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8:34 | 查看全部
苦难与造化
时间:2015-10-28 作者:未详 点击:1921次
  从前,一棵小草、一棵枞树、一棵铁桦树同日而生,它们有缘生长在一起。小草时常被枞树与铁桦树遮盖庇护,枞树却被铁桦树遮盖庇护,它们在一起和睦相处。
  
  一年以后,小草枯萎而死。小草临死时叹息道:“我只能承受小苦小难,造就了平平凡凡的一生,最终成了一棵平凡的小草。”
  
  十年以后,枞树被山民砍掉做了房屋的木梁。枞树临死时悲叹道:“我能承受大风大雪的摧残,却无法抗拒刀具斧头的砍伐,造就了非同寻常的一生,最终成了一棵栋梁之材。”
  
  铁桦树被人移栽到一处寺庙,成了人们顶礼膜拜的镇寺之树。百年以后,铁桦树颐享天年,衰老而死。铁桦树临死时庆幸道:“我既能承受大风大雪的摧残,也能抗拒刀具斧头的砍伐,我一生不知承受了多少独特神奇的苦难,才造就了杰出的一生,最终成了人们崇拜的神奇之物。”
  
  人生往往也是这样——吃得小苦小难,造就普通凡人;吃得大苦大难,造就突出人才;吃得独特神奇苦难,造就杰出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8:45 | 查看全部
尉迟恭的先“认”后“辩”
时间:2015-10-27 作者:未详 点击:1231次
  在职场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被上司质疑和误解的经历。这时,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辩解,然而如果上司已经认定是你的过错,那他必然料定你是辩解,因此而打断你:“我不想听你的解释。”让我们无从为自己辩解。
  
  唐朝名将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因其性情憨直,居功自傲,见到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常常当面讥讽他们,议论其长短,有时甚至在宫廷之上厉言争辩,于是和这些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后来有人竟然诬陷他将要谋反。
  
  有一次,唐太宗闲来无事,半真半假地问尉迟恭:“有人上书说你要谋反,有这回事吗?”他本以为尉迟恭会矢口否认或者为自己辩解,没想到这个历史上著名的猛男应声答道:“是啊,我也听说我要谋反了,自从追随陛下南征北战,浑身上下伤痕累累,年轻时候没想反,现在天下太平,我也老了,就有人怀疑我要谋反了?”说完这老家伙居然马上脱光了衣服,露出满身的伤痕。这下太宗可下不来台了,马上安慰道:“看看你,咋还是这臭脾气呢,咱俩谁跟谁啊,快穿上,快穿上,可别得瑟感冒了!”
  
  我们看,尉迟恭先“认”后“辩”,反而让唐太宗始料不及,因而轻松化解了唐太宗对他的误解,扭转了对自己的不利局面。
  
  所以,在职场上,当我们面对质疑时,如果能学尉迟恭,先“认”后“辩”,反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8:56 | 查看全部
叶猴与树獭
时间:2015-10-26 作者:未详 点击:1762次
  有一天中午,叶猴看见树獭在果树上睡觉,便对着树獭高声大叫不已。
  
  树獭被叶猴的叫声惊醒,它对叶猴说道:“朋友,我正在做一个美梦,梦见树上一个成熟的果子掉落到我的嘴巴边,我正想吃这个美好的果子,可惜这个美梦被你的叫声叫跑了。”
  
  树獭说完这番话,又开始呼呼大睡起来。
  
  叶猴指着树尖上成熟的果子,说道:“你这个懒家伙,你只要站起来动动手脚,就会摘到树上成熟的果子,如愿以偿地吃到甜美的果子;然而你懒得出奇,只会一味地做梦,你就一直做着美梦吧。唉!你如果一直躺在树上做梦,你也许会完成一个美梦;你如果现在在树上努力做事,你就会实现一个美梦。”
  
  人生往往也是这样——你一直躺着做梦,你也许会完成一个美梦;你如果现在努力做事,你就会实现一个美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9:07 | 查看全部
孔子妙解“仁”
时间:2015-10-25 作者:未详 点击:1888次
  有一天,子贡气呼呼地对孔子说:“老师,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子纠,这个管仲不但不为主人殉死,反而去辅助齐桓公。在我看来,管仲大逆不道,是不仁龌龊小人!”
  
