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0:15 | 查看全部
用马鞍和药材换来属下数十年的忠心,裴行俭觉得很值,在他心中“人”最重要。
  
  裴行俭是唐代名臣,曾任尚书等要职。一次,他打算用犀角、麝香等名贵药材做成药丸,便派令史骑着皇帝赏赐的骏马,带上随从去买药。
  
  令史第一次骑这么名贵的马,忍不住在路上扬鞭驰骋,不料到了药铺才发现,镶着宝石的马鞍不小心蹭坏了,顿时冷汗淋漓。损坏御赐的马鞍,这是何等的大罪?令史越想越害怕,于是,让随从去买药,自己偷偷地溜走了。
  
  随从买齐药材,在回来的路上却不留神被盗。犀角和麝香都价值昂贵,随从自知无法交差,也逃跑了。
  
  裴行俭听说此事,十分难过,责令手下务必把他们抓回来,不久,两人被抓回裴府。他们一见裴行俭,立即下跪。谁知,裴行俭亲手替他们解开绑绳,惋惜地说:“你们怎么能因马鞍和药材而逃命呢?马鞍坏了可以修补,药材被偷也能再买,可你俩逃跑,我还怎么弥补?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唯有人丢了再难找啊!”听了这番话,两人都很感动,发誓会一辈子效忠于他。不久,两人戴罪立功,置办回来更好的药材。
  
  到了晚年,裴行俭对两人说:“我用马鞍和药材,就换来你俩数十年的忠心,所以你们给我的回报远远超过我的损失啊。”令史和随从老泪纵横,不知说什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0:25 | 查看全部
画匠与画师。
  
  画家有徒弟二人。大徒弟聪慧,心思活络,悟性极高,常常有惊人的构思;而小徒弟则略显笨拙,常年只知临摹,不知变通。
  
  大徒弟立志做一代画师,开宗立派,创新出奇。他先学古时技法,后又研究西方技巧,豪放派、婉约派……他都有所涉及,作品经常出人意外,一时受人追捧,别有一番新意。
  
  相比之下,小徒弟简直笨得不行。他什么都不去研究,闭门关户,就一个劲去临摹宋代的技法,多少年来,依旧默默无名,无所成就。
  
  30年后,大徒弟终无法持续创新;而小徒弟,却深得旧时技法的精髓,作品古风古意,完全如同那个时代的意境,终于名扬天下,成为一代大师。
  
  “师”无功底,何以为师?匠到格致,就是境。所有的大师,都是从工匠开始,不经过走的过程,跑一定会摔跤,踏踏实实做好匠,才有可能成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0:38 | 查看全部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来。
  
  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饿得只剩一口气的父子二人,父亲背上也背着一个很重的袋子。
  
  那人见老六背着那么多红薯,便向老六讨要一个给孩子吃,老六不肯。
  
  那人便说:你卖给我行吗?说完把自己背上的一袋银子全倒在地上。
  
  老六的眼睛直了,因为他穷了一辈子,做梦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老六背着一袋银子上路了,他怕那父子二人反悔,加快了脚步往前赶。
  
  几天后,老六再也走不动了,因为他一路上买不到任何东西吃。
  
  买他红薯的父子二人,很快就赶上了他。
  
  老六望着那个男人背上的红薯,开始后悔了,他走上前去要把红薯买回来,那人无论如何也不肯卖。
  
  老六失望地跌坐在地上,抱着他的银子,在饥饿中死去……
  
  老六去见阎王。
  
  阎王说:本想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没想到却要了你的命。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呀!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
  
  阎王说:其实你前世也命不该穷,那红薯只要卖一半,也就不叫穷了,谁叫你全部卖了呢?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去向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去向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
  
  老六一听,不加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大说阎王骗他。
  
  阎王笑道:怎么就说我骗你呢?
  
  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
  
  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你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贪心!
  
  老六一听,便对阎王说:阎王老爷,我接下来的一世,求您一定得让我过点好日子啊!
  
