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0:34 | 查看全部
猎豹和猎鹰
时间:2015-10-12 作者:未详 点击:4302次
  猎豹是草原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它的声名响彻整个草原。
  
  一天,一只猎鹰很不以为然地对它说:“你尽管跑得很快,但无法像我一样站在高耸的山顶上俯瞰世界。”

  然后,猎鹰又指着不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问:“那座山你上去过吗?我就上去过,整个大草原在我眼里就像一块手绢!”猎豹一惊,除了上树,他几乎从未攀上高山。倔强的它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实力。
  
  第二天,猎豹向草原上的动物们宣布,他将去征服草原上的最高峰。动物们在惊疑之余,也对它挑战极限的壮举给予最大的褒扬。
  
  但不幸的是,这只勇敢的猎豹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从雪山上下来……

  其后,整个草原为它举行了最隆重的追悼会,将它称为史上最勇敢的猎豹。

  就在大家沉痛缅怀英雄的时候,那只猎鹰又出现了,它高声笑道:“我看它是史上最愚蠢的猎豹!作为猎豹,它应该知道,自己擅长的是速度,而非高度!舍本求末,必然自取灭亡……”
  
  当有人嘲笑我们某一方面无能的时候,我们其实根本无须证明什么给他们看——我们应用自己的长处来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0:43 | 查看全部
怎样让猴子不吃香蕉
时间:2015-10-12 作者:未详 点击:3027次
  据说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
  
  第一天,找四只猴子,在它们能看见的地方放一堆香蕉。猴子爱吃香蕉,乐坏了,去抢,科学家立即过来一顿胖揍,揍得猴子吱吱乱叫。
  
  第二天,还是这四只猴子,仍然在它们看得见的地方放一堆香蕉。猴子记吃不记打,又去抢,又挨了一顿揍。
  
  第三天,还是这四只猴子,还给它们备好香蕉,还不让吃,谁吃谁挨打。
  
  如此这般过了半个月,四只猴子形成条件反射了,看见香蕉就怕,送到嘴里都不敢吃了。这时候科学家又找来两只新猴子,让它俩跟四只老猴子生活在一起。您猜怎么着?新猴子只要一吃香蕉,就会挨老猴子的打,打得新猴子也不敢吃香蕉了。
  
  一个月以后,科学家撤走老猴子,留下那两只新猴子,它们不挨打了,可是仍然不敢吃香蕉。科学家又送了一只新新猴子进去,每当新新猴子要吃香蕉的时候,那两只已经不新的新猴子就像过去老猴子打它们一样打新新猴子,直到新新猴子也不敢吃香蕉……
  
  人不是猴子,但人跟猴子有两大共性:第一,都有条件反射;第二,都懒于思考。上一代有了条件反射,会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再把它传给下下一代,传不了三代,就成规矩了,就成传统了,人人在传统面前都懒于思考,都不假思索地当它是天经地义。
  
  据我推测,宋朝陕西吃面条不嚼,豫东农村吃拨鱼儿不嚼,极可能是因为某个或者某几个老祖先在饥饿时代生活了一辈子,天天跟人抢饭吃,终于总结出了“不嚼才能比别人多吃”的妙诀,于是郑而重之地将其传给了后代,后代再将其传给更远的后代,传得越久,越没有人质疑。
  
  后代们未必挨饿,未必要跟人抢饭,可是老祖宗都说不嚼为好,那一定是有大道理的,咱就别叛逆了,也跟着愣吞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0:52 | 查看全部
有功逊让一分
时间:2015-10-07 作者:未详 点击:2071次
  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豪爽,很有正义感。
  
  有一年夏天,下了很多场暴雨,子路担心会引发洪水。于是,子路一马当先,带领当地的老百姓和军队,一起疏浚河道、修理沟渠。
  
  当时是大夏天,老百姓顶着烈日,泡在污浊的河水里,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自然非常辛苦。心地善良的子路,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给老百姓买来了许多食物。
  
  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听后十分着急,连忙派了另外一个弟子子贡去制止子路。
  
  子贡赶到后,向子路说明老师的劝告。子路听完,十分生气。他那犟脾气又上来,一股劲就冲到孔子那里去,怒气冲冲地说:“我是因为下了大雨,担心会出现水灾,才带领百姓修筑这些水利工程的。我看到他们一个个的十分劳苦,有的甚至都饿得没有力气,我才给他们弄了一点粥喝。谁知,老师您却让子贡来制止我,那岂不是要让我不去做仁义的事情吗?您经常教导我们,为人要做到仁爱,您今天这样来阻止我,岂不是不让我实行仁义?我今后再也不听你的话。”发完这通脾气,子路转身就要走。
  
  孔子赶忙叫住他,说:“我知道你是在实行仁义,可你要真是可怜这些老百姓,那你为何不去向国君报告,让国君用国家的库粮来帮助他们呢?”
  
