事毒品的制造,危害人类。
  
  后来,我明白了,不仅是冰毒和麻黄,其实所有的药都是毒,药和毒并无严格的界限,只是量的问题:适量的药才是药,过量的药便成了毒。

  也许就因为多了一点点,救命的药便成了要命的毒了。这“一点点”也就是药和毒的界限了。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如此,截然相反的事物之间的界限总是很模糊,

  此时,也许在你的一念之间,就会让你从善良走向了邪恶,让你一失足成了千古恨。
  
  能看清这界限,并作出正确选择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12 | 查看全部
心的高度
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1445次

  鹰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临,便飞到空中等待。

  狂风乍起,鹰舒展羽翅,乘风高升,身下狂风骤雨肆虐,鹰盘旋俯视,高唱凯歌。
    
  鹰不逃避暴风雨,而是利用暴风雨让自己高升,达到俯视狂风暴雨的高度。
  
  当生活的狂风暴雨拍打我们时,不妨把我们的心提高到俯视的高度,这样,狂风暴雨就不可能打垮我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21 | 查看全部
轻松面对自己
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1532次

  公园里,一个年轻人独自坐在长椅上,沮丧忧伤。一位智者走过来关切地问:“小伙子,天气这么好,为什么闷闷不乐呢?”
  
  “我很失败,怎么也快乐不起来。”
  
  “你能说给我听吗?也许我能帮你。”
  
  年轻人友好地看了看智者:“无论做什么事,我总感觉背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我,在瞧着我如何出丑。正是这挥之不去的阴影束缚着我,使我总是瞻前顾后、左右为难,我觉得自己活得实在太累了。”
  
  “小伙子,你活得是累,你时刻猜测他人对你的目光和看法,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言行,生活在他人的阴影里,能不累吗?”
  
  年轻人困惑地说:“我不知道何时才能轻松自如地面对自己,面对生活。”
  
  “这一天不会远,如果你能扔掉自卑,充满自信,勇敢地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思想来驾驭自己,那么,你就会生活得快乐和自信。”
  
  年轻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乎感悟到了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29 | 查看全部
阅读怎么改变命运
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851次

  人们常说:阅读改变命运。

  在我看来,此话有两种含义。
  
  其一,读那些所谓“有用的书”,也就是接受正规教育,获取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改变外在的命运,即改变人在社会上的地位。
  
  其二,读那些所谓“无用的书”,那些哲学、宗教、人文方面的书籍,虽未必能改变你的外在命运,但能改变你的内心世界,使你拥有智慧、信仰和丰富的心灵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灵魂,因此,也就改变了你与外在命运的关系,从而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

  我认为后一种改变是更可靠也更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40 | 查看全部
走出思想的沙漠
时间:2014-09-08 作者:未详 点击:1752次

  有4个人出去游玩,在同一个景点相遇了,于是他们结伴而行。

  其中有一位是富翁,一位是政客,一位是记者,还有一位是职员。
  
  在沙漠里,他们迷路了。强忍着饥饿和干渴,他们度过了两天。

  他们一直往前走,却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走出沙漠,心情都万分沉重。
  
  第三天,他们渴得实在无法忍受,不想再走了,于是就停下来休息。
  
  富翁说:“谁要是能在这时候给我一杯水,我愿意给他100万块钱……”
  
  政客说:“谁要是能在这时候给我一杯水,我一定提拔重用他……”
  
  记者说:“谁要是能立马给我一杯水,我一定用我的生花妙笔让他名扬天下……”
  
  职员静静地听他们说话,什么也没说。
  
  富翁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提拔重用和名扬天下又能怎样?还不都是为了钱?还是直接给钱好!”
  
  政客立即反驳道:“提拔重用了,将来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要点钱不是更容易?”
  
  记者冷笑着说:“其实,只有名扬天下最实际,什么官什么钱得不到?”
  
  富翁、政客和记者继续在那里争论不休,越说越远。
  
  职员终于忍不住了,说:“你们都别争了!现在最实际的事情就是赶紧向前走,走出沙漠。”
  
  他们三人异口同声道:“没有水喝,没有饭吃,想走出沙漠,谈何容易?假如你有一杯水,会给我们谁喝?”
  
  职员没有回答他们,起身向前走去。

  富翁、政客和记者见了,笑了笑,说:“他想独自走出沙漠,不可能!”

  接着,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更激烈的争论。
  
  这天黄昏,职员走出了沙漠。

  当职员带着救援人员返回沙漠,找到他们三人时,发现他们已经死去多时了。
  
  其实,他们三人只要跟着那个职员一起走,相信也能走出沙漠。

  即使他们不跟着那个职员一起走,只要坐在原地休息,不费口舌去争论,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他们一样可以保住性命。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绝境面前,行动远比空想有益得多,当人们离开世俗生活时,钱、权和名将变得毫无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4 16:21:58 | 查看全部
眼前的时光
时间:2014-09-09 作者:未详 点击:1195次

  一位虔诚的信佛教师,时常在课堂上灌输小学生对佛的认识。

  一天,他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地狱的恐怖,然后他问学生:“有谁想要下地狱的,举手。”果然没有人举手。

  教师感到很欣慰。

  然后他又花了半小时,告诉学生极乐世界的美好,然后问学生:“有谁想去极乐世界的举手!”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手了,只有角落里的一个例外。
  
  “为什么你既不想去地狱,也不想去极乐世界呢?”老师问道。
  
  “我妈妈说,放学的时候哪里也不准去,要直接回家!”孩子答道。
  
  这是一个笑话,也不全然是。这世上几乎大部分人都在强调来生的重要,也悔恨过去的罪孽,因此许多人都活在过去的赎罪和未来的寄托之中,却忽略掉了眼前的时光。

  其实,眼前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
  要去地狱或天堂都应该从眼前起步。
  在眼前的时光中欢喜,有光明与爱,就是天堂。
  在眼前的时光中痛苦,黑暗与堕落,就是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