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6:10 | 查看全部
迷路时不要着急,迷路的将军
时间:2015-07-27 作者:未详 点击:3246次
  迷路不迷失,终有出头日。
  
  日本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禅师叫道元禅师。

  道元禅师是日本曹洞宗的开创者,是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九岁时就能解读《俱舍论》,当时人们都认为这很神奇。当时的将军请他去镰仓讲法,年轻的道元就以他的口才和禅法征服了许多人。
  
  道元禅师向大众说法,认为专注一心、只管打坐便是禅修的根本所在。

  有的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疑惑,说他根本不懂禅法,只是一个粗鲁的门外汉。于是便有轻慢的学僧找到道元要跟他辩论如何才是修禅。
  
  于是道元禅师给学僧讲了一个故事:

  一个将军去打猎,有一天在山里遇到暴雨,找不到回去的路,于是便焦急地在山里到处奔走,心里充满了恐惧,生怕自己会被这暴风雨卷到山崖里去。他急于找到一条出路,在黑暗的山谷里到处奔突,最后不慎掉下了悬崖。
  
  将军在掉下悬崖之后,天亮的时候,才被前来的士兵找到,那个时候将军几乎已经奄奄一息。而事实上暴雨并没有下太久,天也快亮了,将军完全不必急于下山,只需要在原地附近的山洞里稍微避雨,待天亮的时候再下山就安全了。但是将军驰骋沙场,性情急躁,耐不住内心的暴躁,着急回到山下的军营,心火怒烧,便迷失了方向。本来路就在眼前,他却在慌张中走到了悬崖那个方向。
  
  道元禅师于是问学僧:“你觉得将军为什么会迷路?”
  
  学僧看着道元禅师,说:“因为将军心性急躁,心气浮动不可安置,所以才分辨不清道路,以致失足掉下山崖。”
  
  道元禅师问:“如何才是安心?”
  
  学僧仿佛有所悟,便说:“身心脱落,安住自心。”
  
  道元禅师说:“将军之所以迷路坠崖,根本便在于此,这是一样的道理。”
  
  学僧这时才明白道元禅师讲这个故事的原因,原来我们都是那个迷路的人,眼前的黑暗和暴雨让我们心浮气躁,不能安心地考虑事情,分不清楚形势,以致仓促之中迷失了自己,酿成了悲剧。
  
  当我们觉得自己迷路的时候,尤其是在沙漠中,千万不要到处乱走,我们需要的是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下,让心安定下来,慢慢地辨明方向,这才是最佳的办法。
  
  迷路的时候不要着急,心浮的时候让心安定下来,你就会感觉天地开阔很多。道元禅师的禅法如此简单明了,但却为我们指出了正确的路。而道元禅师作为日本古代历史上有名的禅师,他的禅法并不是那样驳杂,却是简简单单,本本分分。这大概就是参禅、做人的大境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6:33 | 查看全部
有一种失败叫瞎忙
时间:2015-07-27 作者:未详 点击:6542次
  很多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他发现自己有一个徒弟非常勤奋,不管是去化缘,还是去厨房洗菜,这个徒弟从早到晚,忙碌不停。
  
  但是这小徒弟内心很挣扎,他的眼圈越来越黑,终于,他忍不住来找师傅。
  
  他对老禅师说:“师傅,我太累,可也没见什么成就,是什么原因呀?”
  
  老禅师沉思了片刻,说:“你把平常化缘的钵拿过来。”
  
  小徒弟就把那个钵取来了,老禅师说:“好,把它放在这里吧,你再去给我拿几个核桃过来装满。”
  
  小徒弟不知道师傅的用意,捧了一堆核桃进来。这十来个核桃一放到碗里,整个碗就都装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你还能拿更多的核桃往碗里放吗?”
  
  “拿不了了,再放核桃进去就该往下滚了。”
  
  “哦,碗已经满了是吗?你再捧些大米过来。”
  
  小徒弟又捧来了一些大米,他沿着核桃的缝隙把大米倒进碗里,竟然又放了很多大米进去,一直放到都开始往外掉了。小徒弟才停了下来,突然间好像有所悟:“哦,原来碗刚才还没有满。”
  
  “那现在满了吗?”
  
  “现在满了。”
  
  “你再去取些水来。”
  
  小徒弟又去拿水,他拿了一瓢水往碗里倒,在小半碗水倒进去之后,这次连缝隙都被填满了。
  
  老禅师问小徒弟:“这次满了吗?”
  
  小徒弟看着碗满了,但却不敢回答,他不知道师傅是不是还能放进去什么东西。
  
  老禅师笑着说:“你再去拿一勺盐过来。”
  
  老禅师又把盐化在水里,水一点儿都没溢出去。
  
  小徒弟似有所悟。老禅师问他:“你说这说明了什么呢?”
  
  小和尚说:“我知道了,这说明了时间只要挤挤总是会有的。”
  
  老禅师却笑着摇了摇头,说:“这并不是我想要告诉你的。”接着老禅师又把碗里的那些东西倒回到了盆里,腾出了一只空碗。老禅师缓缓地操作,边倒边说:“刚才我们先放的是核桃,现在我们倒着来,看看会怎么样?”老禅师先放了一勺盐,再往里倒水,倒满之后,当再往碗里放大米的时候,水已经开始往外溢了,而当碗里装满了大米的时候,老禅师问小徒弟:“你看,现在碗里还能放得下核桃吗?”
  