  孔子听后微微一笑,问:“有一棵树栽在路中央,阻碍人们通行方便。有人拿斧头把树砍断了,作为树主人应该在砍断树的地方再栽一棵树,还是主动地帮助砍树人把树挪移走呢?”
  
  子贡沉思须臾,答:“倒在路上的树妨碍人们通行,当然要把树挪移开!”
  
  孔子继续微笑着说:“树、树的主人和砍树人三者的关系就像子纠!管仲和齐桓公之间的关系一样,管仲辅助齐桓公何错之有?”
  
  子贡听后一愣。
  
  孔子解释:“管仲之举乃真正仁德之举。因为,仁德是爱与善的具体表现,诚与忠的的闪现流露,不仅镶嵌在个人修养上,更要表现在一个人的心界上。管仲辅助齐桓公后,使齐桓公称霸诸侯,国富民强,老百姓享受着他带来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还像以前一样生活,贫困潦倒,苛捐杂税压得百姓生犹如死。这是你和我愿意看到的凄惨景象吗?”
  
  子贡听后豁然开朗:“仁德是以拥抱天下人的情怀为己任,以别人的幸福为个人付出辉映,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与素养的饱满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9:17 | 查看全部
不争的智慧
时间:2015-10-24 作者:未详 点击:3376次
  公孙弘在汉武帝时曾任宰相,从一介贫寒布衣到位高权重的宰相,公孙弘走的是以退为进的路线。
  
  公孙弘曾担任狱吏,因为过失而被撤职。回家后他发愤苦读,六十岁时被汉武帝以贤良征为博士,出使匈奴时,因为陈述情况不符合皇帝心意而被免职。七十岁时,公孙弘再次被征为文学儒士,因为博学多才,很快被提升为左内史。
  
  公孙弘见闻博广,每当议事时,他总是先把事情详细陈述出来,然后让皇帝自己去选择,如果遇到不同意见或者遭到同僚们的驳斥,公孙弘亦不争不辩。
  
  公孙弘位高权重,生活上却很节俭,常盖布被,一时传为美谈。时任主爵都尉的汲黯有些看不惯,于是对武帝说:弘位三公,俸禄甚多,然为布盖,此诈也。汲黯认为公孙弘是哗众取宠,没有必要装节约。公孙弘听了也不争辩。
  
  武帝就问他,汲黯说的是不是事实呀,你怎么不争辩呢?公孙弘老老实实地回答:汲黯说的是事实,但武帝却认为公孙弘是谦让,对他很信任。
  
  有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在朝廷外商议事情,可是上朝奏请皇帝定夺时,公孙弘临时改变了想法,所陈述的事情与众大臣意见不符。汲黯很生气,当庭斥责公孙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背之,不忠。汲黯认为,你和我们商议了,就得按商议的结果奏明皇帝,可你却临时背叛了众人的意思,实在是不忠呀。
  
  面对汲黯的指责和众人的误解,公孙弘也不争辩,默默地独自承受着。后来,皇帝就问公孙弘,“事实证明你所陈述的事情是对的,可当大臣们诘难你的时候,你为什么不争辩呢?”公孙弘淡定地答道: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汉武帝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公孙弘很谦虚。
  
  公孙弘出身贫寒,面对仕途沉浮宠辱不惊,与人交往不计小节,最终封侯拜相,靠的却是不争的智慧。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不争是一种智慧,不争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9:32 | 查看全部
智慧在刀尖上开花
时间:2015-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905次
  朱元璋这人,可不像别的皇帝那样少有大志。他很可怜,小时候,父母双亡,到处乞讨;乞讨不下去了,又去皇觉寺当一介小沙弥,木鱼经卷,阿弥陀佛。
  