  “你知道吗?你现在用自己的粮食来帮助老百姓,是在向百姓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他们的国君还不如你对他们好呢。也就是说,老百姓会因此认为,你是一个大好人,国君却不管人民的死活。”
  
  “你仔细想想,假如你的国君知道老百姓这样看待他,他会怎样对你呢?”
  
  听完老师的话,子路恍然大悟:原来老师阻止自己,是在劝告自己做事不要越位。
  
  于是,子路就停止了向老百姓提供食物,也因此避过灾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03 | 查看全部
阎王和穷鬼的对话
时间:2015-10-01 作者:未详 点击:5678次
  眼见逃荒的人越来越多,王老六背起自己的全部财产,一袋红薯,也加入到逃荒的队伍中来。
  
  走到半路,老六碰到饿得只剩一口气的父子二人,父亲背上也背着一个很重的袋子。
  
  那人见老六背着那么多红薯,便向老六讨要一个给孩子吃,老六不肯。
  
  那人便说:你卖给我行吗?说完把自己背上的一袋银子全倒在地上。
  
  老六的眼睛直了,因为他穷了一辈子,做梦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
  
  老六背着一袋银子上路了,他怕那父子二人反悔,加快了脚步往前赶。
  
  几天后,老六再也走不动了,因为他一路上买不到任何东西吃。
  
  买他红薯的父子二人,很快就赶上了他。
  
  老六望着那个男人背上的红薯,开始后悔了,他走上前去要把红薯买回来,那人无论如何也不肯卖。
  
  老六失望地跌坐在地上,抱着他的银子,在饥饿中死去……
  
  老六去见阎王。
  
  阎王说:本想给你一个发财的机会,没想到却要了你的命。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呀!
  
  老六说:我前世穷怕了,今生不想再当穷人了。
  
  阎王说:其实你前世也命不该穷,那红薯只要卖一半,也就不叫穷了,谁叫你全部卖了呢?今生的事,好说。我且问你,今生你有两个去向,一个去向是一万个人供养你一人,另一个去向是你一个人供养一万个人,你愿意走哪条路?
  
  老六一听,不加思索就答道:肯定是一万个人供养我一个人了!然后,千恩万谢地高兴而去。
  
  30年后,老六又回到阎王面前,大说阎王骗他。
  
  阎王笑道:怎么就说我骗你呢?
  
  老六说:听了您的话,我做了一辈子的乞丐。
  
  阎王说:那就对了!一万个人供养一个人,指的就是乞丐呀!你不能怪我,只能怪你自己贪心!
  
  老六一听,便对阎王说:阎王老爷,我接下来的一世,求您一定得让我过点好日子啊!
  
  阎王说:这个好说,现在有两份好差事:一份是看守一座金山,一份是看守一片土地,你选哪份呢?老六这回仔细地想了想,觉得还是看守金山的好。
  
  阎王看着老六远去的背影说:这人生就是个穷命啊!众小鬼问为什么?阎王说:这看守一片土地的差事,实际上是在一个地方当个大官;而那个看守一座金山的差事,实际上是当只老鼠,守一座谷仓啊!
  

  生活,是你自己过出来的。

  同样的路,有人漫步,有人奔跑,有人驾车……

  方式不同,结果就会不同。

  同样的命运,有人笑着抗争,有人哭着哀求,有人静默地承受……

  态度不同,结果就会相异。

  没有谁能规定你的生活模式,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人,性格不同,选择就不同;选择不同,命运就跟着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13 | 查看全部
匠与师
时间:2015-09-30 作者:未详 点击:4573次
  画匠与画师。
  
  画家有徒弟二人。大徒弟聪慧,心思活络,悟性极高,常常有惊人的构思;而小徒弟则略显笨拙,常年只知临摹,不知变通。
  
  大徒弟立志做一代画师,开宗立派,创新出奇。他先学古时技法,后又研究西方技巧,豪放派、婉约派……他都有所涉及,作品经常出人意外,一时受人追捧,别有一番新意。
  
  相比之下,小徒弟简直笨得不行。他什么都不去研究,闭门关户,就一个劲去临摹宋代的技法,多少年来,依旧默默无名,无所成就。
  
  30年后,大徒弟终无法持续创新;而小徒弟,却深得旧时技法的精髓,作品古风古意,完全如同那个时代的意境,终于名扬天下,成为一代大师。
  
  “师”无功底,何以为师?匠到格致,就是境。所有的大师,都是从工匠开始,不经过走的过程,跑一定会摔跤,踏踏实实做好匠,才有可能成为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24 | 查看全部
成事者轻物重人
时间:2015-09-29 作者:未详 点击:2609次
  用马鞍和药材换来属下数十年的忠心,裴行俭觉得很值,在他心中“人”最重要。
  