  阎王说:这个好说,现在有两份好差事:一份是看守一座金山,一份是看守一片土地,你选哪份呢?老六这回仔细地想了想,觉得还是看守金山的好。
  
  阎王看着老六远去的背影说:这人生就是个穷命啊!众小鬼问为什么?阎王说:这看守一片土地的差事,实际上是在一个地方当个大官;而那个看守一座金山的差事,实际上是当只老鼠,守一座谷仓啊!
  

  生活,是你自己过出来的。

  同样的路,有人漫步,有人奔跑,有人驾车……

  方式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同样的命运,有人笑着抗争,有人哭着哀求,有人静默地承受……

  态度不同,结果就会相异。

  没有谁能规定你的生活模式,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人,性格不同,选择就不同;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0:48 | 查看全部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豪爽,很有正义感。
  
  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后,向子路说明老师的劝告。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发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灾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1:08 | 查看全部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豪爽,很有正义感。
  
  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后,向子路说明老师的劝告。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发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灾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1:19 | 查看全部
据说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
  
  第一天,找四只猴子,在它们能看见的地方放一堆香蕉。猴子爱吃香蕉,乐坏了,去抢,科学家立即过来一顿胖揍,揍得猴子吱吱乱叫。
  
  第二天,还是这四只猴子,仍然在它们看得见的地方放一堆香蕉。猴子记吃不记打,又去抢,又挨了一顿揍。
  
  第三天,还是这四只猴子,还给它们备好香蕉,还不让吃,谁吃谁挨打。
  
  如此这般过了半个月,四只猴子形成条件反射了,看见香蕉就怕,送到嘴里都不敢吃了。这时候科学家又找来两只新猴子,让它俩跟四只老猴子生活在一起。您猜怎么着?新猴子只要一吃香蕉,就会挨老猴子的打,打得新猴子也不敢吃香蕉了。
  
  一个月以后,科学家撤走老猴子,留下那两只新猴子,它们不挨打了,可是仍然不敢吃香蕉。科学家又送了一只新新猴子进去,每当新新猴子要吃香蕉的时候,那两只已经不新的新猴子就像过去老猴子打它们一样打新新猴子,直到新新猴子也不敢吃香蕉……
  
  人不是猴子,但人跟猴子有两大共性:第一,都有条件反射;第二,都懒于思考。上一代有了条件反射,会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再把它传给下下一代,传不了三代,就成规矩了,就成传统了,人人在传统面前都懒于思考,都不假思索地当它是天经地义。
  
  据我推测,宋朝陕西吃面条不嚼,豫东农村吃拨鱼儿不嚼,极可能是因为某个或者某几个老祖先在饥饿时代生活了一辈子,天天跟人抢饭吃,终于总结出了“不嚼才能比别人多吃”的妙诀,于是郑而重之地将其传给了后代,后代再将其传给更远的后代,传得越久,越没有人质疑。
  
  后代们未必挨饿,未必要跟人抢饭,可是老祖宗都说不嚼为好,那一定是有大道理的,咱就别叛逆了,也跟着愣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1:31 | 查看全部
猎豹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
  
  一天,一只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

  然后,猎鹰又指着不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问:“那座山你上去过吗?我就上去过,整个大草原在我眼里就像一块手绢!”猎豹一惊,除了上树,他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倔强的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二天,猎豹向草原上的动物们宣布,他将去征服草原上的最高峰。动物们在惊疑之余,也对它挑战极限的壮举给予最大的褒扬。
  
  但不幸的是,这只勇敢的猎豹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从雪山上下来……

  其后,整个草原为它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将它称为史上最勇敢的猎豹。

  就在大家沉痛缅怀英雄的时候,那只猎鹰又出现了,它高声笑道:“我看它是史上最愚蠢的猎豹!作为猎豹,它应该知道,自己擅长的是速度,而非高度!舍本求末,必然自取灭亡……”
  
  当有人嘲笑我们某一方面无能的时候,我们其实根本无须证明什么给他们看——我们应用自己的长处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1:43 | 查看全部
有个富人养了一条幼犬,他想等幼犬长大后能够看家护院。于是他对幼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可他又害怕狗长大了具备极强的攻击力而伤了自己,所以他只训练狗攻击动物,不袭击人类。
  