  最后,沙弥也当不成了,就木鱼一扔,佛经一烧,拿起屠刀,开始革命。
  
  几十年的刀光剑影,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的企业做大了,自己也弄张老板椅,往宫殿上一摆,朝上一坐,建立明朝,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那感觉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满朝大臣,顶礼膜拜,连称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兴的,险些血压升高。当然,得意归得意,仍得压在心中,仍得一脸庄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样儿,不能张狂。
  
  这样憋,是能把人憋疯的。
  
  朱皇帝终于选择了个时机,将内心的得意,狠狠地释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宫殿。到了宫门,朱元璋手一挥,告诉警卫,都别跟着,我自己进去随便转转。于是,扔下警卫员们,背着手,走进了宫殿。
  
  显然,宫殿还没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宫殿很高大,很富丽,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气。
  
  朱皇帝一高兴,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两种得意摞在一块,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卫没来,自己一人,就捋着胡须,得意地自言自语道:“我本来拿着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强盗,没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这么大的家业。”说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阵。
  
  笑完,终究不放心,抬头一看,脸色煞白。
  
  原来,果然有人。
  
  那个人,是个老头,就骑在宫殿梁间,正在涂漆,显然是个漆匠。此时,他目不斜视,正在聚精会神于手中的工作。朱皇帝的话,他好像没听见。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没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样。他想,自己今天说的话,要是传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认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要是知道今天这事,该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又该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这家伙,杀个人,在他而言,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个不是他举起刀咔嚓咔嚓排头砍过去的,又哪里在乎一个老头子?于是,他抬起头,对着梁上喊:“哎,那位,你下来。”
  
  上面的人仍没朝下望,一心一意,继续着手里的活儿。
  
  朱皇帝脸上的肉颤了两下,放大声音,对着上面大喊:“你下来。”
  
  那人仍忙着刷漆,理也不理。
  
  宫外的警卫们听到喊声,都跑进来,对着梁上大喊:“老头子,圣上让你下来。”众人的嗓门,犹如炸雷,老头听清了,慢慢溜下来,问:“喊什么?”
  
  大家说:“圣上叫你。”
  
  老头点点头,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聋,没听清圣上呼唤,望恕死罪。”
  
  朱元璋听了,寡白的脸色和缓下来,心里一阵轻松,人一轻松,态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龄,如此辛劳,理应奖赏。”让人拿来二十两银子,赏给老人,摆着一副亲民的样子。内心里,却长长吁了口气:这样个聋子,能听清什么?
  
  老人接过银子,忙叩头称谢,起身后慢慢出了宫门,擦了把汗,也暗暗嘘了口气。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话,他听了个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聋,耳聪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钻过来的,捡了一条命。
  
  老人是装聋,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面对险境,有时,我们就如面对刀尖。让智慧在刀尖上开花,而不是凋谢,还有什么危险不可挫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9:45 | 查看全部
排座的学问
时间:2015-10-21 作者:未详 点击:1982次
  南宋年间,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有一个人却要远行,出使金国。这人叫薛季益,是代理工部侍郎。南宋时能够出使金国的使者都是重量级人物,如范成大、杨万里,薛季益也是这样一个人。
  
  他有学问,在士林中声誉很高;有品行,典型的强悍之人,总之是最合适的人选。这样的人远行,各部部长都给面子,纷纷赶来为他饯行。
  
  六个部正副部长,总共十二人,刚好一桌。
  
  当时,著名文人洪适也在座,是个副部长。
  
  既然是饯行,薛季益就是客人,无论如何都应坐在客席上。安排座位的是一个叫陈应求的部长,他对着薛季益一拱手,微笑道:“薛兄远行为客,请坐客席。”
  
  薛季益连连摇手:“下官叨陪末座,已是过分,万不敢坐客席。”
  