  裴行俭是唐代名臣,曾任尚书等要职。一次,他打算用犀角、麝香等名贵药材做成药丸,便派令史骑着皇帝赏赐的骏马,带上随从去买药。
  
  令史第一次骑这么名贵的马,忍不住在路上扬鞭驰骋,不料到了药铺才发现,镶着宝石的马鞍不小心蹭坏了,顿时冷汗淋漓。损坏御赐的马鞍,这是何等的大罪?令史越想越害怕,于是,让随从去买药,自己偷偷地溜走了。
  
  随从买齐药材,在回来的路上却不留神被盗。犀角和麝香都价值昂贵,随从自知无法交差,也逃跑了。
  
  裴行俭听说此事,十分难过,责令手下务必把他们抓回来,不久,两人被抓回裴府。他们一见裴行俭,立即下跪。谁知,裴行俭亲手替他们解开绑绳,惋惜地说:“你们怎么能因马鞍和药材而逃命呢?马鞍坏了可以修补,药材被偷也能再买,可你俩逃跑,我还怎么弥补?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丢,唯有人丢了再难找啊!”听了这番话,两人都很感动,发誓会一辈子效忠于他。不久,两人戴罪立功,置办回来更好的药材。
  
  到了晚年,裴行俭对两人说:“我用马鞍和药材,就换来你俩数十年的忠心,所以你们给我的回报远远超过我的损失啊。”令史和随从老泪纵横,不知说什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36 | 查看全部
管仲选才
时间:2015-09-28 作者:未详 点击:2452次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才,齐桓公并没有不十分明确标准。
  
  一天,齐桓公在管仲的陪同下,来到马棚视察养马的情况。他一见养马人就关心地询问:“你觉得哪一件事最难?”养马人一时难以回答。其实,养马人心里是十分清楚的:一年365天,打草备料,饮马溜马,调鞍理辔,接驹钉掌,除粪清栏,哪一件事都不是轻松!管仲在一旁见养马人尚在犹豫,便代养马人回答说:“以前我也养过马,依我看,编排用于拴马的栅栏这件事最难。为什么呢?因为在编栅栏时备用的木料往往有弯的也有直的。如果想让所选的木料用起来顺手,使编排的栅栏整齐美观,结实耐用,开始的选料就显得很重要,下第一根桩的时候尤其要慎重。如果在下第一根桩时用了弯曲的木料,随后你就得顺势将弯曲的木料用到底,像这样弯曲的木料之后紧接着使用弯曲的木料,那些笔直的木料就难以派上用场。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选用笔直的木料,继之必然是直木接直木,曲木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其实,选拔人才同编栅栏选料的道理是一样的,国家在起初选拔肩负重任的人才时,必须慎重行事,从一开始就把握正直的标准,以便今后按这样的标准选贤任能。”
  
  听了管仲的这一番高论,齐桓公深为佩服,确定了以正直作为国家选拔贤才的标准,世代相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47 | 查看全部
丘吉尔捕鱼法
时间:2015-09-26 作者:未详 点击:5022次
  很多看起来很笨,很蠢的办法,却往往是最有效和最保险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次,丘吉尔与希特勒一起参加了一场欧洲会议。
  
  散会后,丘吉尔和希特勒两人并肩走在一条小道上。很快,他们便来到一个人工水池旁,水池里有许多金鱼正在游动。丘吉尔灵机一动,突然想跟希特勒打一个赌,于是便说:“让我们看看谁能在不用任何渔具的情况下,将池中里的金鱼捕捞上来。”
  
  希特勒一听,顿时也来了兴致:“好呀,让我先来吧。”说着,自视聪明的希特勒便迅速地从警卫腰里拔出一把手枪来,然后对着池中的金鱼连发了好几枪。
  
  收起枪后,希特勒得意地朝丘吉尔使了一个眼色:“睁大你的眼睛,自己去看看吧!”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却让希特勒彻底懵了——枪法一流的他居然失手了,竟然没打中一条金鱼。
  
  有些泄气的希特勒只好耸了耸肩,无奈地站到一旁,接下来该轮到丘吉尔了,只见他也叫来了警卫,但是没有拔他的枪,而是对他耳语了几句,警卫听后点了点头便立即跑开了。
  
  就在希特勒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警卫又回来了,只见他从腰间掏出一个装咖啡的空铁罐子,然后将其递给了丘吉尔。丘吉尔接过来后,拿着它不慌不忙地走到水池边,选定了一个位置坐好后,就开始用铁罐子一罐一罐地从池中向外舀水!
  