  狗从小就接受训练,对于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只攻击动物,绝不会攻击人类,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不会攻击。
  
  富人对狗的表现极其满意,可以带着它到处走动,也不怕它会伤到人。
  
  不久富人得了一笔钱他放在了家里,以为有狗看家护院,就可高枕无忧。
  
  可夜里贼人来的时候,狗竟然叫都没叫一声就放贼人进了屋,富人失了钱财,懊悔不已。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1:57 | 查看全部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常年担任其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多有建树,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对李世民龙袍加身是立过大功的。
  
  后来,侯君集又两次出兵西域,先后击败吐谷浑,消灭高昌国,立有战功。
  
  但是,侯君集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还依律被关了一阵子。虽然李世民没撤他的职,待遇照旧,对他还是不错,他却甚为不满,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大臣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衔外放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张亮说:“你为什么受到排挤呀?”张亮说:“你也遭到排挤,还要说谁冤枉吗?”
  
  侯君集说:“我平定一国,回来却被天子如此的责怪,怎么能忍受到这样的压制排挤?”于是捋起袖子说:“郁闷得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吗?我将一定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悄悄地把这事报告给了皇上,太宗还想保护侯君集,就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他单独和你说的话,没有别人听见,假若把他交给司法官员审理,侯君集一定会否认此事。两人互相对证,事情也说不清楚。”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对待侯君集依然像从前一样。
  
  不久,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书法家褚遂良题字,画像皆真人大小,李世民时常前往怀旧。当时已有数位功臣辞世,还活着的多已老迈。这二十四个人里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曾经是唐太宗的“死对头”,但投奔李世民后俱被视为知己。侯君集尽管有造反之嫌,也入选了,排名第十七。
  
  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被废而地位不保,又知侯君集对朝廷心怀不满,于是就和他勾结起来一块谋反。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做东宫千牛,李承乾让他多次带侯君集进入东宫,向他谘询如何自保的办法。
  
  侯君集认为李承乾劣弱,想要乘机谋反,于是就帮助李承乾暗中图谋不轨,曾经举着手对李承乾说:“这是双好手,应当被你使用。”
  
  未几,李承乾谋反之事败露,侯君集也被拘捕。太宗亲自审问说:“你是国家功臣,我不想让那些办案的文吏来侮辱你,所以我亲自审问你。”侯君集无言答对。
  
  证据确凿,唐太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说:“君集有功于国,我将乞求饶他一命,诸位能够答应么?”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天地不容。”太宗只好无奈地哭着对侯君集说:“和你永别了,从今以后,我只能看到你的遗像了!”并对他表示:“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而且,特别对他网开一面,没有按谋反罪诛灭九族,特赦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的死罪,流放到岭南,以为他守孝扫墓上坟。
  
  如何对待功臣,历来是帝王无法回避的难心事,留着怕他们造反,担心他们胡作非为,杀了怕遭人非议,落下千古骂名。唐太宗宽厚念旧,但侯君集叛变造反,显然玩得过火了。
  
  领导有再大的包容心,但如果功臣突破了容忍底线,危及到整个事业发展的时候,就算冒再大的风险,他也会被逼下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52:09 | 查看全部
商人运载一车货物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下陷,怎么拉也动不起来。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钱,让他们帮忙把货车拖上大路。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众人喊了半天号子,然而,货车始终没有驶离原地。商人决定改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道:“依我看,应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众农夫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请商人在一旁监督。他们中有两个爱耍滑头的,用余光瞧商人的眼睛,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夸张,以表示自己使出最大的力气,而他们所拽的那根绳子,却向下呈弧形,荡秋千一般,还在垂摆着。真正卖力的农夫,头都埋在胸前,两腿蹬直,向前拉车。货车终于驶出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观测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
  
  得到钱的农夫都比较满意,唯那两个耍滑头的只分到很少一点钱。他们质问商人:
  
  “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么?”一个说。
  
  “或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另一个说。
  
  “这些都表明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力气。”两人一起说。
  
  商人说道:“我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也没有倾听你们的号子,我只注意你们走过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正常走过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