  原来,南宋人坐席有个规则,和我们今天相同,坐席按官职大小依次而坐,官最大、品最高者坐在客位上。在座者,当时品级最高的恰是陈应求。
  
  陈应求当然不能坐,心里说,过去可以,今天怎么行?如果自己一坐,别人会怎么看自己、评论自己?因此又一次揖让,请薛季益千万别客气,务请上坐。
  
  薛季益无论如何也不上坐,并道:“过去都有顺序,今天为啥不这样?”语言中有点不满了:过去不让我,今天也别让了。
  
  陈应求脸红了,心想,咋的,对我过去坐客席不满,故意找茬?这样一想,态度更坚决,今天这客席无论如何也要让薛季益坐,就说:“今天,薛大人你一定要坐。”
  
  薛季益道:“无论如何,下官不敢坐。”
  
  两人在那儿互相谦让着,语言越来越僵,脸越来越红。在座客人见了都十分尴尬,劝说陈应求固然不好,劝薛季益也好像不妥。一桌欢宴还没开始就要冷场。
  
  这时,一位同事眼睛一转,转头对洪适道:“洪兄才思敏捷,能不能出一典句给这二位大人开解一下?”
  
  宋人喜好谈章论句,听了这话,一时都忘记了揖让,回过头望着洪适。
  
  这是一道难题,仓促之间,用一句话既要切题,又要劝客,还要用典,实在不容易,连陈应求和薛季益也替洪适暗暗着急起来。
  
  洪适一笑,喝一口茶,笑道:“孟子不云乎,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侍郎姑处斯须之敬可也,明日以往,不妨如常时。”这话意思是:孟子说,讲究礼节是看情况的,到哪个地方按哪个地方的风俗,听那儿的长者安排办,你为什么不按照这个说法做,姑且受大家一次尊敬,过了今天,以后再恢复过去的次序不行吗?
  
  话说得很巧妙,首先是规劝,用圣人的话来说,对饱读诗书之人最有说服力。其次,是批评,什么都是灵活的,礼节也是这样,千万别不知变通。再则,暗暗劝说,大家尊敬你,来饯行,千万别扫朋友的兴。
  
  薛季益一听,哈哈一笑,一拱手对陈应求道:“恭敬不如从命。”坐了客席。陈应求也哈哈大笑,入席而坐。一场欢宴,终于开始。
  
  洪适一句话,给尴尬找了个台阶,也给友谊找了个台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09:57 | 查看全部
按脚印深浅付费
时间:2015-10-18 作者:未详 点击:1843次
  商人运载一车货物经过一片松软的土地,车轮下陷,怎么拉也动不起来。商人找来几个农夫,答应付钱,让他们帮忙把货车拖上大路。农夫们给货车前端套上绳子,每人各拽一根绳头,站成一排,向前拉车。众人喊了半天号子,然而,货车始终没有驶离原地。商人决定改换一种方法,对他们说道:“依我看,应按你们出力的大小支付酬劳。”
  
  众农夫都觉得这个办法好,就请商人在一旁监督。他们中有两个爱耍滑头的,用余光瞧商人的眼睛,故意把面部表情做得夸张,以表示自己使出最大的力气,而他们所拽的那根绳子,却向下呈弧形,荡秋千一般,还在垂摆着。真正卖力的农夫,头都埋在胸前,两腿蹬直,向前拉车。货车终于驶出这片松软的土地,停在大道上。农夫们前来讨要工钱,商人依照观测的结果,支付酬金给他们。
  
  得到钱的农夫都比较满意,唯那两个耍滑头的只分到很少一点钱。他们质问商人:
  
  “难道我的号子喊得不够响亮么?”一个说。
  
  “或是我的表情不够扭曲?”另一个说。
  
  “这些都表明我们付出了最大的力气。”两人一起说。
  
  商人说道:“我没有注意你们的表情,也没有倾听你们的号子,我只注意你们走过的脚印。”
  