  老禅师说:“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只碗,当碗中全都是这些大米般细小的事情时,你的那些大核桃又怎么放得进去呢?”
  
  小徒弟这次才彻底明白了。
  
  如果您整日奔波,异常的忙碌,那么,您很有必要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先将核桃装进生命当中呢?如果生命是一只碗,又该怎样区别核桃和大米呢?”
  
  如果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核桃是什么,生活就轻松简单了。我们要把核桃先放进生命的碗里去,否则一辈子就会在大米、芝麻、水这些细小的事情当中,核桃就放不进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6:45 | 查看全部
大雁来报信
时间:2015-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546次
  年羹尧细节之处发现重要情报。
  
  公元1723年,清朝大将年羹尧奉命率兵平息青海、西藏等地的叛乱。
  
  一天深夜,将士们都已休息,年羹尧突然下令:所有人立即整装出发,赶到十里之外埋伏。众人都很纳闷,将军为何要在深夜行军。这时,年羹尧传令说:“两个时辰内会有敌军来偷袭,要做好战斗准备。”大家将信将疑,但只能照做。
  
  过了不到两个时辰,敌军果然来偷袭。因为有了充分的准备,年羹尧带着众将士很快击退敌军,大获全胜。
  
  大家不明白将军为何能料事如神,有人问:“当时我们都在军营,并没有收到敌军来偷袭的情报,您是怎么知道的呢?”年羹尧笑笑说:“有人给我送了信,只是你们都没察觉到。”大家一头雾水,年羹尧接着解释:“昨天深夜,我听到雁群飞鸣,猜想一定是敌军行进惊动了它们。大雁喜欢生活在水边,这里离我们最近的水泊有一百多里,是敌军必经之地。雁群飞得快而急,所以我料定敌军会在两个时辰内来偷袭。”大家听完,对年羹尧佩服不已。
  
  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能隐藏着有效信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利用,就会有所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6:57 | 查看全部
孔子的是非观
时间:2015-07-27 作者:未详 点击:1936次
  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子贡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
  
  春秋时期,鲁国是一个弱国,它呈现出这样的社会状况:富贵人少,贫苦人多。有很多穷人为了求得生存被卖到周边国家做奴隶。按照当时鲁国的法律,若有人在国外见到本国奴隶并把他赎回来,鲁国政府就发奖金给这个人。子贡用自己的钱在国外赎回一个奴隶,他认为做好事求回报不道德,于是拒绝了政府的奖赏。孔子知道后皱了下眉,温和地纠正道:“你错了!”
  
  相反,一个人失足落水,子路勇敢跳下将他救上岸。这个人非常感激,送给子路一头牛表示谢意,子路毫不客气地把牛牵回家,孔子见到子路对他大加赞赏。
  
  为什么子贡拒绝奖金的高尚行为会受到孔子的批评,而子路接受赠牛的求报行径却能得到嘉许呢?
  
  孔子的人学观点是这样认为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也就是说,只要符合道义,该获取的尽管获取,人们对此是不会反感和厌恶的。子贡以自我标准倡导的善为小善,它影响面小,时间短促,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这种小善是“非”。而子路的善为大善,很多社会人士看到做善行不但使人内心光明,而且还可以扬名获利,所以纷纷效仿,鲁国人将因此喜欢救人于危难之中,此是大善,大善是“是”,其影响时间长,覆盖范围广,起到改良世风,教化百姓的劝德作用。
  
  孔子的是非观:一个人不能只随自己的喜好行事,要以顾全社会大众利益为中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7:07 | 查看全部
要不要“护短”
时间:2015-07-24 作者:未详 点击:2118次
  民国初年,军阀割据。一位高僧受某大帅邀请,前往赴素宴。席间,高僧发现在满桌精致的素肴中有盘菜里竟然有一块猪肉,显然这是对佛的亵渎。他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高僧却立刻把肉用菜盖起来。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打算让大帅看到;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轻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受到警告后,再也不敢把猪肉翻出来了。
  
  宴席结束以后,高僧辞别了大帅。归途中,徒弟不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不吃荤,为什么把猪肉放在素菜中?我当时只想让大帅知道,处罚他一下。”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刚才大帅看见了猪肉,盛怒之下把厨师枪毙或重罚,这岂是我愿见到的?为此,我宁可把肉吃掉,也要保护他们……”徒弟听后恍然大悟,把师父的话牢记心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7:18 | 查看全部
上帝悟出的真理
时间:2015-07-22 作者:未详 点击:3028次
  上帝问一个孩子惧怕什么,孩子说惧怕黑暗。

  上帝问孩子为什么惧怕黑暗。孩子说黑暗面目狰狞,像个魔鬼。
  
  上帝又问一个成人惧怕什么,成人说他惧怕光明。

  上帝想,光明温暖、灿烂、慈祥,并非面目狰狞,为什么惧怕光明呢?

  成人说,他惧怕的不是光明本身,而是光明让他看到了自身的阴影和狰狞,让他的阴影和狰狞无处藏身,就像一个无处藏身的魔鬼。
  
  上帝听了后,悟出了一个真理:

  魔鬼,让人恐惧,但光明,能让魔鬼恐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3 16:50:30 | 查看全部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受益匪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5 20:26:46 | 查看全部
这帖子真长,感谢分享!
             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16 07:47:09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24 18:58: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