  希特勒见此情形,立即傻了眼:“你这样要舀到什么时候才能抓到鱼?!”
  
  “是的,但我们又没规定时间,只要我一直这么舀下去,总能将它舀干的,到那时金鱼便能被我捕捞上来!”面对此情此景,希特勒只能无奈地点头认输。
  
  不久后,希特勒就发动了“二战”,一路取胜的他在进攻英国时,希望通过闪电战迅速摧毁英国,但却遭到了丘吉尔带领下的全英国人民的顽强、持久的抵抗。丘吉尔用最基本的防御和反击法,历时好几年,终于打破了希特勒不败的神话,为同盟国在“二战”中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很多看起来很笨,很蠢的办法,往往却是最有效和最保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1:57 | 查看全部
天助自助者
时间:2015-09-25 作者:未详 点击:3830次
  很久以前,一个小村中有一个名叫阿牛的村民,他每天早上起来,都用三个多小时拜神,他相信“拜得神多自有神庇佑”。他的家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神像。有一天,村长通知村民说:“因为连日大雨,而去水之道淤塞,所以很可能会有洪水暴发的危险,请收拾财物暂时离村,以免人命伤亡。”大部份村民都照指示去做,只有小部份村民仍然不愿离去。阿牛更笑说:“我才不用怕,因为我每天诚心拜神,神一定会保佑我的,我决定不离开本村。”
  
  终于,洪水一发不可收拾,村中所有出路都被洪水淹没了,未能及时离去的村民都爬到屋顶,等待别人援救,阿牛也不例外,爬到屋顶避水势。
  
  就在此时,有一家人乘自制木筏经过,提议阿牛跟他们走,被阿牛拒绝了。不久,有一棵大树漂到他面前,他也不抓住大树作水筏脱险,过了几小时,不知哪儿漂来一只大木桶,阿牛视若无睹,只是口中念念有词,深信水快要退去,计划如何好好答谢神恩。
  
  到了最后,阿牛被洪水淹死了。他的灵魂遇到他最敬拜的神,便怒气冲冲地破口大骂:“神啊!你究竟怎么搞的?我每天诚心拜你,你竟然弃我于不顾,竟然让洪水把我淹死,你究竟怎么搞的?”
  
  神听了他所说的话,便说:“阿牛,我派了木筏、大树、木桶给你,你都没有好好把握,实在令我爱莫能助。”
  
哲理启示:
  
  这是个小笑话,笑过之余,是否也曾深思,在那些被许多人奉为“上帝”的所谓机遇、运气、命运面前,许许多多的“阿牛”们也曾这样坐以待毙,最终落得怨天尤人。一生当中,我们都在渴求机遇,然而,正象上述这些身边的故事一样,我们却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机遇,或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即使知道,当机遇降临时,又常常没准备好。偶尔真的很有运气抓住一个机遇时,然而又因抓不住下一次运气而告终,或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力将其不断放大,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至成功。每个人都会有好运气。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是否能抓住机遇,也许并不是平等的。因为,要想天助,必先自助。此正应证中国一句古话:天助自助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2:11 | 查看全部
朱元璋烧船
时间:2015-09-24 作者:未详 点击:2397次
  明太祖朱元璋初定天下时,需要多造些船只用来运送粮食,有一件事情,让他感觉十分头痛,那就是造船需要很多钉子,但负责造船的工匠,往往会利用造船的时机,虚报所用钉子的数量,因为船已经造好,钉子全部钉到了木头里面,到底用了多少钉子,根本没有办法计算,只能任凭工匠们说了算。
  
  一次,朱元璋又下令让工匠们造船。为了从中谋利,这些人在造好船之后,又像往常那样上报超支了很多钉子。这次,朱元璋却不同意补偿钉子,而是率领文武百官来到河边,让工匠们把刚刚造好的船拉到岸上,然后下令把这只船放火烧掉。当时,大家都十分吃惊,谁也不明白朱元璋这样做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是,没有人敢违抗朱元璋的命令,很快,大火将这只船上的木头烧得干干净净,只落下一堆铁钉。这时,朱元璋又命人将这些钉子收集起来全部过秤,得出的重量仅仅是工匠们所报数量的十分之一。这下,工匠们害怕了,他们一个个吓得胆战心惊,急忙磕头求饶。朱元璋没有处罚他们,却定下了造一只船所需钉子的数量,以后就按照这个标准造船,再也不敢有人从中谋利了。
  
  有时,遇到棘手的事情,采取看似不可思议的办法去解决,往往可以找到最佳的答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