  众人朝商人手指的方向望去,凡是耍滑头的脚印都非常浅,就像正常走过一样;而那些真正卖力的农夫,脚印都深深地印在土地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0:12 | 查看全部
别逼领导下杀手
时间:2015-10-18 作者:未详 点击:1786次
  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大臣,常年担任其幕僚,为其出谋划策,多有建树,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对李世民龙袍加身是立过大功的。
  
  后来,侯君集又两次出兵西域,先后击败吐谷浑,消灭高昌国,立有战功。
  
  但是,侯君集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还依律被关了一阵子。虽然李世民没撤他的职,待遇照旧,对他还是不错,他却甚为不满,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大臣张亮以太子詹事的官衔外放洛州都督,侯君集故意激怒张亮说:“你为什么受到排挤呀?”张亮说:“你也遭到排挤,还要说谁冤枉吗?”
  
  侯君集说:“我平定一国,回来却被天子如此的责怪,怎么能忍受到这样的压制排挤?”于是捋起袖子说:“郁闷得活不下去了,你能造反吗?我将一定和你一起造反。”
  
  张亮悄悄地把这事报告给了皇上,太宗还想保护侯君集,就对张亮说:“你和侯君集都是功臣,他单独和你说的话,没有别人听见,假若把他交给司法官员审理,侯君集一定会否认此事。两人互相对证,事情也说不清楚。”于是就把这件事压了下来,对待侯君集依然像从前一样。
  
  不久,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命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书法家褚遂良题字,画像皆真人大小,李世民时常前往怀旧。当时已有数位功臣辞世,还活着的多已老迈。这二十四个人里面,超过一半以上的人曾经是唐太宗的“死对头”,但投奔李世民后俱被视为知己。侯君集尽管有造反之嫌,也入选了,排名第十七。
  
  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因担心被废而地位不保,又知侯君集对朝廷心怀不满,于是就和他勾结起来一块谋反。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当时做东宫千牛,李承乾让他多次带侯君集进入东宫,向他谘询如何自保的办法。
  
  侯君集认为李承乾劣弱,想要乘机谋反,于是就帮助李承乾暗中图谋不轨,曾经举着手对李承乾说:“这是双好手,应当被你使用。”
  
  未几,李承乾谋反之事败露,侯君集也被拘捕。太宗亲自审问说:“你是国家功臣,我不想让那些办案的文吏来侮辱你,所以我亲自审问你。”侯君集无言答对。
  
  证据确凿,唐太宗又召集文武百官说:“君集有功于国,我将乞求饶他一命,诸位能够答应么?”群臣都说:“君集之罪,天地不容。”太宗只好无奈地哭着对侯君集说:“和你永别了,从今以后,我只能看到你的遗像了!”并对他表示:“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而且,特别对他网开一面,没有按谋反罪诛灭九族,特赦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的死罪,流放到岭南,以为他守孝扫墓上坟。
  
  如何对待功臣,历来是帝王无法回避的难心事,留着怕他们造反,担心他们胡作非为,杀了怕遭人非议,落下千古骂名。唐太宗宽厚念旧,但侯君集叛变造反,显然玩得过火了。
  
  领导有再大的包容心,但如果功臣突破了容忍底线,危及到整个事业发展的时候,就算冒再大的风险,他也会被逼下杀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2:10:22 | 查看全部
富人与犬
时间:2015-10-17 作者:未详 点击:3086次
  有个富人养了一条幼犬,他想等幼犬长大后能够看家护院。于是他对幼犬进行了严格的训练,可他又害怕狗长大了具备极强的攻击力而伤了自己,所以他只训练狗攻击动物,不袭击人类。
  
  狗从小就接受训练,对于攻击的目标很明确,只攻击动物,绝不会攻击人类,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不会攻击。
  
  富人对狗的表现极其满意,可以带着它到处走动,也不怕它会伤到人。
  
  不久富人得了一笔钱他放在了家里,以为有狗看家护院,就可高枕无忧。
  
  可夜里贼人来的时候,狗竟然叫都没叫一声就放贼人进了屋,富人失了钱财,懊悔不已。
  
  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